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0471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

2021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模拟测试试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分)

一、写字分.(2分)

二、词语积累.(6分)

nóngchóujīnghuángfānxiāngdǎoguì

()()()

páihuáiwéikǒngjiànwēizhīzhù

()()()

biàn()论()子()别

huì教()智()恩()

三、选择题.(16分)

1.下面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描摹(mó)懵(méng)懂司空见贯锲而不舍

B.剥削(xuē)汤匙(shi)明察秋毫 温文而雅 

C.坚劲(jìn)抽噎(yē)万不得以 博大精深

D.临帖(tiè)渲染(xuàn)应接不暇 匪夷所思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伯牙绝弦(穷尽)B.顾名思义(照顾)

C.赴汤蹈火(热水)D.有教无类(相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逃过应有的惩罚.

D.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等待人们去破解.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见/两小儿辩斗

D.日初出/大如车盖

5.下面诗词中,哪句是苏轼写的()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C.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B.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

C.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风是调皮的,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

7.下面这道题中,将短语依次填入横线,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人生如一盘棋,应该多一些智慧的布局,少一些;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

①乏味的字眼②灰暗的色调③莽撞的搏杀④忧伤的音符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8.根据所学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腊八粥》一课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详细写了八儿喝粥的过程.

C.《表里的生物》中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D.《江上渔者》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忧虑.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分)

1.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

(3)行道_______,载渴________.我心伤悲,_____________!

2.中国古时文学家司马迁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总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懂得真少,不得不到处查找资料.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分)

(一)伯牙绝弦(明冯梦龙)(6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2分)

善:

①好②擅长、善于③好的品行④容易,易于⑤赞许

伯牙善鼓琴()惩恶扬善()

多愁善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3.伯牙破琴绝弦是因为.(1分)

4.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俩是知音?

用“”画出.(1分)

(二)背篼(9分)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bēibèi)着满满一背(bēibèi)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归来了.

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篷)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讲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树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梗).跨过小石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呼出了一口气,掏出一捧鸟蛋,笑着给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他拿着几个红红的山柿子,放在坐在门槛上的妹妹手上.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去镇上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哩!

妈妈撩起围裙一角,拭去他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他抬起头,抿着小嘴微微笑.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或读音,用“√”表示.(2分)

2.选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赞扬了山里孩子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3.“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句中的“收获”具体指、、

、.(2分)

4.用“”画出文中一个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昆虫的“鼻子”——触角 (15分)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

“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

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

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

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

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题目中“鼻子”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__.(2分)

2.开头①②两段引用“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文意,判断下面的理解是否合理.(5分)

(1)课文第③段主要讲了昆虫触角的形态.(A.是B.否)

(2)昆虫的触角只有嗅觉、触觉、听觉三种功能.(A.是B.否)

(3)昆虫的嗅觉器非常多,因此嗅觉灵敏,远远超过人的鼻子.(A.是B.否)

(4)“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A.是B.否)

(5)蟑螂的触角有触觉功能,蚊子的触角有听觉功能,蜻蜓的触角有平衡功能,水龟虫的触角有呼吸功能.(A.是B.否)

第三部分:

写作表达(40分)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的令人高兴,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惊喜,也有的令人愤怒……请你以“一件令人()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下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情.

要求:

(1)语句流畅,注意细节.

(2)选材恰当,真情流露.

(3)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写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技能.

二、词语积累.

【答案】

浓稠惊惶翻箱倒柜

徘徊唯恐见微知著

辩论辫子辨别

教诲智慧恩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部编版六下新教材中主要生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经常接触的同音字的掌握情况.

三、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生字,易混淆多音字读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

A.懵(méng)懂、司空见贯错了,正确的应该是懵(měng)懂、司空见惯.

B.汤匙(shi)、温文而雅错了,正确的应该是汤匙(chí)温文尔雅.

C.坚劲(jìn)、万不得以错了,正确的应该是坚劲(jìng)万不得已.

D.都正确.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成语中关键字的理解.

A.伯牙绝弦(穷尽)不对,这里“绝”应该解释为断.

B.顾名思义(照顾)不对,这里“顾”应该解释为看到.

C.正确.

D.有教无类(相似)不对,这里“类”应该解释为类别.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成语的辨析理解,并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A.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情好到了极点,它是褒义词,句中被当作贬义词使用了.

B.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属于贬义词,句中想要表达的是褒义的意思,因此用在这里不合适.

C.随机应变是褒义词,被当成了贬义词使用,用在此处不合适.

D.不可思议是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的意思,大自然的确有很多让我们很难理解的现象,等着人们去破解.因此D为正确答案.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情况.

