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428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临港工业是依托港口和区域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工业。

临港工业具有大运载量、大耗水量、大进大出、技术密集性高、经济外向度高的经济特征。

如石化工业、造纸工业、建材工业、汽车工业等。

临港工业分为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

临港工业范围,既包括在临港区域内的临港工业企业,也包括不在临港区域内,但与临港工业有关的工业企业。

21世纪的浙江,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发展临港工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浙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正确抉择。

一、我省临港工业发展基本概况

临港工业分石化、能源、钢铁、汽车、修造船、机电、造纸和水产品加工等行业。

宁波、舟山、嘉兴三市临港工业的统计区域范围是:

宁波市为北仑区、镇海区、老三区及市辖与临港工业有关的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2大类。

,舟山市为本岛及周边岛屿临港工业区,嘉兴市为规划建设的杭州湾北岸滨海工业带范围。

企业范围是全部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为2002年统计数据。

(一)三市临港工业总体情况。

2002年三市临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合计约646亿元,占三市全部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1%左右,占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的78%。

三市临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以及各占本市工业的比重见表1。

 

表1    三市临港工业统计值比较

数量(亿元)

占本市比重(%)

总产值

增加值

利税

总产值

增加值

利税

宁波市

534

142

81

27

28

30

嘉兴市

20

5

2

2

2

2

舟山市

92

24

5

77

75

67

宁波市的临港工业在本市工业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效益水平超过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舟山市的临港工业在本市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嘉兴市临港工业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天津、青岛两港口城市相比较,天津的临港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占天津工业比重30%;青岛临港工业总产值461亿元,占青岛工业比重22%;宁波与之接近,舟山则高出许多。

比较可以得出,三市临港工业都有一定基础,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三市与天津、青岛比较见表2。

表2   有关城市临港工业比较

青岛

天津

三市合计

宁波

嘉兴

舟山

工业总产值(亿元)

461

1009

646

534

20

92

占比重(%)

22

30

21

27

2

77

(二)三市临港工业的分布情况。

区域分布。

三市的临港工业,宁波市占比重最大,为82%,其次是嘉兴市(占比重4%)、舟山市(14%)。

宁波临港工业在三市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行业分布。

三市临港工业中,石化工业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机电和能源工业,三大行业比重超过了70%。

石化工业主要分布在宁波的镇海和北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大的石化工业规模。

浙江省石油加工业,镇海炼化占了92%。

嘉兴正在起步的杭州湾北岸滨海工业带,依托上海金山石化也有较好的基础。

机电工业三市都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集中在塑机、电动工具等。

能源工业以宁波、嘉兴为主,舟山只占很小一部分,主要是火力发电。

宁波、嘉兴是浙江的主要电力供应基地。

钢铁、汽车、造纸工业宁波有较好的基础,宁波的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和中华纸业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三市的汽车配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修造船业以舟山、宁波为主,两市的造船和修船规模在浙江省处于领先的地位,同时围绕修造船配件产业也有很好的基础。

水产品加工业主要是舟山,集中了众多的生产企业,形成门类齐全的加工产品系列。

(三)临港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导向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浙江临港工业规划滞后,临港区域多采取以项目带开发的发展思路,难以做到以最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原则进行项目布置,导致许多地区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并影响到今后的项目引进和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是临港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部分临港工业的产业链不够长。

浙江临港工业产业层次不高,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小,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过小。

浙江临港工业多数产业的产业链较短,特别是终端产品制造业上游的原材料工业,浙江处在相对落后的状况。

同时,各个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产业与产业之间难以建立起较强的关联度。

三是资源供给总量不够充裕,对临港工业发展形成制约。

第一,水资源制约。

处在沿海的宁波、嘉兴、舟山三市雨量相对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以上,水资源具有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区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够平衡,局部地区用水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港工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电力供给不足。

由于近几年用电量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大工业用电大幅度增长,宁波、嘉兴、舟山都不同程度出现供电紧张的情况。

第三,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临港工业步伐的加快,土地已经成为制约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三市的建设用地形势日益严峻,部分重点区域的用地矛盾尤为突出。

随着用地紧张状况的加剧,农用地征用工作难度也将加大,而土地指标的紧缺仍是工业用地的关键制约因素。

第四,人力资源紧缺。

人力资源是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宁波、嘉兴、舟山三市都存在人力资源结构和高素质人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既缺少一批有影响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也缺少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应用型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

