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00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秋天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秋天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秋天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秋天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天教案1.docx

《秋天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教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天教案1.docx

秋天教案1

秋天·评估测试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背篓________蟋蟀________ 寥阔________

芦篷________ 枯涸________ 梦寐________

2.辨析下列各组字,并分别注音、组词。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青鳊鱼”。

(   )

②“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③《秋天》一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

(   )

④诗歌通过三幅画面营造了一种清丽、柔和而又略带忧郁、哀婉的氛围。

(   )

4.诗歌总体的写景顺序是由________及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秋天

戴望舒

再过几日秋天是要来了,

默坐着,抽着陶制的烟斗,

我已隐隐听见它的歌吹

从江水的船帆上。

 

它是在奏着管弦乐;

这个使我想起做过的好梦;

我从前认它为好友是错了,

因为它带了烦忧来给我。

 

林间的猎角声是好听的,

在死叶上的漫步也是乐事,

但是,独身汉的心地我是很清楚的,

今天,我没有这闲雅的兴致。

 

我对它没有爱也没有恐惧,

你知道它所带来的东西的重量,

我是微笑着,安坐在我的窗前,

当飘风带点恐吓的口气来说:

秋天来了,望舒先生!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管弦________ 闲雅________ 恐吓________

2.全诗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所营造的氛围和何其芳的《秋天》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2.略3.①×②√③×④×

4.远近

(一)1.听觉幽深、宁静嗅觉2.拟人3.不好。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4.农家丰收图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二)1.略2.拟人3.何其芳《秋天》的氛围松弛、悠闲、宁静;本诗则略显抑郁、萧条

【提示】

“基础训练”第3题:

③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概念,都属于古诗的范畴。

④诗歌的氛围是乐观、闲静的,因而“忧郁、哀婉”的说法是错误的。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1.伐木声丁丁________地飘出幽谷。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________叶的影子。

3.轻轻摇着归泊________的小桨。

二、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梦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一)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粗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秋天·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词语并为加粗字注音。

(1)丁丁________(  )

(2)肥硕________(  )

(3)栖息________(  )

(4)寥阔________(  )

(5)枯涸________(  )

(6)梦寐________(  )

(7)清洌________(  )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现代________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的第二部诗集是《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概括这首诗各节大意。

(1)

(2)

(3)

(4)

5.诗中“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6.诗中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各举一例。

7.诗人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广阔”二字的?

三、写作练习

依照下面的句子,试着描写冬天腊月的景物,并表达出与例句不同的感情来。

例句: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参考答案

 

一、1.

(1)伐木声zh5ngzh5ng

(2)指果实又大又饱满shu^(3)(多指鸟类)停留休息q9(4)高远空旷li2o(5)干涸,没有水了h6(5)睡梦m8i(7)水清li82.预言 何其芳 诗人 评论 散文 夜歌

二、3.这是一首献给青少年的热烈赞美生活的诗篇。

4.

(1)热情赞美生活。

(2)用排比句式数点丰富多彩、充满欢乐的生活。

(3)用排比句式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4)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激励人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创造。

5.指为了革命和建设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6.比喻和排比。

(举例略)7.连用了十一个“去”,对“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作了铺陈,列举天空、地面、高山、大海、白天、黑夜、热带、寒带等两两对举的生活,使其广阔画面尽收眼底。

三、(略)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四基达标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解释加粗的字

(1)栖息(   ) 

(2)肥硕(   )

(3)枯涸(   ) (4)寥阔(   )

3.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

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4.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1.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基达标]

1.

(1)zh5ngzh5ng

(2)shu^

(3)bi1n (4)ji) (5)q9

(6)li2o (7)h6 (8)li8

(9)p6ng (10)m8i

2.

(1)休息 

(2)大 (3)水干 (4)高远

3.

