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781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doc

 

初三总复习——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2008年漳州市中考题)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一

13题。

【甲】《庄于·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

(1)乎具茨

(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

 

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

 

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4)。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

 

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2)具茨:

山名(3)涂:

同“途”,

 

路。

(4)辞:

谢绝。

(5)奚:

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B、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

C、

(1)河伯欣然自喜

(2)曰:

“然。

..

D、

(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二、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

 

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

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

 

16.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

17.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

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18.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

“∨”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面对凶猛的老虎,

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

(2分)

答:

三、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

 

(甲)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

甲:

乙:

 

10、

(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

(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分)

答: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答:

四、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彻:

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而甘食其土之有

A.退.

)(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毒之乎

C.若.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俶尔远逝译文:

(2)斗折蛇行译文:

(3)犯寒暑译文:

4.填空、简答。

(6分)

(1)

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分)

(2)

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

的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

(4分)

五、安徽省(09)

 

(甲)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贤者能勿丧耳。

 

(乙)《过零丁洋》文天祥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

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

 

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07呼和浩特市)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3)不以物喜以:

()

(4)是进亦忧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表现手法。

七、.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

 

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

 

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

(2

 

分)

八大庆市(09黑龙江省)

 

【甲】(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

 

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

 

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

 

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

 

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

 

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一、参考答案:

9、

(1)按时

(2)穷尽,尽(3)拜见,拜访(4)正好,恰好

10、D

11、

(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或听到

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

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

(或:

他们都善于反

思。

13.示例:

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

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二.16、

(1)苦于

(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

 

17、

(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分)

 

18、A×B×C√D√(2分,每个0.5分)

 

19、提示:

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能

 

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

 

三.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

次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

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四、答案:

(13分)

1.彻:

笔直照射齿:

年龄2.B

3.

(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4.

(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

对比、衬托

“赋敛之毒”

异蛇之毒

五、

15.(4

分)

(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

(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

本心)。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

17.(2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

追求

《鱼我所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欲也》

也。

舍生而

《过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

取义

洋》

汗青。

 

六、

(1)(好处)

(2)(停止)(3)(因为)(4)(居庙堂之高)

2、1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

却去做这种事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一书,此书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性),“古仁人之心”在乙中的具体表现是(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议论)表现手法。

七、答案:

16.

(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

分)

17.

(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

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八参考答案:

9.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

A项,在/向。

C项,的/助词。

D项,它/表反

 

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