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1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复习资料

《劝学》

一、原文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用火烤)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广泛学习)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所字节构,所+动词,所学的东西)也;吾尝跂(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广)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远方的人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劲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舆(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动,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同“性”,本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在这里);积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成德,而神明(通明的思想)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了)。

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停止)。

锲(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藏身)者,用心躁(浮躁)也。

二、实词、句式

(一)通假字

1.輮:

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2.有:

通“又”。

3.知:

通“智”,智慧。

4.生:

通“性”天赋,资质。

(二)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

知识、学识的渊博。

2.金:

古义:

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

金子,黄金。

3.爪牙:

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4.寄托:

古义:

藏身。

今义:

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5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

认为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

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4.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

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

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

形作名,善行)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

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金就砺则利(利,变锋利,形容词作动词)

6.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7.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

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4)而见者远(表转折)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7)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8)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作动,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的)

(五)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

5.輮以为轮(省略句:

輮(之)以(之)为轮)

6.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四、补充资料:

全文翻译

君子说: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

一、原文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人)传道受(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连词,表承接,就)知之(代词,道理)者,孰能无惑(疑惑)?

惑而不从师,其(它们)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在)吾前,其(他们)闻(知道)道也固(本来)先乎(比)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学习)道也,夫庸(难道)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嗟乎!

师道之(取独)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学于师。

是故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益(更加)圣(圣明),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益愚。

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

爱其(自己的)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惑(糊涂)矣。

彼(那些)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代书)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小的方面)学而大(大的方面)遗,吾未见其明(明知之处)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近)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官盛则近谀(谄媚)。

”呜呼!

师道之(取独)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这些)人,君子不齿(看不起),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比得上),其(真是)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固定的)师。

孔子师(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同类的人),其贤不及(比得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超过)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学术技艺)有专攻(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全面)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

余嘉(赞扬)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二、实词、句式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不一定4.吾从而师之古义:

两个词。

跟随、而且

5.今之众人古义:

一般人6.小学而大遗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吾师道也(学习)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6)则耻师焉(从师学习)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2.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6.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它们)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的)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意为多么)

(7)爱其子(自己的)

(8)于其身也(他们)

(9)习其句读者(代书)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明智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群聚而笑之(名作状,成群地)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