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849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化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化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化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化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化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化工作方案.docx

《绿化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化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化工作方案.docx

绿化工作方案

绿化工作方案

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为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发展观念,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市委X

届十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水平,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围绕市委X届十七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统筹城市、城郊、农村一体绿化,协调林业生态、绿色产业、生态文化三大体系融合发展,突出重点,提质增量,构建“1+3+N'城乡绿化格局,建设绿色X、生态X、美丽X,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

二、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美丽X的目标,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推进农村“五化”,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X年X市建成区完成新、改、续建城市绿地122.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达到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75平方米。

全市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任务20.42万亩,其中造林12.72万亩,森林抚育6.70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城市绿化。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让自然生态走进城市,让园林绿化融入生活”,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在城市建成区持续开展植树增绿行动,实施城市绿荫工程。

通过植树增绿、扩量提质,大幅度提升城市绿视率,实现“抬头看绿、出门见绿、休闲赏绿”的景观效果。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建设城市公园、生态绿道和街头游园等,突出“高、大、厚、密、彩”的建设理念,以“六大工程”为抓手,用三年时间将全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到70%以上,建

成区绿地乔灌木比例提升到60%以上,常青乔灌木的比例提升到40%以上,形成大绿量、全覆盖、多层次的城市绿地景观,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林交融、四季常青”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具体抓好六大工程:

1.道路绿化。

按照“一街一景,突出特色,绿荫成带”的要求,新建X路南段、X大道、X大道、X、X等道路绿地35公顷,完成胜利路、TD8号路、TD13号路等道路约1200株行道树栽植工作。

2.公园绿地。

各区要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由乔、灌、草、藤本植物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季相色彩变化丰富的植物群。

完成X路与X路东北角0.32公顷X、X、X等17个项目移交各区的公共绿化用地建设任务;完成代征绿地移交市级零星街旁9公顷绿地建设X路北段、X道东段、X路北段等8条道路30公顷路侧带状公园绿地的景观建设工程。

3.城市水系绿化。

围绕城市河、渠、坑、塘开展绿化,着力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

启动X路22.62公顷植物园建设。

4.城郊防护绿地。

X高速、X快速路等8条道路,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原则,X路侧防护绿地。

突出主导树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构。

5.园林城市、城镇和园林单位小区创建。

各县(市)要按照《X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X年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创建工作的通知》(X建城〔X〕4号)要求,积极开展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园林城镇和园林单位小区创建,X县、X县要在X

年完成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申报工作。

各县(市)要在X年完成1个省级园林城镇的申报工作。

同时,要按照要求,加强省市级园林单位和小区建设,实现城市“绿化细胞”有序增长。

全市所有单位庭院和小区要增加咼大乔木,提咼绿化覆盖率。

沿街单位要拆墙透绿、拆墙建绿,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围墙要利用藤本月季、爬墙虎等藤本植物进行

垂直绿化。

6.绿地景观提升。

全市所有公园、游园广场和道路绿地要重点开展景观“净、齐、美”提升工程,全面消除黄土裸露,新增植乔灌木3000株,保证绿地景观干净整齐;同时不断加强生态景点、绿荫广场、绿荫停车场等改造提升,开展单位、小区绿地专项整治提升活动,提升绿化档次,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

(二)城郊绿化。

按照“三环百园围城、四河十路网城、两岭一带护城”的城郊林业生态建设布局,启动中心城区城郊绿化,X区、X区、X区、X区、

X区、X区及X县、X县要以路园绿化实现森林围城,以路河绿化提升形象,逐步实现森林围城、森林网城、森林护城。

X区要根据规划,加快X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逐步打造适合市民生态休闲的后花园。

依托道路、河流为骨架建设城郊林网。

X县完成产业集聚区内8条道路26.4公里绿化提升,补植补造X6.7公里,新绿化X线10.8公里;X县新绿化X线9公里;X区X大道、X湖X线、X线,构建35公里长的绿色廊道;X区启动X新城道路绿化;X区启动X绿化。

X县、X县、X区、X区、X区、X区、X区、X区在主城区外围实

施“以园围城”,建设以花卉苗木为主的林业生态园区。

按照功能多样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栽培无公害化的标准,新建和提升百亩以上城郊森林公园、花卉苗木园、林业生态观光园、林果采摘园20个,逐步建成城郊绿色休闲基地。

