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648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docx

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

 

201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备考指导资料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生物科

广州市生物高考研究组

2015年8月

前言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粤教考函〔2015〕24号)的精神,从2016年起,直至广东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新方案的实施,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全国卷)。

全国理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生物为90分。

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一、试卷结构

全国理综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计36分。

第Ⅱ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

必考题共11题,其中生物4道题,共计39分。

选考题共8道题,其中生物2道题(考生任选1题作答),分值为15分。

值得注意的是,与广东卷相比,全国卷生物试题总分由100分变为了90分,没有双选题,并增加了选考形式的题目(选修模块)。

其中,选择题由8题(6题单选、2题双选)变为6题(全部为单选),每题4分(单选)或6分(双选)变为了全部为每题6分;非选择题由4题变为了5题(4题必考+1题选考)。

题型

必考

选考

选择题(单项选择)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量

6

4

2选1

分数/比例

36分/40%

39分/43.3%

15分/16.7%

二、试题特点

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的必考题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必修模块3的内容;选考的两道题分别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任选其中一题)。

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强调“能力立意”,侧重考查主干知识,突出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但整体来说,全国卷非选择题的考查相对广东卷而言较为基础,学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略不及广东卷。

从近年全国理综卷总体情况来看,生物试题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图表、文本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判断

能力。

2.侧重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采用实验设计、综合分析等试题,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逻辑推理、知识迁移能力。

3.重视对应用生物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考查。

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视对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

际问题能力的考査。

《分子与细胞》考试内容分析与复习指导

一、高考全国乙卷与广东试题命题特点比较

(一)主要变化

1.题目占分的变化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题目占分比例

新课程卷Ⅰ的《分子与细胞》部分,不同年份赋分不同,分值差异不太大。

但不同年份,出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差异较大,没有规律。

具体如下:

年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值

占比(%)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占全卷(90分)比例

占必考(75分)比例

2013

2、3

9

29、30

(1)

13

22

24.44%

29.33%

2014

1、2、6

18

29.

(1)

6

24

26.67%

32%

2015

1、5

7.5

32、39

(1)

11

18.5

20.56%

24.67%

(2)2013~2015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题目占分比例

广东省理综生物的《分子与细胞》部分,不同年份,分值差异也不太大。

但不同年份,出现在选择题的分值基本相同,非选择题有差异。

具体如下:

年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值

占全卷(100分)比例(%)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2013

1、24

10

26

8

18

18%

2014

1、24

10

26

16

26

26%

2015

1、2、3、6

10

26

12

22

22%

2.非选择题题型的变化

(1)广东省理综生物的《分子与细胞》部分,非选择题基本出现在第26题,考查的侧重点基本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与生态系统相联系。

(2)全国乙卷生物的《分子与细胞》部分,非选择题基本出现在第29题,考查的内容没有规律性。

3.全国乙卷生物的《分子与细胞》部分更注重核心概念的考查

(二)变化不大的部分

1、注重情景材料的选取,贴近生活

两套试卷均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生物。

如2013年广东理综第26题以污水处理为背景命题,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给广大考生以极大的激励和熏陶;2014年广东理综第5题涉及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

2013年全国乙卷第29题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2014年全国乙卷第2题给出“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的实验情景。

2、试题均能体现“源于教材”

例如:

【2015年全国乙卷第1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必修128页图2-8、必修188页相关信息)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必修266页图4-5)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必修244页图3-5)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

体中的DNA上(必修19页图1-4细菌细胞模式图)

广东理综《分子与细胞》部分考查也能体现“源于教材”,但相比之下,全国乙卷更深化课本知识的考查。

3、命题均强调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信息的获取和综合运用

尽管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但考查的重点仍然落在为Ⅱ级的知识内容上。

二、全国卷典型试题分析

典型试题1.(2015年新课标Ⅰ-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区别。

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解析】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N;而ATP的全称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与核苷酸的组成相似,其组成元素也是C、H、O、P、N,A正确。

tRNA只含有一个三联体,对应三个碱基,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

T2噬菌体为DNA病毒,其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细菌为原原生物,其细胞内只有一种核糖体细胞器,不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D错误。

典型试题2.(2015年新课标Ⅰ-29)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

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

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

(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次数(频率)ATP和[H]

【试题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对知识的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命题情景,具有较强的思考性,给予学生较大的答题空间。

