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34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docx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资料

论金融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

一、金融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金融虚拟经济的定义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经常被贯以各类名称,如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金融全球化时代。

这些名称的背后都牵涉到一个词汇:

虚拟经济。

什么是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对应的英文,主要是virtualeconomy和symboleconomy两个词,后者又被译为符号经济。

要寻求虚拟经济的定义,首先要理解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对立统一。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物经济,又独立于实物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货物、工作和劳务,虚拟经济以无形为特征。

广义的虚拟经济包括网络经济、符号经济和信息经济等等。

其中,金融虚拟经济(FinancialEconomy或者称为FictionEconomy)出现最早,是虚拟经济的核心内容。

从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曾经历了原始畜牧业、农业和工业经济社会三大形态。

在近代工业经济社会中,又共存着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四大产业支柱,其中前三类可称为实物经济活动,即物质产品(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而金融经济活动以货币和信用为主要组成要素,包括资本的运动、汇率和信用流通。

它源于货币的出现,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分离,为物质生产部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换媒介。

二、金融虚拟经济的定义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就对金融虚拟经济的本源--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内涵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认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和发展。

”同时,他还指出,“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

”这就是说,当商品经济要求制度创新而产生信用制度时,当最初的商业信用向后来的银行信用转化时,商业和银行信用的过度膨胀,或者信用被使用到惊人的程度,使资本脱离了实物经济运行的轨道,货币被高度资本化。

马克思谈到虚拟资本的实质,他认为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

他把生息资本的利息称为幼仔,是幻想的产物。

股票是代表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纸制复本。

包括国债和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均代表纯粹幻想的资本价值。

二级市场不断交易,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代表着实物财富的增加。

“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

马克思对股价的决定因素作了剖析。

股价取决于利息率和资本利润率。

前者和股价成反比,后者与股价成正比。

虚拟资本的价格发生下降乃至暴跌的原因有:

(1)利息的提高;

(2)信用的普遍缺乏导致证券持有者大量抛售套现;(3)发行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股价下跌;(4)证券持有者支付能力减弱。

三、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环境

金融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实物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早期的金融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有着较强的关联。

它与实物经济亦步亦趋,其虚拟状态是实物经济的概念化、表征化、权证化,如股票、债券等表示实物经济及其运行产生的无形资产的证券。

马克思指出,“生产过程的发展促使信用扩大,而信用又引起工商业活动的增加。

”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表明,银行资本的集中,金融资本的垄断,金融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中心的形成,不论是在时间序列上,还是在发展强度上,都与各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2.股份制度的发展

股份公司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导致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量大增。

而股票、债券发行量的增加又要求形成流通市场,这又刺激相关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四国的股份制公司发展极为迅速,如英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建立股份企业5万家,第二个10年建立6.4万家,第三个10年建立8.6万家。

在1910年,全世界有价证券的总额大约是8150亿法郎,而这四个国家就占到其中的80%,同期,这四个国家的工业总产值也占世界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强。

另一方面,股份公司这一制度性创新使得投资者可以远离作为他财富基础的机器、厂房、原材料,而往往只是以股票、债券等金融符号作为其所有权的标志,通过操纵这些符号来控制和影响实质经济的运作。

金融虚拟经济的特征变得更为明显。

3.金融虚拟经济内部的加速发展

外部法律环境对金融创新的支持程度。

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有三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用制度建立阶段,在这一阶段,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开始发展;第二阶段是证券阶段,这一阶段,股票和债券开始出现;第三阶段是衍生工具阶段,这时以股票、债券、汇率、商品价格、信用工具等基础证券或基础价格为基础,发展出大量的衍生工具,金融虚拟经济由此进化到高级阶段。

金融虚拟经济每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就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这也导致金融虚拟经济每进化到一个新阶段,它和实物经济脱离的程度越高,和实物经济脱节的可能性越大。

由此,进化到较高阶段的金融虚拟经济对实物经济的左右能力更大,一方面,金融虚拟经济对实物经济的支持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金融虚拟经济发生危机或发生崩溃对实物经济的杀伤力越巨大,所以,经常能够看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接踵而至的局面。

二、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当代金融虚拟经济的几个特征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金融经济活动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成为当代金融经济的显著特征。

