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29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docx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期末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

失业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

*3:

潜在产出(潜在GDP):

是指在不会引起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4:

奥肯法则:

是指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5:

结构性失业:

是指因工作空缺的地区分布或工作类型与工人的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失业。

6: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是指那些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各种力量得以平衡时的失业率。

(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致的失业率。

7:

菲利普斯曲线:

是指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8:

通货膨胀:

是指经济市场中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大于实际需求量而导致商品或劳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亦即货币贬值。

9:

流动性陷进: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10:

边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

*11:

现值:

是未来收入流的现在的货币价值。

12:

实际利率:

是指实际利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利率。

13: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周转率):

是指用于衡量货币供应中平均每1美元在一年当中被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

14:

GDP紧缩(平减)指数(P):

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名义GDP/实际GDP。

*15:

牺牲率:

与执行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关的损失。

确切地说,牺牲率是产出的累积损失,以年损失在GDP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衡量,单位是“每持续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

16:

理性预期(合理预期):

是指最好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预期。

17:

货币中性:

货币的“中性”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

*18:

附加值:

企业的销售额同从其他企业购进的原料和商务的支付额之间的差额,即在某一环节真正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

*19:

滞胀:

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20:

永久性收入:

指消费者一生中的稳定收入,这种收入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一生收入总和的某种平均数。

*21:

乘数:

是指一定单位的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

*22:

落后假说:

是指强调经济发展的国际联系,相对落后本身,很可能会有助于经济发展。

 

经济活动的衡量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计算GDP的两种方法:

产品流量法和收入流量法,两种方法统计出来的GDP结果肯定相同。

最终产品流量法

从产品角度上,GDP是个人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投资(I)、政府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G)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额(X)之和。

即GDP=C+I+G+X。

消费支出分三类:

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净投资=总投资减去折旧;注意政府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当中的;净出口是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收入流量法

从成本角度看,GDP是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以及折旧之和。

GDP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不包括中间产品----即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2:

实际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或称按现价计算的GDP(PQ)。

这里的价值量是以当年市场价格来计算的。

实际GDP(Q)是指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固定价格来计算的GDP。

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Q=实际GDP=名义GDP/GDP紧缩指数=PQ/P

3:

GDP核算存在的问题

GDP遗漏了非市场性活动。

比如:

高校的学生在人力资本方面额投资,国民账户记录了学费,却忽略了机会成本。

再者传统的GDP核算未考虑地下经济活动,比如:

赌博、卖淫、贩毒,非法移民所从事的工作、服务交易以及走私等。

此外,GDP忽略了经济活动度环境的影响,破坏。

4:

国民收入恒等式

NDP=G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总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量—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量

NI(国民收入)=GDP--折旧--间接税DI(个人可支配收入)=NI--直接税--企业净储蓄+转移支付

5:

储蓄与投资

可支配收入DI可划分为消费支出和个人储蓄。

假定不存在政府或外贸部门,投资指国民总产出中未被消耗的部分;储蓄指国民总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由于国民总收入和国民总产出相等,这说明储蓄衡等于投资。

I=产品法得到的GDP--C=收入法得到的GDP–C=S两种方法得到的GDP必然相等,因此,I=S

如果存在政府和外贸部门,则在储蓄方面,总储蓄或国民储蓄(S`T)必须分为:

来自居民户和企业的私人储蓄(S`P)和政府盈余(S`G),它代表政府收入超过其开支的部分。

在投资方面,总投资或国民投资(I`T)等于国内总投资(I)加上国外净投资,即净出口(X),因此,完整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国民投资I`T=国内投资I+净出口X=私人储蓄S`P+政府预算盈余S`G=国民储蓄S`T

6:

价格指数

CPI:

消费价格指数是最常采用的通货膨胀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GDP紧缩指数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7: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的价格水平-(t–1)年的价格水平/(t-1)的价格水平.100%

 

消费和投资

1: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可以解释短期消费水平,而不能解释长期消费水平)

