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重点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534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重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法律逻辑重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法律逻辑重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法律逻辑重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法律逻辑重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逻辑重点1.docx

《法律逻辑重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逻辑重点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逻辑重点1.docx

法律逻辑重点1

法律逻辑复习重点

第二章概念论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对象范围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

1.联系在于:

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示。

2.区别在于:

概念具有共同性,语言具有民族性;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示概念;概念与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三、概念的特征:

1.内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本质属性的总和。

2.外延:

是指具有概念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事物的概念。

如北京,中国。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如城市,国家。

二、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成文法,成年人。

负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不成文法,未成年人。

三、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概念。

如法律,大学。

抽象概念(属性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或者事物之间关系的概念。

如严肃,复杂。

四、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如犯罪集团。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如犯罪成员。

重点: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第三节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内涵虽不同,但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关系。

如四川省的省会和成都,诉讼与打官司。

二、属种关系(从属,包含关系):

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的关系。

如法律和宪法,罪犯与杀人犯,四川与成都。

三、交叉关系:

是指在同一个属概念中,两个种概念的外延有部分重合的关系。

如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审判员与共产党员。

四、全异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相同的关系。

如盗窃罪与抢劫罪,法官与法院。

五、矛盾关系:

是指在同一个属概念之中,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但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却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如合法与违法,成为法与不成文法。

六、对立关系(反对关系)指在同一个属概念之中,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却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如买卖合同与运输合同,大学生与中学生。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限制和概括的含义:

限制是由外延较大的概念缩小到外延较小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即由属到种。

如法律—中国法律—中国宪法。

概括是由外延较小的概念扩大到外延较大的概念的逻辑方法。

即由种到属。

如抢劫罪—犯罪—违法。

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减少外延的方法;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增加外延减少内涵的方法。

三、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应注意的问题:

1.概念限制概括的一定是属种关系的概念

2.无论概念的限制还是概括都是有限度的

四、概念的反变关系:

指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时。

其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变化关系。

第五节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是指揭示概念内涵逻辑方法。

二、定义的方法

1.普通概念的定义方法,即属加种差的方法: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2.单独概念的定义方法

3.范畴的定义方法

4.规定语词的定义方法

5.说明语词的定义方法

三、定义的逻辑规则:

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定义不能是循环的,否则犯循环定义或同语反复的错误。

3.定义不能是否定形式,但下定义概念可以是否定概念。

4.下定义概念必须清楚明确。

第六节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划分是指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二、划分的方法

1.二分法和多分法。

二分法的子项有两个,多分法的子项在三个以上。

(如按照不同方法对“法律”如何进行划分?

2.连续划分和一次划分。

注意:

划分与分解的区别。

三、划分的逻辑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否则犯划分过宽或划分过窄的的错误。

2.划分后的子项应当排斥,否则犯划分子项相容的错误。

3.每一次划分只能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

4.划分应当逐级进行,不能跳跃前进。

思考:

1.事物的类和事物的集合体有什么不同?

2.普遍概念与集合概念的关系?

3.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异同?

4.如何认识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

第三章判断论(上)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

判断是对事物的性质和关系所有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特征:

有所断定,有真有假。

二、判断的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判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参见35页)

三、判断与句子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1.联系在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的判断都是以一定形式的句子表示的。

2.区别在于:

1)句子不一定就是判断。

2)判断和句子分别属于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

3)同一个判断可以由不同的形式的句子来表达。

如“犯罪都是违法的”。

“难道犯罪不是违法吗?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是一种简单判断,它是直接断定客观事物(或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有些人不是学法律的。

2.特征:

性质判断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的。

分析“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学法律的”这一判断的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

二、性质判断的类型

1.全称肯定(SAP)如:

法院是审判机关。

2.全称否定(SEP)如:

法律不是道德。

3.特定肯定(SIP)如:

有些学生是团员。

4.特殊否定(SOP)如: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

5.单称肯定(某个S是P)如:

张三是凶手。

6.单称否定(某个S不是P)如:

李四不是罪犯。

第三节性质判断周延性问题

一、周延性的含义:

是指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被断定的情况。

如果主谓项的外延被全部断定就是周延的,如果仅被部分断定就是不周延的。

二、A,E,I,O四类判断周延性情况

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第四节性质判断的逻辑关系

一、对当关系的概念:

是指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对错)关系。

二、对当关系的逻辑分析(图41页)

1.上反对关系:

指A判断与E判断的关系。

二者可以同真,但可以同假;由真可以推假,但由假不能推真。

2.下反对关系:

指I判断与O判断的关系。

二者可以同真,但不可以同假;由真不可以推假,但由假可以推真。

3.等差关系:

指A判断与I判断,E判断与O判断之间的关系。

由A(E)真可以推I(O)真,但由A(E)假不可以推I(O)假;由I(O)假可以推A(E)假,但由I(O)真不能推A(E)真。

4.矛盾关系:

指A判断与O判断,E判断I判断之间的关系。

由A(E)真可以推O(I)假,由A(E)假可以推O(I)真,反之亦然。

三、“对当关系”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分析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时,应以一般的逻辑关系为标准,不能以具体内容为准。

2.对两个单称判断之间的关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如“张某是盗窃犯”与“张某不是盗窃犯”和“张某是盗窃犯”与“张某是抢劫犯”之间的区别何在?