1.金融证券化趋势迅猛发展

金融证券化包括筹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大且期限长,在以银行借贷为主的间接金融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借贷期限也是固定的,这种僵硬的契约关系风险较大,致使银行业不能尽其所有来贷款给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

而证券市场却能把投资者的闲散资金转化为长期的生产资本,使得企业能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巨额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扩张。

统计数据表明,在1993-1998的五年间,国际银行信贷融资净额从2000亿美元降至1150亿美元,而同一时期国际证券融资净额却从1949亿美元猛增到6703亿美元。

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创新,即将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等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进行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且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同时促进了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2.资本流动趋于全球化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经济金融的新时代。

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筹资者可以在不同的金融市场间进行选择,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新的资金来源,而投资者则可以在各个市场间寻求获取高收益的机会,利用这些市场分散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或者对汇率和利率风险进行对冲。

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1-1998的八年间,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额从4013亿美元增加到7863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金融交易也迅速增长。

在八十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跨国证券交易的金额仅占其GDP的10%左右,而到1996年底,这些国家跨国证券交易额已远远超过了GDP的数值。

跨国外汇交易的增长也极为迅速,国际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猛增至1996年的1.5万亿美元,其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也从37%增加到84%。

 

3.交易产品衍生化

过去的十年是新金融产品和交易战略层出不穷的年代。

金融投资理论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对金融业的渗透,使得市场参与者可以运用复杂的分析技术对风险的本质、定价和管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的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并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

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如粒子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一样,金融工程使金融市场从宏观进入微观,通过将现存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特性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组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性的衍生金融工具,满足了市场参与者对风险-收益的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除期货、远期、期权及互换等衍生工具外,以这些工具为基础的结构性和合成性衍生工具也相继诞生,使得投资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变得更加复杂。

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额自八十年代后期的增长速度是爆炸性的,衍生市场的未清偿名义合约价值从1986年的1万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逾64万亿美元。

其中,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市场双双显示出急剧膨胀之势,到1998年底,场内交易衍生工具的未到期合约余额已达到13.5万亿美元,差不多是1986年底5830亿美元的17倍;与此同时,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增长更为惊人,在1986年底,未到期场内交易衍生工具的余额仅为5000亿美元,而到1998年底已达到51万亿美元。

衍生工具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使金融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出现了更广阔的外延与内涵。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金融业竞争加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

衍生工具和运用他们的交易战略,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可以迅速地在金融系统内转移和规避价格风险,配置资产、增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使金融市场变得更有效率。

但是,衍生工具的增长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定价技术日益复杂,加上现代化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金融活动中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更为突出,减弱了投资者对外部冲击的承受力。

如果没有很好理解这些产品的动态特征,并且运用了不合适的风险管理系统,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得跨市场的套利交易行为更为频繁,将金融市场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传统的商品与衍生性金融商品之间产生互动关系,因此巨额的交易损失不但会影响单个机构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动荡。

4.投资主体机构化

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证券化和自由化的推进、以及交易品种和技术的日益复杂化,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等)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的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其资产额的巨幅增长上,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金融事务部的统计,在1981到1996的十六年间,经合组织国家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总额已从3.2万亿美元猛增到25.8万亿美元,扩大了近8倍。

其次,若以资产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机构投资者在各国也都有迅猛提高,到1996年,主要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资产总额占GDP总值的比重已达到106.5%,而在1981年,这一数据还只有38%,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扩张速度要远远高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

 

在各类机构投资者中,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拥有的资产额仍然最大,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6%和25%,投资基金占有23%,其它类型的基金则占有16%。

值得一提的是对冲基金(HedgeFund)的资产规模增长极为迅速,其资产额已从1991年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约3000亿美元,由于对冲基金可以运用高比率的财务杠杆(最高比率可达自身资产额的100倍),因此它们的实际运用资金量要远大于资产额。

在资产总额急剧增长的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在美国,机构投资者已持有50%以上的股票,执行着纽约证券交易所四分之三的交易额,而在场外市场、债券市场,特别是新金融产品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出于分散投资风险和分享别国市场较高投资收益率的双重目的,机构投资者的国际组合投资活动也日益增加,西方七国机构投资者资产中用于国际投资的比重从1989年的7%增至1995年的15%,极大地推动了资本的跨国界流动。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投资管理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来源和投资策略趋于同一化,因此它们更倾向于同时进出同一个市场,使金融资产的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巨幅波动,从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5.运行环境高技术化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人类掀起了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结构。