【解析】

(1)在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D组,其是全光照135s,而C组实验的处理是光照和黑暗交替进行,即其仅用了D组的一半时间的光照,但却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94%(D组为100%),故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C组光照时间的缩短,说明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些反应,如暗反应不需要光照,而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2)光合作用过程有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在光下进行,其将水分解,产生ATP和还原型辅酶II([H])用于暗反应。

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时间间隔的减少,光照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H]能够及时被利用与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三、备考建议

1、研究高考试题,掌握高考命题动向。

利用真题来检验应试水平是最有效最准确的一种检测手段,历年的高考全国1卷必修1高考题是今年高考的一个标杆和模板。

在某种程度上,今年的高考和历年高考在题型、重点知识点等方面应该有一个连续性,这也为冲刺阶段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方向。

2、重视教材,落实双基,掌握知识点

高三一轮复习,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搭建生物学科内宏观和微观、模块和章节间的知识“通道”。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重要概念、原理、规律、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第三、注重图形、图表的学习。

第四、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

第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突出重点,加强核心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全面复习必修1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

要强化核心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孤立的问题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帮助学生把知识点串成线、绘成面,最终构成体。

4、注重生物科学素养、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必修1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突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必修1所占的实验分数比值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必修1实验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6、注意跨章节、跨模块进行一轮复习和命题

近三年高考全国1卷非常注重必修1与其他模块的整合考查,因此要注意跨章节、跨模块进行一轮复习和命题。

(执笔:

广东广雅中学冯洁莲、广州市第六中学、卢镇岳)

《遗传与进化》考试内容分析与复习指导

一、新课程1与广东试题命题特点比较

(一)赋分更无规律,波动性大

新课程卷Ⅰ的《遗传与进化》部分,不同年份赋分不同,且分值差异较大。

具体如下:

年份

总分值

占比(%)

占全卷(90分)比例

占必考(75分)比例

13

28.5

31.7

38

14

15

16.7

20

15

22.5

25

30

 

(二)更注重情景材料的普适性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在当前几乎是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试题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影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影响教学发展的方向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

试题公平与否师生都极为敏感,如果一份试卷对学生不公平,对老师不公平,不仅考试信度会大打折扣,而且会挫伤师生的积极性。

试题的不公平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下两个方面最令人敏感:

一方面是试题的生物学知识背景有明显的区域性,如只有农村学生才知道的一些动、植物、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或只有城市学生才了解的一些现代生物学前沿研究,或是某地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试题的文化背景或训练的区域性,如试题文化背景的城市化或农村化或是语言描述的区域化,也有命题时试题来源的区域化等。

由于这些限制,因此,要避免出现试题的不公平性,命题材料要求具有普适性,能让各地学生都能明白,如2013年第31题“某种植物”、2014年“某作物”、2015年“果蝇”,都是没有地域差异或文化背景差异的材料。

(三)试题更能体现“源于教材”

近三年的生物试题从命题看主要回归教材,深化考查课本知识,解答题中多问需用课本语言作答。

1.2013年

题号

选项或内容

教材相关知识

1

A、C

教材66页图4-5及相关知识

B

教材65页倒数第三段

D

教材70页《细胞质基因》

2

A、B、C、D

教材25页《技能和作图》

4

A

教材69页《资料分析》

6

A、B、C、D

教材2页《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教材11页《思考与讨论》

31

教材115页《思维拓展》

2.2014年

题号

选项或内容

教材相关知识

5

家系分析

教材39页《知识迁移》第1、2题

32

教材101页《拓展题》

3.2015年

题号

选项或内容

教材相关知识

1

B

教材66页图4-5及相关知识

D

教材44页图3-4及相关知识

5

A

教材103页图6-6及相关知识

B

教材43页图3-2及相关知识

D

教材66页图4-6及相关知识

6

A

教材90页相关知识

B

教材39页《知识迁移》第1题

C

教材36页图2-16及相关知识

教材40页《知识迁移》第2题

D

教材38页课后练习第4题

32

教材115页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教材116页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四)命题更强调“以主干知识为主”(普适性知识、本质知识)

主干知识是指在遗传学发展进程中最能反映其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

它是指遗传学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的结论或规律或方法;从微观层面看:

它是指能鲜明体现遗传学的本质特征,处于遗传学发展基本线索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知识点或核心知识,它同时蕴涵着一定的遗传学规律或遗传学理论,通过对其学习可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发展潜能。

通过分析可知,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主干知识有:

遗传定律及概率计算、减数分裂、基因(DNA)结构、中心法则、系谱分析、遗传物质的确定、生物变异及育种、基因频率、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近三年对新课程I的分析可知,遗传与进化的高频考点是遗传定律及概率计算、系谱分析、中心法则。

