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42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病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月经病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月经病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月经病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月经病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经病重点.docx

《月经病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经病重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经病重点.docx

月经病重点

第七章、月经病

●凡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病因: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体质因素,

●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损伤导致胞宫失于藏泻。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

治本调经。

●调经之法,重在补肾调肝健脾和胃、调理冲任气血。

●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

(1)辨病之先后

(2)辨病之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辨年龄与月经周期之不同阶段

(4)分期辨证用药

第一节、月经不调

●定义:

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包括: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6个病症。

●辨证要点

(1)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多为气虚

(2)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多为血虚

(3)经血量少、色鲜红、质粘,多为虚热

(4)量多、色深红、质稠,多为实热

(5)量少、色淡黯、质清稀,多为虚寒

(6)量多,色黯红有块,多为实寒

(7)经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多为血瘀。

●月经先期

定义: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是血热扰动血海和气虚冲任不固,治疗重在益气、清热、调经

阳盛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养阴调经

方药

清经散

肝郁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夹血块。

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

疏肝清热,清热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方药

两地汤

脾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脾益气,升阳调经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肾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或归肾丸

●月经过多

定义:

月经量明显增多,多出平时正常经量1倍以上,或超过80ml,但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可引起继发性贫血。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血热或血瘀引起血海不宁,冲任不固,胞宫失于封藏之职。

治疗应分经期与平时,经期重在固冲任以止血、减少月经量,平时调理气血、辨证求因治本。

气虚

月经

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升阳,安冲摄血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

月经

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理冲止血

方药

失笑散

●经期延长

定义: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但一般在2周内能自然停止,可伴见月经过多或过少。

经期延长的病机与月经过多颇类似,主要责之于虚、热、瘀引起血海不宁,冲任不固,胞宫失于封藏之职。

但月经过多属阳盛血热,经期延长属阴虚血热,治疗重在调经止血,缩短经期。

血瘀

月经

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

症状

小腹疼痛不适,面赤额黑,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理冲止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加茜草、海螵蛸

虚热

月经

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症状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医学入门》)。

气虚

月经

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症状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则

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方药

举元煎加炒荆芥、仙鹤草、炒续断

●月经后期

定义: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可伴有经量或经期的异常。

肾虚

月经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气短,腰膝痠软,性欲淡漠,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则

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加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

血虚

月经

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无块;经行小腹绵绵作痛,

症状

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爪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血填精,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加鸡血藤、菟丝子、炒香附

血寒

虚寒

月经

经行延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治则

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月经

经行错后,量少,色黯有块

症状

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暗红,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则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

温经汤

气滞

月经

经行延后,量少,色黯红有块

症状

小腹胀满,或胸胁乳房胀痛不适,精神抑郁,时欲太息;舌质正常或略黯,苔白,脉弦

治则

开郁行气,和血调经

方药

乌药汤

●月经过少

定义:

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平时正常经量的1/2,或不足30ml,或行经持续时间仅l-2天,甚或点滴即净,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肾虚

月经

经行量少,经色淡黯

症状

伴面容憔悴,头晕耳鸣,腰骶痠软,小腹凉,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归肾丸加肉苁蓉、巴戟天、乌药

血虚

月经

经血量少,经色淡红,质稀薄

症状

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经行小腹绵绵作痛;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养血,和血调经

方药

滋血汤加陈皮、砂仁

血瘀

月经

经血量少,色黯红,或夹有小血块

症状

小腹胀痛不适,经行后痛减,或伴胸胁胀痛,腰骶疼痛;舌紫黯,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或沉弦

治则

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炒香附

痰湿

月经

经血量少,色淡红,质粘稠或夹杂粘液

症状

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倦怠乏力,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

治则

运脾化痰,和血调经

方药

六君子加归芎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

月经

月经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块

症状

情志抑郁,胸胁乳房胀满,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或略黯,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

疏肝理脾,和血调经

方药

逍遥散加炒香附、枳壳

肾虚

月经

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清稀

症状

面色晦黯,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小腹空坠,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则