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前沿,金融产业和信息革命的结盟大大地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展了资本流动范围,极大地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根本性变革。

电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发布的能力,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快速的在线(online)分析工具,这些分析工具能够利用实时数据进行复杂计算,大大缩短了进行金融交易的决策和执行时间。

与此同时,新型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设备和新兴的金融分析理论相结合,为开发、设计和推广金融工程技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推动了大规模的金融产品及交易策略创新。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指令交易系统和清算方式的广泛运用,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清算交割成本也大为降低,进而使金融交易的速度飞速增长,投资者通过触摸键盘和轻点鼠标就可以迅速调整其资产组合,使巨额资金以“光速”在各国和各个市场间快速地流动。

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迅速向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渗透,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被更紧密地连接了起来,金融交易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全球金融交易从东京和悉尼开始,24小时连续不断,相继经香港和新加坡转入欧洲,最后到美国,再从日本开始。

所有的货币和更广泛的金融资产在没有国界、没有时刻表,时时刻刻地相互迅速交换和流动着。

信息技术革命虽然改善了金融市场运行环境的质量,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但同时也使价格调整和变动的频率增加、速度加快,使市场参与者面临更大的价格风险。

二、金融经济和实质经济的分离趋势

从历史来看,在贵重金属和铸币时代,货币本身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此时,货币所代表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作为金融符号的纸币、尤其是作为更高级符号的证券、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金融经济和实质经济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偏离。

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由生产过剩转化为资本过剩、金融工具和产品的日益增多、交易方式的不断复杂化、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经济活动正日益脱离物质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是金融活动日趋于同实体经济活动相分离,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金融经济的规模急剧膨胀

相对于实质经济的规模,金融经济的规模正以一种“爆炸”性的速度飞速增长。

在1990-1997年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7%,国际贸易增长率约为8%,而同一时期债券发行额年增长率为10.2%,全球股市总市值年增长率达13.8%。

与此同时,金融经济活动的交易金额也急剧膨胀,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而同期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达到1.5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与世界贸易额的比率已由1983年的10:

1上升到目前的70:

1,如果把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额计算在内,那么全世界的贸易总额占金融交易额的比重不到0.5%。

2.金融交易活动日益虚拟化

如果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经济世界的典型图景是冲斥着色泽凝重的机器、厂房和港口,那么,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世界已经是眼花缭乱的金融经济的天下。

形形色色的货币、林林总总的票据、债券、股票、期货、期权,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金融工具,以“光速”在各国和各个市场间交易、流通和渗透。

随着金融工具的符号化趋势日益明显,今天的金融活动正日益脱离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流通,金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以获取利益或规避风险为目的的“电脑游戏”。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在流动中的形态变化已越来越成为仅仅是观念上的现象,其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因而资本的竞争已不再是一种工业与另一种工业的竞争,也不是一种生产技术与另一种生产技术的竞争,而是电脑驱动的交易形式本身的竞争。

3.人类的财富价值体系发生倒置

与上述经济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财富价值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形式恰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层是实际的物质产品,上面是商品和真实的商业和服务贸易,再在上面,又有通货、债券、股票、商品期货等,最后在顶层是金融衍生产品和其它形式的虚拟金融交易。

 

对于上述经济世界的深刻变化,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一书中曾这样指出:

“金融经济(资本运动、汇率变动和信用流通)取代了实物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飞轮,这是本世纪末最为醒目而又最难理解的变化。

 

 

三、金融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的辩证关系

 

一、正确认识金融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的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可分成两种形式:

一种是实质经济活动,即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另一种是金融经济活动,即资金的流动和金融工具的交易,它源于实质经济活动的交换需要,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分离。

金融活动的扩展对物质生产部门和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货币和金融业的出现本身也内含着一种可能,即金融经济脱离实质经济活动而日益膨胀。

因此,金融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1.实质经济是金融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金融经济是实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质经济的良性运转将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以近年来美国情况为例,自1991年3月经济开始复苏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以及重视股东价值的经营政策、职工认股权计划和企业并购等企业经营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走低,生产效率增强。

在“新经济”的支撑下,牛市启动以来,美国股市自1990年以来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扬行情,今年3月2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以超过1万点的水平收盘,5月3日更是以11014.69点收盘,将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惊人的成功和盎然的生机尽收在一个单纯的数字里。

