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43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docx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

第1节超前地质预报

1、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

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包括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隧道洞身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和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

(1)、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

主要预报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级别的稳定性,及时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预报洞内涌水量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地质与工程的影响。

(2)、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

主要预报开挖面前方岩性变化和不良地质体的范围、规模、性质,以及突水、突泥、坍塌、岩爆、有害气体等灾害地质的发生概率,提出施工预防措施;预报断层的位置、宽度、产状、性质、破碎带物质状态、充水情况、稳定程度等,提出施工对策。

(3)、重大施工地质灾害监警预报

针对开挖面前方有可能引发的大规模突水、突泥、坍塌、冒落、变形、瓦斯爆炸等重大地质灾害建立临警预报系统,主要预报隧道洞身所通过的深大富水断裂、富水向斜的核部、富水砂层、软土、极软岩、煤系地层等,评判其危害程度,提出施工方案对策。

总的来讲,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开展:

(1)、断层及其影响带和节理密集带的位置、规模和性质;

(2)、软弱夹层(含煤层)的位置、规模极其性质;

(3)、岩溶发育位置、性质及其规模;

(4)、不同岩类间接触面位置;

(5)、采空区、废弃巷道分布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6)、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判断;

(7)、隧道围岩级别变化及分界位置确定;

(8)、不同风化程度岩体的分界;

(9)、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及程度

(10)、隧道涌水位置、水压及水量判断。

2、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纳入施工工序。

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主要方法有:

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隧道)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波反射法(包括TSP法、地质雷达法、HSP法、地振反射法、陆地声纳法)、红外线探水。

隧道施工期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主要目的为:

(1)、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减少由于揭露发育不规律管道岩溶产生的大量突泥、涌水而带来的损失;

(2)、为动态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参数,如:

地下水压力、水量、管道岩溶的大小、方位及含煤地层的瓦斯参数、断层及泥化夹层的分布、岩体性状等;

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通过超前预报,掌握前方地质、地下水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施工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节约投资。

(1)、地质分析法

地质调查与推断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最基本的方法,可以随时进行,不干扰施工。

其他预报方法的解释应用,都是在地质资料分析判断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地表详细调查、隧道内地质编录、地质素描、数码照相、超前钻孔、涌水量预测等方法,了解隧道所处地段的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论证、推断,预报隧道施工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地质分析法的应用离不开施工前的地表调查,施工前地表调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调查地表水文地质状况,主要是地表水系(水库、泉井、溪流)的位置标高、补给来源、流向等内容;

、调查断层的位置所在、产状与富水性;

、调查岩层褶皱的基本形态类型和轴面产状;

、调查溶洞和暗河的出入口位置,并分析其流径和隧道中心线的空间关系。

根据设计资料和地表勘查报告,采用地面地质体投影法和断层参数预测法进行不良地质宏观预报。

施工期间,通过对洞内开挖面进行地质素描、涌水量动态变化的长期观测记录,掌握地下水初期涌水量、衰减涌水量和稳定涌水量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地层、断层等构造以及基岩裂隙水的运动特点,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途径,预报未开挖段水文地质情况。

对隧道开挖前涌水量的定量预测,往往与隧道开挖实际涌水量有一定的差距,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提高预报水平。

地质分析法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是最早开展的,也是任何其它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础。

地质分析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程序框图

(2)、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

在隧道内或隧道附近开挖一平行的小断面导坑,对导坑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进行地质编录、素描、作图,综合分析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质理论预测相应段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规模,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

超前平行导坑法最为直观,精确度很高,属于直接揭示法。

通过直观的地质情况,施工单位可提前了解主隧道开挖断面的地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

其缺点是成本高,对施工影响大。

 

横断面纵断面

TBM导坑超前隧道施工技术

TBM导坑超前施工方法可以看作是超前导坑预报法的特例。

TBM导坑超前隧道施工除起到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作用外,还可起到其它的辅助施工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围岩调查,地质预报;②、排水通道,改善围岩条件;③、对不稳定地段进行事前加固;④、爆破扩大时,起到掏槽作用;⑤、可作为施工中的风道。

采用超前平行导坑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超前平行导坑施工所遇地质情况记录:

包括边墙地质调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

②、必要的测试试验(岩石、岩体声速测试和岩石强度试验等);

③、地质作图。

主要是平面展示隧道穿越地层分布及产状、岩性、构造分布及产状、不良地质体(带)分布、特殊地层分布及产状、洞内涌水及塌方点分布等;