补肾益精,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

 

第二节、经间期出血

●定义:

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

又名:

“的候”、“真机”、“氤氲(絪缊)”。

西医学“排卵期出血”,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范畴。

●病机:

肾阴虚;湿热;血瘀

●妇检:

宫颈粘液透明呈拉丝状,夹血丝。

●治则治法:

滋肾养血,平衡阴阳为主。

肾阴虚

月经

间期出血,量少/稍多,色鲜红,质粘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坚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

月经

经间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色深红,质稠,白带中夹血,或赤白带下

症状

下腹时痛,胸胁满闷,口苦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治则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

血瘀

月经

经间期出血量少/稍多,色暗红/紫黑,有血块

症状

少腹一侧/两侧胀痛/刺痛,拒按,胸闷烦躁,舌质紫/有紫斑,脉细弦

治则

化瘀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

第四节、闭经

●原发性闭经:

女子年满16周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经:

已经建立起月经周期规律后又因病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生理性闭经:

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期的月经不来潮以及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数月停闭不行,无其它不适者。

●隐经:

玉门闭锁(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以致经血潴留不能外排者。

●病机:

虚: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

实:

血瘀气滞;痰湿阻滞。

●分类

类  型

原   因

子宫性闭经

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子宫切除后或宫腔放射治疗后、先天性无子宫或发育不良等

卵巢性闭经

卵巢早衰、卵巢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先天性无卵巢或发育不良、卵巢切除或组织破坏等

垂体性闭经

垂体肿瘤、闭经溢乳综合征、垂体梗死、空蝶鞍综合征等

下丘脑性闭经

精神紧张、体重下降和营养缺乏、剧烈运动、药物减肥、神经性厌食症等

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闭经

甲状腺功能减低或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治则治法:

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

肾气亏损

月经

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

症状

素体虚弱,腰痠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茺蔚子、乌药、紫河车

气血虚弱

月经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

症状

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或易脱落,身体羸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或薄白,脉沉缓或虚数.

治则

补气健脾,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

月经

月经量少而渐至停闭

症状

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润燥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加黄精、制首乌、丹参、炒香附

气滞血瘀

月经

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去桔梗、甘草,加莪术、香附

痰湿阻滞

月经

月经停闭

症状

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则

化痰除湿,活血调经

方药

丹溪治痰湿方去滑石,加陈皮、泽兰、巴戟天或苍附导痰丸

附: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定义:

是指青春期前后发病,卵巢泡膜细胞良性增生引起的雄激素生成过多造成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变等一系列表现。

●症状与体征:

(1)青春期发病:

PCOS患者初潮年龄一般正常,各种症状多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前后不久陆续出现,提示内分泌紊乱发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建立之前。

(2)月经与排卵异常、不孕

①月经失调:

可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等

②不孕及卵巢黄体功能不全:

不孕多由无排卵所致

(3)高雄激素症状

①多毛:

指面部或躯体表面毛多。

PCOS患者中发生率约70%(17%-83%)多毛分布于唇上、下颌、乳晕周围、脐下正中线、耻骨上、大腿根部等处,性状粗硬而长、着色深。

②痤疮:

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

多见于面部,如前额、双颊等,胸背、肩部也可出现。

、最初表现为粉刺,以后可演变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

③其他男性化体征:

有肌肉发达、乳房萎缩、声调低沉、出现喉结、阴蒂增大、秃顶等。

但在PCOS患者很少出现,偶有阴蒂略大,或稍见喉结突出。

(4)肥胖

(5)黑棘皮症:

当有胰岛素抵抗合并雄激素过多时常出现黑棘皮症。

可发生于颈背部、腋下及阴唇,呈灰褐色,皮肤增厚。

(6)卵巢多囊性变:

在妇科检查时可摸到增大的卵巢,病理可见卵巢均匀增大,卵巢白膜均匀增厚,多个直径<1cm的囊性卵泡。

●血液中激素的改变:

(1)高雄激素血症

(2)高雌酮血症

(3)LH、FSH水平比例异常

(4)高胰岛素血症

(5)高泌乳素(PRL)血症

(6)高肾素血症

●B超检查:

(1)卵巢体积增大.形态饱满,长径可以大于4cm,可以达到5cm.包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

(2)卵巢实质内部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卵泡回声,多数小于5mm最大一般不超过1cm,卵泡之间互相挤压,排列杂乱无章.每一个切面数目可在10个以上.

