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2772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二Word下载.docx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5、"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56"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旅行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57"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

  B、唯物论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58、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生动的具体的

  C、没有客观依据

  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59、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论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

  60、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6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认识

  62、人们对于复杂的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63、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A、真理的不确定性

  B、思维的非至上性

  C、真理的绝对性

  D、真理的相对性

  64、"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这种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绝对主义

  D、相对主义

  6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66、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是:

  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问题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6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反映论

  B、唯理论

  C、经验论

  D、先验论

  68、毛泽东总结的认识过程总公式是: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B、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D、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6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周检验和发展真理

  70、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

  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

  71、"

真理是思想的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B、实用主义真理观

  C、主观真理观

  D、形而上学真理观

  7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

  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74、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A、人类的精神作用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

  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75、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无伟人就无历史

  76、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B、气候的变化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77、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A、人类精神

  B、劳动

  C、生产工具

  D、感官

  78、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条件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79、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鼓励人口快速增长

  B、使人口条件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C、无条件地缩减人口

  D、努力保持人口低速增长

  8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

  8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人类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

  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82、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8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因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8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D、人口增长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85、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群众是历史的"

剧中人"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

剧作者"

这个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二元论历史观

  D、不可知论的观点

  8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

  A、社会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

  B、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C、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关

  87、"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这一思想是()

  B、唯心史观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88、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最主要是: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全球化

  D、军事全球化

  8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资料

  C、劳动对象的开发和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9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1、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9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93、劳动对象是指:

  A、各种生产工具

  B、各种生产产品

  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

  D、生产资料

  94、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

  9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9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是自然界

  97、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A、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实把诸要素结合起来

  B、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C、把科学技术物化再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

  98、生产关系揭示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D、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99、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100、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