④、按超前平行导坑与施工隧道的平面关系,根据超前平行导坑所遇到的水文、地质情况,通过计算、相关性分析,推测隧道将遇到的地质情况。

当隧道所处地区受构造运动变动较小时,这种方法预测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平行导坑与主隧道的间距。

(3)、超前水平钻孔法

超前水平钻孔法是用钻探设备向开挖面前方钻探,直接揭示隧道开挖面前方几十米的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构造、地下水、岩溶洞穴充填物及其性质、岩体完整程度等资料,还可通过岩芯试验获得岩石强度等定量指标,是超前地质预报中最直接的方法。

适用于已经基本认定的主要不良地质区段,特别是在岩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中应用较多。

采用此方法不仅可以确定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而且可以起到探水的作用。

在钻探工艺方面,超前水平钻孔的方向控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施工速度慢、费用较高、对施工干扰较大,通常只在隧道部分重点区段、作为其它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的验证手段使用。

根据钻孔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长距离(≥80m)、中距离(40~80m)、短距离(<40m)三种;根据在钻孔过程中是否钻取岩芯,又分为取芯和不取芯两种形式。

超前钻探的布孔数量,视不良地质的性质和可能发生施工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对于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布置1孔至多2~3孔即可达到预报的目的;对于溶洞、暗河或岩溶淤泥带等可能突水区域,则以布置5孔为宜。

布孔的位置主要依据其它超前地质预报(通常为TSP法、地质雷达法)的结论来确定。

(4)、波反射法

波反射法主要利用声波、超声波、地震波及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反射,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接收反射信号,判释隧道掌子面前方反射界面(断层、软弱夹层等)距隧道掌子面的距离来进行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

也是物理探测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波反射法主要包括TSP法、电磁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声波反射法(HSP)、地震反射法、陆地声纳法等。

、TSP(隧道地震勘探)法

目前国内采用的地震波探测仪主要是引进的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它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

采用TSP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通常在隧道一侧的边墙部位,将一定数量(一般为24个)炮点按一定间距布置成一条直线,用少量炸药爆炸激发,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沿隧道方向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地震波在不同岩层中传播速度不同,当遇到地质界面时,诸如:

断层破碎带、溶洞、大的节理面等,一部分地震波将会反射回来,反射波经一段时间后到达传感器时被仪器接收,通过计算软件分析前方围岩软硬状况、界面位置、界面与隧道轴线相交角度及距掌子面的距离,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等参数。

通过专用分析软件得到反射波图像,经过对反射波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观测地质资料可以确定隧道前方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置和特征。

T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原理图

实施TSP法超前地质预报应严格按规定布置震源和接收传感器钻孔,并保证质量,特别时孔距。

TSP法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探测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300~500m;但有效预报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100m左右,操作人员水平较高时可预测150~200m;

2)、最高分辨率可达到1m地质体;

3)、解译技术是TSP实现超前地质预报的最关键技术,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

预报精度、准确度与操作人员解译水平有关,对水平较高人员而言,对不良地质体位置预报精度可达90%、规模的预报精度可达85%。

TSP法超前地质预报能预报以下内容:

1)、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带、软岩、岩溶陷落柱等不良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

2)、预报涌水量较大的富水地质体和废弃老窑、采空区等的存在、位置和规模;

3)、预报煤系地层的边界和其中的煤层、富水砂岩;

4)、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

5)、定性地预报发生塌方、突泥突水等施工灾害的危险性。

、地质雷达法(电磁波反射法)

地质雷达法是通过天线向前方发出电磁波,利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和位置的电磁技术。

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遇到不同阻抗界面(如断层、溶洞等)时,将产生反射,经天线接收。

接收机利用分时采样原理和数据组合方式,把天线接收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主机系统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或彩色线迹信号,并以时间剖面的形式显示。

它对断层、岩脉、含水带、岩溶洞穴等均有较好反映,探测距离一般为20米左右,且易受隧道洞内机械、管线的干扰。

地质雷达法被认为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地球物理方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主要是配合地震反射法(TSP法)使用。

试验表明,采用地质雷达对隧底、边墙、隧顶外围岩的不良地质探测效果最好,在超前平行导坑中应用可对正洞起到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

、HSP(水平声波反射)法

HSP(水平声波法反射)法是向岩体中辐射一定频率的声波,当声波传播路径中存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时,声波将发生折射、反射,频谱特征发生变化,通过探测反射波信号,求得传播特征后,便可了解前方的岩体特征。

