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控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58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信息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信息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信息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信息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控制.docx

《信息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控制.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控制.docx

信息控制

9.5信息控制

9.5.1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IE+IT

【1】企业信息化清华大学出版社赵守香姜同强王雯主编

21世纪初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设计与制造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企业重组等新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均要求企业信息系统的有力配合才能实现。

为了全面、深入地在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人们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所以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内外形成了一股企业信息化的浪潮。

下面主要介绍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和内容。

1.2.1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提出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企业信息化下了定义。

本书给企业信息化下的定义为: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

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称为企业信息化。

如果仅有几台分散的计算机,用来进行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报表打印,不能称为企业信息化,仅仅在财务部门使用了几台计算机也不能称为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资源管理等方面较全面地利用计算机,且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

信息化企业指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已经实现了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面的集成化管理,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信息技术。

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应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放在首位。

1.2.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层次

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划分为3个层次:

(1)企业数据的电子化,通过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将采购单、人出库单等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供统计汇总与查询使用。

在此层次上的计算机应用主体是企业的基层员工,计算机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但信息系统的使用也会引发裁员。

(2)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根据信息的传输特点,数据一旦录入,通过网络可及时传输到任何需要它的地方,数据的使用无须手工处理方式的逐层传递,通过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共享非常方便。

在此层次上的信息系统是根据规范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的,它的使用使企业业务流程更加通畅,打破了业务部门间的分割,企业各部门数据较好地实现了共享,使业务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规范化,减少了人为控制因素,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3)企业信息管理延伸到企业外,如企业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往来,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业务往来等信息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的延伸,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层次信息系统的应用即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际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信息系统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企业数据的加工整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1.2.3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应用案例1—3】

“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故事

1996年,一位客户在给海尔公司的来信中诉说自己的苦恼,她抱怨一般洗衣机又大又重、费水费电,希望能有一种易搬动、占地小、适合现代人的洗衣机。

这封看似普通的来信马上引起了海尔公司的重视。

在随即展开的市场调查中,海尔发现夏季成为洗衣机销售淡季的原因,不是人们不需要在夏季洗衣服,而是市场上缺少一种在夏季使用的小容量洗衣机。

1996年10月,中国第一台填补世界洗衣机市场空白的即时洗“小小神童”洗衣机,在海尔公司问世。

紧接着,第二代、第三代,从甩干型到无孔脱水型、计算机全自动型,从1.5kg、2kg到2.8kg,小小神童已“繁衍”了12代,产销量突破200万台。

资料来源:

《海尔市场链与信息化》,P347~348。

企业信息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计算机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企业信息化最基本的内容。

在信息化企业,绝大多数信息都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出现的。

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没有推广应用计算机的企业,将会由于无法与外界交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B)、电子邮件等)而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建设和维护、软件开发和维护及软件应用3项主要内容。

其中硬件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固定的资金。

计算机软件建设主要指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的建设可以采取购买商品化软件、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和独立开发等方式。

商品化软件的优势是技术先进、通用性强、升级换代快、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好。

但其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即由于其通用性有限而无法照顾到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况且,目前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大多数均来自国外,与我国企业的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对于商品化软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造和二次开发。

委托开发不是个可行的办法,因为计算机应用不应是个“交钥匙”工程。

独立开发对于小型的应用系统尚且可行,但对于较大型的系统,仅依靠企业内部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企业的管理机制等原因,独立开发的软件一般难以发挥作用。

与有技术、有实力、信誉好的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好方式。

从软件开发之初,企业就应该派出骨干人员积极介入到开发过程中去,这样既可保证软件的实用性,也为企业培养了维护和应用人员。

但这种开发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无法保证所开发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

在我国企业的目前情况下,应大力提倡联合开发方式,有利于逐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收购专业软件开发公司自用或具有专业特色的商品化应用软件也是一条可行的解决途径。

对这类收购软件公司的管理机制应灵活多样,以免使其失去活力。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不少企业,在购买软件时,没有经过认真的选型分析,仅凭感觉就买了几套软件,结果发现很不实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挫伤了企业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

有的企业虽然购买了较好的软件,但是领导推广应用的决心不大,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据统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花费几亿元人民币购买了大量国外的管理应用软件,但用好的却不多。