南、北两岭是我市造林绿化的难点,但同时也是提高近郊森林覆盖率的潜力所在。

通过建设义务植树基地、乡土树种试验基地、经济林园区等多种形式进行绿化,建立林业生态示范区。

X年X县重点在

X镇、X乡、X乡绿化800亩,逐步构建X生态区。

X县X镇在提升改造X农庄、X农庄等林业园区的基础上,新发展林果花卉苗木1000亩;X区X镇和X镇综合提升X、X、X生态园的绿化档次,新发展小杂果600亩,抓好以园区建设为主的X林果花卉苗木生态区。

(三)农村绿化。

按照“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通道水系景观化、城镇园林化、乡村绿化美化”的标准,在全市区域实现造林绿化提质量、增绿量。

1.通道绿化。

围绕交通路网和水系,建设集防护效益与景观效益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林带,构建以铁路、高速、省道、河道为骨架的绿色生态网络。

林带建设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栽植五角枫、榆树、泡桐、柳树、刺槐、国槐等优良乡土树种,丰富植物景观,提升绿化层次,提高抗逆能力。

鼓励沿线绿化林带外侧适宜区域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等林业生态园区,形成廊道绿化的第二层生态景观。

(1)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带。

按照X政〔X〕42号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建设生态带,其中内侧营建固定性绿化带,外侧营建以油用牡丹等生态经济作物为主的生态经济带,在干渠重要节

点建设面积不低于100亩的生态游园,形成贯通南北、长度66公里的大生态廊道。

(2)高速公路绿化网络。

沿线各县(市、区)对X高速、X高速和林长高速绿化林带进行全面抚育提升,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景观效果。

要清除病弱死树,局部有条件的通过更新进行树种改造,逐步实现多层次、多树种的景观廊道。

补植时注意适地适树,种植耐荫树种或灌木,形成复层林带结构。

视野内的荒山要逐步绿化。

(3)省道等其他干线公路绿化。

省道、通往景区道路等其他主干道要按照两侧各5行以上树木、宽度10米以上的标准建设绿化带。

X市打造黄金旅游通道,启动建设X线通往X景区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山体绿化。

(4)X生态防护带。

按照保护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按属地分段启动保护与建设,逐步恢复沿河自然生态。

(5)生态廊道示范通道。

各县(市)至少建成1条长度不小于10公里的生态廊道示范通道。

2.山区绿化。

(1)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X市、X县、X县、X区通过组织实施X山绿化、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退耕还林、X投资银行清洁机制造林项目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方式,切实扩大森林面积;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增强森林生产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构筑全市X区生态大屏障。

X年完成山区营造林17.8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2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6.29万亩。

(2)矿区植被修复。

规划启动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开展采挖矿区、尾矿堆集区的植被恢复科技试验攻关,加强X市、X县、X区等地矿区生态恢复和保护。

X县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启动修复绿化X高速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

3.平原绿化。

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原则,结合高标准粮田规划,整体提升东部20万亩平原林网。

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高大乔木,同时引进新的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单一树种结构,提升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X年重点建设

好X县北郭乡、X县X镇2个5000亩农田林网新树种示范方。

X县要高标准完成9000亩平原沙区防护林建设任务。

4.园区绿化。

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坚守生态红线。

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景观资源,注重挖掘林业园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实现由森林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形成以园区化发展为载体,以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支撑,以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为内容的新业态。

(1)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重点建设X国家森林公园、X省级森林公园、万X自然保护区,提升绿化档次,完善基础设施。

X国家森林公园重点建设景区引水设施,通过蓄水池、深水井,铺设输水管道3公里,保障景区生产、生活、旅游、消防等用水需要;X省级森林公园硬化景区道路13公里,建成农家乐3600平方米,栽植侧柏20万株;万X自然保护区完成标桩立界,启动建设保护区标志及大门。

(2)湿地公园。

全市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按要求开展试点任务建设。

X国家湿地公园完成14公里自行车道建设、水库东岸保育景观建设以及观鸟监测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X年通过国家验收;X峡谷国家湿地公园完成机构设置、标桩立界、详规编制工作,并启动建设;X河国家

湿地公园完成机构设置,投入X万进行基础设施前期建设。

(3)林业园区。

按照多功能、标准化、品牌化、无公害的标准,提升现有300亩

以上的100个园区建设水平,全市X年新发展10个现代林业园区。

建立X万X等6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其X镇、X镇各建设1个万亩示范区。

注重挖掘林业园区的休闲、科普、体验等多种功能,实现林业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5.城镇和村庄绿化。