HSP法是在隧道掌子面后两侧边墙脚按一定间距(1~3m)各布置一排浅孔(6~12个),孔深1~3m,下倾20~40°。

一侧浅孔采用电火花源进行声波发射;另一侧浅孔中安设接收换能器,接收声波发射源发射经隧道底围岩传到的直达波和经隧道掌子面前方界面(断层、岩性分界面等)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

利用直达波速度和反射波走时计算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界面距掌子面的距离。

HSP法主要对断层、岩层面、岩脉反映较好,可预报100m远。

HSP法还有其他变通布置方式,视具体探测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探测工作在开挖工作面装炸药的同时进行,因而不占用开挖工作面的工作时间。

上述布置方式由于其脱离了开挖工作面,对施工干扰小,而且将发射源及接收换能器置于浅孔中,因而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便于使发射波位于直达波、面波延续相位之外,因而反射波不易受直达波、面波干扰,记录面貌清晰,提高了信噪比,同时反射波时域同相轴、频域频差“同相轴”明显;

2)、记录的直达波、面波、侧面波皆呈双曲线形态,反射波形态与开挖面上反射形态类似,图像直观,便于识别反射波;

3)、避开了开挖松动带的影响,减少了高频衰减,十分有利于提高频率较高的声波反射法的探测距离的精度;

4)、钻孔增加了测试布置的横向宽度,从而提高了对前方反射面的空间定位精度;

5)、采用了(1-3)kHz较高的主频,提高了对前方反射面的空间定位精度;

、地震反射法(负视速度)

地震反射法是将常规地震勘探中的钻孔垂直地震剖面法应用于水平状态的隧道中,具有明显的方向特征,开挖面前方反射信息不受周围干扰,识别不良地质体界面的精确度高,预报距离可达100m以上,对施工干扰很小。

其基本原理是:

在隧道掌子面后一定距离,沿边墙布置一排纵向排列的地震检波器,在远离掌子面一端的适当处布置地震激发点;激发点激发时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围岩中传播,当有断层或岩层变层界面时产生反射波,返回的信号被接受点的检波器接收,其反射波将首先到达排列末端距离掌子面最近的检波器,其传播速度成为负视速度。

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反射波,由此可确定反射界面的位置;对纵、横波共同分析还可了解反射界面两侧岩性、密实程度的变化。

 

地震反射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示意图

、陆地声纳法

陆地声纳法的实质是陆上极小偏移距高频宽幅弹性波反射连续剖面法。

该法是在掌子面上锤击(或爆炸、电火花)激发弹性波,并在距激发点很近地地方(20~30cm)接收反射波,记录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就很容易求得反射面至测量点的位置。

适用于对断层、岩脉、岩溶洞穴等不良地质体的地质预报。

测量剖面设在掌子面上,检波器用黄油耦合,用手紧按在岩面上。

(5)、红外线探水

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部发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

岩层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地质信息传递出来。

干燥无水的地层和含水的地层发射强度不同的红外辐射。

地下水的活动会引起岩体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红外探测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

该方法测量快速、施工干扰小,有较高的定性判别准确率,但无法预报水量和含水体潜伏具体位置等定量指标。

总体而言,各种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均有其本身的优、缺点,没有哪一种物探方法是万能的。

在实际实施中,应以地质法为基础,以综合物探方法(采用两种以上可互补的物探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不仅是克服单一物探方法多解性的重要手段,而且多种方法之间还可以互相对比验证、优势互补,以取得满意的预报效果。

第2节隧道洞口施工

1、洞口地段施工注意事项

(1)、在场地清理作施工准备时,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

(2)、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和融雪期。

(3)、洞口部分圬工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4)、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接成整体,确保拱墙连接良好。

(5)、洞口段洞身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

(6)、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破坏处,应及时处理。

2、洞口施工方法

(1)、洞口段围岩为Ⅲ级以下,地层条件良好时,一般可采用全断面直接开挖进洞。

(2)、洞口段围岩为Ⅲ~IV级,地层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正台阶法进洞(不短于20m区段)爆破进尺控制在1.5~2.5m。

(3)、洞口段围岩为Ⅳ~Ⅴ级,地层条件较差时,宜采用上半断面长台阶法进洞施工。

(4)、洞口段围岩为Ⅴ级以上,地层条件差时,可采用分部开挖法和其它特殊方法进洞施工。

第3节洞身施工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做支护和衬砌的隧道开挖方法,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Ⅰ~Ⅱ级围岩,也可用在单线铁路隧道Ⅲ级围岩地段。

全断面法可采用大型机械作业,施工组织单一,掘进进度快,正常进度在150~200m/月。

隧道机械化施工,有三条主要作业线,见下表。

作业线

采用的大型机械设备

开挖作业线

钻孔台车、装药台车、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无轨运输时)、装渣机配合矿车及电瓶车或内燃机车(有轨运输时)