第五,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但目前临港工业的排污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局部地区水污染、酸雨污染、海域污染仍较严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约了区域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临港工业发展战略构想及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战略构想是: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建设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贸易为先导,制造业为基础,临港重化工业为支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科技和人才为支撑,着力构建以宁波为中心,舟山、嘉兴为两翼的环杭州湾L型临港工业带,建设石化、钢铁、汽车、造纸、机电、修造船、水产品深加工、能源八大基地,提升浙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浙江经济跨越式发展。

浙江临港工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成为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2003年到2010年,基本形成临港重化工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的临港工业经济布局,构建以宁波为中心,舟山、嘉兴为两翼的临港工业产业体系。

继续保持和强化纺织、服装、机械等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能源、电子信息、注塑机、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引进一批投资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建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和国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出口优势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2010年到2020年,临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10%。

具有较强的产业研发能力,拥有一批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在相关产业中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成为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临港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

依托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是我省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选择地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宁波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榭、象山港和杭州湾地区的工业建设;舟山要通过陆岛工程的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金塘岛等岛屿的临港工业发展;嘉兴以乍浦港的开发建设为中心,紧紧依托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区,主动接受其产业辐射,加大临港工业的建设力度和速度,并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加强与宁波临港工业产业带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机整体。

(二)临港工业重点发展区域

宁波市重点建设镇海石化工业区、宁波开发区工业区、大榭开发区和象山港综合开发区四大区域。

镇海石化工业区位于镇海城关西郊至慈溪龙山一带的临海区域。

主要依托已有的镇海炼化和LG甬兴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石化、原材料及后续加工工业;宁波开发区工业区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和出口贸易加工区,为综合性的工业发展区,区内已有的北仑电厂、中华纸业、北仑热电、吉利汽车、宝新特钢、海天塑机等重点企业是发展的坚实基础,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钢铁、汽车、造纸、机电和能源等工业;大榭开发区港口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将重点发展石化工业、能源和机电等临港型工业;象山港综合开发区是宁波南部经济发展与中部和北部结合的重点区域,包括象山临港工业区和宁海强蛟临港工业区。

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和象山港区的开发,将成为这一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能源和配套的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水产品加工、针纺织等工业。

嘉兴市集中力量建设杭州湾北岸滨海工业带。

主要由现有的嘉兴港区、平湖滨海工业区和海盐大桥新区整合形成的该工业带,位于嘉兴境内01省道新线至杭州湾北岸之间,东与上海金山相接。

设在嘉兴港区内的乍浦石油化工园区和平湖滨海工业区东区重点发展石化、造纸等工业;平湖滨海工业区西区以钢铁工业为主;国家级嘉兴出口加工区主要发展高科技工业;海盐大桥新区新型建材和精密机械等工业。

舟山市重点建设老塘山、金塘岛、白泉镇钓浪围垦等临港工业区和烟墩舟山市海洋化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修造船、机械、海洋化工等临港工业,做好以沈家门渔港、海洋生物工业园区和浦西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三)临港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三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浙江临港工业体系建设,形成石化、能源、钢铁、汽车、修造船、机电、造纸和水产品深加工八大产业基地。

石化工业基地:

石化工业主要包括炼油、乙烯及上游配套和下游延伸产品等。

该工业要注重项目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的有序发展,逐步形成以镇海炼化为依托的镇海化工区,以台塑项目为依托的北仑化工区、以MDI为依托的大榭化工区和以上海金山石化为依托的嘉兴乍浦石油化工园区,接受上海化工产业的辐射,与上海化工区共同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国内最大的环杭州湾石化工业基地。

重点建设宁波镇海炼化的年产80万吨大型乙烯项目、年产40万吨PX项目、年产20万吨PV(聚丙烯)项目、炼油扩建项目,达到2000万吨/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新增400万吨/年能力);镇海LG甬兴化工ABS扩建工程项目,形成50万吨/年生产规模(新增20万吨/年能力);北仑台塑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PVC、年产25万吨ABS、年产60万吨SM、年产60万吨PTA等项目;大榭烟台万华年产16万吨MDI项目及配套工程项目、深圳华联33万吨PET/PBT树脂及下游加工项目和中信三菱化学宁波大榭开发区年产60万吨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嘉兴日本帝人化成PC树脂项目和与之配套的日本三井化学和嘉兴嘉化两个项目,以及新加坡美孚石油项目等。