2:

储蓄函数反映的是储蓄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关系。

3:

45度线从原点向右上方引出一条45度的线。

线上任何一点,消费都正好等于收入,家庭的储蓄为零。

当消费函数在45度线之上时,家庭有负储蓄;当先飞函数在45度线之下时,家庭有正储蓄。

消费函数与45度线的交点称为收支相抵点(是指消费函数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相等的点)

4: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MPC=C变/Y变;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储蓄量。

MPS=S变/Y变

由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即MPS+MPC=1

5:

消费的决定因素

a:

当前的可支配收入。

核心因素b:

永久性收入。

c:

财富和其他影响。

6:

投资的决定因素

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其主要决定因素有:

收益、成本、预期

7:

投资需求曲线

投资需求曲线强调了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提高时,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因此,企业会减少投资。

利率降低时,企业的投资成本减少,企业会增加投资。

投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了投资和利率之间的负向关系。

投资除了受利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

GDP的增加将会使投资曲线向外移动;企业税收的增加将会对投资起作用,使投资曲线向左移动;预期的变动也会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

8:

个人储蓄率:

指个人的储蓄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该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人储蓄较高,从而能为经济提供更多的资本积累,在长期中,资本存量的增加将提高人均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一国经济的人均产出水平。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和工具

目标:

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高就业、稳定的价格水平。

工具:

a: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会影响集体消费水平。

税收会降低私人支出并影响私人储蓄;另外,它也会影响投资和潜在产出。

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b: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变动使利率上升或下降,并影响商业投资、房地产及净出口等部门的支出水平。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潜在GDP都有重要影响。

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1:

商业周期

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产出、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就业的波动构成了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所以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商业周期的两个主要阶段为:

衰退(一般定义是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的紧缩为标志。

萧条指的是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得衰退)和扩张(经济衰退到低谷后,就会开始慢慢复苏,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经济水平)

2: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

a:

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耐用品存货增加;b:

对劳动的需求下降;c:

产出(GDP)下降d:

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降。

3:

商业周期理论

a:

外因论:

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波动中寻找商业周期的根源,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和天气等等。

b:

内因论:

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商业周期的机制和原因。

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一次的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

商业周期的内因论显示了一种类似钟摆运动的机制。

c:

商业周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

总需求冲击。

商业周期中产出、就业和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

当总需求的改变引起商业的大幅度滑坡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甚至萧条,而经济活动的大幅度上扬将会导致通货膨胀。

4:

总需求理论的基础

(1):

总需求及其组成

a: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所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也即所以生产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

它包括:

消费、国内私人投资、政府商品与服务购买、以及净出口。

b:

消费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税收。

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

收入的长期趋势、居民财富、总体物价水平。

总需求分析主要关注那些决定实际消费数量的因素。

投资主要取决于产出水平、资本成本(取决于税收政策。

利率和其他金融条件)、未来预期。

经济政策赖以影响投资的主要渠道是货币政策。

政府支出直接由政府决定。

净出口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净出口讲取决于国内的和国外的收入和产出、相对价格和外汇汇率。

(2):

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

a: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支出会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AD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主要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效应,亦即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货币紧缩和总支出量的下降。

b: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以及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支出量会因价格水平的上升而趋于下降。

然而,其他条件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也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化。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量,包括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赖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其他金融条件的手段)和财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第二类是外生变量,或由AS—AD框架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这两类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如下:

变量

对总需求的影响

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利率降低并改善贷款条件,从而增加投资和耐用品的消费数量。

如果一国的经济环境是公开的,那么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其外汇和净出口

财政政策

政府在商品和劳务是的开支增加,会直接增加支出总量;减税或增加支付转移会提高可支配收入数量,并导致消费的增加。

收税刺激政策,比如投资税免检可以导致在某个领域支出增加。

外生变量

国外产出

国外产出的增长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资产价值

股票价格的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数量;而且还有导致较低的资本成本,并使企业投资增加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为商业投资提供新的机会,重要的例子如铁路,汽车和互联网。

