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2330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docx

高考生物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如何提高考前冲刺备考质量呢?

经过我校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

只有通过仔细解读2005年生物学科《考试大纲》,准确领会命题思想,深入研究命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考前冲刺对策。

一、命题范围——依纲务本,略作微调

05年的考纲考试范围的书写次序有些变化:

2004年以第一册、第二册、选修的顺序,05年将三本教材做了统一整理。

05年生物考纲变化、解析与应对

变化

解析

应对

增加

删减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光合作用的过程强调了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人类基因组研究;

基因重组;

单克隆抗体强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增加了“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的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均删去了“及其作用”四个字;

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增加的内容更贴近生活。

基础知识源于课本,但试题的选材会远于课本,更接近生活。

考生在此后的复习中应提高推理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到一个实验后就应知道它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应该能够独立、完整地把它设计出来。

考生的读图能力应做到能从图表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并用最准确的术语加以表达。

一定要注重基础,注重教材,因为,教材才是最好的参考书;题是做不完的,选材也是找不完的,一定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押题”也是不可能的,高考题肯定是考生没做过的。

考生千万不要等考完后因没把握好基础知识失分而后悔。

每年的新旧课程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是一样的,难易程度也相差不多,只是考试面有所不同。

如新课程卷考的选修本内容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多数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

新课程的选修本上的知识起点较高,建议同学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弄明白,不需要再拓宽拓深。

针对新课程卷重点复习的还应是必修本上的内容。

高考命题要求是“遵循大纲”,因此,考生和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出现超纲题目。

高考考的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的学习积累形成的,即使是“不拘泥于大纲”,毕竟是极少数知识素材,即知识在书外,原理在书内。

二、试卷结构

理综试卷结构与2003年试卷相比,2004年三种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型分数比例变为约40%:

60%,减少客观题分值,增加主观题分值,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为第Ⅰ卷生物、化学、物理,第Ⅱ卷物理、化学、生物,头尾都是生物学题,很有可能压轴题首次是生物学科题;试卷总题量有所减少:

选择题由22题减少到21题,共126分;非选择题,共10题,共174分,其中生物学科选择题很可能为6题(含学科内为5道,与化学综合的有1题),非选择题部分,生物学科由2003年的3题减为2004年的2题(尽管非选择题题量减少,但占生物总分的比值却增大)。

主要是考虑了2003年高考后社会的反映,如有的教师认为,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难完成2003年理综全卷。

三、难度系数控制在0.50~0.55

高考必须要有区分度。

如果区分度过低,分数过于集中,就不利于高校选拔。

为了做到这一点,试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也不能太大,且难题分散,难度分布呈波浪式设计,其最大的好处是效度与区分度的相照应。

如果难度过大,则会对学生产生压力,不利于教学。

高考试卷0.50~0.55的难度系数是比较理想的(即100分可得到50~55分)。

这个难度系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正是命题专家最想达到的目标。

四、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

新高考坚持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也由于教材的多样化,一些试题的答案不可能出自单一的教材。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原来的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即考试中心只提供一个评分参考,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

这一变化,旨在弘扬开放特色,鼓励发散和创新,开放是新高考内容改革的一种方式,体现在:

一是条件开放,二是过程开放,三是结果开放。

而过程的开放是最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近三年来高考生物学科实验题的设计,通过条件、过程的开放性,达到了对结论的有限开放。

例如2003年江苏卷第42题,2003年春季高考理综第21题等。

五、试题选材

体现新大纲精神,渗透新课标理念,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知识,命题范围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这一基本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

生物学实验试题的选材,同学们体会到相对于其它方面的题材来说,具有更大的抽样性和随机性,且往往是课本外的“生材”,似乎与《大纲》/课本上的实验“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生物学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多方面的考查。

题材再“新”再“奇”,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落脚点在课本内方法、原理和思想上,也就是说,生物学实验试题,既能考查同学们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潜质,又能考查其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因此,生物学实验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生物学高考的主导方向。