四、性质判断的负判断

1.含义:

是否定一个判断的判断。

也可说负判断是对一个判断的否定。

如“法律都是成文的”的负判断就是“并非法律都是成文的”或者“法律并非都是成文的”。

2.特征:

一是对某个性质判断加以全部否定;二是负判断与原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三是负判断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判断。

因为否定判断本身也有负判断。

如“并非犯罪都不是过失的”

五、性质判断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图45页)

1.全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特称否定。

公式并非SAP等于SOP

2.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特称肯定。

公式并非SEP等于SIP

3.特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全称否定。

公式并非SIP等于DEP

4.特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全称肯定。

公式并非SOP等于SAP

·思考: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在晚会上有一个节目,桌子上放着七个盒子,每个盒子上写着一句话:

●所有的盒子里都有水果糖。

●本盒子里没有梨子。

●有些盒子里有核桃。

●本盒子里有苹果。

●所有的盒子里没有核桃。

●第四个盒子里没有苹果。

●有些盒子里没有水果糖。

以上7句话中,只有3句是真话。

你能断定哪一个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

提示:

用性质判定对当关系的知识。

答案:

可以断定第二个盒子里有梨子。

·分析过程:

7句话就是7个性质判断。

其中1和7,3和5,4和6是互为矛盾关系的判断。

由于矛盾关系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因此可以断定这6个判断中至少有三个是真的,三个判断是假的。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断定第二个盒子写的话“本盒子里没有梨子”是假的,从而断定出“本盒子里有梨子”是真的。

第四章判断论(中)

第一节关系判断

一、什么是关系判断

是指断定事物(或对象)与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的简单判断。

如“李某与王某是同案犯。

”公式aRb

二、关系判断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两个关系项的类型。

有对称关系,反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如“等于”,“同事”;反对称关系如“大于”,“小于”;非对称关系如“熟悉”,“教唆”。

2.三个关系项的类型。

有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如“相同”,“等于”,“早于”;反传递关系如“父子”,“母子”;非传递关系如“认识”,“了解”。

第二节模型判断

一、模型判断的含义:

指断定事物(或对象)情况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

二、模态判断的类型

1.必然P

2.必然非P

3.可能P

4.可能非P

三、模态判断的逻辑关系(图50页)

1.上反对关系:

指必然P和必然非P之间的关系

2.下反对关系:

指可能P和可能非P之间的关系

3.等差关系:

指必然P(必然非P)与可能P(可能非P)之间的关系

4.矛盾关系:

指必然P(必然非P)与可能非P(可能P)之间的关系

四、模态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图50页)

1.并非必然P等值于可能非P

2.并非必然非P等值于可能P

3.并非可能P等值于必然非P

4.并非可能非P等值于必然P

第三节规范判断

一、什么是规范判断:

是指陈述人们行为规则的判断

二、法律规范判断的类型

1.必然P

2.必然非P(禁止P)

3.允许P

4.允许非P

三、法律规范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图53页)

1.上反对关系:

指必然P与禁止P的关系

2.下反对关系:

指允许P与允许非P的关系

3.等差关系:

指必然P(禁止P)与允许P(允许非P)之间的关系

4.矛盾关系:

指必须P(禁止P)与允许非P(允许P)之间的关系

四、法律规范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图54页)

1.并非必须P等值于允许不P

2.并非禁止P等值于允许P

3.并非允许P等值于禁止P

4.并非允许非P等值于必须P

思考:

关系判断与简单判断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判断论(下)

概述

一、什么是复合判断:

就是由判断组成的判断

二、复合判断的特征

1.由判断组成;

2.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肢判断;

3.由特定的联系词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复合判断。

如“和”,“并且”,“如果……那么”,“只要……就”。

三、复合判断的类型

1.基本类型:

由两个简单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

有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多重复合判断:

有联言选言判断,联言假言判断等。

3.负判断:

即否定复合判断的判断。

第一节联言判断

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

联言判断是指断定若干事物或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如“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类型:

联言判断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以联言判断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

