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1048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出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2.第十七届科技博览会中,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进行背唐诗比赛,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朋友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可以根据音色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

吹着的哨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关闭的收音机D.

敲击的水瓶琴

5.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

A.微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7.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烛焰晃动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

倒车雷达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9.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岸上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由于音调高造成的

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1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3.“小关,上学去啦!

”。

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二、填空题

14.在影院里,我们要将手机音量关小,这是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当有电话打入时,手机会接收到信号,这种信号的传输是利用了_____波(选填“超声”、“次声”或“电磁”)。

15.2019年5月20日,中华龙舟大赛在盐城洋湾生态旅游景区开幕,一时间鼓声雷动、挠桨飞舞,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发声,通过______传播到观众耳朵,运动员使用的船桨是______(省力/费力)杠杆。

16.2019年2月2日,长征运载火箭同时发射“张衡一号”卫星等7颗卫星。

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张衡一号”卫星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张衡一号”为地震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而地震振动时频率是_____20Hz(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____(选填“音调”“音色”“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选填“乐音”“噪音”)。

18.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的。

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_____。

19.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小萌同学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2min到达中考考点,小萌家距考点_____km

20.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携带先进仪器成功登顶珠峰,所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通过_______在地面和卫星之间传递信息。

该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km/s;所带的雷达探测仪能利用________来探测山顶冰雪的厚度(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1.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

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可以定向发射,故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故A正确;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错误;

D、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2.D

【解析】

【详解】

A、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朋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人们根据音色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3.B

【解析】

【详解】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大小,即物理学上指的响度。

响度大小由振幅决定。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注意区分清楚音调和响度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

4.C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吹着的哨子时,引起空气柱在振动,所以,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真空罩里响铃的闹钟在振动,所以,声音已经产生了,只是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收音机已经关闭了,所以不振动了,也就不会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敲击水瓶时,瓶体在振动,所以,能够产生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判断是否产生声音只要看物体是否在振动,如果没有振动,则不产生声音;另外注意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是两件事,不要误以为听不到声音就是没有产生声音。

5.A

【解析】

【详解】

A.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传递,特别是真空中的信息传播,都要用到电磁波。

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微波,即电磁波的一种。

故A正确;

B.C.次声波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C错误;

D.红外线一般用于取暖、遥控器等,不用于远距离的通信,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体会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传递信息的特点,想想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如;手机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卫星通信等,电磁波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通信和信息的获取,要知道远距离的无线通信都是使用的电磁波。

6.C

【解析】

【详解】

A.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人听到声音需具备的条件:

1)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0Hz;2)有声音传播的介质;3)良好的听力;所以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听见,故B错误;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的大小,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耳朵处减弱噪声;

7.A

【解析】

【详解】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后再接收来发现目标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后再接收来发现车后物体的,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牢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两个方面的作用在解题中是容易分辨的,传递能量时要伴随能量的转化,而传递信息时只是从声音得到某方面的有用信息,两者是不同的。

8.D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改变弦振动的长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9.A

【解析】解:

A.在岸上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故A正确。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由于响度大造成的,故C错误。

D.船上的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结合它们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可做出辨别。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

10.A

【解析】

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是响度大,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190Hz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声现象,涉及了声现象多个知识点,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

11.B

【解析】

解: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2.B

【解析】

【详解】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

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耳朵处控制噪声;

13.C

【解析】

【详解】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音的音色,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考查了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难度不大。

14.声源处电磁

【解析】

【详解】

(1)将手机音量关小,即手机发出的声音变小,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传递信息,当有电话打入时,手机会接收到信号,手机信号的传输就是利用了电磁波。

【点睛】

体会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传递信息的特点,想想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如;手机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卫星通信等,电磁波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通信和信息的获取,要知道远距离的无线通信都是使用的电磁波。

15.振动空气费力

【解析】

【详解】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发声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朵的;

运动员使用的船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点睛】

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以及杠杆的分类,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16.静止小于

【解析】

【详解】

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张衡一号”卫星时,卫星安装在火箭顶端,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与火箭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19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即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点睛】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音色噪声

【解析】

【详解】

(1)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发声体;

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2)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因此属于噪声。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18.声源响度

【解析】

解:

把电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调小音量即减弱声音的响度。

点睛:

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19.信息3.6

【解析】

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t=12min=720s,根据v=可得,小萌家距离考点的距离:

s=vt=5m/s×720s=3600m=3.6km。

点睛:

(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萌家距离考点的距离。

20.电磁波3×105超声波

【解析】卫星定位系统(GPS)可通过电磁波在地面和卫星之间传递信息。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的传播速度和光速一样,速度值等于3×108m/s,雷达探测仪能穿透很厚的雪层,所以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它利用的是超声波。

21.振动音色

【解析】

分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解答: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

故答案为:

(1).振动

(2).音色

【点睛】明确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关键是要知道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