喷锚作业线

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喷锚作业平台进料运输设备及锚杆灌浆设备

模筑衬砌作业线

混凝土拌和作业厂、混凝土输送车及输送泵、施作防水层作业平台、衬砌钢模台车

(1)、施工特点

、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2、台阶法

台阶开挖法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台阶间控制一定距离,采用各台阶同时并进的隧道开挖工法。

两台阶法一般用在Ⅲ级围岩,也可用在单线铁路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台阶法种类较多,可根据围岩条件合理选择。

根据台阶长度不同,划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微台阶法三种。

施工中采用哪一种台阶法,要根据两个条件来决定,第一是对初期支护形成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围岩越差,要求闭合时间越短,第二是对上部断面施工所采用的开挖、支护、出渣等机械设备需要施工场地大小的要求。

(1)、长台阶法

长台阶法开挖断面小,有利于维持开挖面的稳定,适用范围较全断面法广,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Ⅰ,Ⅱ,Ⅲ级围岩。

(2)、短台阶法

短台阶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差的Ⅳ、V级围岩,台阶长度定为10~15m,即1~2倍开挖宽度,主要是考虑拉开工作面,减少干扰,因此台阶长度不宜过短。

短台阶法可缩短支护闭合时间,改善初期支护的受力条件,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

缺点是上部出渣对下部断面施工干扰较大,不能全部平行作业。

(3)、微台阶法

适用于Ⅲ、Ⅳ、V级围岩,一般为3~5m的台阶长度。

微台阶法上下断面相距较近,机械设备集中,作业时相互干扰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

3、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先开挖上部弧形导坑断面并预留核心土平台,再开挖下部两侧边墙、中部核心土的隧道开挖工法。

一般适用在单线隧道Ⅳ~Ⅴ级围岩,也可用在双线隧道Ⅲ~Ⅳ级围岩地段。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工序图

(1)、工序说明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

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左右。

为方便机械作业,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4.5m左右,中部台阶高度也控制在4.5m左右,下部台阶控制在3.5m左右。

、开挖前拱部施作φ42或φ50超前小导管对拟开挖岩体进行注浆预加固,待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预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持风镐修边到位。

、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4cm厚微纤维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施作系统锚杆,设立型钢钢架及锁脚锚杆,最后铺设钢筋网,分层复喷微纤维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

4、侧壁导坑法

根据侧壁导坑开挖的个数,分为单侧壁导坑法及双侧壁导坑法。

(1)、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三块:

侧壁导坑、上台阶、下台阶。

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0.5倍洞跨,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

导坑与台阶的距离没有硬性规定,一般以施工互不干扰为原则。

由于单侧壁导坑法每步开挖的宽度较小,而且封闭型的导坑初期支护承载能力大,所以它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

(2)、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在Ⅴ~Ⅵ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双侧壁导坑法工序流程图

双侧壁导坑法工序图

(1)、工序说明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小导管及导坑侧壁水平锚杆超前支护,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和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横撑。

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钢架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必要时安设横撑。

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小导管超前支护,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拱部型钢钢架,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⑥部,人工配合整修,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在滞后于⑥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⑦部,人工配合整修,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在滞后于⑦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⑧部,人工配合整修,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接长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拆除下部横撑,安设型钢钢架仰拱单元,使之封闭成环。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

利用仰拱栈桥灌筑

部边墙基础与仰拱混凝土。

灌筑仰拱填充

部至设计高度。

、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

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5、中隔壁法(CD法)

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或三台阶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壁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支护的施工方法。

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为Ⅳ~Ⅴ级围岩,也适用于浅埋地层隧道暗挖。

中隔壁法(CD法)工艺流程图

中隔壁法(CD法)工序流程图

(1)、工序说明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超前钢花管及导坑侧壁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人力配合机械开挖①部,高约为6.0m,宽约为7.5m。

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

土,架立钢架和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装径向锚杆及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

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②部,人工整修表面,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

钻设径向锚杆并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

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③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在滞后于

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④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⑤部。

接长临时钢架至隧底,底部垫槽钢。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临时钢架。

利用仰拱栈桥灌筑

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利用仰拱栈桥灌筑仰拱填充

部至设计高度。

6、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是将隧道断面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中部并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上、中部分且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

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的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一般适用于Ⅴ~Ⅳ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工艺流程图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工序图

(1)、工序说明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小导管及导坑侧壁水平锚杆超前支护,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和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横撑。

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钢架和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安设I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