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489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撂荒调研(定).docx

平农办发〔2011〕36号签发人:

冶彦忠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全市耕地撂荒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委:

  按照市委马书记指示精神,为了全面摸清我市耕地撂荒情况,分析查找撂荒原因,探寻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市委农工办会同市农牧局、林业局,抽组12名工作人员分三个调研组,深入全市七县(区)21个乡镇63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1798个农户,采取全面统计、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农村耕地利用现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状况及耕地撂荒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耕地撂荒情况

  全市耕地总面积558.28万亩,其中:

川地49万亩,占8.78%;塬地78万亩,占13.97%;山地431.28万亩,占77.25%。

根据调查统计,全市耕地撂荒面积164614.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5%。

按区域分:

川地撂荒626.8亩,分别占全市川地、撂荒地面积的0.13%和0.38%;塬地撂荒340.5亩,分别占塬地、撂荒地面积的0.04%和0.21%;山地撂荒163647.2亩,分别占山地、撂荒地面积的3.79%和99.41%。

按类型分:

弃耕144446.8亩,占全市撂荒地的87.75%;轮休20153.7亩,占12.24%;纳入退耕还林荒抚14亩,占0.01%。

按县(区)分:

灵台县撂荒55500.5亩,占耕地面积的7.07%;华亭县25738.7亩,占6.19%;崇信县20925.4亩,占5.79%;崆峒区38795.6亩,占4.05%;泾川县16774.8亩,占2.49%;庄浪县3189亩,占0.35%;静宁县3690.5亩,占0.25%。

  从调查情况看,全市耕地撂荒的程度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成正相关。

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农民可就近务工、经商;加之单位劳务收入高,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比种植业收益好,更多农户选择从事二、三产业,造成耕地撂荒,且区域经济发展越好撂荒越严重。

华亭县2010年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1.1%,人均耕地3.13亩,撂荒地占耕地6.19%;静宁县二、三产业产值占60.4%,人均耕地3.27亩,撂荒地仅占耕地的0.25%。

华亭县东华镇地处城郊,工业经济发达,人均耕地1.88亩,撂荒地占耕地17.86%;而与陕西接壤偏僻的上关乡人均耕地4.62亩,撂荒地占耕地2.96%。

二是与自然条件的优劣成正相关。

我市撂荒地基本上全为自然条件较差的远山地,由于地块狭小,零星分散,道路不畅,土地贫瘠,务作不便,产量过低,收不抵支,农民普遍不愿耕种。

因此,自然条件越差撂荒越严重。

灵台县上良乡旧集村农合社的长沟湾、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下庄社的徐家洼因道路不畅耕地全部撂荒,分别达到120亩和106亩,占耕地面积的22.5%和12.6%。

同时,一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的村社,青壮年劳动力无心种地,大量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投亲靠友,导致耕地撂荒。

崆峒区大寨乡赵塬村全村251户1272人,劳动力376人,外出务工2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6.4%;举家外出务工经商43户172人,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17%和13.5%。

加之,承包之初,为体现公平,按优劣、远近平均分配土地,形成了目前整片、整区域撂荒现象。

在调查的1798个农户中,平均耕地块数7.54块,有的农户地块多达20余处。

三是与特色优势产业的强弱成正相关。

特色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由于用工量大,收益高,农民无力无心耕种远山耕地,撂荒程度较大。

庄浪县人均耕地面积比泾川县多0.1亩,农民人均特色优势产业收入比泾川县少912元,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对滞后,撂荒地比泾川少1.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低2.14个百分点。

崇信县锦屏镇九功村是一个蔬菜专业村,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80%以上,农民忙于生产、销售,加之效益好,每亩收入1.6万元以上,是种植小麦的30倍左右,山地基本全部撂荒。

四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多少成正相关。

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多的地方,由于劳动力有限,农户选择离家较近、肥力较好的地块耕种,务作不便、生产条件差的就弃耕或轮休。

崇信县人均耕地4.38亩,撂荒地占耕地面积的5.79%,泾川县人均耕地2.13亩,占2.49%。

崆峒区麻武乡、灵台县百里乡、崇信县新窑镇人均耕地面积为9.61亩、8.84亩和7.84亩,撂荒地分别占到耕地面积的19.04%、17.13%和14.69%。

  二、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及趋势分析

  

(一)主要原因

  1、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

一方面,近年来,种子、化肥、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成本增幅较大,虽然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农资综合、农机具购置等一系列支农惠农补贴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据调查,种一亩小麦,耕种、化肥、种子、收割打碾等直接生产成本305元,正常年份山地亩产350斤,产值350元,亩收益45元,每亩按8个工日计算,每个工日收入6元左右。

种一亩山地全膜玉米,耕种、化肥、种子、农膜、脱粒、拉运等直接生产成本370元,亩产1500斤,亩产值1275元,亩收益900元左右。

同时,我市农业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农民投入了大量的劳力、种子、化肥等,正常年份尚可有一点收益,遭遇干旱就亏本,如遇大的自然灾害就可能颗粒无收。

