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三年制药剂《分析化学》大纲72学时.docx
《09级三年制药剂《分析化学》大纲72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级三年制药剂《分析化学》大纲72学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级三年制药剂《分析化学》大纲72学时
药物制剂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
020221211
二、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课程是三年高职药剂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分析化学》以高职医用化学知识为起点,以三年高职药剂专业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分析化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分析化学的理论,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念下,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级药物制剂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学生在理解分析化学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树立“量”的概念,掌握传统的分析方法,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章节)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绪论
2
2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4
4
3
重量分析法
4
4
8
4
滴定分析概论
6
2
8
5
酸碱滴定法
10
4
14
6
沉淀滴定法
4
4
7
配位滴定法
6
6
8
氧化还原滴定法
6
2
8
9
电位分析法
4
2
6
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8
2
10
11
机动
2
2
合计
56
16
72
七、考核方法:
平时测验、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分析化学是三年高职药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分析化学》主编:
郭航鸣郑州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分析化学》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执笔人:
王元杭徐秀军审定人:
张建朝
主体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学习方法以及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理解分析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建议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二)分析化学的作用
第二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二)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组分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二)教学难点:
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误差的分类方法、表示方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和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会在分析化学实验及有关计算中应用有效数字。
本章建议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准确度与误差2、精密度与偏差3、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2、消除系统误差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数字修约规则
1、四舍六入五留双2、不能分次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加减法2、乘除法3、乘方或开方4、对数运算
(四)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正确记录测量数据2、正确称取样品和选择适当的仪器
3、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误差的各种表示方法,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以及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二)教学难点:
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以及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定义。
掌握沉淀法的基本操作及结果计算方法,挥发法、萃取法及其分类。
理解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本章建议8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沉淀法
(一)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二)沉淀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1、沉淀的形态2、沉淀的形成
(三)沉淀的纯净
1、共沉淀2、后沉淀
(四)沉淀的条件
1、晶体沉淀的沉淀条件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3、均匀沉淀法
(五)沉淀法的基本操作
1、溶解2、沉淀3、过虑和洗涤4、烘干或灼烧5、恒重
(六)沉淀法的结果计算
第二节挥发法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
1、常压加热干燥2、减压加热干燥3、干燥剂干燥
第三节、萃取法
(一)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1、分配系数2、分配比
(二)萃取效率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法的基本操作,沉淀法的结果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效率。
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滴定分析法及其分类。
掌握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本章建议8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及其分类
1、酸碱滴定法2、配位滴定法3、沉淀滴定法4、氧化还原滴定法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滴定方式
第二节标准溶液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2、滴定度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1、试剂与基准物质2、标准溶液的配制3、标准溶液的标定
第三节滴定分析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实例
1、CA·VA=a/bCB·VB公式的应用2、mA=a/bCB·VB·MA·10-3公式的应用
3、分析结果的计算4、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之间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滴定分析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的PH值的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混合碱、阿司匹林、药物中总氮的测定方法。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溶液中酸碱分布系数、滴定终点误差的概念,混合指示剂的概念。
了解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本章建议1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三)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温度2、溶剂3、指示剂的用量4、滴定程序5、盐类
(三)混合指示剂
第三节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1、强碱滴定弱酸2、强酸滴定弱碱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1、多元酸的滴定2、多元碱的滴定
第四节溶液中酸碱分布系数与终点误差
(一)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1、分析浓度与酸度
2、酸度对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影响
(二)滴定终点误差
1、强酸强碱的滴定误差2、弱酸或弱碱的滴定误差
第五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酸标准溶液
1、配制2、标定
(二)碱标准溶液
1、配制2、标定
第六节、应用与示例
(一)混合碱的分析
(二)阿司匹林的测定
(三)药物中总氮的测定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酸碱质子理论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滴定终点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碱滴定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药物中总氮的测定方法。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所用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银量法的有关计算,标准溶液(AgNO3,NH4SCN)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学会银量法滴定曲线制作方法。
了解银量法滴定曲线与影响沉淀滴定突跃的因素,法扬斯法所用指示剂、确定终点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
理解可溶性氯化物中氯、血清氯、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的分析方法。
本章建议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银量法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终点的方法
1、莫尔法—铬酸钾指示剂法
2、佛尔哈德法—铁铵矾指示剂法
3、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法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AgNO3标准溶液2、NH4SCN标准溶液
第二节 应用与实例
(一)可溶性卤化物的测定
(二)血清氯的测定
(三)有机卤化物的测定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所用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标准溶液(AgNO3,NH4SCN)的配制与标定,银量法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难点:
滴定曲线的制作方法,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
第七章配位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概念,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理解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的意义,影响配位滴定曲线突跃的因素及滴定条件的选择。
会进行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
本章建议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EDTA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一)EDTA的结构和离解平衡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αY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αM
3、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αMY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概念2、计算
第三节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1、滴定过程中pM的计算2、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二)滴定条件的选择
