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56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2.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只适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

4.1848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

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而在1872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5.表2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

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6.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7.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

“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

A.“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B.“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

C.“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

D.“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

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

他意在

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

在城市和农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应。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十月革命完成了国家富强任务

C.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的要求

D.反沙皇专制是十月革命的目的

10.读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D.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

11.列宁曾说:

“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成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

如果丧失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

”这表明列宁认为

A.革命要坚决采取暴力方式完成革命任务

B.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革命的对策

C.十月革命就是采取了革命与妥协的方式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措施夸大了革命性

12.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13.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

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D.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4.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

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要

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15.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

“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

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

”邓小平的目的是

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16.以下为某论文关于两岸关系的摘要提纲。

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最为合理的是

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

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第二,迫使台湾维持“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

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

A.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B.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17.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

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

这说明在中国

A.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B.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

C.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D.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18.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19.《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

这说明

A.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B.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C.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D.“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

20.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

个)。

这些创新

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乡镇、市

1998~1999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

2001~2002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

2003~2004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

2005~2008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21.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22.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

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3.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

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24.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见当时政协

A.转变为计划经济指导部门

B.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主要担负起统一战线职能

D.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5.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

这种变化说明了

A.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针对有人将唯物史观歪曲为“技术经济史观”或社会宿命论的挑战,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作为历史主体及其合力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它表明历史进程就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