这就要求,命题专家在实验试题的命制时更多应该考虑到它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特别是实验可操作程度与可再现的程度,所选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的可靠性,数据的合理性,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仔细分析近两年生物学高考(理综/单科)新课程卷,归纳出试题尤其是实验题选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不管是理综生物学科试题,还是江苏、上海、广东单科试题,不少实验题材源于初中和高中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或是作了巧妙的处理,或是变换了设问的角度,或是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进程,或是把原因与结果进行了互换后,让同学们感觉到似曾相识,但又有深刻的变化,如2003年江苏卷第33题源于教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并展开设问,2002年广东卷第34题源于教材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的拓宽设问,即使是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不应有争议)的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新课程卷第27题(旧课程卷第26题),也源于初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又在高中内容基础上作了拓展、提高。

这类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源于科学研究和研究性学习,这类实验题材源于教材之外,或是新的科技进展,或是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例如2001年上海市第一次出现研究性学习试题后每年设计有一道研究性学习试题且分数逐年增加。

理综生物将研究性学习写入《考试大纲》,我们应给予适当关注。

六、理科综合考试的实验题比重,将继续保持2003年以来的水平。

2003年生物实验题共20分占生物总分的25%,2004年仍将可能保持实验题约占生物总分四分之一的比例,以体现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学科特点。

七、命题热点

命题热点:

一是现代生物技术,像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二是宏观生物学,生态学域的实际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是人体自身的健康,如艾滋病、癌症及免疫学(选修课本上的知识),高考可能会综合考查,如防病意识等。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非典”(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等的防治。

八、根据今年《考试大纲》的新变化,下面与同学们谈谈高考冲刺要诀。

1、解读《考试大纲》明确思维能力是核心

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纲纲结合(《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

纲本结合(《考试大纲》与教材)

纲题结合(《考试大纲》与近年高考题)

2、回归生物学教材系统整理知识

(1)运用生物学科观点统领知识整理

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观点。

例如,原生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证明生命来自非生命。

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观点。

例如,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

生物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观点。

例如,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例如,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DNA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例如,生物体的整体大于其组成的各部分之和,离开了整体,局部无法完成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即生态学观点。

例如,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着环境,而环境也时刻影响、制约着生物体的发展。

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

例如,生命的起源:

由无生命到原始生命;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2)运用新课程理念创新冲刺复习策略

①立足双基,突出能力,将知识结构能力化,进而形成能力结构体系

三重:

四抓:

事实性知识重记忆查漏补缺抓弱点

方法性知识重训练不断强化抓重点

抽象性知识重领悟继续攻坚抓难点

筛选信息抓热点

②将知识信息网络化的十种方法

图文结合法(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热点归纳法(如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树形拓展法(如生态系统类型和结构)

流程图和循环图法(如物质代谢全过程)

层层展开法(如无土栽培技术)

列表比较法(如遗传的基本定律)

关键词辐射法(如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

跨章节互连法(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代谢、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和氮循环)

检索表法(如生物界分门别类与生物的多样性)

曲线图法(如细胞增殖中的染色体/DNA变化)

概念系统法(如基因的概念系统)

3、知识是能力考查的载体,能力是考查的主导/核心

(1)记忆能力是基础

(2)思维能力是核心

(3)实验设计能力是热点

(4)表达能力是工具

(5)实验设计重方法

提出科学的问题构想合理的假说

(6)设计探究性实验是重点/难点

严密控制调节变量客观记录反应变量

设置对照实验抵消无关变量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发现得出结论

(7)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材料是考查载体,理论是考查的落脚点

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产实践,增加生活积累(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

身体健康,疾病防治关注健康与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如传染病防治、癌症防治、营养/运动与健康等)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社会生活,敏感热点焦点(如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防治)

科技前沿、科学进展关注科技前沿,知晓最新进展(年度《科学》国际/国内十大科学进展,年度《诺贝尔奖》等),人类基因组计划新进展、小RNA功能的新发现、干细胞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学研究和进展等值得关注。

(8)新的价值取向:

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歪理邪说

加强人文素养,把握价值取向

崇尚科教兴国思想

崇尚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崇尚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想

4、冲刺复习与交流

与老师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复习计划,询问问题

与同学交流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互借鉴复习策略

相互讨论复习问题

相互督促复习进展

与家长交流复习期间的各项保障

5、冲刺复习与题型

1)科技资料信息题

题目列出事实(来自生产、生活、现代科技或社会现实)

