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4.docx
《岳阳楼记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4.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阳楼记4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设想:
1《岳阳楼记》是历来称颂的千古名篇,是写景抒情的不朽佳作。
它的写景,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壮丽优美;抒情,倾吐胸襟,抒发抱负,品格卓绝。
语言凝练铿锵。
本文堪称是“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刘勰)
2教学中首先讲明词义、句意,理清结构,概括段意。
在此基础上,引导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逐句逐段讲解,加强朗读、背诵练习。
4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文章背景。
2.扫清读音障碍。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
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
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ā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
五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把字音、节奏读准确。
读毕,讲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
文中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1—3段的词义、句意。
.理解段意。
教学步骤:
逐段讲解课本
[朗读]第一段。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讲解]
1“谪”:
贬谪,降官。
2“守”:
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
3“越”:
于,到。
4“明年”:
第二年。
5“通”:
畅通,顺当。
6“和”:
和顺,谐和。
7“百废具兴”:
各种应办之事全部兴办起来;“具”,通假“俱”,皆,全;“兴”,兴起。
8“乃”:
于是。
9“旧制”:
原有的规模;“制”,式样。
10“于”:
在。
11“属”:
通假“嘱”,托付。
12“以”:
而。
13“之”:
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太守。
到第二年,政令通达,百姓乐业,种种荒废了的事务都得到办理。
于是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了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贤士和当今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他要我写篇文章记下这件事。
[导读]
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
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
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
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
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朗读]第二段。
[原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讲解]
1“夫”:
指示代词,那。
2“胜状”:
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
3“一”:
全。
4“衔”:
含,包含。
5“浩浩”:
水势盛大。
6“汤汤”:
大水急流的样子。
7“横”:
充溢,意为广阔。
8“涯”:
边际。
9“晖”:
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
10“阴”:
暗,指天色昏暗。
11“气象”:
自然景色。
12“则”:
乃是。
13“大观”:
壮观,雄伟的景象;“观”,景象。
14“备”:
完全,详尽。
15“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16“通”:
到达。
17“极”:
穷尽,这里意为直到。
18“迁客”:
降职外调的官吏。
19“骚人”:
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20“于”:
在。
21“物”:
自然景物。
22“得无”:
能不。
[译文]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就在这洞庭湖上。
它含纳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清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景色千变万化。
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
前人的描述十分详尽。
既是这样,那么(此地)往北通向巫峡,往南直达潇湘,贬降外调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有很多在此聚会,他们观览景物时升起的感触能不相异吗?
[导读]
提问第二段写什么?
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
”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
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无涯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
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
”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
“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
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朗读]第三段
[原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讲解]
1“若夫”:
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
2“霪”:
久雨。
3“霏霏”:
雨雪纷飞的样子。
4“开”:
舒展,这里指天放晴。
5“阴风”:
阴惨惨的风。
6“号”:
放声长鸣。
7“浊浪”:
浑浊的浪涛。
8“排空”:
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
9“耀”:
光辉。
10“潜”:
隐藏。
11“樯”:
船桅。
12“楫”:
船桨。
13“摧”:
摧折。
14“薄暮”:
傍晚;“薄”,迫近,靠近。
15“冥冥”:
晦暗。
16“斯”:
这。
17“也”: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8“则”:
就。
19“去”:
离开。
20“国”:
国都。
21“忧”:
担心。
21“谗”:
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
22“讥”:
非议,诋毁。
23“萧然”:
萧瑟凄凉的样子。
24“感极”:
伤感到极点。
26“者”:
……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
[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
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
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
[导读]
提问第三段写什么?
包含几层意思?
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
”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
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
”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布置作业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懂得词义、句意(第4—6段),理解其段意。
2.写景、抒情。
3.篇末出旨,对比明意。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节课所留的背诵作业
1.叫两名学生背诵。
背诵毕作讲评。
2.叫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板书以下词语:
“百废具兴”、“衔(远山)”“朝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
3.叫一名学生解释以上听写的词语
二讲解课文第4—6段
[朗读]第四段
[原文]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讲解]
1“至若”: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
2“和”:
温和,和煦。
3“景”:
日光。
4“惊”:
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
5“上下天光”:
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光”,景色。
6“一”:
全。
7“锦鳞”:
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
8“芷”:
一种香草。
9“汀”:
小洲。
10“郁郁”:
浓郁,形容芳香。
11“青青”:
形容茂盛。
12“而”:
连词,顺接。
13“或”:
有时。
14“长烟”:
指空中的云雾。
15“一空”:
完全消散。
16“浮光”:
浮动的水面的月光。
17“跃金”:
闪着金光。
18“静影”:
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19“沉璧”:
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
平圆形的玉。
20“何极”:
哪有穷尽。
21“心旷神怡”:
心情畅快;“旷”,开朗,“怡”:
和悦,愉快。
22“偕”:
一起。
23“把”:
持,端。
24“临”;面对。
25“洋洋”:
得意喜乐的样子。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丽,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止相聚,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芳香浓郁,一片茂盛。
有时长空的云雾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色的光辉闪烁跳跃,明月的倒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此刻人们登楼赏景,那就会感到心情无比畅快,以至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真有无限的喜悦啊。
[导读]
提问第四段写什么?