另一方面,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日工资80-100元,年中等收入平均在1.8万元左右,相当于山地种植400亩小麦或20亩全膜玉米的年收入。

因此,"弃耕务工"就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

华亭县砚峡乡土桥村由于靠近煤矿,绝大部分年轻人到矿区打工,年收入2.5万元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5%以上,全村撂荒地763.5亩,占耕地的51.9%。

崇信县黄寨乡黄土村后湾社林东选老人说,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去年两个人收入近5万元,家里27亩承包地,20亩退耕还林,5亩委托别人代耕,他们老两口种2亩地够吃就行了。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举家外出,常年不归,真正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妇女,不能完全胜任繁重的农业生产务作,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

据统计,全市从事一产人员61.16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50.7%。

调查的1798个农户中,1166户有撂荒地,撂荒5615.6亩,其中因劳动力短缺的254户,占21.78%,撂荒面积1151.74亩,占20.5%。

崇信县黄寨乡黄土村后湾社45户148人,在家务农的54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29人,户均0.64个,40岁以下劳力基本没有,全社耕地撂荒120亩。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不愿务农,老人因看不惯耕地撂荒而务作,经营粗放,种地不求致富,只求自足。

  3、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

近年来,尽管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部分农民不得已只能撂荒耕种难度较大的土地。

调查的1166个有撂荒地农户,其中782户因生产条件差而撂荒,占67.1%,撂荒面积3408.6亩,占60.7%,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差是加速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一位姓关的农民说,由于生产路不通,种植有难度,收获难度更大,收一点还要人背上来,撂荒耕地可惜,但是没办法。

有的因耕地太远造成撂荒,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一处耕地距农户20公里以上,撂荒10多年。

  4、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

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农民年龄大、文化少、技能差,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不易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即使愿意接受,也相当有限,从事农业生产只能采取粗放的经营方式。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2010年底,全市有拖拉机3560台,平均每千亩2.9台,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程度仅为24%左右。

同时,据调查,机械耕种亩需费用100元,而山地小麦亩产值350元,农户认为采用机耕不划算,用自家牛耕种虽然慢,但是成本低,能耕种多少算多少,加之部分耕地道路不通、地块狭小分散,机械无法耕作。

有的农户认为农机具价格较高,1台中型拖拉机除国家补助外,自付3万多元,而每年收益不到1万元,还要搭配一个青壮劳力,农户不愿购置。

  5、农村土地流转难。

一是农民不愿流转。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仍很突出,农民对土地依然很眷恋,土地不仅是农民的"铁饭碗",更是农民的"保障田",农民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进城农民,认为一旦"失业"或年龄大了不能打工,以后回家还可以种田养老;有的农民对现行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不放心,心存凝虑;有的认为即使撂荒也可享受粮食直补、良种、农资综合补贴,自己不种,又不愿流转,更不愿别人代耕,宁荒不转。

调查的1166个有撂荒地农户,不愿流转、委托代耕的分别占到37.3%和41.6%。

二是缺乏受让主体。

种植大户、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滞后,土地流转受让主体缺乏。

全市果菜种植大户约1万户,仅占总户数的2.36%;果菜、粮油食品、淀粉、中药材贮运加工省、市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仅76户,数量少,带动土地流转的能力弱。

三是经营主体不愿承租。

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一般需要集中连片、条件较好、便于务作的土地,而撂荒地贫瘠,不具备灌溉条件,甚至道路不畅,机械无法耕作,承租积极性不高。

四是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村社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中介服务组织少,供求信息不畅,流转空间窄,制约了土地流转。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因移民搬迁、举家外出务工经商、户口消亡、自然灾害等因素。

  

(二)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弱质、农村弱化、农民弱势"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将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从土地上大量退出,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到土地上的可能性很不确定,尤其是七十年代后出生的劳动力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和基本劳动技能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对全市职业学校调查,有88%的学生不愿回到农村就业,农业人口将会持续减少,土地因劳动力短缺无人耕种的境况将进一步恶化。

同时,随着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观,加之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将会逐渐减弱,如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耕地撂荒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三、解决耕地撂荒的几点建议

  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正常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是市场经济规律在农村经济中的正常反映,是不断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整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程度、社会保障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建立。

从长远看,大面积耕地撂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农产品供给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项目、改善条件,多措并举、促进流转,政策激励、加大扶持"的思路,制定实际、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强化教育抓监管,遏制耕地撂荒。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识解决耕地撂荒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撂荒地复耕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

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召开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惠农政策,教育引导农民爱惜土地、种好土地,使农民真正认识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应尽的义务,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农民爱惜耕地的自觉性。

要进一步摸清耕地撂荒家底,以县(区)为单位,逐乡镇、逐村组、逐地块摸清耕地撂荒现状,全面清理造册登记,找准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