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874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钟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钟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钟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钟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钟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钟表.docx

《认识钟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钟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钟表.docx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听音乐,(时间像小马车)师小结:

小朋友们就像这首歌中唱的那样,时间像小马车走得很快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出示老师收集的一些钟表,你认识这些钟表吗?

这是闹钟,这是电子表可以直接看出时间,这些都叫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出示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画钟面

钟面上少了什么?

请大家帮忙找出来并画下来

(1)数学1~12,强调12、6、9、3的位置,认识12个大格

(2)认识时针和分针

2、教学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出后教师引导:

7时,结合情境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2)再出示8时,让学生再说说是几时,结合情境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3)出示12时,让学生说说是几时,结合情境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4)出示7、8、12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方介绍给大家。

3、教学用两种表示法写时间

(1)出示10时钟面。

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学两种写法

4、练习

(1)出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表,让学生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2)反馈,强调6时和9时,这是晚上的时间。

说完整一句话时要加上晚上,向学生渗透一天有24小时和学会用上午下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找朋友游戏

2、拨钟游戏:

(1)师说时间生拨钟,

(2)同桌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

3、教学大约7时

四、全课总结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开心快乐地学习,生活。

 

《认识钟表》教学设想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认读——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7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钟表的各种造型,及钟表发展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孩子们通过对精美钟表图片的欣赏以及对钟表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兴趣,然后交流钟面的结构,活跃学生的思想,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听音乐,从歌中明白时间从哪里可以看出,当学生说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介绍钟表相关知识,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运用多媒体画面鲜艳形象直观等特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画钟面,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小朋友一起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

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以直观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多媒体将自己制作的钟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在小明一天的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看组图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从而学习整时的认、读。

再观察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最后达成共识:

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找朋友和拨钟的两个游戏,让学生全员参与,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动脑筋:

这是几时?

(7时不到一点点),(7时过一点点)大约7

四、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开心快乐地学习,生活。

 

《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3~10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3.有根据、有条理地说明理由,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猜测、实验与验证交流,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游戏,引入新课

组织和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学生集体玩几次,反复验证。

教师随机引出课题:

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体验探究

(一)、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摸球,体验“一定”。

教师将白球放入1号盒子中,让学生反复摸球,体验摸出的球“一定”是白色的球。

2、引导学生摸球,体验“可能”、“不可能”。

教师将蓝球、黄球、白球放入2号盒子中,让学生摸球,体验摸出的“可能”是篮球、黄球、白球。

3、引导学生放球,探究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出示黑球、红球、黄球,提出三个要求:

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黑球。

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黑球。

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黑球。

组织学生放球,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

(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1、辨析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升起。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2、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3、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动手涂一涂。

三、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创设转“幸运转盘”游戏,总结全课。

 

《可能性》教学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展开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和体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思考的平台,甚至激活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以活动贯穿全课,创设了“石头、剪刀、布”、“摸球”、“放球”等情境,灵活地组织了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充足的活动、探索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

如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可能”,紧接着在课中,我设计了“摸球”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最后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容易理解,掌握了新知识。

二、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的活动探究环节中,通过摸球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我让学生经过两次活动,第一次:

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的是黄色球,学生通过摸球活动体验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了“一定”、“不可能”;第二次:

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着两个黄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小组在一起猜测、验证,体验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理解了“可能”,两次活动层次清楚,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清晰。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给教学定准位,并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

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组织活动,注重学生数学思考层次的不断深入

课开始,教师与全班同学玩游戏,既有情趣又是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游戏中蕴含着多重的可能性,有效地让全体学生初步感知“可能”。

接着,通过摸球,进一步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再让学生选择三种装球方案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和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最后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三天后下雨、太阳从西边升起、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