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23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docx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七组

陇南康县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量的增大,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

我们小组根据之前完成的以康县阳坝镇自然风景区为主题的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对陇南康县的旅游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进行如下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

(一)当地居民的旅游观念

(1)当地人口基本状况

阳坝镇域现有总人口12652人,农业人口11652人,非农人口1000人。

阳坝镇是梅园沟景区发展的依托中心,现有人口2350人。

目前,阳坝镇有两种产业类型: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不少农户已经发展为新型两栖产业型农户,既经营农业,又经营服务业。

主要经营内容有承包林地、茶园(茶园面积22.57亩,年产量228.3吨,年产值697万元);耕种粮食、蔬菜;经营饭店;经营农家乐;跑运输。

在第三产业中,经营农家乐的比例很小,同时,饭店和农家乐的档次都不高。

(2)居民旅游观念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阳坝镇景区以其独特自然生态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1.首先陇南康县阳坝地区交通落后,可进入性差,居民整体发展旅游意识不强,村委会干部相对于其他房民来说对能游开发有较高层次的认识,他们认为阳坝镇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指性。

这里的资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质量上都属于优品。

2.加上其独特的茶园文化更是甘肃诸多景点中独一无二的。

村委会干部对体游开发的认识来深于他们迫切希集通过旅游开发来改善附近景区落后贫困的面貌.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者的到来,阳坝镇景区的旅游开发越来随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的重视.尤其是国內、临近区域的一些民俗村、农家乐的成功示范,再加上今年茶园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使其收到了良好的美誉度,更加坚定了当地村委会干部旅游开发的信念。

3.再者,从一般居民来说,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多为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这些人的知识层面与见识普遍较为落后,对旅游的认识仅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4.这里经济结构单一,种植、养殖仍然是居民获得收人的主要渠道。

居民普遍希望通过其他行业开发来提升经济收人水平、改善村落环境。

而对发展旅游的意识却很薄弱。

此外,旅游的发展给个别家庭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也加入旅游产业链,带来的经济发展有目共赌,这也在很大一方面正在鼓舞其他居民,使他们对旅游开发充滿了期待,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也吸引着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旅游。

(二)对旅游开发的态度

1.坚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年来,康县阳坝景区坚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生态旅游大景区建设全过程,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保护底线,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确保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城更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2.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

在阳坝景区中条件成熟的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复原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手工挂面坊等土制做法,大办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开发特色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挖掘、整理、包装各村旅游资源,打造“高颜值”的乡村旅游新景点。

阳坝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举办阳坝采茶节宣传推介康县茶资源、茶产业以及美丽的生态旅游风光,集中展现旅游产业开发。

阳坝村古居观光,品茶休闲的步行街,保持百年古镇风貌;阴坝村、上坝村的茶园观光、餐饮住宿为主特色民宅农家小区;对康阳路,梅园沟景区沿线的叶子坝、老江坝、油坊坝、庄科等村结合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旅游产业开发,将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实施生态移民农户搬迁到河谷川坝地带,建成独具康南特色的居民点,同时打造老江坝民俗村;对宋沟、龙潭、老庄等美丽乡村的精品村。

3.举办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

阳坝景区良好的生态,前些年加之交通闭塞,山大沟深,康县在饮食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月26日,以“品味最美乡村欢享生态美食”为主题,康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办的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在阳坝镇老街举行,这次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同时在国家AAAA级景区长坝镇花桥村、岸门口镇朱家沟村、城关镇凤凰谷、王坝镇何家庄设立分会场,进行民俗文艺表演、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弘扬美食文化,丰富旅游体验,打造宜居康县和康养品牌,阳坝是康县的旅游胜地,也是陇南山水之魂,生态旅游的“生命线”,亦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陇南的一张靓丽“名片”,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美誉。