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一定要下决心,采取措施用好开发或购买的软件。

企业信息系统的关键是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所有业务均可借助于计算机来处理,最典型的应用有CAD、CAE、CAPP、CAM、PDM,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一般认为,对于条件不太好的企业,应首先关注CAD、CAE、CAPP、CAM、PDM等技术,这些技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关系不大,不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领导和员工较易接受。

另外,使用这些技术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这也是系统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MIS系统,应首先从单元模块开始实施,当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才后,再开始实施更复杂的系统,如MRPⅡ、ERP等。

2.加强企业级信息网络的建设

要使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并实现本企业与国内外不同地理位置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异地设计与制造,出口及并行网上贸易,就应下决心分阶段建设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Intranet)和企业之间的网络(Extranet)。

一般认为,信息网络的建设应与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水平相适应,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已建好的信息网络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信息网络一旦建好,重建和改建的难度就很大。

因此,在信息网络建设时,应首先做好需求分析,确认在计算机应用已达到一定水平,信息资源库已有较好可用信息,且信息共享的要求较高时,才应开始着手建设企业信息网络。

在建设统一化的企业信息网络前,首先加强局域网的建设和应用,最后逐渐过渡到整个企业的信息网络也是可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做好企业网络建设总体规划,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

3.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保存和管理着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以供企业内外部各级各类人员使用。

完整、系统、最新的信息资源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信息资源库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向外界提供本企业的公有信息,以增加市场机会。

企业信息资源库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防止企业的机密信息被别人窃取,在使用企业外联网时,尤其应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2)入库的数据应规范化、标准化,防止信息垃圾的出现(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

(3)应规划好信息资源库的结构,以利于信息共享。

(4)数据库的使用应方便,信息查询界面应友好,最好实现数据库的可视化管理。

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企业要想成功地实施信息化工程,使自己最终成为信息化企业,就必须拥有一大批懂计算机、素质过硬、热爱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包括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应用人员。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人才的培养问题。

即从现在开始应采取各种措施(委培研究生、引进人才、派出去进修、请进来讲课、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第二个方面是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

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灵活性较差,职工的经济收入暂时无法与外资企业相比,所以留住人才的难度极大。

但是,只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相信可以留住一大批信息化人才。

5.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信息化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除了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外,更需要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这些基础性工作包括:

(1)企业的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包括的内容很多,首要的是信息编码的标准化。

这项工作难度大、花费的时间长。

但无论如何都要做好它,否则将会给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很大的困难。

(2)各种严格的程序和规范。

计算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否则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必须首先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才能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3)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制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能否得到贯彻执行,与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密切有关。

因此,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去遵守。

(4)有计划、有步骤的人才培训和教育。

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必须同时或超前地进行人才培训和教育,而且不能间断。

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同等重要。

没有计划的培训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计划而不严格实施培训同样是不行的。

(5)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为了使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而不是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就必须根据企业重组理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之能适应信息系统的要求。

1.2.4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可以从国家的角度去讨论,也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讨论。

从国家的角度讲,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西方国家特别强调企业信息化,认为只有各类企业的信息化搞好了,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企业才有了对外交易“电子化”的要求。

才能谈到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等内容,才能促进网上银行、网上商店以及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在此,我们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讨论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1.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早期的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大多是现行系统业务处理方式的翻版,可以认为是现行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化。

这样的信息系统被动地适应旧的管理模式,只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穿新鞋走老路)。

但是往往会造成信息的冗余和不一致,难以真正发挥计算机系统应有的效率。

自从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已充分意识到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效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改革。

因此人们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首先强调的是应用并行工程。

企业流程重组等新理论对企业旧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使之具有简单化、平面化、并行性等特点,以满足信息系统的要求。

2.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

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步,就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也要求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久而久之,员工就会摒弃随心所欲的旧工作方式,处处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这也有助于信息化企业文化的形成。

3.加快信息流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在建设企业信息系统过程中,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做个总体规划,同时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了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的过程大为缩短,也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加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

网络环境的建立还方便了企业对外的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

事实上,随着整个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企业如不实现信息化,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这无疑是自己关闭了通往国内外市场的大门。

5.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称为竞争力六要素,即:

(1)产品的功能应简单、实用、无冗余、花色品种多。

(2)产品在寿命周期内质量要高,包括精确满足要求、精度保持性好、可靠性高、动态特性好、可维护性好等。

(3)产品在寿命周期内成本要低,不仅产品在上市前的设计制造成本要低,产品在上市后的运行成本也应是最低的,甚至连报废后回收处理成本也是最低的。

对于像汽车这样的产品尤其重要。

(4)产品在寿命周期内服务要好,要为顾客提供良好、周到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5)新产品上市时间应尽可能短。

由于顾客追求产品的个性,造成制造过程的单件、小批量化,加大了产品快速上市的难度。

但目前占领国际市场最为强调的是缩短交货期,交货期被认为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瓶颈环节。

目前国际市场上流行“三个三”:

即产品的设计周期三周,上市周期三个月,市场寿命周期三年。

这“三个三”充分反映了缩短交货期的重要性。

(6)产品寿命周期内绿色特性要好,即产品应是所谓的绿色商品,制造过程应是清洁的。

绿色特性好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使用过程、用后处理过程均应是节省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人性化的。

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后,对企业竞争力六要素的水平均会有较大的提高。

例如,虚拟制造技术和面向功能设计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得产品的功能更实用,外观造型更能满足用户的审美要求。

又如,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组建动态联盟,采用异地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

再如,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无纸设计和制造,可以大大节省这方面的开支,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可以省去昂贵的样机试制费用,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总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6.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诚然,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的购置、软件的购买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

企业领导关心的是,这些投资能否在预定的期限内收回?

能否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一般认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它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

国外某大型企业,其财务部门原有400多人,但工作效率很低,后来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使总人数一下减少到50多人,工作效率因而提高不少,由此带来的工资、劳保福利、办公费用的节省是十分可观的。

(2)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设计与制造,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和相应的费用,效益也是很显著的。

(3)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库存流动资金的占用。

因此而带来人员、设备和库房面积的减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4)可以减少废品损失。

总之,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5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条件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说,实施企业信息化有如下条件要求: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建立可方便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

(3)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信息化,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系统化。

(4)企业内部网(Intranet)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整合,企业外部网(Extranet)对企业内部网功能的延伸。

(5)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并利用信息网络等手段与外界进行商务往来,开展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

(6)建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决策科学化。

(7)建设一支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8)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有关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2】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机械工业出版社吴文钊主编

方法论的同宗性

方法论既然是一种规则,那么不同的方法论之间一定会存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越相近的方法论,共同之处将会越明显。

在信息化领域中,项目咨询方法和实施方法这两种方法之间犹如孪生兄弟一样,具有许多的共同特征。

项目咨询是项目实施的前趋,而项目实施是项目咨询的后继。

项目咨询的结论将成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方针、规则、标准和方法,所有的实施工作的完成与最终结论的评估都是依靠咨询的结论来作出最后的评价。

从表面上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共同内容,首先是两类项目的目标不同;咨询项目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流程的合理规划,并制定与流程相应的规则、制度、控制过程,最终确立选择软件的标准、选择实施的标准、选择计算机系统的标准。

如果咨询公司希望继续工作的话,他还应当制定出谈判的标准、合同的标准、实施过程的阶段和终验的验收标准以及成本进度质量的标准,这些流程和标准将成为企业下面实施信息化系统的依据。

这些依据对于软件公司而言,就是提供了一整套对于信息系统软件硬件和实施的完整需求。

(注意:

这里有几个过程如果没有咨询公司的把握,这些规则也很难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

软件选择的评估过程、硬件选择的评估过程、实施队伍选择的评估过程。

从一般的角度而言,咨询公司应当有责任和义务对于咨询的结论负责到底,而企业也应当为咨询公司的负责任的态度支付相应的酬劳。

如果这个咨询过程不继续的话,有可能咨询的结论无法很好落实。

而作为实施的目标是要使信息系统,按照咨询所确立的流程规则、制度、方法,分步骤和目标的去实现系统运行。

为此,它会依照咨询所确立的规则制定实施计划,按照咨询所确立的流程实现流程调整,按照咨询所确立的制度和规则推动企业的培训、传播,使得企业人员都清楚如何改造原有流程和规则。