(五)更强调对逆向思维的考查

逻辑思维的一般是条件→结果,在广东遗传与进化高考试题中一般着重考查结果,而新课程I则更强调对条件的考查。

例如:

典例1.(2014-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典例2.(2015-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

(六)更强调对遗传概率计算的考查

遗传概率计算包括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它在遗传育种、遗传咨询和生物进化中都有重要应用,同时它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高考中对学生的区分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它是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三年考题的重要内容,如在2014年有6分、2015年有约7分。

(七)更强调对遗传经典实验应用的考查

遗传经典实验包括杂交实验、测交实验、自交实验、随机交配实验,这些实验可用于获取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测定基因型(含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等。

在新课程I试题中,三年都有涉及,2013年杂交实验用于确定基因型、2014年测交实验用于确定基因位置、2015年随机交配实验用于预测种群中基因型及基因频率。

二、近三年全国乙卷必修二考试内容分析

年份

总分值

占比(%)

题号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题型

分值

全卷

必考

13

28.5

31.7

38

1

转录、翻译

理解

选择

6

2

减数分裂Ⅰ

理解

选择

3

4

逆转录

理解

选择

1.5

6

影响基因分离定律实验结论的因素

理解

选择

6

31

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应用

填空

12

14

15

16.7

20

5

系谱图中遗传概率计算

应用

选择

6

32

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及条件;遗传实验设计

理解

应用

填空

9

15

22.5

25

30

1

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理解

选择

3

5

基因整合、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

理解

选择

4.5

6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理解

选择

6

32

遗传规律的应用(基因频率在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基因纯合致死特例)

理解

应用

填空

6

生物的进化(随机交配中的相关计算)

应用

填空

3

三、全国卷典型试题分析

典型试题1.(2014年新课标Ⅰ-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I-2和I-4必须是纯合子

B.II-、III-1和III-4必须是纯合子

C.II-2、II-3、III-2和III-3必须是杂合子

D.II-4、II-5、IV-1和IV-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点评】:

此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灵活应用。

题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且该病为常隐,但是题目灵活性很大,只给出考生一个后代患病概率,剩下的就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此类题目的解答经验去推断,题目难度挺大,综合性很强,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解决。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

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项错误。

若II—1、Ⅲ-1纯合,则Ⅲ-2为1/2Aa、Ⅳ-1为1/4Aa;

Ⅲ-3为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2/3×1/2=1/3Aa;故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

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项错误。

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项错误。

【分析】:

此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灵活应用。

题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且该病为常隐,但是题目灵活性很大,只给出考生一个后代患病概率,剩下的就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此类题目的解答经验去推断,题目难度挺大,综合性很强,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解决,是理综生物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典型试题2(2015年新课标Ⅰ-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

【答案】:

(1)1:

11:

2:

150%(或0.5)

(2)A基因纯合子致死(或显性纯合子致死)1:

1

【点评】此题目主要从孟德尔遗传定律应用的角度,考查基因频率在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基因纯合致死特例、生物的进化方面也考查了基因频率的推算。

【分析】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A与a的基因频率均为0.5;Aa随即交配后代中基因型的比为1:

2:

1,其中A的基因频率=1/4+1/2*1/2。

若Aa随即交配后代中没有AA则说明AA显性纯合致死,其中Aa为2/3,aa为1/3,则随机交配后代中AA为1/9,Aa为4/9,aa为4/9,AA死亡,则Aa与aa的数量比为1:

1。

四、备考策略

(一)强化解题步骤的训练

(二)强化教材在备考中的作用

高考备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和挖掘潜能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资源,它既是高考试题的“泉眼”所在,又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因此,在高考备考中要充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与熟悉教材。

(三)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1.明确主干知识

2.利用多种方法突破主干知识

1)题组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试能力

2)重视中学生物的学科内综合教学

(四)强化计算能力的训练

重点利用好5个经典例题:

DNA结构、复制与表达1个、自由组合定律1个、家系分析2个、随机交配1个。

(五)强化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图表与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

本类题型着重于表格、图表、曲线等的考查,其特点是情境新、灵活性强,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以图表方式展示生理原理、过程、功能等。

本类题最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

(六)强化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复习

1.遗传学经典实验的“源”与“所以源”

2.遗传学经典实验的特性与基本步骤

3.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应用

(执笔: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王联新、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梁丽华)

《稳态与环境》考试内容分析与复习指导

一、试题命题特点(全国卷乙卷与广东理综卷比较)

1、命题依据都是全国的考试大纲;考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