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34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内容

课题1空气

(1)第1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学习重难点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1、预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空气的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和识别,并回答下列问题:

预习检测:

1、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

、。

4、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问题讨论:

实验原理是什么?

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媒体使用:

投影展示实验装置图

3、交流: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1/5)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③没有冷却到常温就打开止水夹。

 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4、展示:

小组展示结果,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合作探究二:

如何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问题讨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海水,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冰水,市售纯净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归纳小结: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要点。

展示:

三、达标检测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属于同—类物质的一组是()

A.红磷、医用酒精、氮气B.加碘盐、纯碱、石灰水

C.食醋、氧气、酱油D.海水、糖水、雨水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雪碧饮料C.河水D.新鲜空气

5、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是:

①先用弹簧夹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③将燃烧的红磷迅速插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分析探究:

(1)实验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

消耗了空气中的。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

其原因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由上述现象,可猜测瓶中剩余气体具有的性质:

①;

②;

③。

(4)若实验过程中,发现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

①红磷用量偏少;②装置漏气;③反应后没有冷却到原来温度就打开弹簧夹;④烧杯中水太少。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课题1空气

(2)第2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预习检测:

1、氧气的主要用途:

能供给呼吸,如、等;能支持燃烧,如、等。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是否溶于水

熔点

沸点

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

3、氮气的主要用途:

4、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活泼,主要用途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有、、。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问题讨论:

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这些用途与氧气什么性质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回顾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2、媒体使用:

课件展示

3、交流: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4、展示:

合作探究二:

空气的污染及保护

1、提出问题: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2、交流: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3、展示:

三、达标检测

1、下列叙述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B.作火箭的助燃剂

C.能使铁生锈D.焊接或切割金属

2、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N2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3、市政府于去年底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化学污染的防治。

以下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O2B.COC.CO2D.SO2

4、

(1)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项目包括:

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三项指标,其中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城市建设造成的污染,、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和大量汽车、助力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污染。

(2)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TSP:

可吸入颗粒)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

级别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污

染指数

空气质

量级别

北京

92

TSP

II

上海

74

NOX

II

天津

82

TSP

II

厦门

25

I

太原

218

TSP

IV

珠海

47

I

重庆

98

SO2

II

深圳

77

NOX

II

①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②小强同学经观察周围污染状况,发现大气污染严重损害,影响,破坏。

为了使天空更蓝,小强同学倡议《保护空气,从我做起》,并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你知道他提出了哪些措施吗?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课题2氧气

(1)第3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反应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学习重难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碳、硫、磷、铁丝、蜡烛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习检测: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比空气的密度。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铁丝在纯洁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1、提出问题:

氧气有哪些主要的物理性质?

2、实物展示:

展示一瓶氧气

3、交流:

小组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然后交流表达。

归纳小结:

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

(3)溶解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

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合作探究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提出问题: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2、媒体使用:

3、交流:

分组完成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比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展示:

每小组展示,说明反应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5、归纳: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A.硫B.木炭C.铁丝D.蜡烛()

3、最能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

C.硫粉越来越少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在一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应选用的物质是()

A.木炭B.红磷C.硫粉D.蜡烛

5、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则小于78%。

此现象说明()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本来就超过21%,氮气本来就小于78%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本来就小于21%,氮气本来就超过78%

C.氧气比氮气更难溶于水

D.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现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和氮气,请设计一个实验区别它们。

7、许多物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其燃烧现象却有不同。

请将下列物质与它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用短线连接起来。

木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色固体

硫磺••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红磷••产生大量白烟

铁丝••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由上可知氧气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

质的气体。

8、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9、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

在足够的光照下,向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各放入一支

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的一个容器中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

左边的蜡烛很快熄灭,右边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瑞士科学家森尼克在探究上述现象差异的原因时发现:

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泡在水里,受到阳光照射时,绿叶上有气泡产生(如图2)。

森尼克通过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终于揭开了蜡烛燃烧现象不同之谜。

(1)请你用小试管、漏斗、火柴等仪器完成森尼克收集并分析该气体的具体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2)解释上述蜡烛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课题2氧气

(2)第4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反应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学习重难点

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判断以及与氧化反应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1、化合反应2、氧化反应、缓慢氧化3、氧气的化学性质

预习检测

1、叫做化合反应

2、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它具有性。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先写出碳、硫、磷、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

1、提出问题:

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2、讨论交流:

提示

(1)、都是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

(2)、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3)、都与氧气反应等

(4)、人和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

3、归纳小结并展示: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条件下,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3)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

(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

反应都是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发热。

(5)进行很缓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6)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

氧化反应都放热,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三、达标检测

1、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B.氧气不易溶于水

C.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D.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

2、下列物质变化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蜡烛燃烧

C.酒的酿造D食物腐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凡是氧化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

4、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很旺盛,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可溶的气体。

将燃烧的B放入C或D中均可熄灭。

C能造成大气污染。

从下列①~⑨中选择答案:

①空气②氮气③硫磺④木炭⑤氧气⑥二氧化碳⑦红磷⑧二氧化硫⑨铁丝

则A是B是C是D是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

(1)第5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学习重难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导学过程

自主

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分解反应

预习检测:

1、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加热或的方法制取氧气。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

和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叫做分解反应。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提出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向上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

(4)使用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

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

2、讨论交流: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产生氧气

(3)用过的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

(4)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3、归纳展示:

(1)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点拨:

1催化剂的本质:

“一变两不变”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3、催化剂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可使之变慢

4、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离开化学反应就不存在催化剂

合作探究二:

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提示】 1、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MnO2

2、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提问】 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

当它加热时能否产生氧气?

【归纳】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合作探究三:

分解反应

提出问题:

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交流讨论:

分解反应的概念

归纳小结:

是一变多的反应。

即C    A+B+……

三、达标检测

1、实验室制氧气所用的药品是()A.氧化汞B.水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2、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过氧化氢不能分解

3、下述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没有改变

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最新开发出用空气制取臭氧(O3)新技术,可用来给食品、水果、蔬菜、空气和水消毒,空气中的O2转化为O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3是同种物质B.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C.上述变化是化学变化D.上述变化是物理变化

5、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通电分解水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加热氧化汞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即可放出

B.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C.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时有气体产生,该变化是分解反应

7、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到有产生。

他们感到很奇怪,急忙查阅资料,经过讨论,终于得出结论:

二氧化锰能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和不变,是该反应的。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

(2)第6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2、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学习重难点

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步骤。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内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收集方法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步骤

预习检测: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3、收集氧气的方法有:

、。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查”“装”

“定”“点”收”

“利(离)”“息(熄)”。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1、提出问题:

实验室如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呢?

实验原理是什么?

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操作步骤是什么?

有什么注意事项?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交流: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讨论仪器的选择、组装装置、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

3、归纳展示:

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

组装该套装置及注意事项:

(1)、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2)、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3)、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4)、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甚至阻塞导管。

(5)、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收集氧气: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判断。

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时,何时开始收集气体?

何时表示集满?

(1)、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因为开始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2)、当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则已集满。

操作步骤:

(1)连接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3)固定装置

(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将导管撤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茶”、“庄”、“定”、“点”、“收”、“利”(离)、“息(熄)”。

合作探究二: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方法

1、提出问题:

与上述方法对比,如何选择装置?

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

发生装置的选择,操作注意事项等。

3、展示: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三、达标检测

1、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A.只有用排水法B.只有用向上排空气法

C.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以上说法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