4.重点实施阳坝小城镇综合改革等九大工程

为了保护阳坝生态,给阳坝镇旅游资源赋能,康县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魄,推动阳坝旅游给全县生态旅游的发挥带动作用,康县阳坝镇重点实施了《阳坝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详细规划》和镇区畅通、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安居、风貌改造、产业提升、服务配套等九大工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各村特色文化,注重保持原生态风貌和古树名木、古街古庙、古房古楼和文物景观保护,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让每一个景观、村庄都有根有魂,让每一个游客都体会到乡愁的“味道”。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道路上,康县阳坝景区已经步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注重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业态融合,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将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与旅游、生态有机融合,为阳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增强全域旅游的“变现能力”。

(三)当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

1.召开旅游专题会议,提出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对打造陇南旅游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作出了具体规定。

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之后,康县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

会议认为,10月下旬召开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是在陇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市委书记王玺玉所做的主题讲话,全面总结了近年来陇南旅游产业开发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陇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并就如何把陇南打造成甘陕川毗邻地区历史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的目的地,从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高品位提升文化内涵、高品质培育精品路线、高水平提升旅游服务、高效益推进综合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快陇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讨论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作出了具体规定,十分符合陇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

2.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立足康县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康县旅游业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目前全县旅游产业开发仍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措施,全力推进。

县旅游局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分析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立足康县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康县旅游业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阳坝旅游景区修建性详规》编制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旅游产品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3.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邀请具有国家旅游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一系列旅游建设规划文本,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投入,努力形成康县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构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康县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邀请具有国家旅游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了《甘肃省康县阳坝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甘肃省康县阳坝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修建性详规》、《康县阳坝生态旅游景区古城街风貌规划与设计》以及《康县灾后重建阳坝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设》等一系列规划文本。

在规划指导下,康县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投入,努力形成康县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构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康县在一无项目、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大胆尝试,启动民资,招商引资以及采取股份制合作等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2.2亿元,重点加强了景区公路、景点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农家乐建设。

并与城镇、交通、以工代赈、生态环境建设及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向旅游业发展重点倾斜。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突出山、水、林、城、路融为一体的自然风光特征和个性,打造多处水体景观,塑造康县新形象。

4.极力打造“山水康县,生态家园”的旅游品牌,坚持把宣传促销工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全方位、多层面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利用节会推介、主流媒体推介、制作广告等形式开展声势较大的宣传。

旅游基础建设的不断优化使康县旅游业已初露锋芒,然而,品牌效应的发挥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一翼。

因此,康县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打好品牌效应这无疑是出奇制胜的理性谋略。

为扩大影响,极力打造“山水康县,生态家园”的旅游品牌,康县坚持把宣传促销工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全方位、多层面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利用节会推介、主流媒体推介、制作广告等形式开展声势较大的宣传。

近年来,编撰出版了《天然氧吧——康县》旅游丛书,印发旅游宣传折页和服务指南;邀请甘肃电视台采编制作《山水康县》自然风光专题片;在兰州、武都等主要交通要道和城市显著位置制作了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在兰州南关十字制作20块灯箱广告牌;在兰州各星级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安装康县风光X展架,在兰州东方红广场举办了“阳坝——氧吧,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大型旅游风光摄影展暨康县阳坝生态旅游宣传推介会。

在康县阳坝成功举办了两次陇南市旅游发展大会和陇南市康县首届采茶节暨生态旅游节,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项目推动,经济助跑,有力地推介了康县。

目前,康县阳坝景区已通过了国家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双认证,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康县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带来的品牌效应十分明显,到康县旅游人数不断攀升,给康县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由2004年的5.6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22.79万人次,年均增长39.9%,旅游综合收入由2004年的1680万元增加至2008年4881万元,年均增长29.1%,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3.03%增加到2008年3.33%。

旅游发展不仅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有关旅游的法规政策

(1)法规

1.国家法规:

《国家生态旅游区》国家旅游局(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地方法律:

《康县阳坝镇区总体规划文本》、《康县阳坝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康县志》

3.其它资料:

《康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康县文史资料第二辑》、《康县风光》

(2)政策

1.实施政府主导、科技投入、公共参与“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战略。

2.大力发展旅游硬件设施,努力使旅游服务功能与之配套。

进行城市旅游功能分区,积极改善住宿条件;

