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47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学1112Word下载.docx

面向特定学生的治疗性心理辅导。

6、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领域与对象(学校心理辅导解决哪些问题)

(1)学习问题的辅导与咨询寻找产生学习问题的根源。

(2)心理行为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3)成长与发展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主要是关于儿童、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

7、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片面的说教和严肃的说理,要引导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让他们安定情绪,减轻紧张程度。

(2)要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分开,不能一味批评学生的行为。

要做到认真倾听、全面地接纳学生的心声。

(3)要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学生,以同理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

(4)要尽量避免单方面终止咨询。

8、简述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关系

学校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关系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范围不同

面向学校

范围广(企业、医院、社区等)

研究内容不同

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学习问题

心理诊断与治疗

对象不同

教师、学生及家长

所有人

9、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时间序列研究法

(2)观察法(3)访谈法(4)问卷法(5)作品法(6)案例讨论法

10、简述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

(1)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两性身心差异拉大。

自我性意识觉醒的中学生既对此感到好奇、敏感,又迫切希望掌握性知识,对自己和异性的生理变化进行探求和了解。

(2)对异性的疏离和排斥

表现为:

a、短暂的同性吸引趋向b、心相近而形相远。

(3)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

对异性向往的心理的发展便是接近异性的行为。

其主要表现为:

刻意修饰打扮,以良好的形象吸引异性的注意。

其次,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

(4)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接近频繁,中学生会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

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指向某一异性时,便进入了纯洁、幼稚的初恋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

11、简述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异性交往教育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心里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的进步,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

(2)青少年异性交往原则

咨询人员在指导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

克服羞怯;

真实坦诚;

留有余地。

12、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

自我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主体我指的是将自己视为行动的主体即动因的意识,意识到自我是脱离客体和他人而存在的,并且能对外界和他人施加影响。

客体我是站在观察者角度所认识到的自我,即将自我视为认识和评价的对象。

13、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幼儿早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形成最初的比较薄弱的自我认识,同时出现了强烈的自我独立性意向。

随着“我”字的使用,幼儿的独立性明显地发展起来。

二者处于显著的不平衡状态。

(2)幼儿后期:

自我意识有所减弱

自我意向中独立性有所减弱,对成人的依赖性占了优势。

自我认识不断提高;

二者相对平衡稳定地向前发展。

(3)小学儿童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自我意向中出现新的强烈的独立性。

自我认识也有重大发展,已能对其内部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但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

自我意向和自我认识处于显著的不乎衡状态,发展迅速而不稳定。

(4)青少年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时期

自我认识不断提高,与独立性意向渐渐适应,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而后逐渐走向统一,达到新的相对平衡,进入较稳定的发展时期。

14、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成人感和独立意识迅速发展;

(2)自我分化(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分化矛盾统一);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五种统一的类型(积极型、现实型、庸碌型、虚假型、消极型);

(4)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

15、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具有三个热点:

容貌、心理活动、才能

16、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深刻性概括性适当性独立性稳定性矛盾性

17、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1)日趋丰富细腻。

进入青少年期后,个体一方面出现许多儿童期很少有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类型增多)。

另一方面,又比儿童易动感情。

(2)日益深刻。

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体验也逐渐深刻。

青少年初期,自我评价的焦点是身体容貌,青少年中后期以后,自我体验则更多地与自己的道德品质、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联系到了一起。

(3)自尊心趋强,这首先表现在青少年的自尊感特别强烈。

其次,自尊感特别敏感。

第三,自尊感容易波动。

18、自我调节的发展特点

(1)由被动的自我控制到主动的自我控制发展。

(2)由自我控制向自我教育发展。

19、如何进行青少年自我意识教育

(1)全而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是否悦纳自己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3)努力完善自我。

这是个体在认识、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动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20、青少年人际关系特点

(1)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

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与控制;

观点上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规范和观念。

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在削弱。

(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是比较友好的。

而中学生对于不喜欢的老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的态度。

21、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互相接纳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愿意同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接纳原则。

(2)社会交换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和评估的。

(3)维护自尊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

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倾向

(4)情境控制

每个人对一个新的情境,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个适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逐渐地对情境实现控制的过程。

情境的不明确,或不能达到对情境的把握,会引起机体的强烈的焦虑,并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使人们倾向于逃避这样的情境。

22、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第一印象

如果这个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

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小。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成功地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2)主动交往

根据人际交往的交互性原则,别人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对我们感兴趣的。

因此,要想与别人建直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主动交往。

(3)移情理解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的联系。

移情恰恰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

23、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避免争吵

(2)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3)学会批评

别人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

A、先称赞和诚挚感谢后批评;

B、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C、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D、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错误,即使你是领导者;

E、给别人保留面子。

24、考试焦虑的危害

(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焦虑性的人格

25、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学生自身内部的因素有:

神经类型、人格特征、认知评价、知识准备等;

(2)外部条件有:

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

26、考试焦虑的教育对策

(1)教学内容和方法清晰、具体

(2)不搞测验的“突然袭击“(3)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7、考试焦虑的治疗方法

(1)自信训练

自信训练主要是通过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情感和自信使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此削弱或消除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

