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3990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docx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一、规划背景

1.专业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15年,2015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机电1501、机电1502、机电1503、机电1601、机电1602四个班级,在校生共112人。

2.专业办学条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占9%),副高职称2人(占18%);硕士学位以上教师7人(占63.6%),博士学位教师2人(18%),双师素质教师4人(占3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3人(占27.3%),具有多年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5人(占45.5%);近三年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6人(占54.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2个(拥有200套制图设备);配置UGNX等各种CAD软件的计算机机房3个(拥有165套电脑、AutoCAD软件55个节点、UGNX软件55个节点、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55个节点);共享的PLC实训室1个;共享的电工电子实训室2个;数字化创新工作室1个;大型实训基地(与重庆交通大学共建普通机加工和数控加工实训基地)2个;筹建生产性教学实训实习工厂1个。

3.存在问题与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尚有差距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尚未达到行业企业的应用型人才要求,还需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传统,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脱节

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不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大部分课程没有实施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改造,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和“任务驱动”式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3)专业教学团队数量、结构欠平衡

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正处于萌芽状态,行业兼职教师数量偏少,质量层次不齐,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习实训条件不够完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较少、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需进一步扩大,整个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和内涵建设与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4.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通过对长安集团、北汽集团、中船重工等重庆及周边城市的10多家企业的调研,发现随着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已经变的密不可分,从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就出现了与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极为短缺的现状,这要求新型技术工人拥有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与机器进行协作。

因此,机电行业的机械设备改造与维修,机电产品的分析与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及产品生产与销售等岗位群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表1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序号

工作岗位名称

岗位职责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

1

数控设备的运行与操作

1.数控设备的运行;

2.数控设备的操作;

3.工件的装夹;

4.数控设备的日常维护。

1.熟练操作一种数控机加设备的操作(车床或铣床);

2.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3.能熟练进行数控设备常规保养;

4.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2

数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1.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

2.设备的精度恢复;

3.设备的二级保养;

4.判断并协助设备的一级保养;

1.进行数控设备的一般维修工作;

2.熟练使用电脑绘图,达到中级以上制图员水平;

3.能熟练使用标准件手册;

4.能阅读专业资料;

5.具有钳工、车工等操作技能、维修电工操作技能。

3

自动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1.具有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2.能阅读专业资料;

3.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4.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操作技能。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提高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机电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

为生产一线培养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基本思路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共育装备制造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体系的重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机制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之一。

四、总体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实施贴近双元制的“现代学徒制”和探索“1+0.5+1+0.5”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如下:

表2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年度指标

年度

指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办学规模(人)

招生数

48

48

72

72

96

在校生数

96

144

168

192

240

专任教师

人数

6

10

12

13

15

其中

高级职称

1

2

3

4

5

中级职称

3

4

6

10

12

青年硕博数

4

5

7

10

10

双师教师数

3

5

6

7

8

兼职教师

人数

2

5

6

6

6

其中

行企业人数

1

2

3

3

3

中高级职称

2

2

2

2

2

校内兼职数

1

1

1

1

1

校内实训室建成个数

3

5

6

7

8

校外实习基地建成个数

2

3

4

5

6

课程重点建设门数

1

1

1

1

1

教改立项数/结题数

1

1

1

1

1

获得教学成果奖数

1

1

1

发表论文等成果数

1

2

2

2

2

学生职业证书获得率

16.8%

23%

45%

50%

55%

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率

11%

15%

20%

22%

25%

五主要任务

(一)专业发展规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发展规模计划如下:

表3专业发展规模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招生数

48

48

72

72

96

在校生数

96

144

168

192

240

(二)人才培养规格

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职业素质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必要的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及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团队协作、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的精神,具有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独立生存、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信息处理、懂得归纳演绎、分析总结、组织能力

通用能力要求

计算机初步应用能力、外语基本应用能力、数学基本应用能力、基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

专业

能力

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基本专业技能要求

核心专业能力要求

◆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公差配合、电工电子、液压、电机、单片机及传感器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PLC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机械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与管理,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专业理论知识。

◆计算分析能力;

◆识图绘图能力;

◆电路分析能力;

◆电子元件识别能力;

◆机械零件认知和测绘能力

◆电机的运动控制及维护能力;

◆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

◆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积极推行学训交替、“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课赛结合”和“证课结合”制度,进一步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创新工作室,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高竞争意识增加技能证书的种类,提高获取证书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发展目标

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截止2020年培养专任和兼职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4名,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专家4人,从企业和高校引进新教师9名,形成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6名,总共21名的专兼合作共同育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2.主要建设措施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选拔1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多年大型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工

作经历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每年安排1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现任教师中选拔具有“双师双能”的优秀中青年教师4名进行重点培

养。

安排2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安排2人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4人获得与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3)“双师双能”教师培养

选派2人到国内培训机构参加培训,2人到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进行

培训,到2019年,新增4名教师取得1-2种本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中船重工江增船舶重工、北汽特车、北汽银翔、东风小康等知

名机械和汽车制造企业聘请技术专家4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实习指导,人年均授课60课时以上,使专兼职教师比达到2:

