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715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docx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

中国酒店业总体分析三篇

篇一:

中国酒店业总体概况与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酒店业概况

自19XX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20XX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166.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4.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4.6%;国内旅游人数8.70亿人次,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1.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02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旅游业总收入488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2.3%;旅游业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18%,比上年降低1.26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20XX年4.18%,20XX年5.44%,20XX年5.2%,2000年5.0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XX年旅游业年创汇2.6亿美元,居世界第41位,发展到20XX年年创汇204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五位。

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旅游酒店数量和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酒店行业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旅行者入境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国酒店业也逐步加快发展。

酒店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

它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窗口。

一、酒店的产业地位

  

(一)酒店是旅游者的活动基地

  酒店是旅游者食宿等基本生活的物质承担者。

旅游者外出旅游,其基本生活条件如食宿等通常都由酒店提供,酒店是旅游者游览观光或商务活动的生活基地,是旅游者旅游活动能够持续进行的物质保证。

与此同时,酒店也是当地居民、政府机关、企业事单位等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通常还成为一个城市、地区的对外窗口。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酒店是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从产业划分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产、供、销之间的联系来看,酒店业处于消费环节,属于第三产业。

  酒店业是构成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之一,与旅游景区、旅行社、交通等组成旅游服务体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吸引旅游者,而旅行社是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酒店则是向旅游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

各个要素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考虑酒店业的设施条件。

新中国酒店业20多年发展的经验表明,酒店业的建设应适度超前,否则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和起伏变化。

有了相对宽松的酒店供应空间,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延长游客的逗留期和增加旧地重游的机会。

因此可以说,酒店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一国一地客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酒店业是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行业

  酒店业是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酒店业收入一般都占旅游业总收入相当大的比例。

20XX年全国9751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98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旅游业总收入4882亿元的20%以上;上缴营业税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国外旅游者不仅食宿在酒店,而且还在酒店内购买旅游商品和进行其他消费,为酒店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酒店在营运的过程中还使许多相关行业获得收入,带动了一系列行业的共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乘数效应”。

  (四)酒店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部门

酒店业是提供服务为主的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为了满足宾客的需要,酒店必须雇佣很多员工以保证每天24小时运转。

酒店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新增的劳动就业人口中,每25个人中就有1人就职于酒店。

据统计,全球酒店业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人,相当于全球旅游业总员工人数的5%。

目前,全球酒店客房数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大约为1比1(20XX年末我国该比率为1:

1.36)。

这一比率表明了酒店行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酒店还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通讯、水电、交通、食品、商业、金融、建筑等,从而间接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五)酒店业是改革开放的先导行业及各地经济发展的窗口

  中国酒店业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酒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酒店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而且酒店在经营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更带来了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

所有这些对各地改革开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酒店业构成了当地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地改革开放的水平,直接影响客商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认可程度,因而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窗口。

  二、酒店的产业特点

  

(一)酒店产品的综合性、享受性、文化性特点

  1、综合性

  住宿服务是酒店产品的基本形态,但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酒店同时提供饮食、娱乐、购物、交通、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一系列服务,甚至包括管家服务、托儿服务等等,形成了酒店产品综合性的特点。

  2、享受性

  酒店所能满足宾客的不仅是简单的物质需要,更主要是能满足宾客各种享受需求。

宾客的享受需求是现代需求的主要表现,而酒店产品的享受性特点是其与一般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主要区别所在。

  3、文化性

  文化性是享受性的高层次发展,即通常所说的“酒店气氛”或“酒店氛围”。

酒店产品的文化性建立在酒店外在形象与内在机制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体现在酒店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酒店服务的各个细节都蕴含着自身的文化内涵。

(二)地域集中和集团化、跨国发展特点

  1、地域集中

  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一国一地或一个城市之内,酒店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的特点。

在一国之内酒店往往集中在大都市和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在一个城市中酒店通常成区连片,相对集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放大了规模效益,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2、集团化及跨国经营

  集团化和跨国经营是20世纪末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酒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酒店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

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酒店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因而重视向海外扩张,进一步占领国外具有潜力的市场。

集团化和跨国经营发展迅速的酒店公司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截至20XX年末,洲际集团的酒店总数增至3520家,客房总数也随之增加到536518间,而20XX年世界酒店业前霸主圣丹特集团的客房总数却有所下降,酒店总数为6403家,客房总数为518435间。

