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142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docx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

贵州省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贵州省工业部门能耗、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分析和计算,提出了贵州省节能降耗的8大重点行业,同时与全国和相近水平的省、区进行对比分析,

论文关键词:

工业,节能降耗,重点行业,对策

  目前,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节能减排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2007年颁布的《能源发展第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

贵州省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并逐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

然而,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2007年贵州省万元GDP能耗为3.06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的3.25吨标准煤/万元平均每年下降了2.94%,降低能耗的目标没有实现。

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节能降耗的重点和对策。

  一、节能降耗的重点

  2007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为7969.2万吨标准煤,其中第一产业消费233.4万吨标准煤,占总消费量的3.03%;第二产业消费5652万吨,占73.44%,其中工业消费为5606.9万吨,占72.85%;第三产业消费554.3万吨占7.20;生活消费973.2万吨,占12.64%;其他消费283.3万吨,占3.68%。

可见工业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

  那么,工业部门单位GDP的能耗情况如何呢?

  1、工业部门高能耗的重点行业

  根据统计资料,贵州省2007年工业部门中能耗量超过平均值(164.91万吨标准煤)的集中在7个行业,其能耗量占工业部门总耗能的92.67%。

表明贵州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严重不均,能耗主要集中在少数高能耗行业中。

其中,能耗较高的重点行业分别是: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等7个行业。

  2、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高的重点行业

  贵州工业部门中工业增加值超过平均值(26.19亿元)的集中在9个行业,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部门总增加值84.01%,表明贵州省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分布不均,工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其中,工业增加值较高的重点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卷烟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白酒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九个行业。

  3、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能耗高的重点行业

  贵州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布严重不均,且差异非常大。

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最高的工业增加值能耗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为58.21吨标准煤/万元,最低的工业增加值能耗是仪电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0.14吨标准煤/万元。

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平均值为6.2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超过均值的重点行业分布在6个行业中,它们是: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洗选业。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考虑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比重(行业增加值与增加值总量的比值)两项因素,影响工业部门增加值能耗的重点行业是: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煤气生产供应业,见表1。

  表1:

2007年工业部门增加值能耗的重点行业汇总表(按加权增加值能耗*)

  

能耗量

(万吨标准煤)

增加值

(亿元)

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行业增加

值比重

加权增加

值能耗

全部工业

5606.93

890.4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57.75

90.85

13.84

0.1020

1.411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31.90

72.52

14.23

0.0814

1.158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84.78

205.06

4.80

0.2302

1.105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66.11

68.43

11.19

0.0768

0.859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62.51

61.70

9.12

0.0692

0.63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62.73

21.08

17.21

0.0236

0.406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30.45

10.97

21.01

0.0123

0.2584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125.73

2.16

58.21

0.0024

0.1397

8大行业合计(简称高能耗行业)

5321.96

532.77

9.89

0.5983

5.9172

其他行业合计(简称低能耗行业)

284.97

357.71

0.80

0.4017

0.3214

(*加权增加值能耗指某行业或行业类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乘积。

  由表1可知:

在贵州工业部门中,8大高能耗行业对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影响非常大,其加权增加值能耗累计达5.9172吨标准煤/万元,占整个工业部门的94.85%,是贵州节能降耗的重点。

  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前5个工业行业,即煤灰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加权增加值能耗累计达5.1655吨标准煤/万元,占整个工业部门的82.80%,是贵州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4、贵州省节能降耗的潜力很大

  贵州省单位GDP能耗高,不是我们期望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反映了贵州节能降耗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表2是贵州省8大高能耗行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如果贵州经过艰苦努力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年可节约3661.05万吨标准煤,见表2。

  表2:

贵州8大高能耗行业与全国的比较

  

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贵州与全国的比

按全国平均

水平计算所

需要的能源

按全国平均水

平计算可节约能源(万tec)

贵州

全国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3.84

1.52

9.10:

1

138.21

1119.5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

20.01

4.25

4.94:

1

46.65

183.8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19

3.71

3.01:

1

254.52

511.5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7.21

4.19

4.10:

1

88.47

274.2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23

5.30

2.68:

1

385.03

646.8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12

2.38

3.83:

1

146.87

415.6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4.80

2.09

1.65:

1

596.84

387.94

煤气生产和供应

58.21

2.00

29.10:

1

4.32

121.41

合计

3661.05

当然,我们仅仅是从理论上计算,说明贵州节能降耗的潜力是很大的。

但是,贵州是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存在许多不可比的因素,如科学技术水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甚至职工人员的素质等等,都存在许多的不可比的因素。

  那么,我们以相近水平的省、区进行比较。

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数公报》,公报显示:

甘肃、内蒙、山西、贵州、青海、宁夏的单位GDP能耗分别为2.109、2.305、2.757、3.062、3.063、3.954吨标准煤/万元,按以上顺序排名为25-30名(西藏无数据除外)。

山西和内蒙都是煤炭丰富的省、区,与贵州省有可比性;青海、甘肃和宁夏为西部欠发达省区,与贵州也有可比性,见表3。

  表3:

部分省区2007年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能耗对比表

  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贵州

山西

内蒙

青海

甘肃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3.84

1.87

1.94

0.80

1.3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23

7.09

8.68

14.31

12.5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80

3.43

2.99

3.91

2.4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19

12.56

14.61

2.88

5.9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12

8.39

3.79

11.02

3.2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7.21

14.53

7.00

8.87

14.6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1.01

6.71

6.64

0.47

7.8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8.21

21.18

1.26

13.37

1.61

资料来源:

各省2008年统计年鉴,宁夏缺资料。

  由表3可知,贵州的煤炭开采和洗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3.84吨标准煤/万元,是内蒙和山西的6.95~7.4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4.23吨标准煤/万元,是内蒙和山西的1.64~1.80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4.80吨标准煤/万元,是山西、内蒙、青海、甘肃的1.22—1.43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1.19吨标准煤/万元,是青海和甘肃的1.89-3.88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9.12吨标准煤/万元,是山西、内蒙、甘肃的1.08-2.81倍。

其余三个行业,在5省区中都是最高的。

由此可见,与同等水平的省区相比较,贵州8大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是比较高的,这一方面说明贵州节能降耗的潜力是巨大的,同时也说明了贵州节能降耗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二、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仍将面临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比低等约束,按照现行发展模式,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而且发展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因此必然会加大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的力度。

为此,我们建议:

  1、大力发展能耗低,产出高的第三产业

  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一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贵州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能源重化工业,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关键是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节能降耗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通过优化用能结构,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之更符合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严格控制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特别是高能耗、高水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要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对现存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和产品通过综合措施实施关停并转,特别是落后的产能、工艺、设备和产品等一定要限期强制淘汰完毕。

  4、完善《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1)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按照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相互配套的节能管理实施办法,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以奖代罚,加大节能奖励力度。

逐年增加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对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按节能效益(节能量和投入量)发放扶持基金,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不断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同时对通过能源审计报告、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等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继续开展节约型企业考核评比,对名列前茅的企业进行奖励。

  (3)积极引导企业从强化管理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管理规章和奖励制度,使节能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通过加强管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优化系统,使系统实现最优配置,包括组织系统、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强化考核与指导,健全节能降耗政策、制度和目标体系,节能降耗计划指标的分解落实,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管理,加大节能降耗监督检查和效能监察力度。

  5、建立健全能耗统计制度

  目前关于工业企业的能耗,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从而使政府制定能源政策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因此建立健全企业能耗统计制度势在必行。

一是完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为能源统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班组、车间、公司三级能源统计网络和能源消耗报表系统,定期采集能源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建立用能统计数据库;三是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上报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分析报告。

  6、改进企业节能量的测算方法

  长期以来,都是以产值能耗测算企业综合节能量,这种方法不准确。

在工业产值中,成本占较大的比例,成本越大,产值也越大,反映到产值能耗中,能源单耗就低,体现不了企业单位能量所创造社会价值的多与少,也不能体现发展速度的好与差。

产值测算很难统一口径,可比难度大,测算企业综合节能量难免失真。

在产值能耗中,由于各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和管理水平不同,有时会出现低能耗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数值高,高能耗企业单位耗能额反而低的怪现象,不但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高能耗企业所承受的节能压力也不大。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统计年鉴(200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