如何适应新流程和规则,并且必须全面掌握使用方法,同时它也要在已经规定好的时间内去实现系统的实施。

(笔者注:

尽管双方的目标不同,但是从承上启下而言,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从双方的工作目标来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共同点,但是一旦从操作流程的角度上来看,在它们之间非常清晰地建立起了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被明确;其次,他们都需要构筑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检验每个操作步骤是否满足目标的依据,而这个标准的评估过程就是在各个步骤的检测点启动;第三,它们都需要建立一个工作计划,已明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哪些工作、何时完成整个项目;第四,它们都必须为实现计划建立一个调查研究的阶段、分析和评估的阶段、方案选择的标准制定阶段、方案选择的阶段、方案实施的阶段、评估的阶段。

而这些内容的共同之处不因为他们的工作目标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那么这些方法论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成为建立不同内容方法论的一个捷径。

(见下图)

根据上述观点,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咨询与实施这两种不同类型工作方法论的拓扑结构,它们具有非常一致的相似性。

这是一个由6个阶段所组成的方法论的框架结构,尽管不同的公司可以有不同的拓扑结构的划分,但是核心内容都没有被改变。

而这之中最为核心的是无论哪种咨询方法论,都必须存在下面5个核心过程。

没有这5个核心过程,方法论将会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所以无论哪个公司在构筑方法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方法论的逻辑结构。

●第1阶段的项目导入阶段。

●第2阶段的项目分析研究阶段。

●第3阶段的方案确立阶段。

●第4阶段的方案具体操作、执行、实施阶段。

●第5阶段的最终结论的评估阶段。

对于第4阶段,由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对于这一过程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它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

例如:

如果某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采取咨询公司做咨询,实施公司做实施的方式,那么这个过程在实施中将被完全弱化。

本阶段只是一个执行过程,而不会有太多的改进内容,在这种规则下,更多的是执行。

而如果信息化项目没有咨询公司参加,那么此时的这个过程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这个过程对于双方而言就成为并不是一个完全必备的过程,但是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要求时刻准备启用这一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个过程即将完成的时候,一定存在一个评估点或者称之为检测点(CheckPoint),检测的过程就是一个按照阶段目标的标准来判断这一过程的结论是否是项目目标所需要的和本阶段的目标所需要的。

如果无法形成一个目标所要求的结论,那么这个过程必须作出修补和完善,直到满足两个目标所要求的结论。

它的评判过程是一个多种内容综合的判断过程,是目标判断、标准判断、质量判断、时间判断、规则判断等过程与方法的得当运用;通过这些有效的针对各种不同阶段中内容的评判,才能够获得一个最终的阶段性结论。

法论的构造

方法论究竟由哪些因素构成呢?

是否说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就可以获得建造方法论的体系呢?

答案是明确的,笔者在对方法论的使用过程中确实发现方法论所隐含的一系列共性的内涵。

这些内涵就构成了方法论所要实现的构造性规则。

标准与规则的元素现

任何一种方法论必然存在一系列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标准的细节性框架;另一个是标准的内容。

框架必须是在方法论第一阶段中所确立的内容,而标准中的内容将会根据实际的状况在不同阶段确立。

而标准的框架实际上就成为建立标准过程中的准绳,它远比内容重要,它是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没有标准或者没有规则的方法论,就如同一个空壳一样,是一个虚扇函酝标准与规则的元素现任何一种方法论必然存在一系列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标准的细节性框架;另一个是标准的内容。

框架必须是在方法论第一阶段中所确立的内容,而标准中的内容将会根据实际的状况在不同阶段确立。

而标准的框架实际上就成为建立标准过程中的准绳,它远比内容重要,它是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没有标准或者没有规则的方法论,就如同一个空壳一样,是一个虚假的体系,所以对于规则与标准的研究也将是方法论建造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内容。

那么如何去解释这种标准或者是规则呢?

如果您学的是计算机类的专业,那么一定学过IPO图(输入—I备出—O/址理—P)和DFD图(数据流图),这些不同类型的图就是实现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处理过程设计中的一个标准图示或一个规则表达的图示;相信读者也一定学习过软件工程中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和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也一定学习过瀑布法,那么这些方法所规定的一切处理步骤和流程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