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90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docx

届全国卷高三化学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五

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题(五)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S-32Co-59

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

C.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增强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12.0gNaHSO4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0.3NA

B.在1.0L1.0mol/L的NaA1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将1molCl2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2.2gCO2和N2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9、下列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有三种,它们互为同系物

B.C4H8C12有9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C.石蜡油、苯、四氟乙烯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D.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后体积保持不变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和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和结论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立即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证明HC1具有还原性和酸性

B

草酸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证明草酸具有还原性

C

硫酸铝饱和溶液

碳酸钠饱和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证明两者相互促进水解

D

蒸馏水

过氧化钠粉末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说明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Y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T

A.元素X、W、Z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游离态存在

B.元素X、Y、W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

C.实验室储存T的单质时,应在其表面覆盖少量的水

D.元素Z的氧化物是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12.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铁片I所在烧杯,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KSCN溶液检验铁片Ⅲ、IV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C.铁片I、Ⅲ的腐蚀速率相等

D.“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I、铁片Ⅱ均未被腐蚀

13、在25℃时,将1.0LwmoI/LCH3COOH溶液与0.1mol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

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c(Na+)>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

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mol/L

26、(14分)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

30%H2O2溶液、0.1mol/L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______,.向I的______中加入30%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

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

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________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B.FeCl2C.Na2SD.品红

(5)资料显示:

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

4KI+O2+2H2O=2I2+4KOH。

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

草酸钴是制作氧化钴和金属钴的原料。

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CaO、MgO、碳及有机物等)制取CoC2O4的工艺流程如下:

(1)“550℃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钴浸出”过程中Co3+转化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除杂1”过程中,先在40~50℃加入H2O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再升温至80~85℃,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4.5,“滤渣1”主要成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若所得滤液中c(Ca2+)=1.0×l0-5mol/L,则滤液中c(Mg2+)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MgF2)=7.35×10-11、Ksp(CaF2)=1.05×10-10]。

(6)为测定制得样品的纯度,现称取1.00g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得到草酸铵[(NH4)2C2O4]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KMnO4溶液26.00mL,则草酸钴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

科学家积极探索新技术对CO2进行综合利用。

I.CO2可用来合成低碳烯烃。

2CO2(g)+6H2(g)

CH2=CH2(g)+4H2O(g)ΔH=akJ/mol

请回答:

(1)已知:

H2和CH2=CH2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和1411.0kJ/mol,且H2O(g)

H2O

(1)ΔH=-44.0kJ/mol,则a=____________kJ/mol。

(2)上述由CO2合成CH2=CH2的反应在__________下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和1molCO2,测得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平衡常数大小:

KM>KN

B.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2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点M1

C.图1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

D.当压强或n(H2)/n(CO2)不变时均可证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4)保持温度不变,在体积为VL的恒容容器中以n(H2)∶n(CO2)=3∶1的投料比加入反应物,t0时达到化学平衡。

t1时将容器体积瞬间扩大至2VL并保持不变,t2时重新达平衡。

请在图2中作出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II.利用“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总反应为4Na+3CO2

2Na2CO3+C。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5)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生成的Na2CO3和C全部沉积在电极表面,当转移0.2mole-时,两极的质量差为_________g。

(7)选用髙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Ⅲ-V)A族化合物的特殊性能使之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

(1)基态镓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

(2)N、P、As位于同一主族,基态氮原子的核外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N2O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NH4NO3中N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已知NH3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PH3分子的键角约为94°,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NH3的键角比PH¥的键角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按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第一电离能在磷和铝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

(5)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如表中所示:

物质

BN

AIN

GaN

熔点/℃

3000

2200

1700

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它们熔点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6)磷化铝晶胞如图所示,A1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两个铝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p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磷化铝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g/cm3。

白球:

A1黑球:

P

36.【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盐酸金刚烷胺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可用于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细胞,从结构上看是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可以利用环戊二烯(CPD)来制备合成,流程图如下:

(1)下列关于X和金刚烷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烷和X互为同分异构体,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B.金刚烷和X均可以使溴水褪色

C.金刚烷和X均具有与芳香烃相似的化学性质

D.金刚烷和X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Y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写出Y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Z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氮肥,在核磁共振氢谱谱图中只有一个峰,写出Z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PD可以与Br2的CC14溶液反应,写出其所有可能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流程图,并用流程图中出现的试剂和

为原料合成

设计其合成路线。

 

答案

7.B8.D9.B10.B11.C12.A13.D

26、(14分)

(1)MnO2固体(1分)分液漏斗(1分)

(2)O2+4I-+4H+=2I2+2H2O(2分)

(3)酸性环境(1分)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2分)

(4)AD(2分)

(5)3I2+6OH-=5I-+IO3-+3H2O(2分)

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3分)

27、(14分)

(1)除去碳和有机物(2分)

(2)NaAlO2(答“NaAlO2和NaOH”也可得分)(2分)

(3)2Co3++SO32-+H2O=2Co2++SO42-+2H+(2分)

(4)2Fe2++2H++H2O2=2Fe3++2H2O(2分)Fe(OH)3(2分)

(5)7.0×10-6mol/L(不带单位扣一分)(2分)

(6)95.55%(2分)

28、(15分)

(1)-127.8(2分)

(2)低温(1分)根据△G=△H-T△S,△H<0△S<0,要使反应自发进行使△G<0,需低温下进行。

(2分)

(3)AC(2分)

 

(4)

(2分)

作图要求:

O点坐标(0,12.5),t0平衡时

在12.5到20之间,t1时体积瞬间扩大至2VL

时,平衡左移

减小,但达到新平衡

大于12.5。

(5)3CO2+4Na++4e-=2Na2O3+C(2分)

(6)15.8(2分)

(7)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等特点(合理给分)(2分)

35、(15分)

(1)

(2分)

(2)7(1分)直线形(1分)sp3sp2(1分)CCl4(或SiF4等)(1分)

(3)N原子半径比P原子半径小,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间的距离较近,斥力更大。

(2分)

(4)Mg、Si、S(2分)

(5)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都是原子晶体,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降低,熔点依次降低。

(2分)

(6)

×1030(3分)

36、(15分)

(1)A(2分)

(2)加成反应(1分)Br2,光照(1分)

(3)8(2分)

(2分)

(4)CO(NH2)2+H2SO4(浓)→CO(NH2)2·H2SO4

或CO(NH2)2+2H2SO4(浓)→CO(NH2)2·2H2SO4(2分)

(5)

(3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