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7281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docx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

常见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通病防治

一、安全管理

1、工程项目未办理安全监督登记手续2、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3、项目经理、安全员无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合格证4、未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和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5、专业性较强的项目未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6、专项方案(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7、专项方案(安全措施)未落实8、无书面安全技术交底9、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10安全技术交底未履行签字手续11无定期安全检查记录12、检查出事故隐患未按规定整改13、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14、班组安全活动无记录1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16、无现场安全标志总平面图17、未按现场安全标志总平面图设置安全标志18、未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二、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未按规定设置围挡2、施工现场未实施封闭管理,无门卫及门卫制度3、进出大门未设置车辆冲洗台4、污水外流污染路面5、材料未按规定堆放整齐6、易燃易爆物品未分类存放7、未经处理泥浆水、污水排入城市管网8、在建工程兼做宿舍9、生活区、办公区与施工区无明显分隔措施10.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11、食堂未使用清洁燃料12、厕所无水冲设施13、厕所卫生不符合要求14、现场未按规定配置消防灭火器材15、未执行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16、无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17、宿舍通风差,不整洁18、现场无保健区药箱、急救措施和急救器材19、未建立施工不扰民措施

三、脚手架

1、脚手架高度超过规范规定无设计计算书2、脚手架施工方案未经审核批准3、脚手架施工方案不具体、不能指导施工4、脚手架立杆少底座5、脚手架无扫地杆6、架体与建筑物少拉结7、未按规定设置剪刀撑8、脚手架未按规定设置密目式安全网9、施工层未设1.2m高防护栏杆10.施工层未设18cm高挡脚板11、脚手架搭设未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12、施工层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未进行封闭13、架体未设上下通道14、卸料平台未经设计计算15、悬挑式钢平台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16、落地式卸料平台支撑系统与脚手架连结17、卸料平台无荷载限定标志18、脚手架杆件搭设间距不符合要求

四、施工用电

1、无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不强3、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4、总电源处动力和照明供电未分开5、无总漏电保护装置6、电缆电线随地敷设7、电缆电线未使用绝缘材料固定8、与外电线路安全距离达不到,未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9、临时用电由专用电力变压器供电,未采用TN-S保护接零系统10.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从总电源处未分开设置11、未按规定选用安全电压12、照明末端各单相回路中未设置漏电保护器13、室内外照明线用花线、塑胶线14、用电设备未设专用开关箱,无专用漏电保护器15、箱体和箱内低压电器选用、安装不当16、分配电箱中一把分闸接两台及两台以上用电设备17、熔断器和熔丝安装、选用不当18、电箱内未设置接零排

五、塔式起重机

1、塔式起重机未取得机械检测合格证2、塔式起重机未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3、吊钩无防脱棘爪保险装置4、塔吊高度超过规定不安装附墙装置5、附墙装置安装不符合说明书要求6、未制定塔吊安装拆卸施工方案7、安装单位无安装资质8、安装单位的安装资质不符合要求9、基础无隐蔽工程验收手续10、塔吊与架空线路小于安全距离无防护措施11、两台以上塔吊作业无防碰撞措施12、安装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验收13、安装拆卸塔吊未履行安全技术交底14、验收中无量化验收内容15、架体垂直度超过说明书要求16、电气控制无漏电保护装置17、在避雷保护范围外无避雷装置

六、施工电梯

1、施工电梯吊笼安全装置不灵敏2、施工电梯门连锁装置不起作用3、地面吊笼出入口无防护棚4、每层卸料口无安全防护门5、每层卸料口安全防护门不使用6、司机无证上岗作业7、超过规定载人、载物8、未加配重载人9、安装拆卸外用电梯无施工方案10、安装、拆卸队伍无资格证书11、安装拆卸外用电梯未履行安全技术交底12、安装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验收13、验收中无量化验收内容14、架体垂直度超过说明书要求15、电气控制无漏电保护装置16、在避雷保护范围外无避雷装置17、外用电梯未经机械检测合格使用18、未按规定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七、物料提升机