  (三)生产要素方面的特点

  1、酒店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

  酒店业是比较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

与其他行业相比,它仅低于民航业和石化业,是追求高资金收入、高回报的企业。

据估计,国际上建造一间酒店客房通常需投资15000美元至30000美不等,以此估算全球酒店业资产总价值为1700亿美元至128万亿美元。

尽管酒店资产价值可以几种不同方法计算,全球各地酒店业主也以不同方法评估其资产价值,但此数据至少反映了全球酒店业规模之大,表明酒店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

  2、酒店业人才密集、专业化程度高

  如前所述,全球酒店业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人,相当于全球旅游业总员工人数的5%,20XX年我国星级酒店从业人员135.06万人,相当于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21%。

可见酒店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

与此同时,由于酒店经营管理专业性强,使得酒店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较为普遍和彻底,同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酒店职业人才市场。

这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使酒店经营者的个人市场评价与企业经营情况紧密相连,而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酒店都有内部的“人才库”,就是这一市场运作机制的表现。

中国酒店业人才市场虽尚不成熟,但发展很快,是最早接受并适应大幅度人才流动的行业。

  3、酒店经营管理市场化

  经营管理市场化是酒店业突出特点之一。

酒店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中,产品形态是特有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知识产权,承载主体是大型酒店集团或专业化酒店管理公司,动作方式是管理输出和特许经营权让渡等,由此促进了酒店行业的系统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的普遍化。

  4、酒店业房地产要素运用

  房地产要素的运用是酒店经营的深层次基础,也是酒店投资回报的最终途径。

斯塔特勒(E.M.Staler,1863-1928)的名言“酒店经营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不仅是指地点优势所产生的经营上的竞争力,而且其深层含义包括房地产要素的运用。

地点越好,经营便越好,酒店地产升值的潜力便越大,最终的投资回报也越容易体现。

  5、酒店业产权市场发展

  房地产要素的运用促进了酒店产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酒店经营回报似乎成了次要目的,主要目的变成了产权交易。

近20年来,国际上酒店产权产易十分活跃,不仅交易数额巨大,而且相当频繁。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大企业集团为了拓展品牌和跨国经营,完善和调整经营结构,纷纷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如日本的Seibu/SaisonGroup收购洲际饭店公司(Inter-ContinentalHotels),英国的巴斯公司(BassPLC)收购假日饭店集团,莱德布洛克集团(LadbrokeGroupPLC)收购国际希尔顿(HiltonInternational),法国雅高公司(Accor)收购红屋顶饭店公司(RedRoofInnsInc.)等,金额均达数十亿美元,而喜达屋公司(StarwoodLodgingTrust)收购喜来登饭店公司(Sheraton),当时属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Corp.)的金额高达102亿美元。

国内酒店的集团化进程同样引人注目,在XX、首旅两强争霸的格局下,一些地方和行业的酒店重组也值得关注。

比如国资委系统正在酝酿将国资委所管的企业所属的酒店进行资产和管理,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就有可能出现一只在规模上可与XX和首旅抗衡的“第三股力量”。

第二部分、我国酒店产业发展特点

一、星级酒店规模和效益呈持续稳定增长

20XX年中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跃居世界第五位,国内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稳定,人均收入改善,旅游休闲成为时尚,为国内酒店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高档次酒店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提高,各类大型展览、会议活动使酒店注入新的活力,会展经济为我国酒店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了酒店产品结构和档次的调整。

三、开放程度高,管理先进

酒店业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和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政府确定的外商投资优势产业,具备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在投资、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已对外开放,酒店业已经实现了国内竞争的国际化。

全球主要大型国际酒店集团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据统计,20XX年世界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有9家已在华经营管理酒店。

数量超过两位数的就有假日、香格里拉、雅高等。

中国酒店业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酒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酒店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而且酒店在经营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更带来了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

所有这些对各地改革开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酒店业构成了当地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地改革开放的水平,直接影响客商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认可程度,因而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窗口。

正是因为中国酒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酒店业是国民经济中管理制度最严密、管理标准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管理手段最先进的产业之一。

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就业机会。

五、国际品牌的领先优势明显

国际品牌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系统,使所管理的酒店提供的产品质量明显地处于领先的位置。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各个城市中公认的最好的一批酒店基本上都是国际品牌的酒店。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和浩华管理顾问公司新近完成的<<中国饭店业务统计>>提供的数据表明:

在20XX年五星级饭店市场,国际品牌的饭店的RevPAR(每间客房平均收入)比国内品牌的饭店高出86元,比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高出175元;在四星级饭店市场,国际品牌管理的饭店的RevPAR比国内品牌的饭店和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分别高出92元。

而在反映饭店效益水平的“每间客房固定费用及管理费前收益占总收入%”的指标统计结果上,国际品牌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比国内品牌的五星级饭店高出8个百分点,比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高出2.7个百分点;国际品牌管理的四星级饭店比国内品牌的四星级饭店高出5.2个百分点,比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高出3.9个百分点。

六、规模与效益成正比关系

我国酒店业明显呈现出规模与效益的正比关系,星级高的、规模大的酒店出租率高,星级低的、规模小的酒店出租率低。

2000-20XX年出租率情况表

 

2000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按星级划分:

 

 

 

 

五星级

65.04

65.12

66.33

56.28

四星级

63.08

64.96

64.95

59.30

三星级

58.65

60.34

60.84

57.16

二星级

53.32

53.35

56.47

53.73

一星级

45.70

46.33

49.68

48.66

按规模划分:

 

 

 

 

客房数在500间以上

63.76

66.98

68.05

54.75

客房数在300-499间

61.23

63.64

63.99

56.86

客房数在200-299间

58.15

60.97

62.49

57.83

客房数在100-199间

55.18

59.61

59.61

56.95

客房数在99间以下

51.15

51.74

56.52

54.47

七、酒店集团化程度低

在20XX年全球300家酒店集团的排名表上,我国最大的酒店集团上海XX国际集团(JinJiangInt’l.HotelMgmt.Corp.)位居第47名。

位居前10名的酒店集团依次是:

美国圣达特(CendantCorp.),英国洲际饭店公司(InterContinentsHotelsGroup),美国XX国际公司(MarriottInternational),法国雅高集团(Accor),美国选择国际饭店公司(ChoiceHotelsInternational),美国希尔顿饭店公司(HiltonHotelsCorp.),美国最佳西方国际公司(BestWesternInternational),美国仕达屋国际饭店集团(StarwoodHotels&ResortWorldwide),美国卡尔森国际饭店集团(CarlsonHospitalityWorldwide),英国希尔顿集团(HiltonGroupplc)。

国际酒店集团出现了大型化、垄断化的趋势。

我国酒店集团与外国酒店集团比较存在巨大差距。

我们可以用世界上比较酒店集团规模大小常用的指标即酒店集团拥有的客房数量来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状况。

从静态的存量角度考察:

20XX年上海XX集团拥有的客房数是18,278间,位于第1名的美国圣达特拥有的客房数是536,097间,两者相差517,819间,即一个美国圣达特相当于29.33个上海XX国际集团;位于第10名的英国希尔顿集团的客房数是96,380间,它比上海XX集团多78,102间,即一个英国希尔顿集团相当于5.27个上海XX国际集团。

从动态的发展角度考察,即从20XX年比20XX年增加的客房数进行分析:

上海XX国际集团通过与新亚集团重组,增加了4,151间客房,这是现代中国酒店规模迅速发展的一个奇迹。

但是,在20XX年全球100家酒店集团排名表上,发展最快的是美国XX国际公司,其20XX年的客房数比20XX年增加了27,446间,它一年的客房增加量是上海XX国际集团客房增加量的6.61倍。

我国旅游酒店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部分、中国酒店业竞争情况分析

一、酒店业供需情况分析

供需不平衡,酒店规模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旅客人数增长的速度。

二、客房出租率分析

据估计,国际上建造一间酒店客房通常需投资15000美元至30000美不等,按国内平均每间客房投资10万元计算,全国酒店闲置资产达300-400亿元。

三、房价分析

由于酒店经营竞争加剧,客房出租不足,经营者在房价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据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美国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128美元/间夜,位居世界酒店平均房价第一位,英国104美元位居第二,香港的平均房价为62美元,而北京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仅为56美元,位居第十六位;20XX年北京五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为69%,香港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为84%。

此外,在五星级酒店中,由外国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人民币727元,国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人民币604元,国内单体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为人民币528元。