另一方面,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它所创造和拥有的真实财富,即商品和服务。

因此,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归根结底以相信金融资产最终转化为真实的社会财富为基础,如果实质经济不能再输送维持整个金融经济所必须的日益增长的收入流水平时,那么金融经济体系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直接根源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调、企业微观运行机制扭曲,以及外资利用政策的不当,从而使长期潜伏着的实质经济危机以金融危机突然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

2.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和实质经济的发展保持协调关系

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质经济相协调,因为归根结底,金融经济是为实质经济服务的。

当金融经济和实质经济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时,金融经济将对实质经济的发展和一国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如近年来美国股票资产增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和“资本效应”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融资的增加,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股市的上扬,从而形成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当金融经济落后于实质经济时,便会产生“金融抑制”现象,导致资金的低效运用和市场分割,并进一步影响到实质经济的发展。

而当金融经济脱离实质经济过度膨胀时,则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和实质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是实质经济,货币和金融工具只是媒介,它们需要发展,但不能过度,不能脱离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而过度膨胀。

二、金融虚拟经济对实质经济的促进作用

金融经济是实质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

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影响一国的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实质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促进资本形成

为了便利资金赢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金融经济活动衍化出如下两种途径来解决资金融通问题:

一是通过商业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即间接融资;另一种途径则是通过股票市场作为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媒介体,利用其公正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方便有效的运作程序,迅速地将资金剩余者的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者手里,而筹资者在获得新的资本后,就可以迅速投入到经济技术开发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上,使那些产出能力高的领域或部门得到迅速扩张,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与银行系统的直接融资相比,以股市为媒介的直接融资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①股票融资方式的直接性使得投资者和筹资者通过买卖行为形成了相互选择的机制,这种互相选择所产生的能力和压力将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②股票融资方式的不可逆性保证了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而股票的自由转让则保证了投资者回避风险的可能性③股市融资方式的大众化特性可以使企业分散大投资项目的风险,使得全社会可以兴建更多的有益项目。

正因为直接融资在动员社会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所以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证券化的浪潮。

据美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90年代以来美国证券市场(包括公司股票和债券、私募发行以及中期票据计划)的筹资额急剧上升,1998年突破2.5万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引擎。

2.信息聚集和扩散

在金融经济活动中上,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投资者对该金融资产的价格预期是看涨还是看跌,而价格预期又取决于投资者对该资产的信息占有程度。

因此,信息的发布、收集、传递、加工和运用成为金融市场上所有参与者的竞争焦点,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经济活动就是围绕信息要素运转的交易。

另一方面,金融交易过程具有相当的连续性与活跃性,而符合入市条件的买卖者均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在这种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投资者都想占有更多的信息,都想在获得信息之后尽快入市交易,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得任何用于预测资产价格的信息(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即刻反映在现行价格上。

金融经济的信息功能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宏观方面来看,由于金融资产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经济信息,如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因而其波动常被视为宏观经济政治运行状况的“晴雨表”;而从微观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现行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实质经济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发展的方向,因而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生产投资和经营决策的依据。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金融市场信息功能完全有效的前提下,金融资产(如股票)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前景。

以自由竞争形成的股票价格为导向,社会资源将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实现优化配置:

首先是在增量资源方面,理性的投资者将自发地向绩优股和行业前景良好的上市公司倾斜,导致业绩优良、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能在股市中获得更好的发行和配股机会,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使增量资金自发地流向效益良好、前景远大的企业。

另外在存量资源方面,通过上市公司之间或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就可以使已经非优化的资源配置结构得到新的再配置,从而提高宏观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微观的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此外,在股票市场中,政府还获得了一种控制社会资金流向的新方式,即通过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筛选来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这种“瓶口控制”与各级政府或银行的“多头控制”相比在体现政府意志、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4.公司监控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及由于剩余财产权和管理权割裂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

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可通过降低信息收集和执行成本,来激励和约束经理人员,使其为股东利益活动,从而尽可能减少由于经理人员“败德行为”引发的代理成本。

以股票市场为例,在一个信息功能有效的市场上,股价反映了公司经营的所有信息,包括股东无法从财务报表上了解到的信息,例如公众对公司的评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