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19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docx

参考实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

第一部分

1、太极起式

2、金刚捣椎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椎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

11、斜形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椎

第二部分

16、撇身锤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捋马

第三部分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趟拗步

33、击地锤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第四部分

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第五部分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68、闪背通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捋马

第六部分

64、十字脚步

65、指铛捶

66、猿猴献身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椎

74、收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

第一式:

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

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

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①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两眼向前平视。

②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摇,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⑤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双手略向右上方掤出。

⑥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荷斐觯凰秩酝鈷颍胱笞阌卸猿浦狻

⑦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掤(由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缠变顺缠),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⑨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厘米),右手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

⑩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左掌略下沉。

(11)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何为金刚捣碓?

神话曰:

金刚神各修炼之精,如金如刚其手所持降魔杵,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屈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

故名金刚捣碓;此为象形也!

最后震足与右拳击于左掌心内,即表示这一拳式结束。

②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

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

③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④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⑤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譬如,站立过久感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以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落下微震,这样运动数次,同样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

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拳者的年龄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气整。

劲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声判断。

第三式:

懒扎衣

①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触弧,双手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心偏左);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②左腿微下蹲,同时提起右足,以足跟贴地向右横迈一步(身手自然配合);目视右前方。

③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随转体右脚踏实。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左手内旋向下顺缠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肘往下沉;右手向左逆缠置于身右侧,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右手展开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虚虚拢住,不可用力,用力犯硬,运转不灵。

②在即将形成懒扎衣时弓右腿,右掌逆缠旋臂向右展开的同时,左腿用力,但膝关节与髋关节皆不可蹬直(套路中任何动作髋部都不可挺直)。

③懒扎衣定式时,要调整全身,特别注意放松左髋,使盆骨端正,气沉丹田。

第四式:

六封四闭

①左手上举至胸前与右手接住劲,然后,身体略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同时双手向左捋,左手置于左胸下,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右前方;右手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目视右方。

②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从背后由左腿移到右腿;双手向左、向下、而后向上、向右划弧,置于左肩前(左手由逆变顺又变逆缠,右手由顺变逆),右掌心朝前下,指尖向左,左掌心朝右前,指尖向后;目视右前方。

③双手向右斜下按出,右手在前,掌心朝左前方,左手在后,掌心朝右后方,指尖向上;同时左足跟步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目视右斜下方,面向南略偏西。

要点:

①两手由捋转按,要以腰脊为轴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掌向右按时,以右掌为主、左掌为辅,气要贴脊背,档口要圆。

②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合劲于左胸前时吸气,向右推出时,深长悠缓地呼出一口气,当气呼完时,两掌恰好停止,此式以呼气为主,动作配合为辅。

第五式:

单鞭

①身体略右转,右掌外旋向里合(顺缠),左掌外旋向前与右掌配合(顺缠)。

②右手五指捏齐成勾手经左掌心内向右上方掤起,略高于肩,指尖向下;左肘向左开到腹前,重心在右腿,身体微下沉。

③左足提起,以足跟内侧贴地向左横开一步,目视左侧。

④身体略右转,重心由右腿移于左腿,右足尖里扣;随转体左手内旋向上,屈肘于胸前,指尖略向上。

⑤身体左转,随转体左掌经脸前向左划弧(由顺缠变逆缠),胳膊展开,掌根微微下沉,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侧。

⑥左掌根下沉时,右手微微向右,形成开劲(外开内合)单鞭式;目视前方。

要点:

①右手捏拢向上提时、肘易架起来,因此演练时要注意随着身体转正、沉肩、坠肘。

②单鞭成式,顶劲要领起,档要开圆,髋要松,身要正,胸要虚虚含住,方能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第六式:

金刚捣碓

①身体左转,右手变掌向下、向左顺缠于左前方,掌心朝左,指尖向下。

②身体向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双手向上、向右捋(左顺右逆,双手相离约40厘米),右臂屈肘置于身右侧,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左上方;左手置于颌前,掌心朝右,指尖向左上;目视左侧。