A.“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划分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心里想着拉弓箭射鸿鹄.

B.节奏划分正确.

C.节奏划分正确.

D.节奏划分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平时的积累,能清楚知道所学诗句的作者.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是杜甫

B.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作者是黄庭坚

C.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作者是苏轼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是王安石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A.“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一句把月亮和星星拟人化了,是拟人句.

B.“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一句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C.“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一句有比喻词“如”,但没有本体和喻体,因此不属于比喻句,此句没有运用修辞.

D.“风是调皮的,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一句把风和云拟人化了,是拟人句.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境和上下文的理解,选择正确的短语填入句子.

本题第一步排除A、C,第一个分句“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应该选④忧伤的音符,与歌曲旋律相匹配,B、D第一句都选④;第二步看B、D的第二个选项,B是第②句,D是第①句,哪句对呢?

看第二个分句“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看起来②灰暗的色调与一幅图更匹配一些;接着继续验证下两个选项,棋盘布局应该与③莽撞的搏杀相匹配,书和细节应该与①乏味的字眼相匹配.这样一分析,此题选B无疑了.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课文写法或内容上的理解与掌握.

A.正确.

B.错误,《腊八粥》一课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详细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而非喝粥的过程.

C.正确.

D.正确.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答案】

1.

(1)何当金络脑

(2)冷露无声湿桂花(3)迟迟载饥莫知我哀

2.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被微风吹散了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古诗词的积累,对背诵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掌握,同时考查根据语境提示准确记忆教材中要求读背的名言.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伯牙绝弦

【答案】

1.②③④①

2.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

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句中会有不同的意思.

伯牙善鼓琴:

伯牙擅长弹琴.

惩恶扬善:

惩治邪恶,褒扬善行.

多愁善感:

形容人的感情脆弱,容易伤感.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山.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句子.这句话跟“志在高山”一句相似,结合上下文两句可以一起理解.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仿佛看到了高山;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仿佛看到了江河,所以他俩是知音.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钟子期是难得的知音,子期死了,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于是“破琴绝弦”.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可参照第2题的解析.

(二)背篼

【答案】

1.bēibèi蓬埂

2.山里孩子归来勤劳

3.鸟蛋、山柿子、一小捆药材、砍的柴

4.拟人:

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讲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理解: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将风景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的辨别.背bēi着背bèi篼;蓬,松散,杂乱的意思,故作“蓬乱”;埂,用泥土筑成的堤防,故作“田埂”.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第一段写到“……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归来了”,下面写的都是孩子归来路上发生的事情;最后一段写到“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山里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孩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信息的提取.“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说明砍的柴是山里孩子的收获之一;“掏出一捧鸟蛋,笑着给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他拿着几个红红的山柿子,放在坐在门槛上的妹妹手上”“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说明背篼里还有鸟蛋、山柿子、一小捆药材.

4.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的掌握,对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讲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动词“梳理”“讲话”“送别”将山风、小溪和鸟儿拟人化了,可见这一路的风景是多么美丽,让作者流连忘返.

(三)昆虫的“鼻子”——触角

【答案】

1.昆虫的触角特殊含义

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引出下文蚂蚁用触角寻找到蜜糖.

3.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好处:

具体清晰地说明了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

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5.

(1)A

(2)B(3)A(4)B(5)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题目“昆虫的‘鼻子’——触角”就提示我们本文将对昆虫的触角进行说明介绍;“鼻子”加引号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它是指昆虫触角有着嗅觉功能,不是真的鼻子,表示特殊含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形式,主要写作手法的理解.说明文开头用“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导入,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去阅读文本,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说明方法的理解.“2000多个”“6000多个”“3000多个”“40000多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昆虫触角分布着很多嗅觉器,“蜂王”“工蜂”“雄峰”“雄金龟子”等每个触角上就有上千上万个嗅觉器,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具体清晰地说明了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仿生物学家受到昆虫触角多种

功能的启示,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与辨别,能对相关信息作出判断.

(1)A合理

(2)B第⑥段第一句话“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表明昆虫触角不止三种功能.另外,这一段下面还举了其他功能的例子.

(3)A合理

(4)B“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A合理

第三部分:

写作表达

【答案】可参考部编版六下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真情作文的掌握情况.本次习作总的要求是选材恰当,事情完整;有细节描写,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少有语病.本次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括号中要求填写的表示人物情绪的词.可以这样思考,首先,要关注选材,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体现这种情绪;其次,要有事件的细节描写,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写;再次,写真情作文,有时抓住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或者心理变化进行描写,更能让人物情感得到自然流露.当然,还要考虑到书写工整和语言流畅,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