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基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812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制冷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制冷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制冷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制冷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冷基础.docx

《制冷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基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冷基础.docx

制冷基础

制冷技术中常用单位的换算

◎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

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

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

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

摄氏温度℃=(华氏°F-32)5/9

(注:

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时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1P=2.5kW=735.5W

(注:

2.5kW对应的是制冷量,而735.5W对应的是电功率。

◎首先要搞清楚热量的单位,热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在国际上功和能的单位是焦耳,焦耳相当于1牛顿的力(N),其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的距离所做的功。

焦耳的符号为J。

我国法定热量单位为J。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g的水加热或冷却,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所加进或放出的热量称为1卡,以cal表示。

工程上常以卡的1000倍来表示热量,称为千卡或大卡,以kcal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1b(磅)(11b=0.454kg)水加热或者冷却,其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华氏温度1度时,所加进或者除去的热量称为一个英热单位,符号为Btu。

◎常用换算公式为:

1kJ(千焦耳)=0.239kcal(千卡)

1kcal(千卡)=4.19kJ(千焦耳)

1kcal=3.969Btu

1Btu=0.252kcal

1kcal=427kg?

m

1kw=860kcal/h

1美国冷吨=3024kcal/h=3.51kw

1日本冷吨=3320kcal/h=3.86kw

例如:

一台40kw的空调,其制冷量为40*860=3.44万大卡。

民用空调喜欢以P为单位,1P=0.735kw,一般能效比为3.2,及制冷量为2352w,换算成大卡为2022大卡左右。

可以说,1P的空调制冷量为2000大卡。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问答

(1)

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

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

答:

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

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

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

答:

1)理论循环假定:

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

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制冷系数?

C.O.P值?

E.F.R?

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

答:

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

η=εs/εk。

2)制冷系数是描述评价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制冷剂的性质和制冷循环的工作条件有关。

通常冷凝温度tk越高,蒸发温度to越低,制冷系数ε0越小。

公式:

ε0=T0/(Tk—T0)。

3)实际制冷系数(εs)又称为性能系数,用C.O.P表示,也可称为单位轴功率制冷量,用Ke值表示。

注:

εs=Q0/Ne=Q0/N0?

ηs=ε0?

ηs。

Q0是制冷系统需要的制冷量;制冷压缩机的理论功率N0、轴功率Ne;ε0是理论制冷系数;ηs是总效率(绝热效率)。

4)E.F.R是指热力完善度,既是指在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

E.F.R=q0/wel=ε0?

ηel=ε0?

ηiηmηeηd

式中:

wel—电机输入比功;

5)热泵的供热系数是描述评价热泵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4、制冷系数

答:

φ=QH/W=Th/(Th—T)=1+ε>1

同一台机的相同工况下作热泵使用与作制冷机使用的热泵系数与制冷系数关系。

5、为什么要采用回热循环?

液体过冷,蒸汽过热对循环各性能参数有何影响?

答:

1)采用回热循环,使节流前的常温液体工质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蒸汽进行热交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流前的液体过冷度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而且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吸气管道中的有害过热。

2)液体过冷,可以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而循环的压缩功并未增加,故液体过冷最终使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提高了。

蒸汽过热循环使单位压缩功增加了,冷凝器的单位热负荷也增加了,进入压缩机蒸汽的比容也增大了,因而压缩机单位时间内制冷工质的质量循环量减少了,故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降低,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系数都将降低。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应该结合P—H图进行分析。

6、TO(蒸发温度)TK(冷凝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各性能参数有何影响?

答:

1)假定冷凝温度不变,当蒸发温度下降时:

①单位质量制冷量qo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②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了,因而单位容积制冷量qv及制冷量Qo都在减小;③单位压缩功Wo增大了。

因此,当冷凝温度不变,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制冷循环的制冷量Qo,制冷系数εo均明显下降,当压缩比pk/p0约等于3时,功率消耗最大。

2)假定蒸发温度不变,当冷凝温度升高时:

①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o减少了;②虽然进入压缩机的蒸汽比容v1没有变化,但由于qo减小,故单位容积制冷量qv也减少了;③单位压缩功Wo增大了。

因此,当蒸发温度不变,随着冷凝温度升高,制冷机的制冷量QO减少了,功率消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注:

本题还应结合P—H图进行分析。

7、什么是制冷压缩机的标准工况?

空调工况?

最大轴功率工况?

最大压差工况?