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运输,开通旅游专线,满足游客“聚得拢、散的开”,“快速漫游”的旅游交通要求以及舒适的旅游享受;

积极完善信息技术;

④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3.实施确定鲜明主题,打造精品的战略

4.坚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

(五)旅游环境

(1)旅游资源地容量

1.旅游景区游人容量,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

线路法:

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长度计算,5-10m/人。

面积法:

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算,50-100m2/人(景点面积); 

注:

考虑到规划区的特殊性,在实际计算中,部分指标值放大。

计算公式为:

瞬时容量=风景区空间面积/单位规模指标日容量=瞬时容量*日周转率

 

景区名称

计算面积或计算线路(m²)或(m)

计算指标(m²/人)或(m/人)

瞬时容量(人/次)

日周转率(次)

日游人容量(人次/日)

古城街广场

面积容量

445

50

8.9

5

44.5

茶文化博物馆

面积容量

487

20

24

16

384

龙神茶叶加工厂

面积容量

1058

50

21

10

210

滨河观光带

线容量

450

10

45

10

450

面积容量

7650

50

153

4

612

阳坝风情街

面积容量

1920

50

38.4

8

307.2

梅园沟景区入口

面积容量

6175

50

123.5

10

1235

快活林天鹅湖

面积容量

29699

100

296.99

3

890.97

月牙潭

面积容量

4200

50

84

3

252

海棠谷

线容量

1000

20

50

6

300

2.游人规模预测

年接待规模:

阳坝镇梅园沟景区的接待规模预测是基于往年接待的游人数和增长率来计算,做出以下预测: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预计游客人数(万人次)

5.9

8.7

10.2

12.24

15.3

18.36

21.11

23.22

约比上年增长(%)

47

17.2

20

25

20

15

10

日接待规模

2007年:

年接待游客12.24万人次,按可游天数240天计算,平均日接待游客510人,高峰期估计接近720人。

2011年:

年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按可游天数240天计算,平均日游客近967.5人,高峰期估计接近1200人

3.景区总人口容量

景区总人口容量测算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人员、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

服务人员应包括直接服务人口和维护管理人口。

因此,计算总人口容量的公式为:

游人容量+服务人员(游人容量×10%)+居民人口

阳坝镇总人口容量:

阳坝镇所在地现有人口2350人,根据公式可得阳坝镇总人口容量为:

1395.5+139.5+2350=3885(人)

梅园沟景区总人口容量:

阳坝镇所在地现有人口948人,根据公式可得阳坝镇总人口容量为:

2677+267.7+948=3892.7(人)

(2)生态环境容量

(3)旅游者心理容量

(六)发展旅游业可能带来的影响

1.文化影响:

积极影响:

(1)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

(2)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3)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意识,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

随着大量的国际旅游者的到来,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接待地,其中既有文明健康,有利于接待的人民学习和仿效的积极因素,也会有一些颓废的思想意识、低级庸俗的趣味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接待地产生消极的影响.

2.社会影响:

(1)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发展,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在此观赏、留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通过旅游景区的开发,带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为当地营造更浓的旅游氛围。

(3)通过旅游景区的开发,调整就业结构,将当地农民编制为景区服务人员,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

(4)旅游景区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居民建立与景区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对景区资源的破坏。

(5)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游业并不能作为当地政府的唯一支柱产业,无论是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

(6)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保护,任何一个旅游地都必须致力于环境的整治、修缮和美化。

二是旅游业的发展加速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旅游者的大量到来,会不同程度的破坏风景、文物资源。

3.就业影响:

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

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经济环境分析

(1)当地经济现状

1.GDP

2016年康县 GDP仅有20.52亿,2017年,康县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155项,总投资178.8亿元,年计划投资91亿元。

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7项,年计划投资77.7亿元。

2017年1月至4月,投资统计入库项目44项,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

今年以来,康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了康县阳坝镇区至梅园景区旅游公路建设项目,预计6月底全面竣工。