步骤是:

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2)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学生对考试的过敏性反应逐渐减弱,直到消除一种行为的治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搞清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

第二步、将各种焦虑情景按程度轻重,由弱到强排成“焦虑等级”:

第三步、按照放松训练方法,学会一种与焦虑对立的松弛反应;

第四步、将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同焦虑反应予以匹配,通过两种反应的对抗作用最终使松弛反应彻底抑制焦虑反应,达到脱敏的目的。

(3)放松训练

通常,考试焦虑患者每天进行20分钟到30分钟的放松练习。

28、学校适应不良的症状

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和生理功能障碍三个方面。

可单一存在,也可几方面同时存在。

(1)情绪障碍。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

具体可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涣散等,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

(2)行为障碍。

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力抑制。

如记忆力下降、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

第二、社会退缩。

如与同学交往减少,游离于同学群体之外等:

第三、品行问题。

如逃学、说谎、沉溺于电子游戏等;

第四,行为倒退.如行为表现像儿童,学习无计划,喜欢非常幼稚的游戏等。

(3)生理功能障碍。

突出表现为上课头晕、脑胀、入睡困难、心悸等,而身体检查却无特定的躯体疾病。

29、影响学校适应不良的因素(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往往是起病的直接原因。

(2)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模式和学校教育方式。

(3)个体因素:

包括人格发展缺陷和应付应激方式的缺陷两方面。

30、学校适应不良的诊断要点

(1)有可以辨认的生活事件为适应不良的刺激源,并在受到刺激后3个月内发生症状。

(2)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也是学校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敏感、怀疑、偏执、嫉妒等。

(3)以情绪障碍为主,伴有躯体不适。

但一般自己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

(4)症状明显地妨碍正常的学校生活。

(5)症状持续1周以上至6个月。

31、学校适应不良的咨询原则

(1)减少或消除刺激源,如改善家庭关系和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改善学习条件、调整人际关系等。

(2)提供支持、解除症状。

对学生的各种情绪和生理症状,及时采取支持性心理咨询和相对应的治疗措施。

缓解或消除症状,增强学生走出低谷的信心。

(3)认知重建、训练适应方式。

咨询过程中应在让学生充分宣泄自我挫败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其重建合理的认知,提高对自身人格发展缺陷的认识,并指导其进行自我训练,以新的姿态面对学校生活。

32、学校适应不良的咨询方法

(1)心理支持治疗。

充分诱导学生宣泄其消极情绪,同时协助他理清自己的情感线索;

提供保证:

指出治疗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努力和合作;

和他一起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鼓励其勇气和增强其信心。

(2)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如认知疗法对改变认知歪曲有较好的效果;

放松训练对解除抑郁、焦虑确积极作用。

(3)教育配合。

在学校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安排活动让其自我表现等。

和家庭有关的,必要时要约见家长或家访,给家长指导或教育,争取家长配合。

33、强迫症的症状

(1)强迫观念:

回顾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

强迫回忆和强迫怀疑。

前瞻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

强迫性担心与焦虑。

强迫性观念还可能是强迫联想和穷思竭虑。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

各类强迫动作均表现为反复一种动作,逐渐固定为一系列无法控制的操作模式,不能自拔,患者常常明知这些动作没有必要,但自己不能控制。

34、强迫症的诊断

(1)患强迫症的学生有典型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并发。

(2)有自知力。

虽为症状苦恼,但积极寻求解决和治疗。

35、影响强迫症的因素

如学习过分紧张;

学校家庭要求过严,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

(2)个体内部因素:

主要包括个体人格发展缺陷和以往的创伤性体验。

36、强迫症的咨询与治疗

(1)广泛收集资料、理清致病线索,细致分析和症状有关的心理社会事件或以往的创伤性体验。

(找出刺激源)

(2)心理治疗,以认知治疗为基础,辅以行为疗法,人格调整。

(3)辅以药物治疗。

如多虑平、氯羟安定等。

37、焦虑症的症状与诊断

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1)惊恐障碍:

这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在1个月内至少有5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广泛性焦虑:

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经6个月。

38、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社会紧张的加剧、竞争的激烈渗透到学校中来:

(2)过去经历:

儿童期的创伤性体验。

(3)人格发展缺陷:

如敏感、多疑、紧张、胆怯等。

39、焦虑症的咨询与治疗

(1)对广泛性焦虑症的学生应重视解释性心理支持治疗。

通过安慰、鼓励、保证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疾病是非器质性的,是可以治愈的。

(2)指导学生认识自身人格发展的弱点。

加强锻炼,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改善人际关系。

(3)精神分析疗法或技术对化解过去的创伤性体验、消除压抑有重要作用。

(4)行为治疗可以采用松弛疗法,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5)惊恐障碍或广泛性焦虑都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40、神经衰弱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神经衰弱是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

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多缓慢起病,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的病程,并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

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病,却无明显原因者。

病程持续时轻时重。

诊断:

病人要感到症状3个月以上,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同时,要排除分裂症、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

41、神经衰弱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紧张加剧,学业负担加重,个人的不幸,持续烦恼与矛盾都可以引发此症。