答:

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分别是用来标明低温和高温用压缩机的名义制冷能力和轴功率,最大轴功率工况是用来考核压缩机的噪声、振动及机器能否正常启动;最大压差工况用来考核制冷机的零件强度、排气温度、油温和电机绕组温度。

8、为什么要采用双级压缩制冷?

该循环的特点?

答:

采用双级压缩制冷既可以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又可使压缩机在的压缩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地运行。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特点是将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低温)蒸汽先用低压级压缩机压缩到适当的中间压力p01然后再进入高压级压缩机再次压缩到冷凝压力。

9、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宜采用何种工质?

其P-H图,T-S图是怎么样的?

其制冷系数是多少?

答:

中间完全冷却的压缩制冷循环一般是使用氨为工质;而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循环则是使用R12、R22作为工质。

其P-H图,T-S图如下:

10、如何确定两级压缩的中间压力?

答:

在工程中,一般都是按压力比例中项去确定中间压力p01=(po?

pk)1/2

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选配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压缩机来组成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对于由两台既定的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为Vhg,低压级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为Vhd)组成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则应按高低压容积比ζ=Vhg/Vhd为定值的条件确定。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1、对制冷剂、载冷剂有什么要求?

答:

对于制冷剂:

一、在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1.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要适中;2.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大;3.临界温度要高而凝固温度要低;4.绝热指数要小。

二、在物理与化学方面的要求:

1.制冷剂的粘度和密度应尽可能小;2.导热系数和放热系数要高;3.具有一定的吸水性;4.具有化学稳定性;5.溶解于油的性质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三、其它方面的要求:

1.制冷剂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应无危害,不具有毒性、窒息性和刺激性;2.制冷剂应易于制取且价格便宜。

对于载冷剂的要求: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始终处于液体状态;2.载冷剂循环运行中能耗要低;3.载冷剂的工作要安全可靠;4.价格低廉,便于获得。

2、常用的制冷剂、载冷剂有哪些?

各自有什么特性?

答:

常用的制冷剂有:

一、无机化合物:

如①氨(R717):

氨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其标准蒸发温度—33.3℃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且具有比较大的毒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氨可以燃烧和爆炸,但是氨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氨还对钢铁不腐蚀,但含水时会对铜及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因此,一般使用中含水量<0.2%,采用无逢钢管,氨还价廉易得;②水(R718):

水作为制冷剂最大的优点是无毒、无臭、不燃不爆、汽化潜热大而且极易获得,但水的蒸汽比容很大,因此它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很小,水作为制冷剂只能制取0℃以上的冷冻水;

二、甲烷和乙烷的卤素衍生物,这些物质无毒、难燃,绝热系数小,故排气温度低,分子量大,但其价格昂贵,泄漏不易被发现,比重大,工质循环量大,故流动阻力损失大,耗功增加,对天然橡胶有腐蚀作用。

氟里昂遇到明火或高温会分解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氟里昂车间禁止明火和高温。

如①氟里昂12(R12):

R12是早期中小型空调和冰箱中使用较普遍的制冷剂,R12在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9.8℃,凝固点为—158℃。

R12易溶于润滑油,为确保压缩机的润滑油应使用粘度较高的冷冻机油。

R12中水的溶解度很小,且无色、无臭、对人体危害极小,其分子中不含氢原子,因而也不燃不爆,但其在大气中的寿命长,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属于中温制冷剂。

②氟里昂22(R22):

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很相近,其沸点是—40.8℃,凝固点是—160℃,但是R22不燃不爆,在大气中的寿命约20年。

R22对绝缘材料的腐蚀性较R12为大,毒性也比R12稍大。

R22的化学性能不如R12稳定,分子极性也比R12大,故对有机物的膨润作用强。

③氟里昂11(R11)R11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23.7℃,凝固点—111℃。

由于分子量大,冷凝压力很低,所以主要用于空调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

因为它含有三个氯原子,毒性较R12大。

R11的其它理化性质与R22相近。

R11是全卤化甲烷衍生物,在大气中寿命约47~80年。

属于高温制冷剂。

④氟里昂114(R114):

R114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3.55℃。

冷凝压力很低,冷凝温度达60℃时其饱和压力只有0.596MPa。

所以适用于高温环境中,如冶金厂的吊车用空调机组。

它的毒性及水在其中的溶解度与R12相近,与润滑油的溶解度和R22相似。

R114是全卤化乙烷衍生物,在大气中的寿命长达210~320年。

⑥氟里昂134a(R134a)C2H2F4(四氯乙烷):

