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40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当好科主任.docx

如何当好科主任

如何当好科主任

一、    科主任的建议与思考

做好五件事

一是技术不断提高,不甘当模仿秀,不做追星族,靠独力思考,慎密观察,反复循证。

二是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无止境,要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是确保患者安全。

积极预防风险,学习掌握规律,防范于未然。

四是认真查房,抓住病历质量。

查房昭示着主任的水平,病历是科室质量建设的根本。

五是科研与人才培养。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靠鸿图伟志,只靠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

科主任要记住:

医生强,科室强,把众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者。

每个专业都有值得研究的内容,都有有待解决的难题,关键是能不能深入进去,把理想变为行动。

要不断地思考自己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附注于行动,有起点才能够见效果,不要用客观来代替主观,用客观来谅解主观。

要有紧迫感,不要来日方常,只求今日开始。

人,成功者和失败者,智力不是决定因素,主要是行动力。

   敢想--行动--持之以恒--成功。

二、    科室建设的重点

1、小处入手

道家认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天下的难事必从易处着手,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处起步。

这是必然规律。

谁遵循这个规律,谁就是圣人。

2、讲究规矩

 一个科室,虽然单位不大,人员不多,但是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的集体。

并且,随时都涉及到技术发展、利益分配、提拔升迁等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

科主任最大的失误是随意性和自我意识。

因此,从科室的长远发展来讲,必须培养讲究规矩、遵守法规的习惯。

3、制度与规范

一个科室能否持续发展稳定,制度最重要。

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克服随意性、主观性,行为统一才能实现临床工作的规范。

规范了才有效果,有经验可总结。

有循证可对照,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但制度靠坚持,靠落实,靠从小处入手,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4、相互支持

 一个科室要设法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甚至相互吹捧、共同进步的氛围,养成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相互关心、和平竞争、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反对和遏止互相诋毁、互不服气、忌妒丛生、自以为是的不良气氛。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只能把好人管好,而是能把不太好的人管好,好比打牌,不是抓到好牌才能赢,高明的人是把手终不好的牌打好。

孔子认为:

智慧者是用自己的优点去教化那些有缺点的人。

怎样对待全科的人,那就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5、和谐共进

 一个科室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和”可以理解为每人口中有粮方为和,也可以理解成每人有自己的禾苗(科研项目)。

人皆可言为“谐”,也就是说,在这个科室中,无论能力大小都有饭吃,都有课题,都有发言权,这样才能够和谐共进。

医生强则科室强,主任强,这个科室才有朝气有活力,只会自己干不会让全体动起来的主任不是合格的主任、优秀的主任。

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称为管理到位、管理有方。

6、给医生留点面子

  科主任既是领头人也是普通医生,面对的医生既是下级又是同事,在某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向医生学习,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尽量照顾到医生的面子。

批评的时候以不明言为基础,不明言才能够让对方服气,给对方留有思考的余地,有理让三分,理直不气壮。

7、关心护士

护理工作在科室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人估计70%左右的医疗工作是由护士完成的。

护理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低,但服务含量高。

医患关系不和谐,40%左右源于服务。

因此一个科室能否让患者满意,首先要使护士顺心、安心、满意,否则患者满意难以实现。

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护理方面,而特色正是一个科重要的竞争因素。

8、调动积极性

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科主任不但自己干,而且要调动全科的积极性,同时随着任期的延长,科主任要随时注意限制自己的主观性和自主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

提高创造力决定于三个条件:

一是群体中人与人的关系协调一致;二是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三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管理方法。

另外,每个人都有三种特性,就是创造性、自主性和局限性。

作为领导就是要提高创造性,限制自主性,扩展局限性。

9、梯队合理

同龄人有相同的追求和利益,在一个科室,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教育,在利益面前很难调和。

所以,同龄相嫉,同声相应,同志相谋,要想稳定,不发作利益之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年龄层次要拉开,个人的目标和关注点不能相互重叠。

同时还需要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目标。

10、查房五要、五不要

 查房是科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科室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昭示和提高科主任水平的重要步骤。

院长查房是服务,科主任是查房是教研。

 一要准备充分:

病历、文献、历史、现状、疑点;二要目的性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诊断、治疗、病因、病历;三要充分讨论,典型病例要预先通知,人人发言;四要提出问题,研究内容;五要演示和记录。

 一不要流于形式;二不要当面批评;三不要一家之言;四不要没有重点;五不要没有总结和记录。

11、病历见真功

 一个科室医疗质量如何,能否有创造性的成果,能否保证医疗安全,病历建设非常重要。

一是严格的制度;二是严谨的书写;三是严肃的态度;四是完整、系统、全面、科学、准确的描述。

这些都是真功夫,非一日之功。

在医患纠纷中,败诉的30%是病历,主要表现在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相符。

病历是医生能否成材的关键,是一个科室能否有成就的基础,是能否维权的依据。

12、预防风险

高质量的医疗肯定是没有风险患者安全的。

只有安全,患者才能放心。

所以任何一个科室都必须把预防风险放在首位。

善良的患者不会要求医生把每个病都治好,但是他希望是安全的、放心的,没有风险的。

所以预防了风险就等于提高了质量。

风险的发生虽然十分复杂,原因很多,但预防其发生,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可以防得住,关键是对其规律认识和掌握的程度。

1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要体现质量,必须医患互动,持续改进。

因为人们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由于每个人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的不同,对医疗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要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并非易事。

只有医院与社会互动,医患间保持互动互利、竭诚合作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14、诚心服务

医疗服务要让患者满意,不完全决定于技术。

因为无论多么好的技术,也不会包治百病。

但是只要达到诚心为患者服务,尽心尽力,就能够使患者满意。

一级:

诊治效果好,病人与家属满意;二级:

诊治效果好,病人与家属不满意。

诊治效果不好,病人与家属满意。

三级:

诊治效果不好,病人与家属不满意。

 还有人将医疗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

从技术方面讲,没有缺陷的医疗为良好;但从服务方面讲,就不一样了,有缺陷患者也可以满意,无缺陷患者也可以不满意。

三、    主任的关注点

1、潜心学问

科主任必须是一个潜心研究学问者,没有学问就难以服人,难成为将才。

做学问首先要有淡泊的心境,要钻进去,要任劳任怨。

这是前提,只有此还不够,还需要功夫和底蕴、才智和见识。

研究学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学问,选题时先知道国内外的现状,论述时要注意形式逻辑,理论要有据可依,概念界定清楚,引文注明出处。

敏锐的眼光是做学术创作的必备条件,不知道学术历史、不知道学术前沿、不知道增长点,就无法创新。

科南特先生说:

“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历史,就始终是个孩子。

2、耐住寂寞

 做学问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早晨种玉米,中午吃棒子。

要把学问当成终身追求的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做学问最苦、最难,一旦钻进去其乐无穷。

如何才能有收获?

作学问者需头脑清醒、思维活跃,不停滞不死板,不固执己见,海纳百川才能-融会贯通。

只有活水不断地注入,才能清澈如镜。

朱熹《读书观感》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勇于创新

•创新是任何科学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科主任就难以长期的胜任,没有创新就必须落后,难形成优势和品牌。

创新是科主任必备的能力,创新有其特殊的规律,需要经过培养、磨炼,才能够掌握创新的方法。

科主任能否创新,不仅是科主任自己的事,院长也有责任。

创新不是靠制度、处罚、批评能够完成的。

•创新概括起来一是精细,二是广阔。

4、创新来于博览

 古代医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数学、气象、韵律都看作是做好医生的基础。

这些在常人看来似乎与医学无关,其实关系密切。

正如科学家培根所说“读书可以使人怡情,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养之学可以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知识越多,越会谦虚谨慎,不盲目狂妄,遇事不惊。

5、博览—活跃

医学创新既需要严格的逻辑思维,又必须与广泛的形象思维相结合。

形象思维不归文学艺术家所独有,许多医学创新都与形象思维有关。

而形象思维并不直接产生于医学,而它能丰富医学。

中医的理论基础“金木水火土”就是来源于五种物质的特性和形象。

脉诊中的浮沉迟数,西医的满月脸、水牛背、樱桃红色、蜘蛛痣、奔马率等。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苯环的发现。

6、无畏与胆识

创新要敢于挑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创新首先是要能够发现新问题:

一是需要角度,二是深度,三是底蕴和才智,四是胆略。

归根结底是要敢字当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

“科学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葬礼而前进的。

”普朗克说:

“一项新的科学真理的取得,并不是通过说服他们的对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迫害;布鲁诺拥护日心说,被火烧死。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话讲: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英国医学家琴纳(天花)、德国医学家福斯曼(1929-1956)、中国医学家张晓楼和汤飞凡的事例。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

“实际上,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幸福的追求。

这种愿望和利己主义无共同点。

相反地,他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7、敏锐与质疑

创新需要有敏锐的眼光,而敏锐的眼光除了知识、经验之外,最先来源于质疑。

不迷信、敢想敢干,然后是提出设想和假说,通过论证而实现假说,找出依据,形成理论,就形成了创新或者创造。

疟原虫的研究(曼松与罗斯)。

四、主任的注意力

1、学科的边缘部

 临床分科越来越细,目的是为了把专科疾病研究深入,向高、精、尖发展,但是高、精、尖需要坚实而庞大的基础。

一个科-室的发展如果只知守土而不知开拓新的疆域,必然会越来越小。

实践证明:

有发展活力的科室主任多是一个开拓者,而不保守者。

临床有成就的医生大多都是关注到了学科的边缘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

新学科都是在边缘领域扩大、发展而形成的。

科学上有句话:

交叉点上育奇葩,无人迹处有奇闻。

(卜国铉等)

2、关注灰色指标

(1)、差错事故:

等级、原因、汲取的教训

(2)、误诊:

原因、后果程度、纠正的时间、

(3)、治疗的正确性:

循证依据

(4)、预后结果的评估

(5)、患者感受与纠纷事件

(6)、不良事件:

中毒、过敏、不良反应

(7)、单病种的死亡率、抢救失败率

(8)、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后果

3、警惕隐性风险

(1)、围手术期死亡

(2)、麻醉意外及术中大出血

(3)、计划外再手术(二进宫)

(4)、婴幼儿、孕产妇死亡

(5)、转送和检查途中死亡

(6)、无菌性手术感染

(7)、计划外再入院

4、关注非典型

  在临床上,许多医生强调典型体征,实际上,出现典型体征时,都已经是疾病的严重期甚至是晚期。

以脑外科为例,突发性、一过性眩晕,突发性头疼,呵欠不断,脑血管性疾病80%在发病前5-10天有此症状;精神性格异常,肿瘤、脑瘤患者,25-40%会出现淡漠、记忆力减退、傻笑;成人癫痫、单侧耳聋、嗅觉异常,这些常见的、不被人注意的现象,却往往预示着某些严重疾病的到来。

另外,消化道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痛性肿快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5、难言的秘诀

•《内经》卷八·八正神明论中讲神与智慧和生命的关系。

黄帝曰:

“何为神?

”歧伯曰:

“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耳不闻(耳听不到);目明心开而志先(勤于观察思考,有准备,有志向);慧然独悟(自己琢磨);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说不出来的,只能意会,不能无法言传);昭然独明若风吹云(一旦感悟,就象风吹云,见青天)。

•所以一个科虽然不大,几十个知识分子在一起,谁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靠“慧然独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