各县(市)要实施“森林围城”战略,根据县域特点,搞好规划布局,建设县城生态防护屏障,逐步打造生态系统健全、环境优美的绿色县城。

X市继续实施森林围城,X年完成X路、X路22.76公里绿化。

X县、X县启动实施森林围城,X县X年完成县城周边22公里防护林带;X县要构建东、西、南、北环县城生态屏障,X年完善城南部防护林带和城东部林网建设。

各乡(镇)要根据各自特色,规划实施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形成一村一品、一街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

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要按照街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标准,道路、庭院、村中空地和村周边宜林荒山荒地全面绿化,使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X

市按照全域生态化的要求,提X庄绿化水平,X年完成包括X申遗范围内47个村的绿化美化,X年前完成全部500余个村庄绿化。

6.绿色富民产业。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和设计造林树种,并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水青山”和

“金山银山”。

(1)林果业。

按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稳步推进大枣、苹果、桃、梨等传统经济林果和李、杏、石榴等小杂果发展。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开展有机或无公害生产。

引进和培育林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实行品牌战略和产地认证,提升质量和效益。

(2)木本油料产业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68号)精神,加快发展木本油料产业。

通过挖掘核桃、花椒等传统树种潜力,发展毛梾、黄连木特色木本油料树种,引进油用牡丹等新的油料树资源,使全市木本油料基地达到60万亩。

X年新

发展核桃2万亩,全市核桃面积达到20万亩;引进发展油用牡丹5000亩。

培育木本油料深加工企业2—3家,延伸核桃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打造核桃产业集群。

(3)林下经济产业。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重点发展林下菊花、丹参、黄芪、艾草、柴胡、红花等林药模式和林下间作油用牡丹的林油模式,提高林地生产力。

X县打造伏道乡为主的

东部林下中药材基地,为中药加工园区提供原料。

X市继续发挥国家

级林下经济示X的优势,试验推广X市万X和X镇祥云牡丹的“核桃-油用牡丹”模式,做强林下经济产业。

大力开展森林生态游,实现森林景观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X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到8.9亿元。

(4)花卉苗木产业。

以南岭为中心,依托X镇花木之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城市周围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实现花木围城。

重点打造以X区为中心的南岭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带动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万亩。

X年全市发展花卉苗木1万亩,并在X区启动建设1处占地350亩的苗木交易中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安排。

各县(市、区)提前完成苗木采购、土地流转、工程招标等各项准备工作,3月初掀起植树造林高潮;4月初基本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二)建设要求。

1.规划设计。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作业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2.良种壮苗。

以栽植乡土树种为主,采用良种壮苗,把好苗木质量天。

3.专业化栽植。

组织专业队或绿化公司统一栽植,确保建设质量。

4.加强管护。

栽植后要及时浇水灌溉,树干涂白,定期除草清理杂物,确保成活。

(三)检查验收。

4月底对造林绿化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7月份进行成活率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管理。

落实目标责任制,按照属地建设原则,各级政府是城乡绿化建设的主体,对本区域内城乡绿化建设负总责。

各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重点项目要按照“三专”即专人、专案、专业的要求,明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确保责任目标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投入”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

市、县(市、区)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对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予以奖补。

全面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等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挖掘金融资本支持林业发展潜力。

鼓励社会各种投资主体通过承包、租赁、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取得林地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

(三)科学规划设计,确保建设质量。

各县(市、区)要按照不同工程的建设标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作业设计。

要树立精品意识,从规划设计、种苗质量、栽植管护等环节严格把关,建设一流工程。

要提高乡土树种栽植比例,注重营造混交林,确保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提升森林的生态质量和综合效益。

(四)严格依法治林,加强林业保障。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坚守林地和森林红线、湿地红线、物种红线等生态红线,加大森林公安、林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木材运输检查等执法力度,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营造依法治林社会环境。

不断增强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预报和扑救能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确保林业建设成果。

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检测检验机构和队伍,开展涉林食用产品检测检验,维护食品安全。

(五)深化林业改革,创新造林机制。

继续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扩大确权发证成果,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

规范林权流转,依法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做好政策引导和信息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三类经营主体,使其成为林业建设的主体力量。

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PPP模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六)强化督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各级、各部门的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后市政府对重点生态工程予以奖补。

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对未能如期按要求完成任务或任务完成质量差的,实施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