1。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大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力度,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

紧紧依托先进制造技术行业同时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到2020年,再增加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满足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需求,并成为“双师双能”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基地。

2.主要建设措施

(1)校内实训室建设

表5校内实训室规划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项目

实训设备

建设年度

经费(万)

备注

1

机械制图及测绘技能实训室

轴类零件测绘、套类零件测绘、齿轮类零件测绘、壳体类零件测绘、盘类零件测绘、标准件测绘和箱体类零件测绘

计算机、专业绘图软件(AutoCAD、UG)、减速器、常见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高度尺、塞规、螺纹规等)和常用拆装工具(一字和十字改锥、内、外六方扳手、胶皮和金属榔头等)。

2017

50

2

电工电子实训室

安全用电操作,触电急救,基本电钳工工艺训练,照明与动力线路的安装、调试,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电子仪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测量,数字电路测量,线路板焊接等,与维修电工考证相关的训练项目。

电工实验台、电工(电子)实验器材、电工电子教学实验板、学生用计算机、晶体管测试仪、集成电路测试仪、信号发生器、数字式示波器、测量电桥、交(直)流电压表、交(直)流电流表、交(直)流电功率表、兆欧表、数字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电铬铁、线路板、电子元件、集成电路、镊子、电工工具等

2018

100

3

电机拖动与检修实训室

电机拆装、电机原理验证、电机机械性能测试、直流电机调速、交流电机调速、交流电机软启动、伺服电机控制、步进电机工作特性等及与维修电工考证相关训练项目。

电机实验台、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单相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同步发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旋转变压器、制动器、旋转编码器、变频器、软启动器、伺服电机及控制装置、电机控制实验板、计算机、电机故障测试盒、可调直流(大功率)电源、可调交流(大功率)电源、数字示波器、测量电桥、交(直)流电压表、交(直)流电流表、交(直)流电功率表、噪声测试仪、胶皮榔头、兆欧表、数字万用表、钳型电流表、转速表、测速表、辅助连接线、电工工具及常用拆装工具等。

2016

20

4

PLC控制与编程技能实训室

PLC硬件组态、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Y-△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红绿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运料小车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典型工控系统程序的设计及工控组态等及与维修电工考证相关训练项目。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软件、数字量实验模型、模拟量实验模型、触摸屏、手持式编程器、计算机、控制对象(PLC控制系统实验台或工控载体)、兆欧表、数字万用表、压线钳、剥线钳及电烙铁等。

2018

30

5

金工实训车间

典型零件的制作与装配、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变速箱等常用机构的安装与调试。

钳工车间:

锯、锉、改锥、榔头、样冲、錾子、防护镜、划规、丝锥、攻丝扳手、板牙、钢丝钳、尖嘴钳、内卡钳、外卡钳等常用的拆装工具、台钻、工作台、台钳、小型车床、卧式千斤顶、游标卡尺、千分尺、钢板尺、角尺、量角器、米尺等常用量具。

2018

30

典型零件车削加工与制作、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与制作

机加工车间:

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机加工常用刀具、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等常用机加工量具及工装。

2018

50

6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

数控车床及刀具、数控铣床及刀具、数控车、铣系统维修实验台、拆装工具、相关测量工具、测量仪表及拆装工具等。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与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拆装、数控机床几何精度的检测、变频调速系统调整及使用、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与调整、常见报警及排除等。

2019

400

7

·

自动生产线、触摸屏、编程软件、计算机或编程器、万用表、相关拆装工具等。

生产线拆装项目、单站实训项目、多站实训和工控组态等。

2020

100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到2020年,建成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满足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需求,并成为“双师双能”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基地。

建成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校企共搭创新技术平台1个。

(六)课程及资源库建设

1.建设目标

制定10门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标准制订,建设4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相关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争取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等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

2.主要建设措施

表6课程重点建设规划表

年度

级别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校级(门)

《机械制图》

《产品几何信息采集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

《数字化建模技术》

市级(门)

《产品几何信息采集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

国家级(门)

《机械制图》

(七)教研科研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库、教师教学指导与评价库、培训资源包等3类教学资源。

专业核心课程库包括课程标准库、电子教案库、实训指导书库、CAI课件库、习题试题库、视频录像库、课程素材库等资源;教师教学指导与评价库包括教学指导书和教学成绩评价标准等资源;培训资源包中包括本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各种培训资料等资源。

积极申请立项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5项,完成科研和教学论文10篇,完成专利6项。

(八)校企合作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或技术平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究,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5个,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校企共搭创新技术平台1个。

争取在2019年9月与至少1家校企合作企业联合建立创新技术平台1个。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建立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目标分项目管理,任务细分、责任到人;在建设周期内,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学院提供经费保障的制度安排;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相关合作协议和管理规定,加强合作、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赢”;明确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绩效奖励文件。

(2)资金保障;学院设立专项基金,计划每年投入80万元的资金,做好经费保障。

首先,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项目。

其次,制订出台相关薪酬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成果的的教师给予奖励。

专业带头人(执笔):

熊如意

教研室主任(审核):

院长(审批):

 

2017年0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