其他

政治事件、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冷战结束提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并增加了投资和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会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

商业周期的形式

a: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

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地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主要依据:

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波峰”与“波谷”一般代表周期的转折点。

商业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b:

高峰(peak),高峰是“低谷”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高点,是繁荣或高涨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衰退阶段的转折点。

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高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下跌,存货高于一般水平,乐观转悲观。

低谷(trough),低谷是“高峰”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低点,是萧条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复苏阶段的转折点。

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低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回升,存货低于一般水平,悲观转乐观。

扩张(expansion),扩张的“萧条”的对称,亦称“繁荣”指商业周期中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是: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上涨、就业增加、企业者和消费者情绪乐观。

紧缩(contraction)是指商业周期中,国民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失业率逐步上升,物价水平也逐步下降的一个阶段。

导致总需求下降的因素

变量

对总需求的影响

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使利率上升并使信贷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资和耐用品的消费支出。

财政政策

消减政府开支或增加税收

外生变量

国外产出

国外产出增加放慢,导致净出口减少

资产价值

股票价格下跌,家庭财富减少,企业投资也减少

其他

国外通货膨胀率下降,使得进口更有吸引力、不理石油冲击

乘数模型

1:

乘数模型

乘数模型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

“乘数效应”是指某些支出(如投资)一定量变动会引起GDP的多倍变动。

乘数模型能够说明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投资、外贸、政府税收和开支政策等各种冲击会怎样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

乘数模型是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假设上,即工资和价格都是固定的,同时社会资源是未被充分利用的,此外,还要暂时忽略货币政策的作用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变化的反应。

2:

储蓄与投资对产出的决定作用——投资—储蓄法P264

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所表示的是:

在某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消费量。

储蓄曲线上的每一点所表示的是:

在某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投资量。

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交点是:

国民产出在达到均衡时的GDP水平。

此时,产出、就业、收入及支出都将保持不变。

如果储蓄水平高于投资水平,这不是一种均衡,此时,商品存货将会多余企业的理性水平。

此时,企业将减少产量并解雇工人,使GDP逐渐下降。

3:

消费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消费加投资法P265

CC曲线代表的是消费函数,它体现与每一个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意愿的消费数量。

然后,将意愿投资(即固定的数量I)加到消费函数上,这样的意愿支出总量就为:

C+I。

从原点出发的一条45度线上的任何一点,消费总量加投资支出都正好等于产出总量。

只有在意愿的支出总量(C+I曲线代表)等于总产出的那一点上,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

总支出(或C+I)曲线表示对应于每一个产量水平,消费者和企业意愿支出的总量,它与45度线的交点是均衡点,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对消费和投资的意愿支出数量正好等于总产出量。

4:

乘数

a:

乘数表示一定单位的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

乘数模型说明,投资的增加将会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GDP的增加,也即投资所引起的GDP的增加量会大于投资本身的增加量。

因此,一般情况下,乘数大于1。

b: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的大小。

简单的乘数总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简单的乘数公式是:

产出的变动=1/MPS*投资的变动=1/1—MPC*投资的变动

c:

乘数存在的条件:

当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员时,增加投资或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长,而较少地会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其潜在产出时,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要创造更多的产出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的增加。

5:

乘数模型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比较

a:

乘数模型经由消费、投资和其他变量的互动,来揭示总需求的决定过程。

也就是说乘数模型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特例。

乘数的核心假设是:

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都是固定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必须通过产出和就业来实现。

换句话说,也就是假定了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

b:

乘数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对于描述萧条甚至衰退来说,它也许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然而它却不能应用于充分就业时期。

当实际GDP超出潜在产出时,当工厂正以其最大生产能力运作,同时所以的劳工都已经被雇佣时,那么就不可能增加产出了。

6:

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a:

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理论

政府财政丢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变动也有着重要的宏观影响。

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重大影响,这点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出台。