并列型,递进型,转折型。

2以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为:

同主异谓,同谓异主,异主异谓。

三.真假标准:

从逻辑结构来分析,只有当联言肢都真时,联言判断才真,否则就是假的。

(图57页)

四.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联言判断的负判断是指否定联言判断的判断。

等值于联言肢都是否定的选言判断。

公式:

负判断并非p^q等值判断为非p并非q。

(图58页)

第二节选言判断

一.含义和特征

1含义:

选言判断是指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复合判断。

如“某甲的犯罪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

2特征:

选言判断由选言肢构成,用p,q,r等字母表示:

选言判断有特定的联系词如“要么”,“或者”,“不是。

就是”。

一.类型

1相容的选言判断:

是指在选言判断中,至少有一个选言肢是真实的,也可能所有选言肢都是真实的。

如“某人或者犯抢劫罪,或者犯杀人罪。

2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是指在选言判断中,其选言肢只有一个是真实的,不可能同时为真。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选言判断真假的标准:

1从逻辑结构来讲,相容选言判断只要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而且各选言肢同时为真时,这样的选言判断就是真的,反之,若一个选言判断也不真,这样的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对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来讲,只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这样的选言肢才是真的,反之,若选言肢同时为真或者同时为假时,这样的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60页)

一.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就是指否定选言判断的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并非p并q等值于非p^非q。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要么p并q等值于(非p^非q)并(p^q)。

第三节假言判断

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

假言判断是指断定事物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

如“只有具备作案时间的人,才是作案人。

”“只要口服少量氰化物,就可以致人死亡。

2特征:

假言判断由两个简单性质判断组成,前一个判断是后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分别称为前件和后件,用p,q表示;假言判断有特定的联系词如:

如果。

那么,只有。

才,若。

就,当且仅当。

等。

二.类型

1充分条件:

是指前件是后件存在的条件之一,有前件就p一定有后件q。

如“如果浮尸尸呈仰卧状态的,那么一定是女尸。

”公式:

p推q多因一果

2必要条件:

是指前件是后件存在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前件不一定有后件,但是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复因一果

3充要条件:

是指前件是后件存在的唯一条件。

有前件就有后件,反之,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

如“只有并且仅仅只有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三.真假标准:

从逻辑角度讲,假言判断的真假标准不仅存在于是否有逻辑联系词,而着重于前后件之间特定的逻辑关系。

(64页)

1充分条件,只有在前件却没有后件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2必要条件:

只有在没有前件却有后件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3充要条件:

只有在有前件却没有后件或者在没有前件却有后件的情况下才是假的。

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四.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指否定假言判断的判断。

(64页)

1充分条件的负判断

2必要条件的负判断

3充要条件的负判断

第四节多重复合判断

一.什么是多重复合判断:

是指在一个复合判断中,包含了几个复合判断的判断。

如“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发生的,就是故意犯罪。

二.如何分析多重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1复合判断不能是负判断,简单判断可以是负判断;

2逻辑分析由大到小。

第五节真值表

一.真值表的含义:

判定复合判断真值情况的图表,叫真值表。

二.真值表的制作方法:

1符号划归

2制作图表(67页)

3根据真值表作出结论

思考:

已知“只有某甲喜欢逻辑,他才喜欢数学”,“某甲不喜欢逻辑但喜欢数学”和“某甲或者喜欢逻辑或者喜欢数学”这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从三个判断之间的关系入手

答案:

某甲既不喜欢数学也不喜欢逻辑

分析过程:

1首先确定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2分析得出第一个和第二个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真;3第三个判断为假,根据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得出最后结论。

第六章推理论(上)

第一节推理的概述

一.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根据一定的逻辑形式和规则,推导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特征:

一个正确推理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

二.推理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推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71页)

第二节直接推理

一.什么是直接推理:

指由一个已知判断为前提,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推理形式。

二.对当关系推理:

指以已知的判断为前提,按照对当关系的逻辑特征,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包括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模态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72页-73页)

三.判断变形推理:

是指对一个性质判断,依据一定逻辑规则改变为一个等值的新判断的推理形式。

1换质法:

是将原判断的联系词加以改变,而产生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具体规则有:

原判断的主谓项的位置不变;改变原判断的联系词,将肯定变否定或将否定变肯定;将原判断的谓项改变成矛盾关系的概念。

如“有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换质为“有的合同不是有效合同。

2换位法:

是将原判断的主谓项的位置加以改变,而产生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具体规则有:

不改变原判断的性质;将原判断的主谓项的位置交换;原判断中不周延的概念在新判断中不应周延。

如“人的血是红色的”换位为“有些人红色的是人血。

3换质位法:

是将原判断先进行换质法推理,再将新判断进行换位法推理。

具体规则是:

在换质法和换位法中,分别遵守各自推理的规则。

如“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换质为“正当防卫不是非法行为”,再换位为“非法行为不是正当行为。

#变形推理的运用,例题

1将“犯罪都是违法的”先加以换质,然后再加以换位。

2问由SEP能否推出非SOP?