1、物料提升机吊篮无定型停靠装置2、物料提升机无超高限位装置3、高架提升机无下极限限位4、高架提升机无超载限制器5、高架提升机无缓冲装置6、连墙杆与脚手架连接7、连墙杆材质、连接做法不符合要求8、钢丝绳超过报废标准9、钢丝绳绳卡不符合要求10、钢丝绳无过路保护11、楼层卸料平台两侧无防护栏杆12、楼层卸料平台脚手板铺设不严、不牢13、楼层卸料平台无定型安全防护门14、地面进料口无安全防护棚15、地面进料口安全防护棚搭设不符合要求16、吊篮无定型安全防护门17、高架提升机未使用吊笼18、物料提升机安装未按规定进行验收19、物料提升机安装、拆除无施工方案20、架体基础不符合要求21、架体外侧未按规定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防护22、卷扬机固定不牢23、传统系统滑轮翼缘破损24、无可靠联络信号

八、基坑支护

1、基础施工无支护方案2、施工方案针对性差,不能指导施工3、基坑深度超过5m无专项支护设计4、支护设计方案未经审批5、基坑深度超过5m设计方案未经专家论证6、基坑施工无临边安全防护措施7、支护的作法不符合方案要求8、基坑施工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9、机械设备与坑边距离不符合要求10、人员上下基坑无专用安全通道11、设置的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12、未按规定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13、未按规定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14、垂直交叉作业无上下隔离防护措施

九、模板支撑

1、模板工程无施工方案2、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未按规定进行审批3、未针对混凝土输送方法采取有针对性安全措施4、模板支撑系统未按规定进行设计计算5、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6、立柱间距不符合要求7、立柱底部无垫板8、未按规定设置横向支撑9、模板上堆料超过设计要求10.高处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11、模板拆除未设置警戒线,无监护人12、留有悬空的模板未拆除13、模板工程无验收手续14、支拆模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15、作业孔洞和临边无防护措施16、垂直交叉作业无上下隔离防护措施

十、施工机具

1、中小型施工机械露天使用,无操作防护棚2、中小型施工机械传动部位无防护罩3、中小型施工机械使用倒顺开关4、机械不使用时未切断电源5、使用前未按规定进行验收6、木工机械刀口部位无安全装置7、机械上护管破损8、随机机械安全装置损坏、不起作用9、焊接机械外侧防护挡板不全10.电焊机一、二次无防护罩11、焊机一次侧未装漏电保护装置12、焊机一次侧导线截面过小13、原手持电动工具上电源线加长14、手持电动工具外壳破裂15、在危险场合使用1类手持电动工具16、氧气、乙炔瓶使用时,间距小于5米17、氧气、乙炔瓶使用时距离明火小于10米,无隔离措施18、乙炔气瓶未直立使用19、乙炔气瓶使用时无回火装置20、露天高温时使用氧气、乙炔瓶无防晒措施21、气瓶存放处不符合要求22、潜水泵工作时未站立水中使用23、潜水泵电缆5米内有接头24、潜水泵电缆破损户

十一、三宝、四口、五临边

1、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未配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2、安全帽配戴不符合要求3、在建工程外侧未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4、安全网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5、安全防护设施未形成定型化、工具化6、楼梯口未设安全防护设施7、电梯井口未设安全防护设施8、电梯井内未按规定设置防护9、预留洞口未设安全防护10.通道口未搭设防护棚11、防护棚搭设不符合要求12、阳台临边无防护13、屋边临边无防护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太仓高成·上海假日二期工程11-21#楼为带半地下室的框架结构,地上三层,填充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为涂料或面砖,屋面为卷材防水。

二、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方案:

砼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一)蜂窝

1.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1)该工程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差。

2)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3)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3.预防措施

1)经常检查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保证不因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出现蜂窝现象。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米。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米。

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3)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1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封堵好模板孔隙。

2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3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米。

4采用竖向串筒导送混凝土时,竖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

4)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

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表1的数值。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表1

项次

混凝土振捣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mm)

1

插入式振捣

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2

表面振动

200

3

人工捣固

(1)在基础、无筋混凝土或配筋稀疏的结构中

(2)在梁、板墙、柱结构中

(3)在配筋密集的结构中

250

200

150

4

轻骨料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

300

表面振动(振动时需加荷)

200

5)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厘米。

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6)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振捣时间与混凝土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关系参考表2。

表2

坍落度(厘米)

0~3

4~7

8~12

13~17

18~20

20以上

振捣时间(秒)