内部因素:

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如易兴奋、反应阈限低、耐受性低等,个体自幼体质弱和人格上胆小、萎靡、退缩等特征,使他们对环境的耐受性、适应性受到限制,也容易产生神经衰弱。

42、神经衰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对神经衰弱宜采用支持性认知治疗为主,药物等其他治疗为辅。

在认知治疗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耐心解释本症的性质,指出它是可以治愈的;

(2)分析环境压力与个体应对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调整自身的弱点可以缓解环境带给个体的压力,消除症状;

(3)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与生活,加强自身锻炼,参加学校活动,并克服自身的人格发展缺陷。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生理症状有选择的采用。

另外,针对症状的针灸、推拿、理疗等对身体状况的改善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43、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

(一)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的学生往往只顾自己的事情,凡事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需要一旦不能如愿,便大发雷霆或闷声不响以示不满,甚至于做出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举动来威胁父母。

(二)自卑型

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型人格障碍情境性明显。

通常产生于失败的体验之后,尤其是经历过多次失败,往往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丧失信心,从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

(三)孤僻型

孤寡怪癖而不合群。

表现为独来独往,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

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

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与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四)忧郁型

这类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中。

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自怨自艾、沉默萎靡,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感觉。

(五)强迫型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

表现为做任何事都要十全十美、按部就班、注意细节、忽视全局,往往影响任务的完成;

“程式化”、循规蹈矩,违反“程式”或规矩就不要或重做;

过分严肃、谨慎;

常有不安全感;

坚持己见;

少幽默、悔恨内疚多。

(六)偏执型

以猜疑和固执为主要特征。

表现普遍地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

缺乏热情和同情心,病态嫉妒等。

他对艺术类业余活动少兴趣,缺乏幽默感,不与别人开玩笑。

44、青少年人格发展障碍的矫治

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训练、教育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人格弱点。

(1)各种行为矫正法可用于改变他们不恰当的行为方式。

(2)心理训练有助于增强和健全他们自我意识,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3)争取家长、教师的配合,改善学生的外部环境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4)教育措施则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

45、学业不良的原因

(1)生理因素

A、大脑损伤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B、遗传因素C、生化因素的影响往往是通过药物

(2)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

A、认知能力缺陷B、基本学习技能失调C、学习动机D、学习兴趣E、情绪与情感,如焦虑与恐惧、逃避与回避、对抗或抑郁)F、个性与性格,如自信心、意志品质、急躁与粗心、适应能力差

(3)环境因素:

(一)家庭因素。

A、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

B、父母的教养方式;

C、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

D、父母的期望

(二)社会环境因素

A、社会上“商品经济”的冲击;

B、不良的成人群体的影响;

C、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

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教师与教学。

A、教育目标过高,拔尖教育B、教学方法陈旧、简单C、教师不合适的期望D、教师的不良态度

(四)内部原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内部原因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不良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6、学校心理学中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对自我的体力、智力、性格特长有所认知,以便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创新的学习能力,这符合国际社会的科技、经济以及国民素质与人才竞争的发展目标;

(4)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养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安排、组织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学习的压力和疲劳。

(5)及时发现阻碍学习进展的因素,以及学习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对学习困难以及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诊断和心理辅导教育;

(6)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配合日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将学校教育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7、学习困难的三个层次(对学业困难的诊断从哪些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

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称之为厌学症。

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

这类学生有学习愿望和动机,由于对学习的不适应造成成绩不好,称之为恐学症。

以上两个层次学习困难学生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第三层次,学习障碍。

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平衡,这与中枢神经机能异常有关。

学习障碍学生具有行为问题,注意力常常不集中。

48、对学业不振的诊断与辅导

对学业不振的一般教育测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

智力测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方面)、学习能力测量(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格测量(内向的和外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测量。

对于学业不振的学生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辅导:

(1)学科辅导:

主要是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该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构造。

(2)生活指导:

帮助学生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适应学习环境。

(3)心理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性格,在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信力,做好学习的情绪调控训练。

49、学习障碍的诊断

学习障碍儿童具有的特征为:

一般的学习协调能力有缺陷;

注意力缺陷,注意范围过窄,不稳定性和缺乏持久性等;

记忆与思考能力的低下;

特殊学习技能的缺乏。

情绪的不安定性;

冲动性强;

多动;

感觉运动方面的不协调;

判定要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是进行行为观察和心理测量。

第二层次是根据具体案例进行个别、特殊的学习能力诊断,对学习障碍的类型进行判别。

第三层次是微细神经症状检查等。

50、学习障碍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措施

(1)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别教材、教学用具的开发,从教育环境上防止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分散;

(2)要在读写、计算、认知等具体的各个学科中,设计特别的学习课程;

(3)要在心理辅导、治疗教育过程中改善他们不适应的认知、行为特点,积极调节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4)要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改善他们的大脑反应机能;

(5)开发学习障碍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如绘画、音乐、工艺等方向的才能。

51、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1)惯于思索,珍视独立性。

(2)爱护学生,期望学生成才。

(3)重视自我激励,有事业心。

(4)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