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483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水施工方案.docx

《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降水施工方案.docx

降水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2

1.1工程概况2

1.2场地地层概况2

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

1.3.1场地地形地貌4

1.3.2场地地下水4

1.3.3地下水的渗透性5

第二章编制原则和依据6

2.1方案的编制原则6

2.2编制依据6

第三章方案的设计7

3.1降水方案选择7

3.2管井布置7

3.3排水去向7

第四章施工布置9

4.1施工机械设备9

4.2劳动力计划9

4.2.1劳动力配备原则9

4.2.2施工人员投入计划9

4.2.3劳动力基本素质保障9

4.3施工顺序10

第五章基坑降水施工12

5.1降水井井点构造及布置12

5.1.1井点系统设备12

5.2管井的施工方法12

5.2.1施工工艺流程12

5.2.2主要施工方法12

5.2.3施工要点13

5.2.4为基坑开挖采取的降水措施14

第六章沉降观测方案16

6.1观测点布置16

7.2沉降观测16

第七章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17

7.1质量目标17

7.2质量保证措施17

7.3安全保证措施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项目位于济西东路以南、腊山河西路以东,是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文化中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临为拟建地铁1#线,西临腊山河东岸。

大剧院按功能分为音乐厅、多功能厅和歌剧院、若干排练厅和其它辅助功能用房等,地上7层,高度35.0米,地下1层,局部设有夹层。

地下一层地面标高-7.2m,歌剧院台仓地面标高-15.0m。

东西长约216.0m,南北宽约117.0m。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板基础。

+0.00相当于28.60m(绝对标高)。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基础形式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为留有余地,大剧院区域挖深按3~17.5m设计。

大剧院区域水位降深约6m,局部(台仓)降深约16m,控制地下水位自然地坪下8.7m~17.5m。

1.2场地地层概况

由《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在基坑工程活动影响深度范围内可分为6层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填土:

分布于场地表层,主要为素填土(①层)及杂填土(①1层)。

①素填土:

黄褐色,可塑,湿,含少量砖屑、灰渣,土质较均匀,分布较普遍。

①-1杂填土:

杂色,松散,主要为砖块、灰渣、碎石等建筑垃圾组成,土质不均匀,在场地北侧分布较厚。

层厚:

0.30~5.00米,层底标高:

22.90~27.22米。

②粉质粘土:

褐黄色,可塑,湿。

含铁锰氧化物,零星砂粒。

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夹②1粉土、②2粉砂、②3稍~中密中砂呈薄夹层或透镜体状分布。

层厚:

0.90~5.80米,层底深度:

1.60~9.00米,层底标高:

19.78~25.56米。

③粉土:

褐黄~灰黄色,中密,湿,含氧化铁斑点,摇振反应迅速。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较普遍。

该层局部地段分布有③1粗砂透镜体。

层厚:

0.20~3.10米,层底深度:

5.00~9.10米,层底标高:

19.46~22.05米。

④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湿,刀切面较光滑,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

在场地内局部地段为④-1粗砂、④-2圆砾呈薄夹层或透镜体状分布。

④-1粗砂:

灰黄色,中密,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混褐黄色粘性土及卵砾石。

④-2圆砾:

杂色,中密,湿,原岩成分为灰岩,亚圆形,粒径0.5~3厘米,含量50~60%,混砂、卵石及灰黄色粘性土。

主要在该层的中下部呈薄夹层或透镜体状分布。

层厚:

0.50~5.30米,层底深度:

7.80~12.00米,层底标高:

16.17~19.82米。

⑤粉质粘土:

浅棕黄色,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砂粒。

在该层下部或底部为⑤-1中密中砂呈薄夹层状分布。

⑤-1中层:

浅棕黄色,中密,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混少量粘性土及卵砾石。

层厚:

11.20~17.20米,层底深度:

20.90~26.40米,层底标高:

1.99~6.68米。

⑥粉质粘土:

浅棕黄色,可塑偏硬,湿,刀切面较光滑。

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

该层上部、下部以⑥1粘土为主,其粘土层分布不连续。

局部地段为⑥2粗砂、⑥3砂岩。

⑥-1粘土:

棕黄色,硬塑,湿,刀切面光滑。

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少量姜石。

与基坑支护设计相关的力学参数如下表:

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3.1场地地形地貌

大剧院位于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的边缘相,拟建场地西侧约120米为腊山河(现河道宽度约25米,深度4米左右,河道内存在由南向北的地表径流,主要为生活污水),其南侧约85米左右有一条东西向排水沟,勘探期间有污水自东向西流入腊山河。