(1)何其芳 诗人,评论家《预言》

(2)热爱与赞美

4.“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

共同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形、声兼具的画面。

[能力提高]

1.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参考答案: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开放探究]

1.对秋天的喜爱的赞美。

2.略

理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习单

课题:

秋天课型:

自读执教:

杨永梅

时间:

2015年12月

教师寄语: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习读诗。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二、初读感知:

1、搜集作者相关材料,准备交流。

2、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            qī        息   

乌jiù                   梦mèi          

清liè                  枯hé          

lián           刀 xīshuài        

liáokuò        

3、释义。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幽谷

 

4、说“秋”

说说自己眼中的秋

5、读“秋”

① 指导朗读:

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并且要有感情。

② 学生读诗歌。

③你对刚才大家的朗读满意吗?

尤其是哪些地方?

你再来示范一下。

三、自主探究

6.品“秋”

提示:

怎么“品”?

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或者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诗句找出来与同学探讨探讨。

(1)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

 

(2)交流探讨阅读中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自己最喜爱的一节诗命名。

 

④朗读,加深理解

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目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四、合作交流

7、绘“秋”

提示: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比如可以用画笔画,可以用文字描述(如写诗写散文等),还可以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①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

② 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五、拓展检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4.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6.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二部分:

阅读分析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7.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8.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和。

9.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10.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11.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秋天》参考答案

1.略 2.《预言》;诗人、评论家 3.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4.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5.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6.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7.老师的粉笔 8.排比;设问 9.各种颜色的粉笔 10.最后一句 11.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秋天》自学学案

一、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1学习内容:

 《秋天》

2、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①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②.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 歌优美的体会诗意

三、自学提纲

①朗读课文

②解决生字生词:

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

③作者简介,参看注解①。

④生自由朗读课文

⑤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四、自学测评

同步测练《考》42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的疑点、难点、拓展点:

1、疑点

歌优美的体会诗意境。

解决办法:

学生自护着座探究解疑。

2、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

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体会。

3、拓展点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三幅图: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解决办法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二、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

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43

人的一生像一朵轻云,一缕清风。

在不经意间伴你走过人生四季。

我们需要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更需要秋天的收获,这是人生最灿烂的收获季节。

愿每个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来收获人生的丰硕之秋。

14、秋天

何其芳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流程:

一、诗歌导入,引秋

二、朗读感知,诵秋

1、示范读(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字音、节奏)一遍、二遍(划节奏)

2、指名一生读

3、生评

4、组内自由读

5、检测朗读(小组PK读)

6、全班齐读(饱含感情)

7、课中检测反馈

(1)填空:

诗人何其芳,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本诗选自《》。

2、注音:

丁丁()肥硕()栖息()鳊鱼()乌桕()

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三、再读课文,说秋

(一)读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1、全诗三小节,呈现三幅诗情画意的图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并找出依据(文中的词语)

2、三幅画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二)展示合作成果(分组、分内容、分画面展示)

四、归纳拓展,赞秋

1、归纳小结

2、拓展赞秋:

仿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诗歌《秋天》改写《秋天在哪里》。

附:

《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第二课时(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3、培养诗歌的改写,仿写的能力。

流程:

一、检查改写,唱秋

1、各小组合作,再板书(温馨提示:

紧扣课文内容)

《秋天在哪里》

例句(第一节的改写):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欢天笑语的农家里,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还有那伐木的丁丁丁……

(第二节的改写):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

(第三节的改写):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

2、各小组互相修改,再唱秋

二、探究精读——悟秋

1、你觉得诗中哪儿写的最美?

(提示:

可从感官角度展示秋天的立体美;可从修辞角度体现秋天的意境美:

可扣住语句中的重点词韵律美等)

 

2、先小组合作,再展示(可分组、分段完成)。

三、归纳拓展,绘秋

如:

美在声音:

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声,婉转清脆的笛声,交织成秋之歌。

美在动作:

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美在神态:

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美在语言:

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凝练的语句,编织绮丽的秋之梦。

你来试一试(写你经历过的秋天是样子):

美在颜色:

美在形状:

美在味道:

四、课外写作

以《我眼中的秋》为题,表达你对秋天的感受(最好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最大限度用本课所学的好词好句)。

《秋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