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900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docx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

上传日期:

2009年4月9日    编辑:

现代经济编辑部     点击:

1011次

吴旻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北京1001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1988年至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重点讨论消费结构差异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而提出提升居民消费倾向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

城乡居民消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一、引言

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一直以来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我国的居民消费增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这就使得投资与对外贸易成为近年来推动我国GDP快速上升的主力。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显现,加上人民币升值与国内爆发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对外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而次贷危机深化所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预示全球经济下行的同时,进一步恶化了外需状况,外贸顺差屡创新低。

从国内而言,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环境恶化直接带来了投资需求的下降,即使货币政策已经有所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占作用却极大地削弱了投资乘数的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拉动的主要动力已经逐渐转变成居民消费的增长。

消费率是消费对一国经济拉动作用的衡量指标之一,而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居民的消费倾向直接决定了宏观消费率的高低,因此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实际反映了我国消费率的深层次结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消费率,刺激经济发展。

但纵观我国近20年来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的变化,居民消费的增长率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而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也存在极大差距。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9997.47元,是农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近三倍,远远超出十年前的水平,出现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乡之间收入和支出差距加大的趋势。

这种城乡二元经济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也会通过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对我国消费率产生不利作用,从而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探求当前状况下抑制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结构性差异因素,为促进提升我国消费率提供政策性建议。

   二、文献回顾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陈新年(2007)在《当前影响居民消费主要因素和政策建议》中指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农民生存型消费模式特征依然明显,城镇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稳中有升,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差距、利息率和房产消费,需要从制度、社会保障、个人信用制度上进行改进,根据城乡二元特征培育城乡消费热点,升级消费结构。

在实证研究方面,消费结构差异与消费水平差异是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方向,主要研究方法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为主,王欣容(2004)根据1978年到2000年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混合检验发现,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提出资产存量差距、收支不确定性、消费环境与消费传统造成了消费倾向差距。

在研究消费结构方面,赵志坚,胡小娟(2007)则采用了国外学者研究消费结构的常用办法ELES模型估算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模型参数,认为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线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稍微偏低,且用于维持基本生活的食品及居住的消费比例低于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比重高于农村居民,进而提出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研究可使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缩小的农民工群体。

毛瑞华、李竹渝(2005)用paneldata的方法处理我国1995-2002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数据,认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性差异过大,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型表示,而城乡消费差距必须通过提高收入、倡导精神消费和保持社会良好发展预期,维持消费品市场秩序来达到。

除直接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再对比的文献外,夏蓉(2008)将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作为因变量,说明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额、储蓄差异和消费差额存在正相关关系。

总之,我国学者采用了各种计量方法来度量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但少有学者将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联立进行考虑,探索同等收入水平下,消费结构中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

   三、数据和方法

为了比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选取了1988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家庭消费水平、支出结构(由于数据缺失,仅有1999-2007年数据)、人均收入三大类数据,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城乡消费差异,本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消费视角主要发展的是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建立了早期的消费函数模型,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收入绝对值决定了消费支出水平,即C=f(Y)。

而当收入增加时,消费比重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表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后来的学者对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具有习惯性,不仅取决于现期收入,还取决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和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弗里德曼则区分了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受一生收入的约束;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说则认为消费者将会在一生的消费和投资中做出最佳的选择比例,获得最大效用。

[1]随着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行为决定因素逐渐丰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更加细化,但收入水平对消费的显著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本文将采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计算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从消费水平上比较城乡消费差异。

根据凯恩斯后的各种消费函数论,消费倾向取决于长期内的收入水平,即考虑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

由于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型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因而本文认为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居民当前的消费结构,而这种消费结构即成为居民预期未来消费状况的基础,即现行的消费结构将影响居民当前的消费决策。

   四、结果与分析

   1、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异的计量。

平均消费倾向是居民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采用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与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采用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比值,计算结果如下表。

 

年份

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总收入(元)

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元)