我们要找出信息,整合信息

根据信息,组织好答案

2)材料解析题

特点是四新(新材料、新情景、新信息、新问题)

认真阅读、找出信息、确定问题目标

找出针对问题目标的信息组织答案

3)实验探究题

4)图像图表题

5)生物学计算题

6)生物学研究性课题

6、加强高中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把初/高中生物学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一体化,在头脑中过一次“电影”

7、适当注意跨学科/学科内综合的切入点

着力学科内综合主干/核心知识

注意跨学科综合

找准跨学科综合的切入点

用好解决问题的各科知识点

从科学的角度看

越是微观领域越容易出现跨学科综合的切入点

从材料的角度看

在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容易出现跨学科综合的知识点

8、冲刺复习一定要精选习题/模拟题,优化解题思路,答案准确规范,注重创新

考前要把总复习中典型题,老师强化的名题/精品题加以整理,尤其是模拟试题中的错题要分类整理、纠错,它是临考前高效复习方法之一。

要切忌:

考前盲目做套题、难题、偏题、怪题及所谓的创新题、押的题,而正确有效的策略是每天做若干道(不能多)基础题和中档题,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解题状态。

9、要想考试成绩好,考试技术很重要

先浏览,后做题(心中有数不慌乱)

浏览要快,又要认真(把握时间,防止错误的第一印象干扰)

先易后难(增强信心)先熟后生(稳定情绪)

先小后大(鼓足底气)把握时间,速度适当

基础题(每分必争,切忌粗枝大叶)

中档题(力争高分)

难题(能争就争,切忌纠缠不放,回头再来可能柳暗花明)

做完仔细检查,切忌随意改动答案

10、要想考试发挥好,心理调节是个宝

适度焦虑不紧张考前放松不猖狂

必态平稳做做题临场贵在有静气

少些患得患失,以平常心、自信心进入,乃是决胜的法定。

附:

高考生物学科解题方法和策略

大家知道,高考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高考内容的改革,高考内容改革的载体是高考题,高考题是最有参考价值的题,现以高考题为例说明高考生物学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一、怎样答好生物选择题

高考用得比较多的是单选型和多选型。

其题目的基本模式是:

在每个题干后有4个答案,单选型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其余都是迷惑性的错误答案;多选型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近年多选型选择题主要出现在广东、江苏、上海高考题中,它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思维度大,难度较高,常使学生顾此失彼,得分率低。

复习教学中发现:

漏选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漏选的原因并非都是知识或能力的缺陷,往往是选定一个答案后,注意力下降的原因。

如果学生了解多选题的命题特点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得分率会大幅度提高。

无论是哪类选择题,在解答时都要经过审题、分析、求解和检验的过程。

由于选择题是在已经给定的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因而其解法具有一些特殊性。

[例1](2003高考江苏新课程卷)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水叶(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以及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

题目告知,F1自交后代的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都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

3∶1的分离比应该出现在F2代。

亲代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1代的,而种皮是新代母本的类型;在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2的,而种皮则是F1代母本的类型;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2的,而种皮则是F1代母本的类型;在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1的,而种皮是F2代母本的。

[答案]D

[思维障碍]学生不很清楚在种子的结构中,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种皮是由珠被直接发育而来的。

在同一颗种子中,胚和种皮的世代是不相同的,种皮是当代的,其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而胚的基因型则与双亲的基因型有关,是下一代的,

[解题技巧]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生物概念和原理去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

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本题考倒了一大批考生,选A的考生考虑到了F2的穗子应结在F1植株上,没有注意到种皮与子叶的形成上的区别。

大多数考生选择了B,只是简单地认为F2的特征一定是在F2植株上出现,没有考虑到对于植物体而言,不同的特征是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体现的。

选C的考生则是混淆了种皮与胚的起源。

[例2](2003江苏高考题)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在知识上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要求掌握突触的结构组成,递质在突触释放和作用的途径。

但题干中已将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明确化了,实际上在知识上已降低了考查的要求,解题时只需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作推理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因此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推理能力。