③身体先向右稍转再向左转,重心先向右再向左移,略下蹲,左足尖向外摆,同时左手内旋向下,向前掤出(由顺变逆)置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手外旋向下、向右后方展开,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后方;目视左前方,面向东。

④身体左转,重心全移至左腿,右足上步以前脚掌点地;右手随着上步向前顺缠撩起,置于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翻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⑤左掌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约10厘米);右手变拳上提(拳心向里,肩要松,肘要沉)再向下落子左掌心内(拳心朝上),随即,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拳与右足一起抬起。

⑥上动不停,右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足落地震脚于左脚内侧;目视前方。

要点:

①双手捋向右略快,左手向前挤要慢。

②右足上步时,左腿要控制好重心,以腰带腿,切勿将腿硬拉向前。

③震脚前,右拳上提,重心须下沉,震脚时将周身之劲发于右足,但身体不要有意下沉,更不能向左右倾倒。

第七式:

白鹤亮翅

①身体略右转,重心稍向右移再左移,右足向右后方撤半步,以脚尖内侧领先着地,逐渐全脚掌踏实;同时两臂伸开(伸而不直),右手向上、向下、左手向下、向上,各划一大圈交叉于胸前(即双手由逆缠而开转为顺缠而合),左手在上,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手在下,掌心斜向上,指尖向左前。

②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同时两臂内旋,左掌心朝右,右掌心朝下。

③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全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足旁,以足尖着地,相距约20厘米;随着身体右转,左手向下经左腹前,置于左髋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略偏右;右手向上经右胸前置于头右侧,略高于头,掌心向前略偏右;目视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此式是明显地大开大合,两腿虚实要分清,手合足开,手开足收,上下相随。

右肘两次抬起并且高于肩,不能有架肘之意,要求肘尖下垂。

②在即将形成白鹤亮翅时右肩易出现顶劲的现象;这主要是重心没有完全移到右腿。

如果,重心能控制在右腿,并随着转体以身领手而开,就会做得圆满顺随。

第八式:

斜行

①身体略向左转,两掌一前一后,右手向左顺缠,置于右前方,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左手向左后方逆缠,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前方。

②上动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提起左足,右手向下、向后逆缠至右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左手向上、向前先逆缠后顺缠,置于左胸前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左前方。

③身体微下蹲,左足以足跟贴地向左斜方约45翰觯笫植欢冶酆笳梗匀慌浜稀I隙煌#硖逑蜃笞匦挠捎彝认蚯耙浦磷笸龋孀澹笳葡蛳孪蜃蠡∮谔宀啾涔词稚咸幔艺葡蛏匣。

庥诙啵渴幼笄胺健

④上动不停,右手向前、向右划弧于身体右侧,臂外旋、坐腕立掌,手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然后松肩、垂肘,沉髋,左手自然配合;目视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右手向右划弧时,以腰带动肩、肘、手,但幅度较小,同时左手不要跟着向右转。

②此式主要技击含意是用左背拆靠,所以,身体向左转的幅度也较大,必须将两髋松开,并右腿肚向上掤,但膝盖勿挺直。

第九式:

楼膝

①身体稍往前,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掌向下、向前顺缠搂至左膝前。

上动不停,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左足提收于右脚前,足尖点地,两膝屈,档劲合住;随着重心的移动双手上捧,而后坐腕于胸前,两掌心斜相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此式顾名思义是双掌从膝盖下掤起,由开转为合,必须身体先动,而后身体先回,以身领手,虚实分清。

②搂膝成式,要含胸、塌腰、坐腕、屈肘、屈膝、圆档,周身相合。

右脚踏稳,左脚虚点,有欲进之势。

第十式:

上三步

①身体略向右转,同时左腿提起;双手向下、向后划弧,左手屈肘于胸前,掌心斜朝下,右手于右胯侧,掌心朝后;目视前方。

②上动不停,身体略继续右转,左足向左斜前方上步,同时左掌向前逆缠、坐腕,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右掌微外旋,掌心朝下,指尖朝后,作自然配合。

③身体向左转,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