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69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docx

连云港化学中考题及答案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C.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2.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B.鸡蛋变臭C.切割玻璃D.滴水成冰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

C60B.2个氢氧根离子:

2OH

C.金刚石:

AuD.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B.

熄灭酒精灯C.

检查气密性D.

连接仪器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7.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加入少量MnO2固体,加热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气泡的情况

C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D

探究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A.A、B.B、C.C、D.D、

11.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2.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6分)

13.“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2)碘盐中的“碘”是指  (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疾病.(填字母)

a.贫血b.甲状腺肿大c.夜盲症

(3)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4)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

14.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核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这是因为  .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

Zn比Fe多.

1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  一边.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如图1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法神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填名称)  .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该可燃冰中n=  .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氧”含量=

×100%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g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地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  ,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  .

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

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

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  (填写一条即可)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C.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考点】79: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65: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分类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

B、根据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防止空气污染解答;

C、根据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环境解答;

D、根据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解答.

【解答】解:

A、分类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防止空气污染,故正确;

C、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环境,故正确;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故错误.

故选D.

 

2.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B.鸡蛋变臭C.切割玻璃D.滴水成冰

【考点】E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和物理变化没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在判断一种变化过程是何种变化时,只有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美酒飘香是构成酒精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A错;

B、鸡蛋变臭有具有臭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切割玻璃只是将玻璃分开,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

C60B.2个氢氧根离子:

2OH

C.金刚石:

AuD.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考点】DF: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

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60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60C,故选项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其化学式为:

C;故选项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3SO2;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B.

熄灭酒精灯C.

检查气密性D.

连接仪器

【考点】4J: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44:

加热器皿﹣酒精灯;48:

固体药品的取用;4K: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9L:

铵态氮肥的检验;4D: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7F: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4: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而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考点】C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C4:

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碳的原子序数是6,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三种原子中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则铝原子的质量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7.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D1: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C: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A: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

A.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D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维生素D2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8):

(1×44):

16=84:

11:

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考点】9G:

常用盐的用途;6K:

常见气体的用途;85: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判断;

C、根据小苏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干冰可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项.故说法错误;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因此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故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故说法正确.

故选B.

 

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考点】G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6: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FA: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B、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计算规则分析.

【解答】解: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

D.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加入少量MnO2固体,加热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气泡的情况

C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D

探究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A.A、B.B、C.C、D.D、

【考点】3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56: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77:

硬水与软水;97: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H: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含量越多,燃烧越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均会熄灭,不能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11.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考点】7N: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T: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A、图中P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所以不能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

C.

 

12.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考点】AE:

物质的鉴别、推断;FA: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判断.

【解答】解:

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A、乙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正确;

B、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说法正确;

C、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D、氧化铜不能一步反应产生碳酸钙,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

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6分)

13.“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