能源工业基地:

重点建设宁波东海春晓天然气开发工程项目;浙江国华宁海电厂项目,一期工程装机240万千瓦;宁波沿海(乌沙山)电厂,一期工程装机240万千瓦;宁波(鹰龙山)天然气电厂,总规模8×35万千瓦,其中一期建设4×35万千瓦;镇海国家原油储备项目;大榭LNG接受站及发电项目。

嘉兴湖重点建设嘉兴电厂二期和秦山核电二、三期,适时启动嘉兴电厂三期200万千瓦和秦山核电四期200万千瓦工程项目建设。

舟山以岱山、嵊泗为重点的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推进远东洁净煤中转配送基地项目等。

钢铁工业基地:

充分发挥宁波深水良港的优势,加快宁波的钢铁工业建设步伐。

重点建设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四期工程,冷轧板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新增36万吨/年);大榭不锈钢生产项目,初期规模年产10万吨不锈钢;建龙钢厂项目,建设总规模年产钢材60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规模年产钢材150万吨。

嘉兴重点推进马来西亚荣达钢铁项目;力促嘉祥80万吨不锈钢项目。

汽车工业基地:

积极推进吉利汽车扩建二期工程,力争形成3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做大三市汽车配件产业。

修造船工业基地:

舟山着力抓好扬帆集团、龙山船厂、日本常石集团秀山修造船项目、长峙大型船圬、六横船舶工业园区等一批大型修造船项目的建设,加快开发六横、衢山、虾峙、册子等7个10万吨级以上修船基地。

宁波重点推进浙江船厂10万吨级造船项目的扩建;加快三星修造船项目的建设;启动20万吨级修船项目。

将宁波和舟山建设成浙江“船舶大省”的核心产业区。

造纸工业基地:

巩固宁波中华纸业、宁波纸业投资公司的发展,加快建设白板纸三期项目,形成150万吨/年白板纸生产能力。

此外,继续鼓励塑机、电动工具、家电以及电子信息等具有优势的机电工业发展。

大力推进舟山和象山农(水)产品深加工,促进海洋渔业和临海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临港工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和综合协调,促进临港工业有序快速发展。

浙江各港口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临港工业发展存在着产业同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问题,制约了临港工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研究制定浙江临港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浙江要从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出发,尽早制定浙江省临港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临港区域的分区规划。

通过规划引导,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由于浙江各港口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城市,因而成为相对独立的板块,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所以,必须建立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一体化协调机构或协调组织。

建议成立浙江省临港工业领导小组,由省长或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成员单位有临港各市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全省临港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工业招商引资、产业整合和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促使临港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整合优化港口资源,推进港口一体化进程。

港口是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浙江虽然港口众多,但缺乏有效整合,港口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到临港工业的发展。

在现有行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宁波、舟山、嘉兴港口一体化有四种思路可供选择:

一是参照法国马赛港发展模式,组建跨行政区域由宁波、舟山、乍浦三大港区组成的新的宁波港,形成集中管理的港口综合体,统归宁波港务局管辖,让宁波港成为自治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二是建设以宁波为中心,舟山、嘉兴为两翼的组合港,发挥港口群的组合优势。

按照港口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对港口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分工协作。

近期重点建设宁波北仑港、大榭岛、舟山港、乍浦港,着手研究按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开发金塘岛,可以借鉴上海建设大小洋山港的做法,由宁波港建设管理单位在舟山金塘港开发深水岸线,舟山方可合股参与、合作建设,推动两港共同发展,形成宁波、舟山、嘉兴三足鼎立的港口群,提升浙江港的整体实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以基础设施一体化来推进港口一体化。

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和实施舟山连岛工程的机遇,实现宁波、舟山、嘉兴三地基础设施对接,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三地之间经济联系和经济交往。

采取股份制或联合开发形式,共同开发港口资源,增进港口间的融合度,加快港口开发建设进程,提升港口竞争力。

四是以产业一体化来推进港口一体化。

宁波、舟山、嘉兴三市石化、钢铁、汽车、造纸、修造船、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临港产业都有一定的基础,可采取产业协作区形式,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或采取产业垂直分工形式,实行产业上下游间的分工协作,或采取产业水平分工形式,共同发展同一产业,形成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格局,构建外向型的临港产业体系。