R134a的分子量102.3,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是—26.25℃,凝固点—101℃,临界温度101.5℃,临界压力4.06MPa。

R134a的热力性质与R12非常接近,对绝缘材料的腐蚀程度比R12还稳定,毒性级别与R12相同。

但R134a难溶于油,因此采用R134a的制冷系统还需配用新型的润滑油。

目前R134a已取代R12作为汽车空调中的制冷剂。

R134a在大气中的寿命约8~11年。

⑦氟里昂123(R123)CHCl2CF3(三氟二氯乙烷):

R123的分子量152.93,大气下压力沸点为27.61℃,凝固点—107℃,临界温度183.79℃,临界压力3.676MPa。

R123的热力性质与R11很相似,但对金属的腐蚀性比R11大,毒性级别与尚待确定。

R123在大气中的寿命约1~4年。

⑧R13CF3ClR14CF4:

着两种物质都属于低温制冷剂,它们的沸点分别是—81.5℃和—128℃,性能稳定,微溶于水,不溶于油。

三、混合制冷剂:

如①氟里昂502(R502):

R502是由质量百分比为48.8%的R22和51.2%的R115组成,属共沸制冷剂。

与R22相比,压力稍高,在较低温度下制冷能力约大13%。

在相同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条件下压缩比较小,压缩后的排气温度较低。

采用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时,蒸发温度可低达—55℃。

常用的载冷剂:

1.水:

水可用作工作温度高于0℃的载冷剂。

水的比热大,对流传热性能好,价格低廉。

2.盐水,一般由氯化钙(CaCl2)或氯化钠(NaCl)配制而成的水溶液:

其可用于工作温度低于0℃的载冷剂,盐水浓度越大,其密度也越大,流动阻力也增大;同时,浓度增大,其比热减小,输送一定冷量所需盐水溶液的流量将增加,造成泵消耗的功率增大。

因此,配制盐水溶液时,只要使其浓度所对应的凝固温度不低于系统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即可,一般使凝固温度比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5~8℃。

盐水溶液对金属还具有腐蚀性,尤其是略带酸性并与空气相接触的盐水溶液,其腐蚀性更强。

为了降低盐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可在盐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

3.有机载冷剂,主要有乙二醇、丙二醇的水溶液。

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非电解性溶液。

冰点都在0℃以下,对金属管道、容器无腐蚀作用。

丙二醇是无毒的,可以与食品直接接触而不致污染。

乙二醇略带毒性,但无危害,价格和粘度较丙二醇低。

3、什么叫CFC?

对臭氧层有何作用?

答:

把不含氢的氟利昂写成CFC,读作氯氟烃。

由于CFC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CFC类物质在大气中扩散、上升到臭氧层时,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才发生分解。

分解时释放出的氯离子对O3有亲和作用,可与O3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分子和氧分子。

氧化氯又能和大气中游离的氧原子作用,重新生成氯离子和氧分子,这样循环反应产生的氯离子就不断地破坏臭氧层。

据测算,一个CFC分子分解生成的氯离子可以破坏近10万个臭氧分子。

另外,CFC还会加剧温室效应。

4、《蒙特利尔仪定书》中规定哪些制冷剂要被禁用?

答:

《蒙特利尔仪定书》中规定要被禁用的制冷剂有:

CFC11、CFC12、CFC113、CFC114、CFC115。

5、什么叫共沸/非共沸制冷剂?

答:

在混合制冷剂中,在饱和状态下汽液两相的组分是否相同,相同的是共沸制冷剂,不相同的是非共沸制冷剂。

6、润滑油的功能是什么?

与制冷剂是何种关系(互溶/不溶)?

答:

润滑油的功能是:

1)润滑油相互摩擦的零件表面,使摩擦表面完全被油膜分隔开来,从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摩擦热和零件的磨损。

2)带走摩擦热量,使摩擦零件的温度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3)使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轴封摩擦面等密封部分充满润滑油,以阻挡制冷剂的泄漏。

4)带走金属摩擦表面的磨屑。

5)利用油压作为控制卸载机构的液压力。

与制冷剂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

1)不溶于润滑油的制冷剂R717,R13,R14等。

2)少量溶于润滑油的制冷剂,如R12。

3)无限溶于润滑油的制冷剂有R11,R12,R21,R113和R500等。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1、常见的制冷压缩机的分类?

特点?

工作原理?

