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99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

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放大镜》

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 《环境和我们》

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单元 《宇宙》

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

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第四单元 《信息》

科学探究中的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是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和学生在科学课上经历的所有学习活动,其实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过程。

 

五、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  科学设计和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第1、2、3、4课

 第二周                  第一单元第5、6、7、8课

 第三周                  第二单元第1、2、3、4课

 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5、6、7、8课

 第五周                  第三单元第1、2、3、4课

 第六周                  第三单元第5、6、7、8课

 第七周                  第四单元第1、2、3、4课

第八周                  第四单元第5、6、7课

第九周至期末结束      期末及毕业总复习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

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

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

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

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

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1

 

 

 

2

  

  

 

3

 

 

 

3.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讨论:

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

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

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

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

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

二、探究过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

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

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

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

讨论: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

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放大镜的倍数

5倍

10倍

观察布料的结果(图)

 

 

不同点

 

(4)学生讨论:

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

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

范围有什么变化?

(6)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编号

物体名称

用放大镜观察的结果

1

粉笔

 

2

铅笔头

 

3

橡皮屑

 

4

石块

 

5

面包

 

6

八角茴香

 

7

自己的皮肤

 

8

 

 

9

 

 

(8)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

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4.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

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对话:

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

谁能来画一画?

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

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

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

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1.2~1.7万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