整个场地地形开阔,北侧堆积了较多的建筑垃圾,南侧地势较低,南北高差2.5米左右,现自然地面标高为26.59~29.17米。

1.3.2场地地下水

根据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

水文地质单元位于西郊玉符河隐伏冲积扇前缘砂、砾石富水区。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地表水渗流补给。

勘探初期(枯水期),实测钻孔内静止水位埋深2.60~4.60米,相应静止水位标高为23.29~24.03米。

丰水期勘探,钻探期间经过多次降雨,据气象部门资料,8月份济南市平均降雨量399mm,较常年偏高。

野外勘探结束时统一测量各钻孔内静止水位埋深1.70~3.80米,相应标高为24.49~25.65米。

与初勘时期对比第四系潜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约2米左右。

建议本场地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6.00米。

1.3.3地下水的渗透性

场地内含水层主要为第②粉土夹层(局部粉砂、中砂)、第③层粉土层(局部粗砂)、第④层下部砂砾石层及第⑤层下部中砂层。

参照相邻工程《济南西客站市政配套工程》详细勘察期间进行的第四系潜水混合抽水试验结果,本场地内第四系地层内地下水丰富,其单井涌水量大,地层的渗透性强,降水影响半径远。

当接近工程所需地下水位降深时,地层的综合渗透系数k=6.5~11.5m/d,建议基坑降水设计时,地层综合渗透系数k可取11.5m/d。

第二章编制原则和依据

基坑工程中的降低地下水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2.1方案的编制原则

1、确保施工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根据工程地质、水温、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2、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依据济南市及周边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3、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的。

4、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施工中认真作好文明施工,施工污水,废浆经沉淀后排入南侧污水河中。

2.2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

《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济南西客站文化中心项目相关初步设计图纸:

(1)大剧院结构范围、各层平面图、各层剖面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说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3、规范、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技术工作联系单、会议纪要及其他设计依据性文件和资料。

第三章方案的设计

3.1降水方案选择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测量,现场已有的地坪自然地面标高为26.59~29.17米(0.00绝对标高为28.6m),基坑大面积需开挖至基底标高-3.53m、-8.83m,局部开挖开挖深度约17.5m。

地下水位平均标高高于基底标高4米。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大,土体渗透大,根据场区地层结构情况,主要含水层为第②粉土夹层(局部粉砂、中砂)、第③层粉土层(局部粗砂)、第④层下部砂砾石层及第⑤层下部中砂层。

为保证施工工期、质量及施工人员、机械安全,综合考虑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工程的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过计算和比较,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井群抽水的降排水方案:

沿基坑开挖周边布设管井拦住外围来水,同时在基坑中布设疏干井排除坑内留水及因降雨等原因流入坑内的外围来水。

优点: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该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不受土层限制;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等。

3.2管井布置

管井的布设依据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基坑工程——基坑地下水控制系统平面图,确保降水成功又便于土方开挖施工的原则,把基坑外围的地下水拦住,并形成降水漏斗,把场地内水位降至管槽底500mm以下,管井沿建筑物基坑四周布置。

依据计算及现场布置共设置43口管井(不包括基坑内降水井及疏干井),AB、FGHI区降水井间距按12m布置,井中心离基坑边2米,每个管井深16米,BQPF区降水井间距按15m布置,每个管井深19米。

3.3排水去向

根据现场场区情况,在管井外侧设置内径300的排水管,将管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直接排入场区南侧污水沟中。

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

 

第四章施工布置

根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结合场区地质条件及施工现场条件,本工程的施工顺序为:

首先进行降水井的钻凿及排水管道的施工,随后开始挂泵排水,最后随挖土进行边坡支护施工。

4.1施工机械设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具名称

型号

数量

1

回旋钻机(水井钻)

GF200

2

2

电焊机

1

3

水准仪

1

4

潜水泵

QY15

45

前期一台回旋钻机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及市政地铁配套工程降水井施工完成后,增加至两台回旋钻机。

4.2劳动力计划

4.2.1劳动力配备原则

本工程工期较紧,鉴于施工劳务层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的实施者,也是最直接的保证者,故我们选择钻机操作人员的原则是: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4.2.2施工人员投入计划

劳动力计划表

名称

班组数

人数

回旋钻机

2

10

电工

2

1

零工

2

1

4.2.3劳动力基本素质保障

1进场前,加强对工人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对工人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