答:

根据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型和速度型两大类。

在容积型压缩机中,气体压力靠可变容积被强制缩小来提高,常用的容积型压缩机有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及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在速度型压缩机中,气体压力的提高是由气体的动能转化而来。

常用的速度型压缩机有离心式压缩机。

2、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压缩机有何异同?

答:

在结构上来说:

开启式压缩机与原动机分装,容易拆修,半封闭式压缩机的电动机外壳和压缩机曲轴箱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从而取消轴封装置,并且可以利用吸入低温制冷工质蒸汽来冷却电机绕组,改善了电动机的冷却条件。

然而压缩机部分是可拆装的,这样便于压缩机的检修。

全封闭式压缩机的压缩机与电动机共用一个主轴,且二者组装在一个钢制壳内,电动机在吸入蒸汽冷却下运动,故结构紧凑,噪声低,多用于冰箱和小型空气调节机组。

3、为什么活塞式压缩机会有余隙容积?

它对压缩机性能有何影响?

能不能消除?

答: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余隙容积是因为在气缸与气阀和活塞与气缸之间存在着间隙。

余隙容积是不可消除的,因为余隙容积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活塞和气缸产生过大的撞击而造成事故。

余隙容积的存在可以使压缩机高压端吸入的蒸气比容增大,减少了蒸气的吸入量,因此,余隙容积的存在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4、影响压缩机输气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压缩机输气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①余隙容积的影响;②吸、排气阻力的影响;③吸入过热蒸汽的影响;④泄漏的影响。

5、什么是指示功率?

轴功率?

什么是总效率?

答:

由原动机到压缩机主轴上的功率称为轴功率Ne,其中一部分直接用于压缩气体,称为指示功率Ni;总效率是指指示效率与机械效率的乘积称为压缩机的轴效率ηe=ηi?

ηm。

6、什么是假盖?

有何作用?

答:

假盖其实就是指排气阀片的升程限制器。

在假盖上面设有假盖弹簧将其压紧在排气阀座上,当吸入大量液态制冷工质或大量润滑油进入缸内,造成缸内压力剧增超过假盖弹簧的弹力,假盖与内阀座一起被顶起,以防气缸等零件损坏。

7、活塞式制冷机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各自是如何进行冷量调节?

答:

活塞式制冷机是根据运行条件的变化,通过顶杆启阀机构改变压缩机工作气缸的数目,以达到调节冷量的目的。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多采用滑阀调节,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滑阀的移动使压缩机阳、阴转子齿间的工作容积,在齿间接触线从吸气端向排气端移动的前一段时间内,仍与吸气口相通,使部分气体回流至吸气口,即减少了螺杆有效工作长度达到能量调节的目的。

8、什么是螺杆式压缩机的阴/阳转子?

喷油有何作用?

答: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是靠一对互相啮合的转子(螺杆)来工作的,转子表面是螺旋形,主动转子端面上的齿形为凸形(即阳转子亦是功率输入转子),从动转子端面上的齿形是凹的(即为阴转子)。

喷油的作用是冷却气缸壁,降低排气温度,润滑转子,并在转子及气缸壁面之间形成油膜密封,减小机械噪声。

9、单螺杆式压缩机与双螺杆压缩机的性能如何?

答:

单螺杆式压缩机是在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一个新机种。

其结构类似机械传动的蜗轮蜗杆,但其作用不是机械传动,而是用来压缩气体。

单螺杆工作过程与容积式压缩机类似,有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过程,也采用滑阀进行能量调节,容量可在10%~100%的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

双螺杆式压缩机是通过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杆来工作的,因此,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轴向力,必须采用平衡措施,通常在两转子的轴上设置推力轴承。

另外,阳转子上轴向力较大,还要加装平衡活塞予以平衡。

其工作过程是随着转子的旋转,吸、排气口可按需要准确地使转子的齿槽和吸、排气腔连通或隔断,周期性地完成进气、压缩、排气过程。

能力调节的范围也是10%~100%,且为无级调节,当制冷量为50%以上时,功率消耗与制冷量近似正比关系,而在低负荷下运行则功率消耗较大。

第四章:

冷凝器与蒸发器

1、冷凝器与蒸发器和其它热工换热器相比,有何特点?

答:

1)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工作温度、压力范围比较窄;

2)介质传热温差小,传热系数比较低,使传热面积大,造成了设备也比较庞大;

3)制冷换热器要与压缩机相匹配;

2、冷凝器/蒸发器有哪些形式?