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1988

1180.20

1104.00

785.30

476.66

0.61

0.94

1989

1373.90

1211.00

874.97

535.37

0.61

0.88

1990

1510.16

1278.89

990.38

584.63

0.59

0.85

1991

1700.60

1453.80

1046.10

619.79

0.59

0.85

1992

2026.60

1671.70

1155.38

659.21

0.57

0.82

1993

2577.40

2110.80

1333.82

769.65

0.58

0.82

1994

3496.20

2851.30

1789.38

1016.81

0.57

0.82

1995

4282.95

3537.57

2337.87

1310.36

0.56

0.83

1996

4838.90

3919.50

2806.73

1572.08

0.56

0.81

1997

5160.30

4185.60

2999.20

1617.15

0.54

0.81

1998

5425.10

4331.60

2995.48

1590.30

0.53

0.80

1999

5854.00

4615.90

2987.44

1577.40

0.53

0.79

2000

6279.98

4998.00

3146.21

1670.13

0.53

0.80

2001

6859.60

5309.01

3306.92

1741.10

0.53

0.77

2002

7702.80

6029.92

3448.62

1834.30

0.53

0.78

2003

8472.20

6510.94

3582.42

1943.30

0.54

0.77

2004

9421.60

7182.10

4039.60

2184.70

0.54

0.76

2005

10493.00

7942.88

4631.21

2555.40

0.55

0.76

2006

11759.45

8696.55

5025.08

2829.02

0.56

0.74

2007

13785.81

9997.47

5791.12

3223.85

0.56

0.73

图表11988-200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

按照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设定模型C=a+bY+e,e为随机扰动因素,C是人均消费性支出,Y是人均收入,分别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做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图表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函数回归结果

图表3农村家庭人均消费函数回归结果

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为C=322.515+0.722*Y,模型显著,支出对消费的解释程度达到了99.8%,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为C=28.356+0.54*Y,模型显著,支出的解释程度达到了99.7%。

由于在模型C=a+bY中b是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大于农村地区。

针对每一年内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差异,本文采用两配对样本t-test,双尾检验通过,表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图表4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配对检验结果

2、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将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全年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性支出、人均全年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全年居住支出、人均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性支出,用两配对样本的t-test比较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比重的差异,结果显示,各消费比重均存在较大差异,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农村家庭食品消费比重明显高于城市,居住消费比重也高于城市居民,而衣着消费、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则表现出城镇居民消费比重高于农村居民。

 消费比重出现的差距来自于该专项支出的绝对数额与总消费支出数额的共同作用。

较高的专项支出比重是这一特定项目支出绝对数额较高和总消费数额较低的结果,较低的专项消费支出比例则相反。

从总消费数额的角度说,农村居民人均远低于城镇居民,2007年数据显示,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已近万元,而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却低于4000元。

而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因此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绝对数额虽然少,但占总消费额比重大。

在城乡居民各项支出消费绝对差额的时间序列中可以明显看出,食品消费的差距最大,而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居住支出的消费差距不大,基本维持在500元以下。

进一步说,食品与居住属于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小,因此农村居民消费的总额小成为食品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差异的主要解释因素。

 服装、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等支出比重农村居民显著小于城市居民,1999年至2000年的消费绝对值差距增长较快,显然表明这些项目的消费支出的绝对数额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城市居民大大高于农村居民,同时这也证明了服务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收入的提高将提升居民对服务性产品的需求,增大了消费支出比例。

 

1.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异的结构性因素分析

 

 

 

图表61999-2007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差额变动

 

从1999年至2007年的居民消费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农村地区,为了考察消费结构差异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将各项消费支出分成基础性支出与服务性支出,基础性支出包括食品和居住、衣着支出,服务性支出包括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交通通信和杂项支出,考虑到各项支出间的相关性,为避免共线性的影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食品(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与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

回归结果如下。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a

b

AdjustedRsquare

a

b

AdjustedRsquare

食品

0.401

0.01

0.585

0.703

-0.003

0.614

医疗保健

0.889

-0.018*

0.208**

0.455

0.015

0.695

交通通讯

0.861

-0.009

0.766

0.499

0.005

0.783

文教娱乐

0.817

-0.004*

-0.125

0.626

-0.008*

0.085**

图表7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元回归结果

(注:

*未通过10%显著性检验,**F检验不显著)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各支出比重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解释程度不同,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主要解释变量是食品和交通通讯支出,其中,食品支出与平均消费倾向成正相关,食品支出比重越高,平均消费倾向越高,说明食品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消费所占比重基本已达到合理水平,支出比重的增大,不会挤占其他各项消费支出,反而增加了平均消费倾向;而交通通通讯支出比例与平均消费倾向成负相关,可能是由于交通通讯费用近年来增速过快,对其他支出产生较大的挤占作用,降低了平均消费倾向。

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显著解释变量则表现为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三项,食品支出比重与居民消费倾向成负相关,表明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仍然占有较高比重,且对其他消费支出的挤占作用较大,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均表现出与平均消费倾向的正相关,表明增加这一部分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比例中比重不大,可能是由于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交通通讯服务的提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端的位置,提高这一部分将有助于增大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对比农村、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食品支出比重对两者的影响截然相反,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食品对贫困家庭的消费挤占水平大;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交通通讯费用在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中也呈现出相关性相反的态势,表明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设施比较落后,进一步加大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而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上的花费增长过快,已经对居民的其它消费造成了挤占。

文教娱乐支出比重在两者间都处于不显著状态,但其绝对差额在农村和城镇居民间的增幅仅次于食品支出,可能的原因是文教娱乐支出的比重在1999年至2007年的变化水平比较小,其增长速度基本与城乡间消费水平的差距相似,因而,在回归中显示出不显著的影响。

这也说明文教娱乐支出这种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服务性消费,在近十年中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中维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波动不大。

   二、             结论解释及对策建议

从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差异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均大于农村居民。

显然,城镇居民的高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增加对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有较大的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可能影响不大,因此单纯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在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较大障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会递减,因而低收入水平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低于高收入者水平,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实证结果却显示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已有文献的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向了劳务收入等其他来源收入占有相当部分的来源结构,外出打工农民的增多使得农民收入受经济波动影响显著,同时,农业本身存在的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各种不利因素也给农村居民的未来生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不仅在经济上,更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差距,农村地区的长期落后带来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落后和城乡消费环境的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几乎没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等在农村均处于空白状态,根据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发达城镇居民的储蓄目的是为更高层次的消费做准备[2],消费结构随产业结构的顺次发展而发展,而比较之下,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动机极强,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上,农村居民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这也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水平小于城市居民。

从定性的角度来说,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居民,而服务性消费比重低于城镇居民;进一步的计量检验发现,食品、交通通讯、医疗保健都表现出了结构对消费水平的显著影响。

食品等基本消费占农村居民的重要消费支出比重成为降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通讯支出在城乡间的差异性影响也证明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文教娱乐支出则与消费总额相关性较大,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大,这部分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大。

针对目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上的差异,关键的问题解决途径还是需要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使农业产业内部的变革和升级,走高新技术性农业的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营手段,巩固农业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主要地位,同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过剩劳动力,带动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渐进式发展经济,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稳固农村地区发展的经济基础。

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实际福利,减少当前农民所面临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力量,把乡村居民的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3]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消费结构的转变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顺次升级,在当前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不高,居民消费重点逐渐转向服务性产品,但同农村居民一样,文教娱乐的高收入弹性产品城镇居民的消费比例虽有增加,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居住、交通通讯等支出制约了城镇居民进一步的消费升级,因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不足的服务市场的供给不足与某些必需品的对城镇居民消费发展的限制,使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面临较大的瓶颈。

合理化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鼓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向服务型产品消费转变,促进消费升级。

   六、进一步的讨论

 本文通过检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异,着重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探讨了平均消费倾向出现不同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方向,但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

另外,城乡居民当前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否会引发城乡二元经济的加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是否相同等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讨论。

注释:

①刘灵芝.湖北城乡居民消费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8:

12-16

②吴东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5:

27

③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23(5):

24-27

参考文献:

[1]程国平,方苏立.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7;26:

21-22

[2]郑新立.提高居民消费率是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J].宏观经济管理,2007;9:

4-6

[3]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23(5):

24-27

[4]刘灵芝.湖北城乡居民消费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8:

12-16

[5]吴东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5: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