包含几层意思?
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
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朗读]第五段
[原文]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
[讲解]
1“嗟夫”:
表示感叹。
2“求”:
探求。
3“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
4“或”:
或许。
5“为”:
作,这里指心理活动。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话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以”,因为。
7“居”:
处于,位于。
8“庙堂之高”:
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庙明堂,指朝廷。
9“处江湖之远”:
指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作地方官。
10“是”:
这。
11“进”:
指在朝中作官。
12“亦”:
也。
13“退”:
指失位退处江湖。
14“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15“其”:
大概。
16“必”:
一定。
17“先”:
先于,前于。
18“天下”:
指天下的人。
19“后”:
后于。
20“噫”:
表示感叹。
21“微”:
非,不是。
22“斯人”:
这样的人。
“斯”:
此。
23“吾谁与归”:
我和谁同道呢?
“谁与”,与谁,介宾结构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归”,归聚,同道。
[译文]
唉!
我曾经探索过古代品德高尚者的思想心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上面这两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界环境影响而悲伤喜悦,也不因个人处境好坏而喜悦悲伤;(他们)在朝中做官就为百姓万民忧虑,退处江湖僻地就替君王朝政忧虑。
这样看来,(他们)在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大概(他们)一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唉!
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导读]
提问第五段写什么?
包含几层意思?
这段的内容为什么极为重要?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
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嗟夫……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展示“古仁人”的高尚坚毅的思想品格。
②“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示志向,砥砺友人。
这段的内容极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
前文言“迁人骚客”之悲,之喜,是为了与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以更加鲜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人”为楷范的诚笃主张与坚定志向。
第6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讲解]最后注明撰文时间。
1“时”:
时候,时间。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领会第二、三、四段中描写景物的语言之精彩,写景与抒情之契合。
3.认识“古仁人之心”的思想光彩。
岳阳楼记练习一
一、单选题
1、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的描述,可看出是指哪一类人?
(A)迁客(B)庶人(C)今人(D)古仁人(A)
2、下列何者不是借代用法?
(B)
(A)锦鳞游泳(B)静影沉璧(C)居庙堂之高(D)处江湖之远
解析:
(A)借代|美丽的鱼。
(B)譬喻|洁白璧玉(水中月影倒映,有如洁白璧玉)。
(C)借代|朝廷。
(D)借代|民间;朝野。
3、下列词语,何者没有错别字?
(B)
(A)增其旧治(B)横无际涯(C)气相万千(D)百废具新
4、下列有关范仲淹之叙述,何者有误?
(C)
(A)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人(B)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C)著有《白氏长庆集》五十卷(D)主持边务数年,号令严明,爱抚士卒;羌人呼为龙图老子解析:
(C)《白氏长庆集》|乃白居易之文集。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中“微”字用法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C)
(A)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B)微行,入古寺(方苞〈左忠毅公轶事〉)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D)辅以学术之精微(〈祭欧阳文忠公文〉)解析:
(A)道心惟微|精深。
(B)微行|隐秘。
(C)微管仲|没有。
(D)精微|奥妙。
6、「薄暮冥冥」之「薄」,与下列何者意思相同?
(A)
(A)日「薄」西山(B)如履「薄」冰(C)厚此「薄」彼(D)出身微「薄」
解析:
(A)迫近。
(B)不厚。
(C)轻视。
(D)卑贱。
7、下列词语,何者不是形容「水势」?
(D)
(A)涓涓(B)浩浩(C)汤汤(D)泠泠
解析:
(A)涓涓|细水慢慢地流着。
(D)泠泠。
形容清脆的声音,清凉的样子。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意谓:
(A)不因外物美适而喜,不因己身困阨而悲(B)不因财富而乐,不因贫穷而忧
(C)不以居官而喜,不以辞官为悲(D)不以荣宠而高兴,不以遭贬斥而忧伤
9、岳阳楼:
(B)
A在四川省B唐朝张说曾扩建,并命名为岳阳楼C范仲淹重修D远眺洞庭,下瞰君山
10、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描述,下列何者并不是作者所赞同的表现?
(A)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A)「以己悲」之迁客骚人的心情,非范仲淹所要强调的「古仁人之心」。
(B)皆为「古仁人之心」。
(C)皆为「古仁人之心」。
(D)皆为「古仁人之心」。
11、下列何者不是岳阳楼记一文的笔法?
(D)
(A)记叙(B)抒情(C)写景(D)寓言(F)议论解析:
正确答案应为:
议论。
1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意谓湖水广大而:
(A)
(A)流急(B)流缓(C)浑浊(D)清澈
13、下列何者不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雨悲之景」的描写?
(C)
(A)阴风怒号(B)山岳潜形(C)长烟一空(D)薄暮冥冥
14、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是《岳阳楼记》“晴喜之景中”的:
(D)
(A)日景、近景(B)夜景、远景(C)夜景、近景(D)日景、远景
15、下列何者非「通同字」?