旅游酒店业的竞争手段可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如服务、品牌、技术、知识、文化等),然而,我国旅游酒店的竞争主要还集中在价格竞争层面上,非价格竞争程度低。

四、竞争格局分析

(一)产业结构分析

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旅游酒店业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

我国旅游涉外酒店在过去的20多年中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到20XX年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酒店酒店9751家。

酒店数量及客房数量的增幅明显高于入境游人数及国内旅游人次的增幅,从而出现了总量相对过剩的局面。

不仅如此,由于旅游酒店结构性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的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酒店的档次结构不合理。

到20XX年年底,我国的高(五星、四星)、中(三星、二星)、低(一星)档酒店数分别是925家、8030家、796家,比例为1:

8.68:

0.86,这与发达国家1:

4:

5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尚清在其主持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旅游酒店在档次结构上的失调:

我国的高、中档酒店过于集中,虽然按C4法计算的产业集中度标准测算,我国的酒店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垄断标准,但在高档次市场上,一些知名的品牌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造成相对垄断的局面。

旅游酒店发展失控,主要是高档酒店的数量太多,增长速度太快。

2、旅游酒店业的区域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结构不均衡。

我国旅游酒店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特别是高档酒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

旅游酒店业结构过剩,是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竞争态势分析

从竞争的态势上看,过度竞争的表面下,竞争空间拓展存在相对不足。

我国旅游酒店业竞争激烈,处于过度竞争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旅游酒店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旅游酒店的低档市场进入企业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到20XX年年底,我国仅有一星级酒店796家,随着国内游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低档次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日益显露,这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我国的中西部旅游酒店分布较少,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对旅游酒店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3、我国旅游酒店业的竞争手段不足。

旅游酒店业的竞争手段可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如服务、品牌、技术、知识、文化等),然而,我国旅游酒店的竞争主要还集中在价格竞争层面上,非价格竞争程度低。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及营销理念,我国的旅游酒店可以通过创新增强企业和新竞争能力;通过市场细分,确定企业目标市场,开展专业化经营;通过品牌化提高酒店知名度等等。

这为我国旅游酒店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权主体分析

从竞争的产权主体上看,国有经济成分是市场的主体,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内资旅游酒店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国有酒店比重大,但竞争力不强。

20XX年,国有经济酒店规模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但收入仅占市场的40%左右,出租率仅55.05%,低于平均客房出租率。

而外资及港澳台资酒店家数和客房数分别仅占6.95%和12.84%,营业收入却超过30%。

20XX年,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兴建的星级酒店全员劳动生产率16.27万元/人,国有酒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5.71万元/人,前者是后者的2.85倍。

第四部分、酒店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酒店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向好

我国经济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持续增长,已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同时,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作为世界上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树立,入境旅游持续增长的因素将长期存在。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国家信息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系、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海通证券、方正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联合证券、兴业证券、元富证券、东方证券、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华宝兴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联合调查,20XX年景气看涨的五个行业中旅游酒店业位居第三。

(二)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20年,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新世纪前20年,中国将努力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政府将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根据这一预测和中国国情,中国国家旅游局编制了《旅游业"十五"计划及到20XX年的远景目标纲要》。

到20XX年,中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到2.1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1万亿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2.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11%,旅游业将真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预计20XX年旅游行业全年收入将为627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53%;20XX年旅游行业收入将为7282亿元,同比增长16.02%;20XX年旅游行业收入将为8532亿元,同比增长17.17%。

1、入境游市场增长迅猛,但增速放缓

  中国20XX年入境游市场增长迅猛,1-10月累计入境旅游人数89XX.99万人次,同比增长20.34%,比20XX年同期增长11.09%。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9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9%,约占到旅游行业总收入的29%左右。

预计20XX年入境游人数可达108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左右,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左右。

预计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20XX年-20XX年入境游市场增速将出现回调,20XX年全年人数预计达到12645万人次,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约281亿美元。

  2、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国内旅游增长较快

  中国国内居民的旅游热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预计20XX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数将达到92106万人次,同比增长5.87%;20XX年和20XX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且出游人数的增速加快,20XX年出游人数将达到101161万人次左右,20XX年出游人数将达到112439万人次左右。

中国国内居民的出游与实际收入增长密切相关。

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带来的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将加大居民的旅游花费。

分城镇和农村来看,城镇居民是国内游客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