22~28

17~22

13~17

10~13

7~10

5~7

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厘米)

25

25~30

30~35

35~40

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7)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治理方法

若混凝土出现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二)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2.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而造成孔洞。

5)混凝土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料具打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致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3.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如在侧面开口浇灌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

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厘米。

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3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米(浇筑板时为1米),大于2米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治理方法

现浇混凝土梁、柱的孔洞处理,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灌筑混凝土,柱子的孔洞和梁的处理一样:

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然后灌筑混凝土。

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丝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筑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

豆石混凝土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采用小振捣棒分层仔细捣实,认真做好养护。

有的孔洞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支牢模板,再浇筑混凝土,伸出结构面的混凝土影响装修时,可将伸出部分再剔掉。

三.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

3.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公斤/厘米2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4.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补好,并认真养护。

四.外形规格偏差

(一).板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准,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3)模板支柱没有支承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足,以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3.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厘米。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灌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

(3)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

得浇水)。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公斤/厘米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二).歪斜凹凸

1.现象

柱、墙、梁等混凝土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2.原因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变形超过允许偏差值。

(2)放线误差过大,模板就位调整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穿墙螺栓没有锁紧,致使结构超过厚度或发生歪斜。

(3)混凝土浇筑不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塔吊料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4)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外墙模板,因该处砖墙较薄,容易发生鼓胀,影响外墙平整。

3.预防措施

(1)支架的支承部分和大型竖向模板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2)柱模板外面应设置柱箍。

一般柱子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该处柱箍要加密。

现浇框架群柱模板,宜左右拉结形成一个整体;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上斜撑或斜拉杆,用花篮螺栓调节,以保证其垂直度。

(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混凝土浇筑时,每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防止柱子模板倾斜。

(5)板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厘米,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

厚度不得大于1米。

避免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6)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再次进行校核,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7)为防止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影响外墙平整,应在外墙每隔一米左右设两根拉条,与钢模或内墙拉结。

4.治理方法

(1)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

如只需做少量剔凿,就可满足装修施工质量要求时,一般可在装修前视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2)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多,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检查后,根据具体情况把偏差较大的混凝土剔除,返工重做。

钢筋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2.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2)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它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捣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

(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

二.露筋

1.现象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制作垫块的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1:

2水泥砂浆)抹平。

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原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

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

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

三.箍筋间距不一致

1.现象

按图纸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它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2.原因分析

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

3.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实际分布间距,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划线。

4.治理方法

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

四.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1.现象

柱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2.原因分析

绑扎柱钢筋骨架疏忽所致。

3.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及加强施工管理,安装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4.治理方法

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

五.薄板露钩

1.现象

浇灌混凝土后发现薄板表面露出钢筋弯钩。

2.原因分析

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绑钢筋规定(或图上画的)都是钩朝上,按习惯绑后造成露钩。

3.预防措施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钩放斜,甚至放倒。

4.治理方法

绑扎完立即发现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已浇灌混凝土,则抠去弯钩处的混凝土,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

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操作简单,用料省,工效高,接头质量优良,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好,也会产生各种缺陷。

一.焊包不匀

1.现象

焊包不匀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大的一面熔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毫米;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

2.原因分析

(1)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

(2)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安放不正偏到一边。

(3)电流、电压低无法满足焊机工作要求。

3.预防措施

(1)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

(2)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面均匀熔化;

(3)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应置于钢筋端面中心,不能偏

移。

(4)采用技术手段增加电流和电压或避开用电高峰期。

二.气孔

1.现象

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即为气孔。

2.原因分析

(1)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

(2)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3.预防措施

(1)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不仅降低保护效果,且容易形成气孔。

焊剂一般需经250℃烘干,时间不少于2小时;

(2)焊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接头质量。

三.夹渣

1.现象

焊缝中非金属夹渣物,即为夹渣。

2.原因分析

(1)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

(2)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3)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4)预压力太小。

3.预防措施

(1)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2)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

(3)适当增加顶压力。

钢筋闪光对焊

一、外观质量不好,接头轴线偏移。

1、现象

钢筋闪光对焊完毕后,接头未有适当的墩粗和均匀的金属毛刺,甚至有明显的烧伤及裂纹,接头弯折或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