根据题干可得到两个信息:

一是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事实上该信息即使不提供,也是应该掌握的;二是该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这是题目条件必须提供的。

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唯有明确了递质的具体类型,才能知道突触传递的是兴奋还是抑制。

[答案]B

[思维障碍]基础不扎实外,缺少基本的分析推理能力,是造成本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解题技巧]本题已明确告诉这是属于一种兴奋性的递质。

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所以递质就可持续存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这样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

这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二、怎样解答生物计算题

近年上海、广东高考题在细胞、新陈代谢、遗传学、生态学等知识点的试题中广泛地运用到数学知识、能力和技巧,包括图像识别、图形、图像与思维的转移、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

高考生物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把生物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计算,以考查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例3](2002年上海高考题)经测定一段DNA中有意义链上鸟嘌呤含量占该DNA分子中(G+C)总量的20%。

则转录出的mRNA分子中G占(G+C)总量的比值是()

A.20%B.40%C.60%D.80%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的掌握,要求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作答。

设双链DNA分子中(G+C)总量为100%,见下图:

无意义链C=20%G=30%

有意义链G=20%C=30%比值2∶3

mRNAC=20%G=30%

∵G=C各占(G+C)总量的50%

而有意义链上G占(G+C)总量的20%

则无意义链上G/(G+C)=50%-20%=30%

∴有意义链上G:

C=20%:

30%=2:

3

mRNA分子中G:

C=3:

2

那么,在mRNA分子中,G的含量占(G+C)总量的比值为:

G/(G+C)=3/(3+2)=60%

[答案]C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

一是没有正确理解“有意义链”与“无意义链”的生物学意义;二是不能灵活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

[解题技巧]将复杂、微观生物学总量转换成生物模型,双链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或(A+G)/(T+C)=1,就是一种生物模型。

三、怎样解答好生物图像图表题

图像图表题主要特征是:

涉及生命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涉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

考查能力层次高、范围广,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重要特点,受到高考命题组的青睐和重视。

在近年高考中占分比例不断攀升。

1993年高考生物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仅为25.2%,而1998年、2002年上海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分别占51%和56%,2003年广东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为52%。

图像图表题,主要类型有(以1999年广东高考题为例):

结构图(43题),示意图(40、46题)、图解题(47题),装置图(17题),曲线图(24、29、42、45、49等5个小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细胞分裂、代谢、生态学曲线图占的比重十分突出。

以下仅就坐标曲线图为例说明其解法技巧。

[例4](全国理综卷,200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

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电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

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因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条件等方面差异等知识。

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理解、分析图像资料,解答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能力。

(1)由图中可看到,随着光照强度(横坐标表示)的不断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由纵坐标的CO2释放量来表示)也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高值,不再增加了,b点即为光饱和点。

(2)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即表示此时有机物的产生量等于分解量,植物体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而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只有有机物的分解,没有有机物的产生。

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人参为阴生植物,其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当强度很大时,水分对叶片的供应不足,不会使其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升高,因此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所需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答案]

(1)最高,光照强度再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不能。

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向左移动,与松树相比,人参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高点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比松树低。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

一是读图、识图、图文转换能力差,二是对题中隐性知识“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不清楚,因而影响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解题技巧]题干以图、图解或图表的形式出现,是高考例题的一个特点。

与文字相比,图、图解和图表更为直观、形象。

因此,正确识别图表、分析其内涵、理清图表与题干内在联系和准确、规范作答尤为重要。

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其关键是要读懂图中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含义以及反应的实质。

(1)图中变化曲线为表观值,即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

(2)三个关键点的含义:

①补偿点(平衡点),即曲线与X轴(光强变量)的交点a,此时光合速率与吸收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②曲线与Y轴(CO2变量)的交点c,此时光强为零,光合速率为零,对应值为呼吸速率③光饱和点b,此时暗反应(主要是酶)达到饱和,光照再强,光合速率不再升高。

四、怎样解答生物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是:

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制订并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近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看,新颖、灵活、考能力、拉距离的往往非实验题莫属。

生物高考也往往会出同学们未做过的实验,以考查考生分析能力、评价实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