该理论认为:

为缓和商业周期,政府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首先体现为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目标所作出的显著贡献;其次,凯恩斯主义者要求积极主动的管理;第三,凯恩斯主义者希望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b:

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GDP=消费支出+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净出口=C+I+G+X

①: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乘数分析说明:

政府财政政策是一种作用与投资十分相似的高能支出,财政政策对于产出量也应具有乘数效应。

政府支出乘数:

是指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每增加一单位开支所能引起的GDP的更多增长的程度。

政府支出乘数为:

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因此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开支是决定产出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乘数模型中。

如果G增加,那么产出的增加幅度就是G的增加量乘以支出乘数。

因此,政府支出就具有了一种通过抑制或刺激产出而影响商业周期波动的潜能。

②:

征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增加税收会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会使人们减少消费。

如果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持不变,那么消费支出的减少将会降低GDP和就业水平。

因此,在乘数模型中,增加税收而不增加政府开支,将会降低GDP。

税收也会影响GDP均衡水平,在影响产出方面,变动税收是个有利的工具。

但是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即:

税收乘数=MPC*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之所以小于支出乘数,原因是:

当政府在G上支出1美元时,这1美元会直接话费在GDP上;而当政府减少1美元税收时,这1美元只有一部分花费在C上,另一部分则会被储蓄起来(S)。

7:

决定GDP的两种方法:

①计划储蓄=计划投资;②计划C+计划I=计划GDP

投资等于储蓄:

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

“投资等于储蓄:

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是表示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

投资代表了经济中意愿投资的计划水平,而储蓄则代表了经济中实际的投资水平。

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即计划投资等于实际投资)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

如果计划投资小于实际投资,则意味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反之则相反。

 

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1:

金融、金融系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

①:

金融是指经济主体以消费或投资的目的从其他代理人那里借入或者贷出资金的过程。

②:

金融系统是指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

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所有与金融相关的活动都发生在金融系统中。

③:

金融中介是指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机构。

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是商业银行,它从居民户或其他组织那里吸取存款资金然后将它们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或其它居民户。

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

④: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的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

借贷行为经由各种金融中介发生在金融市场上。

金融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只不过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

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2:

金融系统的功能

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①在不同的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取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

金融资产的类别

金融资产主要由以货币衡量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其价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组成。

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有:

①货币。

②储蓄账户,指在银行的存款,通常由政府担保,有固定的本金价值,其利率由短期市场利率决定。

③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们承诺到期支付本金,分期支付利息。

政府债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

④股票,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它们从公司的净利润中获取红利。

⑤金融衍生产品;⑥养老金,是指人们对公司或养老金计划所持资产的所有权。

4:

货币的价格:

利率

a:

利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数量占所借本金的百分比。

利息是指对货币的使用所支付的报酬。

亦指: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换句话说,人们必须为借钱付出代价。

b:

利率的类别

形成利率差异的原因有:

①贷款具有不同的期限或到期日,也即偿还贷款必须有时间限制;②贷款也会因风险的不同而不同,有些贷款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风险,而另一些贷款则具有很强的投机性;③资产流动性各不相同。

名义利率(有时也称为货币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利率。

与此相反,实际利率能矫正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在通货膨胀时期,一般必须使用实际利率计算实物投资每年赚到的收益,而不应该以名义或货币利率来计算。

5:

货币供给的构成

①:

狭义(交易)货币,或称M1,是一个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重要回避指标,它包括各种实际用于交易的货币,具体而言,M1主要包括:

a.硬币:

包括所有未被银行持有的硬币。

b.纸币:

纸币是更重要的货币。

硬币和货币是法定清偿手段,所有公共的或私人的债务都必须接受它作为偿还手段。

c.支票账户:

这是指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能够开支票的款项。

(指:

流通中的现金(M0)与活期存款:

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总和)

②:

广义货币。

是指狭义货币(M1)与准货币的总和。

准货币主要包括:

定期存款、储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