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84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2.docx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种形成的“渐变式”方式:

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

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

c表示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不同物种间一般不能交配,及时交配也不能产生可有后代,但可能产生后代,例如马和驴产生骡子,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

B.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

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殖隔离有两种类型:

一是不能相互交配;另一种是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AD选项属于第一种,C选项是第二种;B选项是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所以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殖隔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

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

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C.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D.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他们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由示意图可以看出,长尾鸟对应的巢数是最多的,B正确;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C正确;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正确。

4.下列关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叙述,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

A.能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B.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

C.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AD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B正确;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C错误。

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愚型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大肠杆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了,其他个体不能生存,青霉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所以并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突变个体,而是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C错误;基因突变能发生于所有生物,基因重组发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因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其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

【点睛】易混提醒:

基因突变能发生于所有生物中,基因重组发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7.在对水稻杀虫周期及杀虫剂DDT剂量的调查中发现,杀虫周期逐年缩短,DDT剂量逐年加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DDT杀虫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防治

B.杀虫剂DDT剂量的增大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C.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导致杀虫周期缩短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杀虫剂DDT的含量越少

【答案】C

【解析】化学信息是由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杀虫剂不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不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杀虫剂对害虫的抗药性起选择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不是杀虫剂诱导作用的结果,B错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抗药基因频率增大,导致杀虫周期缩短,C正确;杀虫剂DDT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杀虫剂DDT的含量越多,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学生易混淆信息传递的种类

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8.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抗药性强的个体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农药选择抗药性强害虫,淘汰抗药性弱个体,导致害虫抗药性强基因频率上升,发生进化,A正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B错误;害虫种群本来就有抗药性强和弱的可遗传变异,C错。

农药对害虫选择,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名师点睛】注意:

害虫抗药性不是由于农药的使用而产生的。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

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9.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A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种群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10.下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

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A1、A2、A3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

【答案】B

【解析】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说明A1、A2、A3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应当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项错误;B、C、D分别是由A1、A2、A3进化成的三个物种,因此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虽然该后代不可育,B项正确;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此时A2、A3的基因库之间可能还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两者间可进行基因交流,C项错误;虽然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但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也相似,D项错误。

1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生殖隔离产生的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

C.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新基因的产生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不是自然选择决定的,A错误。

生殖隔离产生的原因只种群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明显,B正确。

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生殖隔离,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C错误。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错误。

点睛: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人工多倍体的形成。

形成新物种生物一定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12.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

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第二代的成人中基因a的频率、以及第二代的新生儿中杂合体Aa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D.下降、上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如果没有新的基因突变因为a的基因频率是不利的基因会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肯定会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下降,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基因型B.表现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的结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

故选:

B.

1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答案】A

【解析】基因与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A错误;物种形成三个环境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发生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变异、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生物变异的类型

15.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纯种长毛垂耳狗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成,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A项正确;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是污染的环境对某种蛾子中的体色较深的个体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是抗生素对细菌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C项错误;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是DDT对头发里的虱子的抗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生物的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生物的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C正确;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狼和兔的互相选择,使得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D正确。

【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能理清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

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18.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逐渐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

D.种群1、2、3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种群的基因库等概念,明确地理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由于环境条件差异,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正确;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正确;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组成一个种群,图中种群1、2、3生活在3个不同的区域内,属于3个不同的种群,每一个种群内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

1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否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继承和发展,A错误;

B、由以上A的分析,B错误;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D错误.

故选:

C.

20.下图示一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及其标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⑥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B.①~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种群基因库

C.⑥~⑩某时期内无新基因产生,但该种群基因频率却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①、③、⑥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A错误;同一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而①~⑩包含不同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基因库,B错误;⑥~⑩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但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21.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

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

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

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即日本人和朝鲜人存在地理隔离,但两者的基因库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生殖隔离的关系。

2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答案】A

【解析】人工诱变是不定向的;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了定向变异;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障碍。

23.下列生物学观点中,叙述有错误的是

A.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

C.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D.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B、C项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点睛】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下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

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4.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

C.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熏黑的结果

D.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答案】A

【解析】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A正确;“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B错误;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基因突变导致的黑白分化,由于伦敦黑色烟雾使得森林变黑,白色的不容易躲避被吃了,黑色的容易隐藏,保存下来,一直繁衍,黑色增多,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北极熊本来就有白色和黑色,冰天雪地的环境选择使得白色的生存了下来,而

不是定向变异的结果,D错误。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B错误、D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

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

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染色体变异与统称为突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

(3)通过,使生物的有利变异,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答案】

(1)基因突变不定向的

(2)类型C

(3)自然选择逐代积累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1)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类型C,原因是C变异类型存活率高。

(3)通过自然选择,使生物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使生物不断进化。

考点:

变异与进化

27.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海底3000米的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继续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3)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__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答案】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物具有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进化、生态等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研究。

从分子水平看,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从生物变异的角度看,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性状主要是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形成的。

(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28.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