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946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docx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

1最早儿科医生:

扁鹊

2颅囟经现存最早儿科专著,提出小儿“体属纯阳

3钱乙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儿科著名医家:

弟子阎季忠编著《小儿药证直诀》

①生理特点:

“脏腑柔弱”②病理特点: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③儿科四诊:

尤重望诊;④辨证方面:

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提出“疳皆脾胃病”⑤在用药上:

化裁古方:

六味地黄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创制新方:

导赤散、泻白散

4治疗痘疹:

①寒凉派: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寒凉治痘疹

②温补派:

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和《小儿病源方论》,温补治阳虚不能托毒外出而内陷的痘疹

5南宋刘昉《幼幼新书》集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6明代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新书》

三有余四不足: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的观点。

治病重保护胃气

7,陈复正《幼幼集成》察指纹

8年龄段分期: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共40周左右—十月怀胎。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婴儿期:

出生28天到1周岁。

幼儿期:

1岁至满3周岁。

学龄前期(幼童期):

3至6、7岁。

学龄期:

6-7岁至青春发育前,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

第二性征出现到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

女:

11-12到17-18岁,男:

13-14到18-20岁

8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

9体重初生:

3kg。

<6个月:

初生体重+0.7×月龄。

7-12个月:

0.25×月龄+6。

2岁以上:

8+2×年龄

10身高初生身长:

50cm。

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10厘米。

2岁身长85厘米。

2岁-12岁:

70+7×年龄

11囟门

前囟:

1—1.5岁闭合.后囟:

出生时或生后6—8周内闭合

异常:

早闭—小头畸型;迟闭—解颅、佝偻病等.。

前囟饱满:

颅内压增高。

凹陷:

脱水、极度消瘦

12初生头围34,胸围32一周岁交叉

132岁内乳牙颗数:

月龄-4/6

14

年龄分期

呼吸次/分

脉搏次/分

新生儿期

45~40

140~120

婴儿期

40-30

130-110

幼儿期

30-25

120-100

15血压: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16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

17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肾常虚:

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

肺常不足:

肺主气、司呼吸――容易感冒,呼吸不匀,息数较粗。

脾常不足:

运化能力差,易出现食积、呕吐。

心肝:

生理上为充实,病理上常有余――易受惊吓、已发惊风。

稚阴稚阳:

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18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

“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19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0传变迅速:

易虚易实:

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易寒易热:

稚阳易寒,稚阴易热

21五色主病白:

寒证、虚证。

红:

热证。

黄:

脾虚、湿浊。

青紫: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黑:

寒证、痛证、瘀证、水

22疹:

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斑:

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23看指纹,三岁以内的小儿替代脉诊,正常小儿指纹:

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浮沉分表里浮浮现,主表;沉沉伏,主里

红紫辨寒热纹色鲜红,寒;紫,热

淡滞定虚实推之流畅,主虚;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

三关测轻重纹在风关,病情轻浅;纹达气关,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病情危重。

24小儿基本脉象: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25个人史:

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正常,按计划免疫接种疫苗生产情况:

正常或剖腹,有无窒息,有无产伤。

胎次、产次,是否足月产,顺产还是难产,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等,母亲孕期情况、家族中遗传病史等。

喂养方式:

人工、母乳、混合。

婴儿期喂养方法、添加辅食情况、饮食习惯、起病前有无进不洁饮食或其它特别饮食。

26常用中药量计算。

新生儿=1/6成人量。

乳婴儿=1/3成人量。

幼儿=1/2成人量。

学龄儿童=2/3或近成人量。

按体重计算=体重*每千克需要量

27母乳优点:

营养丰富、易为婴儿消化吸收、产后恢复、简便又经济;含蛋白质氨基酸乳糖较多,利于脑的发育;免疫物质、增进免疫力;

28添加辅食原则:

由少→多,由稀→稠,由细→粗,由一种→多种

29奶粉配方:

3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特点:

一般情况良好;婴儿生后足月儿2-3天出现,4-7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2周;早产儿:

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3-4周;每日清晨血胆红素<85umol/l;总胆红素:

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

31病理性黄疸特点:

出现或早或迟:

生后24小时内,生后2-3周;总胆红素上升过快:

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每日上升清晨血胆红素大于85u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umol/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2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1.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2.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

33治疗原则:

利湿退黄,降未结合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4

37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肺脾不足,聚津成痰,痰阻肺络——夹痰。

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夹滞。

热郁化火,内扰心神,引动肝风——夹惊

38病机关键:

肺卫失宣。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

39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A组病毒;咽-结合膜热,腺病毒3,7型

40风寒感冒症状:

风寒表证。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症状:

风热表证。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症状:

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咳嗽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

清暑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夹痰症状:

咳嗽明显,喉间痰鸣,气急。

治法:

肃肺化痰。

方药: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苏子;风热夹痰者,加用桑菊饮,加黄芩、鱼腥草、海蛤壳、葶苈子等。

夹滞症状:

感冒+腹胀嗳气,大便干,或有呕吐、腹泻。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加用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等

夹惊症状:

轻者惊惕哭闹,睡卧不安;重者抽风痉厥,两目上吊,手足握拳。

治法:

解热镇惊。

方药:

银翘散加用镇惊丸加减

41急性支气管炎外感咳嗽。

病因:

主要是感受外邪,肺脾虚弱是内因。

病机关键: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理产物:

痰。

诊断:

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罗音;X线检查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少数可见肺门阴影增深。

治疗原则:

疏散外邪,宣通肺气,西医控制感染

42风寒咳嗽证候:

咳嗽频作、声重+风寒表证。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杏苏散加减

风热咳嗽证候:

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风热表证。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风燥咳嗽证候:

干咳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有恶寒发热。

舌尖红,苔薄黄欠润,脉浮数。

治法:

疏散表邪,润肺化痰。

方药:

桑杏汤加减

43肺炎: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肺炎喘嗽

44分类

45发病机制:

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变窄--通气障碍--缺氧和CO2潴留;肺泡壁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增多--换气障碍--缺氧;呼吸加快,呼吸深度加强,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鼻翼煽动、三凹征、心率加快

46循环系统:

诱发心力衰竭:

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中毒性心肌炎;缺氧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

47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和CO2潴留--颅内压增高;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水肿

48心力衰竭的诊断:

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②心率突然>180次/min。

③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脏迅速增大。

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49诊断要点:

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X线示肺部小斑片影

50鉴别:

急性支气管炎

51抗生素使用原则:

按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④足量、足疗程⑤重症联合用药,经静脉途径给药

52对症治疗发热:

药物:

美林、百服咛等。

物理:

酒精浴、温敷、冷敷、冷热水灌肠。

咳嗽:

咳重予止咳平喘药。

非那根、氨茶碱;氧疗:

0.5-1L/分钟,湿化,浓度不超过40%

53心衰处理:

①吸氧:

镇静:

10%水合氧醛保留灌肠,安定0.1-0.3mg/kg、im或iv②强心:

洋地黄,毒毛K:

0.007-0.010mg/kg/次,治疗量接近中毒量,可隔6-8hiv。

③利尿:

速尿,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回心血量④血管活性药:

酚妥拉明⑤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

54糖皮质激素适应症:

①中毒症状明显②严重喘憋③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④胸膜有渗出者

55肺炎支原体肺炎:

发热:

热型不定,多为稽留热,热程1-3周;咳嗽:

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

不明显,可有干湿啰音或肺实变体征。

部分有多系统改变:

心肌炎、脑膜炎、肾炎等。

56病因:

外因:

感受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

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病位:

肺、脾、心、肝;病理产物:

痰热;病机关键:

肺失宣肃,肺气郁闭

57合并心衰原因:

肺气闭塞→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心失所养→心阳不足→失于温通→加重气滞血瘀,循环反复,则心阳虚衰,阳气暴脱

58治疗原则:

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59常证风寒闭肺主证:

热(风寒),咳(呛咳频作),喘(呼吸急促),痰(痰白清稀)

治法:

辛温开肺;方药:

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轻症:

热(风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黄);重症:

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痰多粘稠+内热之象(热象明显);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痰重于热)主证;热、咳、喘、煽、两肋煽动、喉间痰鸣,声如拽据、泛吐痰涎内热证;治法;清热、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主症:

高热炽盛、咳嗽剧烈、气急鼻煽、里热炽盛之象:

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烦躁口渴、面赤唇红、溲赤便秘;治法:

清热解毒、泻肺泄热;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阴虚肺热主症:

干咳、无痰(或少痰)喘已不明显阴虚热象;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肺炎将愈,只咳不喘时)证候:

低热,咳嗽无力、有痰、气喘不明显。

肺气虚+脾气虚;治法: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60变证心阳虚衰主证;肺炎心衰;治法;回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主症:

发热、神昏、抽搐;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方药:

牛黄清心丸合羚角钩藤汤

61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病理生理:

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限

气流受限主要原因:

1、急性支气管痉挛2、气道壁肿胀3、慢性粘液栓形成4、气道重塑

62咳嗽变异性哮喘:

1持续咳嗽>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冷空气、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

2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支气管舒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4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哮喘史,过敏原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63儿童哮喘诊断1有诱因诱发2典型症状3肺部哮鸣音,呼气相延长4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64糖皮质激素类1能阻止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2预防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3降低气道反应性,4能增加β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65吸入用药:

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

口服用药:

一般用于急重病例,短程治疗约1~7天,泼尼松

静脉用药:

严重哮喘发作,早期静脉给予氢考或甲基泼尼松龙

6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活性;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致的气道炎症。

适用于12岁以上哮喘长期预防治疗,不适用于哮喘发作期的解痉治疗。

67β2受体激动剂:

发作首选。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

短效:

如沙丁胺醇,5~10分钟见效,多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或预防运动性哮喘。

长效:

作用持续8~12小时,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

长期应用造成β2受体功能下调,药物疗效下降

68哮喘危重状态的治疗:

吸氧:

40%,每分钟4-5L;吸入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首选;静脉用药:

糖皮质激素(一线),氨茶碱;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慎用镇静剂;

69中医部分病因外因:

感触外邪内因:

肺脾肾三藏不足,痰饮留伏于肺窍。

病机:

外因诱发,触动伏痰,痰阻气道。

70发作期;:

攻邪为主

寒性哮喘症状:

咳喘,喉鸣,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治则: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药: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热性哮喘症状:

咳喘,声高息涌,哮吼痰鸣,痰稠黄,胸膈满闷+里热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

清肺涤痰,止咳平喘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虚实夹杂:

症状:

动则喘甚,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治则:

降气化痰,补肾纳气方药:

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71缓解期:

扶正为主

肺气虚症状:

肺气虚治则:

补肺固表方药:

玉屏风散加减

脾气虚症状:

脾气虚治则:

健脾化痰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肾虚不纳症状:

肾气虚肾阳虚治则:

补肾固本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

72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风热,湿热;病理产物:

瘀血,痰浊。

主要病理变化:

耗伤气阴,血脉受阻。

初期邪实,恢复期正虚,迁延者虚实夹杂

73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

I、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具备2项,临床诊断心肌炎。

74病原学确诊依据:

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①分离到病毒②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具备其中1项,可确诊病毒感染

75病原学参考依据:

粪便、咽拭子或血液;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具备1项,可临床诊断病毒感染。

76总原则:

扶正祛邪

77邪毒犯心(心+风热表证)证候心悸,胸闷胸痛,发热或低热绵延,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肌肉酸楚疼痛,舌红苔薄,脉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方药银翘散加减

湿热侵心(心+湿热中阻)证候心慌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腹痛腹泻,肢体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痰瘀阻络(心+痰+瘀血)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法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气阴亏虚(心+气阴两虚)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心阳虚弱(心+阳虚)证候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78西医疗法——综合性治疗

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

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次,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

3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重症病例和抢救。

4心力衰竭:

强心剂(地高辛、西地兰)。

5严重心律失常:

心律平、慢心律

79鹅口疮:

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因患儿口腔及舌上生有白屑或白膜满布,状如鹅口。

雪口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小儿常患

80诊断:

轻者:

口疮粘膜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物,无全身症状。

重者:

全部口腔,向咽喉蔓延,甚至食管、气管、肺等,可有低热、拒食。

特点:

不易擦去、不痛、不流涎。

检查:

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碳酸氢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到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81西医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5万-10万U/ml),维生素B2和C

82中医治疗心脾积热主症:

口腔满布白屑,周围掀红较甚面赤唇红口干,发热烦躁,便干溲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紫治法:

清心泻脾方药:

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炎主症口腔内散在白屑绵绵不休,周围红晕不著手足心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或指纹紫治法:

滋阴降火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83疱疹性口炎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

口疮

84风热乘脾证候:

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脾胃积热+表症

治法: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

凉膈散加减

心火上炎证候:

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经有热

治法:

清心泻热。

方药:

泻心导赤汤加减

虚火上浮证候:

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阴虚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85小儿腹泻:

病因

1易感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差。

.人工喂养

2感染因素,肠道感染:

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埃可。

细菌:

大肠杆菌。

真菌:

白色念珠菌、毛霉菌、曲菌。

寄生虫

3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双糖酶缺乏(原发、继发)2.)气候因素:

气候过凉,肠蠕动增强,气候过热,消化液减少

86发病机制1.渗透性:

肠腔内大量不能吸收的渗透活性物质(病毒性肠炎)2.分泌性: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肠毒素性肠炎)3.炎症性:

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侵袭性肠炎)4.肠道功能异常: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非感染性肠炎)

87中医病位:

脾胃,胃腐熟水谷,脾运化水湿失调则泄泻

88临床表现轻型:

便次多,粪质稀薄。

重型:

1.大便日10~数10次,多水样,含少量黏液。

89脱水的性质

分类

钠(mmol/L)

原因

临床特点

等渗脱水

130~150

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

常见脱水表现

低渗脱水

<130

电解质丢失比水多

脱水症状重,循环障碍明显

高渗脱水

>150

电解质丢失比水少

脱水症状轻,神经症状重

90脱水程度

脱水

程度

失水量%(ml/kg)

精神

口渴

眼泪

尿量

皮肤粘膜

眼窝前囟

四肢

休克征

轻度

<5%

50

稍差,略烦躁

稍少

略干

稍陷

中度

5~10%

50~100

萎靡,烦躁

明显

减少

干燥

凹陷

稍凉

不明显

重度

>10%

100~120

淡漠,昏迷

烦渴

极少

极干

明显凹陷

厥冷

有,血压下降

91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1)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脂肪分解,产生酮体2细胞缺氧,乳酸(3)肾排出减少

92轮状病毒肠炎1)秋冬2)6~24个月3)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

4)便次多,量多,水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黏液,无腥臭味。

5)便Rt:

少量白细胞,轮状病毒(+)

93产毒性肠炎1)夏季

(2)轻症:

便次多,略稀;重症:

泻下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

可见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便Rt:

无白细胞

94侵袭性细菌肠炎1)起病急,高热,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严重出现中毒症状。

(2)便次频繁,大便黏液,带脓血,有腥臭味。

(3)便Rt:

大量白细胞、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95药物治疗:

微生态疗法平衡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致病菌定植和侵袭。

肠粘膜保护剂:

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屏障功能,蒙脱石粉

液体疗法: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96口服补液盐(ORS液)配制方法:

Nacl3.5gNaHCO32.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

口服补液适应症:

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原理

静脉补液适用:

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

97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抽补钙)

1定量:

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2定性:

低渗性2/3张等渗性1/2张高渗性1/3~1/5张

3定速:

扩容阶段:

首先2:

1液10~20ml/kg于30~60分钟静脉.

补充累积损失阶段:

总量1/2在头8~12h补完,8~12ml/kg/h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12~16h补完,速度5ml/kg/h;

98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NahCO3=(-BE)*0.5*体重PH7.2

99钾的补充,低钾血症,原因:

吐泻丢失;进食少,钾的入量不足,治疗后低钾。

表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四肢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肌收缩无力

治疗:

见尿补钾,量:

10%KCL1~3ml/kg/日,浓度:

0.2~0.3%,时间:

持续4~6天,切忌将钾盐静脉直接推注

中医辨证论治

10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6个月~3岁发病率高

 贫血程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90~120

中度

60~90

重度

30~60

极重度

<30

103缺铁原因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的吸收障碍。

5.铁丢失多。

104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反映血浆中铁含量,缺铁后期出现异常。

血清铁蛋白(SF):

储铁、缺铁早期即见异常反映体内贮铁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提示细胞内缺铁

骨髓可染铁:

反映体内贮铁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105补充铁剂疗效判定:

有效者,2-3天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增加,临床症状好转。

血红蛋白正常后,续服2个月停药,补足铁贮存量。

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

106①脾胃虚弱【证候】面色萎黄无华,唇淡不泽,指甲苍白,长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消瘦,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

心脾两虚【证候】贫血+心气虚+脾气虚,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淡白,发黄枯燥容易脱落,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