3、改善临港工业产业结构,提高临港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改善临港工业产业结构,是实现临港工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

一是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提升临港工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浙江发展临港工业可以借助港口资源条件,与国外的资金、技术、原料、零部件、营销网络,以及机器设备结合起来,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如电子通讯、机械、船舶修造、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工业等,使出口导向型工业成为临港工业的主体。

二是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工业,提升临港工业发展水平。

装备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浙江装备工业发展大大落后于上海市,浙江要把加快装备工业发展作为临港工业的重点。

发展装备工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重点领域突破,在关键性和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率先取得优势。

发展装备工业,要突破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不高的薄弱环节,作为振兴装备工业的切入点。

重大技术装备集中反映一个地区装备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制造能力,对整个装备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

发展装备工业,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在积极参与世界产业结构高速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重视自主产业的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竞争能力。

三是依托港口优势,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临港工业产业园区,提升临港产业竞争能力。

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临港产业集聚和改善临港工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发展临港工业,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按照“规模强园、特色兴园、专业立园”的发展思路,以及突出地方特色,促进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吸引要素资源,实现跨越发展的功能定位,着力抓好三类园区,一类是建设单体面积10平方公里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二类是建设单体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的特色工业园,三类是建设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产品专业园区。

通过园区建设来培育临港工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区域外企业的发展。

4、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推进浙江临港工业走合作发展道路。

广泛地参与竞争和合作,是推进我省临港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

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定期对话、协商机制,沟通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发挥浙江中小企业众多,加工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生产配套,促进产业集聚,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产业成长环境。

二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合作。

以主动接轨上海为重点,在产业对接、企业、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环境保护、人才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各相关城市的合作,使浙江临港工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省内合作。

省政府要把宁波、舟山、嘉兴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立足于扩大整体优势和实力,统筹安排新建的大项目、大企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临港工业带。

宁波、舟山、嘉兴三市还要加强与杭州、绍兴、台州、温州等省内城市的合作,共同促进全省临港工业的发展。

四是深入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积极引导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到境外创办生产加工基地、原料开发基地、技术研发机构、国际营销网络等,实行产业扩张,逐步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五是延长产业链,促进全省工业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临港产业关联度强的优势,带动区域外企业发展。

5、增加生产要素供给能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建设用地紧张、专业人才缺乏、水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保压力增大,已成为我省当前发展临港工业的严重制约因素。

因此,增加要素供给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是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

统筹安排土地指标,根据临港产业发展需要在用地指标分配上,重点保证临港工业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加快土地征用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招标和拍卖方式供地,租赁、参股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加强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增加土地供给能力。

二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加快引进我省临港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技术工人。

鼓励企业与各高校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鼓励各系统、行业、大型骨干企业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和组织中短期培训,培养技术工人。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营造留住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进一步完善临港工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

加快在建电厂建设进度,抓紧现有骨干电厂的技术改造,继续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以适应临港工业发展的用电需求。

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优先保证临港工业企业用水。

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的用水价格,建立水价预报制度,尽快推行超计划加价的办法,促进企业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临港工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临港工业发展要把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地位。

发展临港工业,要注重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按照法律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关闭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快污染综合治理设施的建设。

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资源利用佳、废弃物排放少、绿化覆盖率高的生态工业园区。

全面推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严格执行环保总量控制和企业排污标准,进一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和档次。

发展临港工业,要倡导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加强对清洁生产情况的督查。

大力开展以节油为重点的工业节能,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大力推进工业节水,重点抓好大企业的节水管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重大、关键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排污、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宁波市等联合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

黄兴国

课题组协调人:

程刚

课题组组长:

郁伟年

课题组成员:

陆志孟方建新郇军(执笔)赵斌(执笔)

 徐斌(执笔)庄世勇(执笔)阎莉虞金洪

 

主要参考资料:

1、浙江省经委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

战略研究

2、浙江省统计局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比较及浙江制造业发展研究

3、浙江省委政研室关于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几个问题(《决策

参考》第6期)

4、浙江省委政研室跳出江苏看江苏,奋发有为求发展(《决策参考》

第11期)

5、尹继佐主编城市国际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