2为了保证进场工人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力,在劳动力管理上,我们采取区域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岗前、岗中、岗后三位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选派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实施和管理本工程。

4建立完善的质量负责制,使每位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责任,使工作有的放矢。

5认真做好班前交底,让工人了解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文明施工要求等。

6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员工的劳动与效益挂钩。

建立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及时兑现,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7加强劳动纪律管理,施工过程中如有违纪屡教不改者、工作不称职者将撤职并调离工地,立即组织同等级技工进场,进行人员补充。

4.3施工顺序

机械人员进场

施工放线

降水井、排水

管道施工

施工排水

边坡支护

机械设备退场

场地移交

4.3施工思路

施工总体流程是指导整个施工的关键线路,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包含有施工段划分、施工进度计划等关键因素。

根据降水井布置特点,将大剧院降水井施工分为三个区段,逐段施工。

三个段:

Ⅰ段FGHI区、Ⅱ段AB区、Ⅲ段BQPF区。

I段FGHI区降水井编号为:

JS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共计17个降水井;

Ⅱ段AB区降水井编号为:

JSⅡ-36、35、34、33,JSⅠ-50、49、48、47、46、45、44,共计11个降水井;

Ⅲ段BQPF区降水井编号为:

JSⅠ-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共计15个降水井

因JSⅡ-1降水井已施工,所以大剧院降水井施工实际为42个。

实际降水井位置图详见4.5施工布属图

4.5施工布署图

第五章基坑降水施工

5.1降水井井点构造及布置

5.1.1井点系统设备

由降水井井管和潜水泵等组成。

1、井管

井管由混凝土管制成滤水管,管径内径为500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50mm。

(1)滤水管

在降水过程中,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该管滤网将土、砂过滤在网外,使地下清水流入管内。

滤水管长度为16m、19m,当土质较好,深度在15m内,亦可采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管作滤水管外包单层无纺布。

2、水泵

选择QY15型潜水泵。

抽水过程中观察其出水量及水位升降情况,待整个场地降水井全部施工完毕后,全部进入降水阶段,要24小时连续抽水,不得中断,如水泵发生故障应立即更换,在基槽开挖前应观测整个场地的水位升降情况,如达不到要求,再采取措施或增加管井数量,直至达到降水目的。

本基坑降水井点群应有3台备用泵。

5.2管井的施工方法

5.2.1施工工艺流程

管井施工的成孔采用机械钻机成孔,成孔直径700mm,滤水管选用500mm无砂管;滤料选用5~10mm干净碎石。

深井施工流程如下图:

5.2.2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设备进场,检查设备、施工机具,合理布置施工用电。

施工前,应认真检查打井设备,施工机具,砂滤料规格和数量,水源、电源等准备工作情况。

2、放线定位:

由建设方给出基准点交底,在基坑内外按照设计要求位置确定管井位置。

3、钻机就位:

平整好井位附近的场地,方可挪钻机于井位之上,使天车吊钩、磨盘中心及井位三点在一垂线上,然后加固钻机底座,使钻机平稳。

4、成孔:

先进行开机前准备接通钻机电源,挖好泥浆池,并在池中放满水,准备工作结束后方可机钻进,本工程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钻进成孔工艺,泥浆比重控制在1.10—1.20g/cm3,要及时外运排浆,向泥浆池中加水,保证钻孔成孔质量。

5、破壁换浆:

成孔至设计深度,采用钻头绕钢丝束破壁换浆,并使井内泥浆比重小于1.20g/cm3,破壁应刮掉井壁上的泥皮。

6、下放无砂管:

采用托盘法下管,管间用四根竹片连接且用铁丝绑牢固,无砂管接头部分要用尼龙过滤网绑扎,井管要扶正居中。

7、回填滤料:

无砂管下完后,盖住管口,在管外壁处填入5—10mm石屑滤料,填料要四周同时进行,防止井管倾斜,不得使滤料进行井内。

填至上部离井口2.0m处改用粘土封口。

8、洗井:

采用3KW油浸式潜水泵下入井中,先抽出较稠的泥浆,再向井中加清水,反复冲洗三至四次,最后测量井深达到设计深度,保持潜水泵于井底连续抽水8小时,直至井中水清。

9、成井保护:

成井后,应对井位做防护栏杆,防止异物落入井中,工地上其他施工不应破坏深井的完整性,尤其护坡施工锚杆时,锚孔要避开深井,同时车辆、机械不得随意辗压成井,成井应设标志,醒目可见。

10、施工排水:

基坑排出的水由主管或排水沟排至南侧污水沟内,部分可作施工用水,严禁排水现场溢流,影响施工。

5.2.3施工要点

1、成孔直径:

深井孔径700mm,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管埋设深度大0.5,以保证井管下至预定深度。

2、钻进到设计预定孔深后,应进行清孔换浆。

3、成孔后,应立即下入井管,井管应垂直居于孔中心,严禁将井管强行压下孔中;

4、在井管周围回填滤料,宜采用边向孔内送水边投滤料的办法,以保证填入的滤料孔隙不被泥沙堵塞,有利于上层地下水通过滤料向下部疏导。

滤料投量应不少于计算值的95%,滤料填至地面以下2.0m,改用粘土填至地面,并压实封闭孔口。

5、成井后及时下设潜水泵抽水洗井,直至抽出的水为清水。

6、注意观测实际抽水量与设计计算值是否相符,一般试抽阶段的出水量应大于设计计算值。

根据水位下降的趋势,分析其降水效果。

7、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2.4为基坑开挖采取的降水措施

由于管井所处地质情况,在开挖之前管井应连续24小时抽水,有效降低附近的水位后再开挖。

基坑开挖时,必须保证地下水位全面下降,确保降水效果。

基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1、降水井施工至设计深度后,应及时下管,并进行清水洗井,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连续施工的水井,应及时进行洗井,不应搁置时间过长,或钻探完成后集中洗井;管井洗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单独调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降水。

2、全部水井降水运行时,基底任意部位的水位埋深应不小于基底以下1.00m,各水井抽排水的含砂量应小于0.5‰。

3、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降水井和观测孔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

(1)降水检验之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

(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深以前,每天观测三次;

(3)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并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

(4)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4、基坑开挖前提前降水,确保边坡及坑底无明流,达到设计降水效果后方挖土。

5、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

6、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严禁降水期间随意长时间停抽。

7、降水工程应自始至终进行信息化活动,以及时调整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

8、基坑开挖时,宜备有应急排水设备及电力设施,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补救。

对边坡局部渗水段及基底积水处,可挖设积水坑和盲沟,安放潜水电泵,及时排出坑内积水,防止事态扩大。

9、对于深基坑底部的相对隔水层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启用观测抽水的措施。

10、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持续至主楼地上三层施工完成,地下室车库回填至设计标高。

11、土方开挖前10天必须开始基坑封闭降水,土方开挖过程中及时提供基坑水位资料及土体中含水情况。

12、雨季备用大口径、大流量抽水设备,以备急用。

5.3降水井施工计划

我公司计划2010年11月20日开始施工,确保12月5日前施工完毕(43个可施工降水井),历时15个日历天。

安排专人负责进度计划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对工程进度进行总控制;各专业分包队伍也成立专门的进度计划控制机构,并安排专人协助项目经理部对该分包队伍的进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管理和督促。

第六章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周围建筑物沉降。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6.1观测点布置

本工程拟在基坑坡顶按30~50m间距设观测点,测量边坡的水平位移。

6.2沉降观测

在支护施工期间每天观测1次,如发现变形速率大时,加密观测,直至基槽开挖完工后一周。

降水期间5~7天观测一次,至变形稳定为止,其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控制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预警值不超过30mm、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不超过10mm作为预警值;当超过该值时应分析原因,确定是否采取措施。

制定边坡变形抢险预案,如发现边坡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基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等加固措施,从而确保边坡安全。

第七章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7.1质量目标

质量等级确定为合格,确保支护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土建施工要求。

7.2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实际上就是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环环相扣,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各工种分别进行技术交底,以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标准,创立合格工程。

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地设置质量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质检员和各生产班组的负责人任组员,负责各工序和本班组的质量工作,层层把关,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3、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否决权实施办法”,奖惩分明。

4、严格工序管理,每道工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并及时由验收人员在相应资料上签字。

上工序检验不合格,严禁转入下一道工序。

5、工程用各种原材料必须经项目部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施工过程中严格记录,严格检查各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7.3安全保证措施

1、做好全员安全交底,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2、用电线路由专职电工管理,其它任何人不得私自拉接线路及

维修电器设备。

3、用电设备应一机一闸,设漏电保护措施,设备维修时必须拉

闸断电,并设专人看护。

4、临时宿舍不得乱拉电线,不得使用电炉取暖做饭,做好防火

工作。

5、夜间设警示标志。

6、按时保养机械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得带病勉强工作。

7、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

8、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擅自离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