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13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docx

人教部编版《千人糕》优秀教案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千人糕》人教部编版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会认“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生字。

会写“也许”“一定”等14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甘甜”“味”“汁”“具”“劳”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掌握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

今天,小熊过生日,爸爸请了好多小动物来给它过生日。

爸爸还给它买了千人糕,来给小熊庆祝生日。

咦,千人糕。

什么是千人糕呢?

出示课题《千人糕》,学习“糕”,拼读,给“糕”组词。

(蛋糕、雪糕、糕点)出示图片,学生认读。

什么是千人糕呢?

出示图片,认读“千人糕”,只是备查,认识“千人糕”。

这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这可难坏了熊爸爸,因为它也不知道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xx。

1.请孩子们按照以下要求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想想:

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们自由默读课文。

3.生字xx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生字。

4.交流汇报。

A蔗、汁、售是翘舌音。

B菜、算是平舌音。

C嘛是轻声。

D的、应是多音字。

E劳是边音

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夹米糕游戏)

6.学习“的”“应”两个多音字。

7.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边认读词语,边给“蔗”“粉”“劳”扩词并认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后交流汇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们买米糕说是千人糕。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们,千人糕是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3.孩子们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是怎样想的?

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再读一读。

4.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好奇的语气。

5.看到米糕后,孩子们又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读。

6.但是课文最后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又是怎么说的呢?

7.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读。

指导读出恍然大悟后的心服口服。

8.小结。

孩子们由原来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的心服口服,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四、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2.xx示范,学生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选择你喜欢的三个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千人糕的制作?

二、探究课文,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学生默读六至九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思。

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

(1)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2)想想第8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的辛苦。

(4)种稻子所需的农具、种子、肥料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不是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5)了解的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什么?

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1)出示熬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理解“熬”的意思,“熬”指长时间地煮。

(2)出示甜菜,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

甘蔗汁、甜菜汁有时怎么来的?

3.小结。

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大胆交流。

4.“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

圈出“就算……还得……又……”

对照插图,说一说米糕销售的情景。

指导读。

5.一块普通的米糕,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完成,在朗读八九自然段时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练读,指导。

(二)理解“千人糕”的寓意,升华情感。

1.师范读十、十一自然段。

提问: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叫它“千人糕”了吗?

千人是不是指一千个人?

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2.“的确”是什么意思?

换一个词说一说。

3.讨论:

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平常吗?

你会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体会其他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了解一件普通的衣服的由来。

小结。

三、写字。

指导书写“能”“桌”“买”

四、作业。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耕地播种施肥……

糖甘蔗甜菜熬汁……劳动合作

米糕xx糖制作包装……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千人糕》人教部编版《千人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

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2.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构想:

前面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朗读,本节课重在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拓展,情感的迁移。

本文写的糕,实质重在理解“千人”,在教学时我注重把握课题的延伸,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本课,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由重阳节的“千人糕”引发出去,了解其它的传统节日,积累文化,向往美好,让学生大胆地说。

四、方法指导: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讨论在说的时候,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

谁能告诉我图上的这个是什么?

你见过吗?

(课件出示一个重阳节吃年糕的场景,画面定格在年糕上。

学生呈现兴奋状态。

师:

谁又能用语言把它描述一下?

生:

它是方形的,白颜色,还有上面有花纹,或图案。

生:

还有别的形状的,比如花瓣,圆形。

师:

小朋友都说的很好,刚刚你们说的是糕的形状,颜色,还有其他方面吗?

生:

它是米粉做的,我奶奶会做,很甜,很好吃。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

(板书:

形状、颜色、米粉、甜、好吃),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千人糕》,它和我们平时吃的糕有不同吗?

让我们一起从中找答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初读整合课文。

1.师范读第一节,指导学生朗读。

用适当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朗读的愿望。

师:

老师先朗读第一节课文,余下的由你们接着读好吗?

2.生齐读。

3.生与生之间互读课文一遍。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学生合上书本,师出示多媒体生字,指导学生朗读。

①糕磨碾锅矿腾纺纱煤重

②生依次读

③生读“重”为zhòng、chóng。

④师(友善地、鼓励地)重是有这个读音,你真聪明,不过你偷看一下书本,赶快告诉我文中读什么啊!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加深其印象)

生:

重(chóng)xx

5.小组长上讲台指着多媒体领学生朗读二遍。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同学们刚刚表现地都很好,请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黑板上的“糕”与“千人糕”意思同吗?

老师相信你们会表现地更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的。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迅速展开讨论,师深入学生当作协助讨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他们自己朗读、讨论、交流,自主阅读,在读中悟,互悟中读,寻求问题答案)2.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师归纳。

师:

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发言。

(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

它们有不同,“千人糕”两个字,说明人多。

生:

它们有一样的地方,都是xx做的。

生:

“千人糕”名字变了,说明做这个糕的人多。

需要很多东西。

师:

好,这位同学,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你看做“千人糕”需要哪些东西?

生:

稻子、米粉、煤、锅、布(学生找出相应的部分朗读)

师:

是由哪些人做的?

有多少人?

生:

农民、工人,他们有很多(板书:

农民,工人)

师:

所以课文把这个糕叫做……

生:

千人糕

3.交流讨论,总结,感悟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师:

由此可见,这个千人糕,赞扬了什么呢?

生:

做一个千人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

师:

很好,实际上我们这篇课文正是通过写千人糕,赞扬了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精神,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板书:

千人糕)

(把自己认为最能够体现“千人糕”来之不易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给你的同组小朋友听一听。

感情朗读时,四人小组互听互助,生与生在交流中,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不仅学到了知识,密切了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4.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生:

我们的教室是由许多是建筑工人砌的。

生:

xx的树是工人叔叔砍伐的。

生:

我们团结合作,能战胜一切困难。

(四)拓展迁移,情感熏陶以及端午节的场景。

1.多媒体展示粽子,了解相关的链接。

(多媒体出示:

端午节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交流)

师:

哪位同学告诉这上面的是什么?

你吃过吗?

生:

图上的是粽子,吃过。

师:

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家家都会吃呢?

生:

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要吃。

2.介绍端午节的有关风俗习惯,并结合多媒体画面,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清明、中秋、重阳、除夕、春节等相关知识,学生仔细听,不时提问。

3.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国外的一些传统节日,泼水节、圣诞节、复活节,学生作了解。

(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目的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祖国的文化。

学生产生了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七、作业设计:

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重阳节的课文,课后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个个问题:

希望你们能互相合作,查阅资料,向老师或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种传统的节日,注意要讲详细、具体。

(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认识·积累·熏陶

——《千人糕》教学所想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而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

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