该项目是提升阳坝景区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梅园贫困片区群众基础设施条件、带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好项目,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着力建设绿色工程、优质工程和放心工程。

近年来,康县立足优势和特色,在整个阳坝镇景区预计将投资2亿元,在康县长坝镇段庄村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2.人均GDP

2016年上半年康县GDP310亿元,人均GDP11982.53元。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7元,比上年7.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0元,比上年提高了2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税额达到13736万元,增长了14.5%,消费品市场趋势稳定,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

3.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

根据我县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测算,2017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10053.9元,增长6.9%,比全市7.5%的增速低0.6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2941.8元,增长9.1%,比全市9.0%的增速高0.1个百分点。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8.93元,增长6.9%。

其中:

工资性收入人均613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1.45元,增长6.81%;经营净收入人均2181.5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2.58元,增长3.93%。

财产净收入人均1369.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9.54元,增长14.13%,转移净收入人均363.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6元,增长1.5%。

从收入构成上来看:

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达到可支配收入的61.1%,其次就是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21.7%,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13.6%,转移净收入占比最小,仅为可支配收入的3.6%。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1.8元,比去年同期的元增加245.37元。

增长9.1%。

其中:

工资性收入人均664.5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75元,增长2.74%;经营净收入人均879.1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89元,增长5.38%。

财产净收入人均42.1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元,增长5.31%,转移净收入人均1355.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0.61元,增长15.37%。

从收入构成上来看:

转移净收入占比最大,达到可支配收入的46.1%,其次就是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29.9%,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22.5%,财产净收入占比最小,仅为可支配收入的1.5%。

4.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亦称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数。

物价指数是一个与某一特定日期一定组合的商品或劳务有关的价格计量。

当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其价格指数也随之变化。

2017康县阳坝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0.8,比上年上涨0.8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烟酒类、交通通信分别上涨2、1.3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非食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3,比上年上涨0.3个百分点。

5.购买力

6.交通

陇南市旅游业现有的交通方式有公路旅游交通、铁路旅游交通、水路旅游交通、航空旅游交通。

但是,就现在而言,虽然交通工具发达,但存在很多不可忽略的因素。

比如:

基础设施滞后现象严重、交通服务质量令人忧虑、信息化工作进展较缓慢等等,所以对旅游交通进行研究与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要改善经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

其次要遵循原则,进行旅游交通规划。

创造便于游览安全的交通条件

最后要运用科技,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移动式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采用,为旅游交通的调度管理、信息传递提供了极好的手段。

7.通信

近年来阳坝镇深入学习贯彻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543”工程,大力推进县委”四个全域工程“,夯实“六个基础项目”,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抓手,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全镇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止目前,全镇34村共有26村实现了网通,开办网店48家,微店62家,建成电商馆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3家(涉及镇区、太平、龙潭三片)其中三星级以上店铺11家,实现网上销售业绩达2465.19万元,线下销售4283.16万元,为全镇183户贫困户提供了脱贫致富门路,为全镇经济发展创出了路子,注入了活力。

阳坝电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促进电商发展,阳坝镇不遗余力多方“借力”,全力打破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

与此同时,阳坝镇电子商务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网店”大咖“让群众不出户在家赚钱,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让贫困地区的山货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从而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互联网+”在阳坝大地激起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鼠标和手机,享受到了农产品增值带来的“红利”,尝到了“触网”的甜头。

8.水电设施

陇南是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仅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55]境内水利理论蕴藏量425万千瓦,可开发量22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80多座,装机34.4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5.4%。

陇南又是甘肃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资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肃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国人均水量(约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发展潜力

(一)VR投入将引领景区新时尚

VR趋势已经深入影响到生活各个方面,VR+旅游的新体验在景区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户和景区实现双赢,用户增强了浸入式体验感,而景区在宣传和营收方面收获丰厚。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

景区集团化的趋势将逐步显现出来,咨询顾问将更显重要,业务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