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7829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筠连县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

半期考试

高中2015级历史科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制卷人:

谢东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中国律师团的追索被法国法院驳回后,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在巴黎拍卖了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青铜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掠走兽首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事件中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

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次“亮相”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B.英法联军侵华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D.巴黎和会

4.《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

改良!

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

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B.辛亥革命不彻底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7.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8.《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

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9.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巴黎和会

C.九一八事变D.抗日战争

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

A.在中国取得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B.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商品结出和资本输出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取得“最惠国待遇”和“一体均沾”权益

11.下列哪一条约突出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民用工业B.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较为迅速的发展

C.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热潮D.“一战”期间出现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4.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B.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D.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15.下列口号中,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罢课、罢工、罢市”

16.(2013襄阳期末)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17.(2013年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18.(2013年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19.(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0.(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1.(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2.(2010·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3.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社会主义原则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5.最终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新政协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6.“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右图中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

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9.华国锋说:

“粉碎‘四人帮’,正是遵照毛主席的部署,实现毛主席的遗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努力作战,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这说明当时

A.“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B.“左”倾错误仍在继续

C.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D.邓小平还没有复出

30.1995年美国杂志《财富》代表西方社会发表《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

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

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的正确性D.西方社会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31.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

“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

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2.右面两幅图片,左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念徽标,右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志。

两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考号:

姓名:

得分:

33、(8分)材料一 

材料二 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心态有何变化?

(4分)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分)

 

34.(12分)法制建设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材料三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79年

-2000年

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6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分)

 

35、(16分)20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描述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时代背景。

(4分)

 

材料二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

(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

)徐州等地失守。

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

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种版本教材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变化?

(4分)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表述?

(2分)

 

材料三

(4)以上图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二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写照。

写出其中一个你熟知的事件名称及其历史影响。

(4分)

 

筠连县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2015级

历史半期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D

B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A

C

D

B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32

答案

B

C

A

A

D

B

A

D

B

C

33【答案】 

(1)图1:

中日甲午战争;图2: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分)

(2)变化:

材料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2分)材料三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列强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言之成理即可)(2分)举例: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2分)

34【答案】

(1)意义:

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③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2)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分)(言之有理,符合本题要求可酌情得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或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2分)

(3)趋势:

逐步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发展。

(2分)

35、【答案】

(1)事件:

辛亥革命。

(2分)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等史实)。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

①变化一:

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

2003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2012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②变化二:

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

2003年版本表述不明确。

2012年版本表述为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③变化三:

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

2003年版本没表述。

2012年版本表述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答出任意2点给4分。

评价:

前者比较片面,后者比较客观公正。

(2分)

(3)图一事件: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1分)

影响: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分)

图二事件: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1分)影响:

洗刷了百年耻辱;推动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