第三节关系推理

一.关系推理的含义:

是指以关系判断为前提,并以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所进行的推理。

如以“李某和张某是同案犯”为前提,可以推出“张某和李某是同案犯。

”的结论。

二关系推理的类型:

仅限于间接关系推理,而且是必然性的关系推导。

1传递关系推理。

前提是aRb真并且bRc真,推出结论aRc真

2反传递关系推理,前提为aRb真并且bRc真,推出结论aRc假。

思考

1对当关系推理和判断变形推理有什么不同?

2从“说谎的人是不老实的人”能否推出“不说谎的人是老实人。

”?

第七章推理论(中)

第一节直言三段论推理

一.三段论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三段论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的,它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已知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并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从而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演绎推理。

2特征:

三段论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三段论中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称为大词(P),中词(M),小词(S)。

二,三段论的逻辑规则

1三段论中只能由三个不同的概念

2在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中词至少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周延

4两个前提是否定判断推不出必然结论

5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结论是否定判断

6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判断推不出必然结论

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判断结论是特称判断

三,三段论的格:

是指在三段论中,由于中项的位置不同,而构成的不同的推理形式。

三段论有四个不同的逻辑格。

四,三段论的式:

是由于组成三段论的三个性质判断(前提和结论)的量项,联系项的不同,因而,构成不同形式的直言三段论。

五,三段论的省略式

1省略的大前提:

如“某人不可能作案,因为他没有作案时间。

2省略的小前提:

如“犯罪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所以该被告也应当从轻处罚。

3省略结论:

如“犯罪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二节联言推理

一.什么是联言推理:

是以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为根据,其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

二。

联言推理的类型

1分解式:

是指以已知为真的联言判断为前提,从而推导出其中任何一个肢判断为真的结论。

2组合式:

是指以已知为真的联言判断的肢判断为前提,从而推导出一个真的联言判断的结论。

第三节选言推理

一.什么是选言推理:

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并依据选言肢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导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结论的演绎推理。

二.选言推理的特征

1以选言判断为大前提,其结论可能是直言判断,也可能是联言判断;

2作为大前提的选言判断,其选言肢应当穷尽,并且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3选言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有蕴含关系;

4根据大前提的选言判断的性质,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三.选言推理的类型

1相容选言推理:

是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为大前提进行的推理。

其有效推理形式只有一个,即否定肯定式。

如以“该案的罪犯或者是甲,或者是乙”和“该案的罪犯不是甲”为前提,可以推出“该案的罪犯是乙”的结论。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是以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为大前提进行的推理。

其有效推理形式有两个,即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如以“李某犯罪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和“李某犯罪是故意”或者“李某犯罪不是故意”为前提,可以分别推出“李某犯罪不是过失”或者“李某犯罪是过失”的结论。

第四节假言推理

一.什么是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

二.假言判断的特征:

1是由两个简单的直言判断组成,分别称前件和后件;

2假言推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假言推理的类型:

以假言推理中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的逻辑关系为标准分为:

1充分条件推理(含义,特征,有效式):

是以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为大前提,并以直言判断为小前提,推出必然性结论的推理。

其前件对后件来讲是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然;后件对前件来讲,是有之未必然,无之则必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有2个,即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含义,特征,有效式)是指以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为大前提,并以直言判断为小前提,推出必然性结论的推理。

其前件对后件来讲是有之未必然,无之则必然;后件对前件来讲,是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有2个,即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3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是以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为大前提,并以直言判断为小前提,推出必然性结论的推理。

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反之,后件对前件也是如此。

其有效式有四个,即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四.纯粹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断为大前提和小前提,并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关系推导出假言判断结论的推理。

第五节假言联言推理

一.含义:

指由联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组成的多重复合判断为大前提,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关系,推出结论的推理。

二.规则:

按照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的逻辑关系的性质,进行推理。

第五节假言选言推理

一.含义:

是指由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组成的多重复合判断为大前提,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关系,推出结论的推理。

二.规则:

按照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关系的性质,进行推理。

三.二难推理:

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

二难推理的有效式是有简单构成式,复杂构成式,简单破坏式和复杂破坏式。

第六节多重复合假言,联言,选言推理(略)

思考

已知下列情况为真:

1如果甲和乙是杀人犯,那么丙是无罪的。

2丙有罪,并且丁的证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