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37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职业

[印度]泰戈尔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

“镯(zhuó)子呀,亮晶晶的领子!

   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道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家。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

“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下午四点钟,我从学校里回家。

   从一家门口,我看见一个因了在那里掘地。

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gēng)夫①走来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注释:

①更夫:

旧时打更巡夜的人。

(选自《新月集》)

(1)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印度的________,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也选自这本散文诗集。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画上横线。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连一连。

早晨上学________        看见更夫        愿做小贩

下午放学________        遇见小贩        愿做园丁

天黑________            看见园丁        愿做更夫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叫卖镯子的小贩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所以“我”愿做小贩

B. 园丁默默无闻,却任劳任怨、无拘无束,所以“我”愿做园丁

C. 更夫的生活很孤独,夜晚也可以到处游玩,所以“我”愿做更夫

(5)小朋友,你长大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

(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

;看见园丁——愿做园丁

;看见更夫——愿做更夫

(4)C

(5)略

【解析】【分析】

(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题要大胆想象,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职业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故答案为:

(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

(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看见园丁—愿做园丁;看见更夫——愿做更夫

(4)C

(5)略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陈木城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

啪!

嗵——嗵一—嗵!

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选文有改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清泉     一________大水珠     一________小鼓

(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_______。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_______。

③好像地球就是_______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

A. 雨的颜色                           B. 雨的样子                           C. 雨的声音                             D. 雨的敲打

(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   )

A. 激动的                               B. 忧愁的                               C. 愉悦的                                   D. 平静的

(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   )

A. 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                              B. 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

C. 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                                    D. 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

【答案】

(1)股

;颗

;面   

(2)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淅淅沥沥

;啪啦啪啦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

(4)C

(5)C

(6)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如:

一股清泉、一颗大水珠、一面小鼓  

(2)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

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③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雨的声音。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愉悦的。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

故答案为:

(1)股 颗 面

(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

(4)C

(5)C

(6)C

【点评】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

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           )乱窜,(           )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

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

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

为什么?

  。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________的景象。

【答案】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虽然……但……”。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句意。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积累知识。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好句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三)

   樱桃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