1、酸度的选择2、掩蔽剂的使用
(三)金属指示剂
1、指示剂作用原理2、指示剂的封闭现象与僵化现象
第四节标准溶液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2、标定
(二)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配制2、标定
第五节应用与示例
(一)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3、置换滴定法4、间接滴定法
(二)应用与示例
1、水的总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2、铝盐的测定3、磷的测定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的意义,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配位滴定过程中的滴定条件,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金属离子配位滴定中适宜酸度的选择。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极电位、条件电位及能斯特方程的含义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和正确选用指示剂的依据,碘量法、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和有关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理解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的影响。
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电位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亚硝酸钠法、重铬酸钾法、硫酸铈法、溴酸钾法和溴量法的原理、应用条件。
本章建议8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一)条件电位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平衡常数的计算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的依据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1、反应物的浓度2、溶液的温度3、催化剂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2、特殊指示剂3、氧化还原指示剂
第三节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
1、直接碘量法2、间接碘量法
(二)指示剂
(三)标准溶液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应用与示例
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3、焦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高锰酸钾法
(一)基本原理
(二)标准溶液
(三)应用与示例
1、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2、血清钙的测定
3、软锰矿中MnO2的测定
第五节亚硝酸钠法
(一)基本原理
(二)指示剂
(三)标准溶液
(四)应用与示例
第六节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重铬酸钾法
(二)硫酸铈法
(三)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电极电位、条件电位及能斯特方程的含义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碘量法、高锰酸钾法的原理与应用条件和有关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高锰酸钾法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甘汞电极的构造与原理,玻璃电极构造、原理和性能。
掌握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其他离子选择电极构造、原理和性能,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其他离子的方法,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本章建议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参比电极
1、甘汞电极2、银—氯化银电极
(二)指示电极
1、玻璃电极2、其离子选择电极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
(一)直接电位法
1、H+的测定2、其他离子的测定
(二)电位滴定法
1、基本原理2、确定终点的方法3、应用与示例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玻璃电极和其离子选择电极的使用原理和性能,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波长、频率和波数间的关系,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方法、描述术语和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朗伯-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分光光度法中仪器测量条件、显色反应条件和参比溶液的选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组分样品含量的方法及其计算。
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谱产生的原因,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和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了解光谱法的分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分类和应用,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的定性鉴别、纯度检查和多组分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章建议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光的基本性质
1、电磁辐射2、电磁波谱
(二)光谱的产生
(三)光谱法的分类
1、根据被作用的物质分类
2、根据物质与辐射能间的转换方向分类
3、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辐射能的吸收分类
(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吸收峰2、谷3、肩峰4、末端吸收5、强带和弱带
第二节基本原理
(一)朗伯-比尔定律
1、朗伯定律2、比尔定律3、光的吸收定律
(二)吸光系数
1、摩尔吸光系数2、比吸光系数
(三)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因素
1、化学因素2、光学因素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1、光源2、单色器3、吸收池4、检测器5、信号处理和显示器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1、吸光度范围的选择2、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2、溶液的酸度3、显色温度4、显色时间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五节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鉴别
1、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2、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
3、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二)纯度检查
1、杂质检查2、、杂质限量检查
(三)单组分样品的定量分析
1、吸光系数法2、标准曲线法3、标准对照法
(四)多组分样品的定量分析
1、解线性方程法2、等吸收双波长削去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光的基本性质,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方法、描述术语,朗伯-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分光光度法中仪器测量条件、显色反应条件和参比溶液的选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组分样品含量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教学难点:
光谱产生的原因,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和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含量的方法及其计算。
实践教学
一、实践名称: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第三章重量分析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掌握正确的称量方法,熟悉直接称量法和减量法。
2、实践内容:
称量前的准备工作,称量瓶称量,减量法称量。
3、仪器设备:
双盘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TG-328型),称量瓶,锥形瓶。
4、参考学时:
4学时
二、实践名称:
滴定分析操作练习(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论)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容量仪器的洗涤方法,初步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操作技术,学习观察与判断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
2、实践内容:
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滴定练习,容量瓶的基本操作。
3、仪器设备:
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0ml)、刻度吸管(10ml)、容量瓶(250ml)、烧杯(100ml)、玻棒、洗耳球等。
4、参考学时:
2学时
三、实践名称: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2、实践内容:
0.1mol·L-1的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1mol·L-1的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仪器设备:
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100ml及1000ml)、试剂瓶(500及1000ml)。
4、参考学时:
2学时
四、实践名称: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NaOH和Na2CO3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实践内容:
配制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
3、仪器设备:
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容量瓶(250ml)、移液管(20ml)、量筒(100ml)。
4、参考学时:
2学时
五、实践名称:
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KMnO4法测定H2O2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液体样品的取样方法。
2、实践内容:
用KMnO4法测定H2O2样品的含量。
3、仪器设备:
酸式滴定管(50ml)、吸量管(1ml)、锥形瓶(250ml)、量筒(25ml)。
4、参考学时:
2学时
六、实践名称:
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原理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酸度计(pH计)测定溶液pH值的操作。
2、实践内容:
用酸度计测定饮用自来水的酸度
3、仪器设备:
pHS-2型pH计,231型或221型玻璃电极,232型或222型甘汞电极,50ml小烧杯,标准pH缓冲溶液。
4、参考学时:
2学时
七、实践名称: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铁的含量(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目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熟悉测绘吸收光谱曲线的一般方法,掌握标准曲线法的操作及定量分析原理。
2、实践内容: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铁的含量
3、仪器设备:
721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1000ml)、吸量管(1ml、2ml、5ml)、移液管(10ml、20ml)、量筒(100ml)、洗耳球。
4、参考学时:
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