(3)经阴道超声可见髓质面积增大,回声增强,且血流丰富.在正常卵巢一般髓质回声不是很明显.

(4)子宫内膜改变,表现为无排卵型子宫内膜.可表现为增生期/囊腺型或腺型增生过长

●治疗原则:

(1)促进排卵

(2)恢复月经和生育能力

(3)遏制高雄激素血症和男性化表现

(4)监测子宫内膜病理变化,防止癌变

●治疗:

(1)调整月经、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孕激素、口服避孕药(OC)、孕酮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

(2)节食、运动及减肥

(3)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曲格列酮、罗格列酮

(4)多毛与痤疮的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安体舒通---醛固酮拮抗利尿剂、醋酸环丙孕激素制剂(CPA)、氟化酰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

(5)促进生育:

促排卵治疗、促性腺激素

●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稀发或闭经

2、不孕

3、高雄激素症状:

痤疮、性毛过多

4、肥胖

5、黑棘皮

6、远期并发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诊断标准:

①长期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②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和/或生化指标;

③卵巢呈多囊样改变。

超声提示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c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直径≥10mm。

具备其中的两项,在排除了其他病因(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Cushing综合征等)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后则可确诊。

肾虚

月经

月经初潮迟至、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

偶有崩漏不止,或经期延长

症状

面色无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怕冷,大便溏薄;带下量少,阴中干涩,婚后日久不孕。

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右归丸

脾虚痰湿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甚则停闭。

症状

形体丰满肥胖,多毛;头晕胸闷,喉间多痰,四肢倦怠,疲乏无力;带下量多,婚久不孕;舌体胖大,色淡,苔厚腻,脉沉滑

治则

化痰除湿,通络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

气滞血瘀

月经

经后期量少,经行有块,甚则经闭不孕。

症状

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小腹胀满拒按,或胸胁满痛,乳房胀痛;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治则

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肝经郁火

月经

月经稀发、量少,甚则经闭不行,或月经紊乱,崩漏淋漓

症状

形盛体壮,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肢体肿胀;大便秘结,小便黄,带下量多,阴痒;舌红苔黄厚,脉沉弦或弦数

治则

疏肝理气,泻火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第五节、痛经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金匮要略》最早记载痛经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

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痛经:

是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

●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诊断:

(1)病史:

可伴不孕、盆腔炎、或宫腔手术史。

(2)症状:

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鉴别:

(1)异位妊娠:

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位妊娠的腹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有妊娠临床表现,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HCG阳性。

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时后穹隆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内出血严重时,患者有晕厥、休克和血色素下降。

痛经虽有小腹痛及阴道流血,但无妊娠临床表现。

(2)与黄体破裂的腹痛:

黄体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无声区,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MRI、CT检查。

(3)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患者阴道出血伴有腹痛时,应与痛经伴月经后期相鉴别。

胎动不安有停经史和妊娠临床表现,小腹痛轻、阴道出血量少于经量,可有腰酸、小腹下坠感。

HCG阳性;B超检查可见孕囊在宫腔内,胚胎发育与停经天数相符。

痛经的腹痛较明显,出血量较多如月经量,且无妊娠临床表现。

(4)堕胎小产:

堕胎、小产有腹痛较剧和阴道出血与痛经相似。

堕胎、小产有停经史、妊娠临床表现,小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血量由少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

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口开大或宫口有组织物堵塞;或胚胎排出后,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5)肠痈腹痛相:

正值经期急性发作的肠痈腹痛,可与痛经混淆。

肠痈腹痛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妇科检查、血液分析等可作鉴别。

病名

临床表现

腹部体征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痛经

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

无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

无阳性体征

B超检查盆腔无异常

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

多有停经史。

阴道不规则流血,一侧少腹疼痛,甚者晕厥或休克

下腹一侧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可有移动性  浊音

后穹隆饱满,宫頚摇举痛,子宫稍大而软,宫旁可扪及痛性包块。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血、尿HCG阳性,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正常或稍高。

B超示宫内无妊娠囊,宫外有混合性包块

胎动不安

多有停经史,阴道少量流血,腰酸、腹痛,但不严重

无阳性体征

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血、尿HCG阳性,B超示宫内见妊娠囊,有胎芽、胎心

卵巢黄体蒂扭转

突发一侧少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患侧少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一侧附件肿物张力较大,有压痛,以瘤蒂部最明显

B超可探及一侧附件肿物

黄体破裂

发生于月经期前,突发一侧少腹剧烈疼痛

一侧少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子宫正常大小,后穹窿触痛,附件可触及境界不清的软包块,有压痛

血、尿HCG阴性,中性白细胞增高,红细胞及血色素下降,B超可见子宫直肠窝或腹腔积液

●治则:

调理冲任,胞宫气血。

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迅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气滞血瘀

月经

行而不畅、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如腐肉样物质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痛拒按,块下则痛减。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

月经

量少、色不鲜,如黑豆汁样(紫黑、紫黯)、有块。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则痛减。

症状

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

月经

量多、色黯红、质稠夹有血块,或月经失调。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拒按,或平时小腹疼痛经行加剧。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纳呆、口腻、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则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血汤

气血虚弱

月经

量少、色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小腹空坠作痛。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

圣愈汤

肝肾亏损

月经

量少、色黯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红、苔薄、脉沈细。

治则

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方药

调肝汤

●西医治疗

(1)解痉、镇静和镇痛:

阿托品

(2)口服避孕药

(3)前列腺素拮抗剂

附、子宫内膜移位与子宫腺肌病

●定义: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1、具有生长功能

2、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

3、出现在子宫腔黏膜以外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三种类型:

卵巢型、腹膜型、深部结节型

●三期表现

早期--红色病变

中期--棕色病变

晚期--白色病变

●形态多样:

斑块、结节、滤泡、囊肿、缺损、粘连

●基本病理变化:

(1)异位内膜→卵巢激素的变化→周期性出血

(2)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

(3)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4)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除卵巢最多见之外,其次为宫骶韧带、直肠子宫凹、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接触机会多,也是异位症好发部位。

早期可见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也可发生直肠前壁与子宫后壁粘连,甚至穿透直肠粘膜,误诊为直肠癌。

异位内膜可累及宫颈、输卵管等部位。

●巨检

1、卵巢:

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ChocolateCyst)。

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临床特征之一

2、宫骶韧带、Douglas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是好发部位

早期:

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结节

晚期:

Douglas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

3、宫颈:

较少。

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深部间质内。

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所致,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

深部病灶:

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4、输卵管:

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

输卵管粘连,甚至扭曲,但管腔多通畅。

5、腹膜:

通过腹腔镜,典型的色素沉着外,早期有白色混浊腹膜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和卵巢下粘连。

●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位于卵巢表面形成假的卵巢囊肿,且反复出血形成囊内的黏稠咖啡色

●镜下检查

1、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

2、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

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

●临床表现

(1)症状

①痛经和持续下腹痛:

继发性痛经是异位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

A.痛经的特点:

从经前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逐渐减轻至经后消失。

B痛的部位:

多在下腹正中及腰骶部,或放射至会阴、肛门及大腿。

C痛的程度:

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而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

如有的很大巧克力囊肿却不一定引起痛经,相反如病灶位于神经纤维丰富的致密组织中,子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