工作原理是什么?

有何特点?

答:

根据冷却介质种类的不同,冷凝器可归纳为四大类:

1)水冷却式:

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冷却水可以是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循环使用。

水冷却式冷凝器按其不同的结构型式又可分为立式壳管式、卧式壳管式和套管式等多种。

2)空气冷却式(又叫风冷式):

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空气带走。

空气可以是自然对流,也可以利用风机作强制流动。

这类冷凝器系用于氟利昂制冷装置在供水不便或困难的场所。

3)水—空气冷却式:

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同时受到水和空气的冷却,但主要是依靠冷却水在传热管表面上的蒸发,从制冷剂一侧吸取大量的热量作为水的汽化潜热,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加快水的蒸发而带走水蒸气。

所以这类冷凝器的耗水量很少,对于空气干燥、水质、水温低而水量不充裕的地区乃是冷凝器的优选型式。

这类冷凝器按其结构型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蒸发式和淋激式两种。

4)蒸发—冷凝式:

在这类冷凝器中系依靠另一个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蒸发所产生的冷效应去冷却传热间壁另一侧的制冷剂蒸汽,促使后者凝结液化。

如复叠式制冷机中的蒸发—冷凝器即是。

蒸发器也是一种间壁式热交换设备。

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传热壁的一侧气化吸热,从而使传热壁另一侧的介质被冷却。

被冷却的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为此蒸发器可分为两大类,即:

1.冷却液体(水或盐水)的蒸发器,这种蒸发器又可分为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制冷剂在管外蒸发的为满液式,制冷剂在管内蒸发的称干式),和立管式冷水箱。

2.冷却空气的蒸发器,这种蒸发器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气做自然对流的蒸发排管,如广泛使用于冷库的墙排管、顶排管,一般是做成立管式、单排蛇管、双排蛇管、双排U形管或四排U形管式等型式;另一类是空气被强制流动的冷风机,冷库中使用的冷风机系做成箱体型式,空调中使用的通常系做成带肋片的管簇,在这种的冷却器中,制冷剂靠压差、液体的重力或液泵产生的压头在管内流动,因为被冷却的介质是空气,空气侧的放热系数很低,所以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也很低。

为了提高传热性能,往往是采取增大传热温差、传热管加肋片或增大空气流速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此外,还有冷却固体物料的接触式蒸发器。

3、有哪些冷凝器/蒸发器是氨系统和氟理昂系统专用的?

答:

水冷却式冷凝器中的卧式壳管式(简称卧壳式)冷凝器可用于小型的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制冷系统,而可用于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是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4、为什么小型制冷装置采用空冷式冷凝器?

答:

风冷式冷凝器和水冷式冷凝器相比较,唯一优点是可以不用水而使得冷却系统变得十分简单。

但其初次投资和运行费均高于水冷式;在夏季室外气温比较高(30~35℃)时,冷凝温度将高达50℃,因此风冷式冷凝器只能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而且通常是应用于小型装置,用于供水不便或根本无法供水的场合,并且在全年运行的制冷装置中采用风冷式冷凝器,可以通过减少或停止风机运行等措施弥补由于气温过低而造成冷凝压力过低引起的膨胀阀前后压差不足,而致使蒸发器缺液。

5、什么是计算传热平均温差?

答:

制冷剂和冷却介质分别通过冷凝器时都是变温过程。

制冷剂一侧由高温的过热温度先降温到饱和温度(即冷凝温度),然后再降温到过冷状态的温度;冷却水一侧则由进水温度升高到出水温度,空气也一样。

这样计算两者之间的传热平均温差就很复杂。

考虑到制冷剂的放热主要是在中间的冷凝段,由饱和蒸汽凝结成饱和液体,而此时的温度是一定的,为了简化计算,把制冷剂的温度认定为冷凝温度,因此在计算传热平均温差时应用下面的公式:

式中Δtmax——冷凝器中冷却介质进口处的最大端面温差(℃)

Δtmin——冷却介质出口处的最小端面温差(℃)

6、分液器有什么作用?

答:

分液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分液不均的问题。

7、如何强化冷凝器/蒸发器的传热?

答:

强化冷凝器中传热的关键是如何减小凝液液膜的厚度,以及加速凝液从传热面上脱离。

主要措施有:

1)改变传热表面的几何特征,增大散热面积;

2)利用高速气流冲散凝液液膜;

3)及时排除制冷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

4)经常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