(A)
(A)「越」明年|愈(B)百废「具」兴|俱
(C)「属」予作文以记之|嘱(D)或师焉、或「不」焉|否
16、「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中「微」字之意为:
(C)
(A)好像(B)无知(C)没有(D)轻视(E)清楚
1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句中缺空的成语是:
(B)
(A)锦鳞游泳(B)静影沉璧(C)波澜不惊(D)把酒临风(E)岸芷汀兰
18、下列「 」中的字,读音两两相同的是:
(C)
(A)郁郁「青」青|唐贤「今」人(B)霪雨「霏」霏|夙夜「匪」懈
(C)浩浩「汤」汤|「伤」春悲秋(D)岸芷「汀」兰|再三「叮」咛
19、下列词语中之「属」字,何字解释为连续之意?
(A)
(A)属引凄异(B)举酒属客(C)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连续」之意(zhuˇ)|出自郦道元《水经江水注》。
(B)「注,引申为注酒劝饮之意」(zhuˋ)|出自苏轼〈赤壁赋〉。
(C)「类也」(shuˇ)|出自陶潜〈桃花源记〉。
(D)「通『嘱』,请托」(zhuˇ)|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句中「郁郁」是形容什么?
(A)
(A)香气浓烈(B)体态轻盈(C)光彩纷呈(D)枝叶茂盛
21、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A)长烟「一」空|完全;全部(B)春和「景」明|风景
(C)去「国」怀乡|外国(D)南「极」潇湘|非常
2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二句是形容:
(A)
(A)月光下的湖景(B)阳光下的湖景(C)霪雨中的湖景(D)阴风中的湖景
23、下列词语解释,何者正确?
(D)
(A)处江湖:
身为武林中人(B)居庙堂:
出家为僧尼
(C)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侍奉东宫太后(D)执牛耳:
行业中的首要人物
解析:
(C)侍东宫:
侍奉太子(东宫:
太子也)。
(D)执牛耳:
古代诸侯结盟,割牛耳取血,盛在盘中,由主盟者持盘供立盟的人抹血在口上以发誓。
后称主持其事,居领导地位的人。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庙堂」之意是:
(B)
(A)祠堂(B)朝廷(C)寺庙(D)宗庙
25、下列何者不是「拟人」用法?
(C)解析:
(C)借代|酒杯。
(A)波澜不「惊」(B)「吞」长江(C)把「酒」临风(D)阴风「怒号」
26、下列有关〈岳阳楼记〉的叙述,哪一样是错误的?
(C)
(A)选自《范文正公集》(B)滕子京于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C)文中先描写春和景明的喜情,再描写霪雨霏霏的悲情(D)是记叙文(E)文末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解析:
(C)应是:
先描写霪雨霏霏的悲情,再描写春和景明的喜情。
27、下列〈岳阳楼记〉文句中,何者不是在描述「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情景?
(C)
(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是在描写什么?
(A)
(A)湖中之月色(B)湖面之日影(C)湖面之涟漪(D)湖中之游鱼
29、下列何者不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晴喜之景」的描写?
(B)
(A)波澜不惊(B)日星隐耀(C)静影沉璧(D)皓月千里
30、关于范仲淹的叙述,何者为误?
解析:
(C)生三岁而孤,嫂抚之成立∣此指韩愈
(A)北宋人(B)主持边务数年,西夏不敢来犯(C)生三岁而孤,嫂抚之成立(D)欧阳修、张载等人,皆蒙其栽培(E)平素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批评权贵,主持正义
31、下列「 」中的数目字,何者为实数?
(D)
(A)「百」废具兴(B)气象万「千」(C)长烟「一」空(D)「三」分天下
32、有关「樯倾楫摧」一词,何者为非?
(C)
(A)樯:
船的桅杆(B)倾:
倾倒(C)楫:
船头(D)摧:
折断
33、「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人」指:
(B)
(A)迁客骚人(B)古仁人(C)滕子京(D)唐贤今人
34、「属□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空缺的字是:
(C)
(A)于(B)余(C)予(D)与
3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二者之为」乃指:
(C)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进亦忧、退亦忧
(C)晴喜、雨悲(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6、「朝晖夕阴」,以下「 」中的字,何者与「晖」同义?
(A)
(A)春和「景」明(B)春和景「明」(C)浮「光」跃金(D)浮光跃「金」
37、下列「 」中的字,何者非动词?
(D)
(A)谪「守」巴陵郡(B)「去」国怀乡(C)「衔」远山(D)樯倾「楫」摧
解析(A)动词。
任州郡太守。
(B)动词。
离开(C)动词。
口中含着东西。
(D)名词。
船桨。
38、下列有关〈岳阳楼记〉一文之叙述,何者有误?
(A)
(A)作者用了颇多篇幅,写巴陵之万千气象(B)衔远山、吞长江,「衔」、「吞」二字,将静止的景物注入生命,化静态为动态(C)作者虽有忠君色彩,但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