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383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

课题名称:

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

关键词:

农村地区;教学方法;策略研究;信息技术;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

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包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信息技术教育。

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体现在教育领域中的一大标志,也是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施行,在实践环节上都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硬件要配套,二是人员要适应。

这两个条件对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开设而言尤其显得重要。

市、县教育局在“十一五”期间在广大中小学中加大了教育的投入,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办学硬件有了很大改善。

不少农村教师通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开始走上了信息技术课的课堂。

几乎在信息技术课程进入农村小学课表的同时,广大农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用起了电脑。

在接触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同时,个体的好奇心往往是天性使然。

农村的

孩子刚开始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时,一定是非常兴奋的,甚至很多孩子还根本没有想象过课还可以不在原来的教室里上,可以由老师带着,来到满是机器的课堂里,来学习一门过去从未上过的课程。

提出本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

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在开展信息技

术课教学的过程中,会不会与原有课程教学有所改变?

我们的假设是:

如果仍旧用原有的一套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好不容易才生成的兴趣能维持多久?

因为在本人所接触的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和所亲历的一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情况并不让人乐观。

另外,我们学校是肥西县示范小学,又是信息技术特色学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大量投入、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接入宽带网,建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同时软件资源不断丰富,教师基本的教育技能素养得以提高,我校出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涌现出一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带头人,并在教学中发挥出重大作用,在各个领域争创了多项荣誉,同时还自制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软件。

早在九十年代就对有效技能主要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美术、自然、英语等学科课堂教学的运用进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两个县级课题《小学语文口语能力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一个市级课题《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已顺利结题。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已被市级立项,正处于研究之中,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有效技能促进学生学习形态由低投入(被动型)转向高投入(主动型)的最终目标。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课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走进了小学课堂,教师们在带领学生共同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否充分利用小学生对这门新课程的好奇,并直至充分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

在农村小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比有效地使用各种机器要“有效”得多。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有效的培养策略是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面向农村小学,开展一些研究,不可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而农村小学教师有效地发展自我、提高教学技能,又必须依托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来生成。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将这一培养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是一条追求教学高效益的好途径。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中的心理倾向性和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理

论,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2、教学理论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并维持学习兴趣,为验证课堂教学理论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2、进一步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模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主要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关于信息教师课程学习兴趣作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状况,时间分别选在2011年5月和2011年9月。

5月的调查以现在的高年级的学生为对象,9月的调查以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并对调查结果作比较性分析,以期探求这一年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学习兴趣发生的变化。

2、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结构性分析。

首先是对影响学习兴趣的变量作分析,这其中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结构性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通过现场观察、对象访谈等方式做好行动研究的前期准备。

3、选取2-3个班的农村小学生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

随机选取2-3个小学,各取一个班级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中观察、跟踪调查等方式,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

到2011年10月,对5月调查过对象再次做调查,对两次结果作比较性分析,以检验干预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过程

1、调研立项阶段(2011.4—2011.9):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小组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并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保证。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前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前期研究,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作了解,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为《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并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规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色,分别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肥西教育网和教研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2、课题实施阶段(2011.10—2012.6):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深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一线,通过听课、与农村一线教师讨论、对农村小学生作学习兴趣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并选择相关年级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评、优秀教育博客或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5)、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6)、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7)、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8)、办好校园网或教研网或博客网等,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交流、展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

9)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将相关的研讨结果和实践结果进行对比、交流,把提升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举行全区范围内的优质整合课展示活动,并拍成录像。

10)、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实验的进程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12.7—2012.10):

1)、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2)、对完成本课题的教职工进行表彰。

 

课题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主要成员研究的能力

本课题负责人都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课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农远教学运用新星、县级农远运用十佳管理员等,他们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

课题组主要成员教育教学一线教师,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本课题组负责人曾多次组织课题攻关,协调能力强。

课题组全体成员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完全有能力承担课题研究。

课题领导小组名单及具体分工

职务 姓名(行政职务) 具体分工

组   长 陈连生(校长)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全盘策划和全面工作

副组长 吴文全(副校长) 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管理和调控安排

副组长 张青、孔祥和

(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课题的后勤保障及语文组课题工作的部署

组员 张希望(教导主任) 具体负责数学组课题工作的部署

组员 张世勇(教导副主任) 具体负责综合组课题工作的部署

组员 胡明生(总务副主任) 负责实施本课题的具体工作

组员 臧德俊(语文组组长) 具体负责语文组课题各项活动策划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组员 沙丽(数学组组长) 具体负责数学组课题各项活动策划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组员 吴凯(综合组组长) 具体负责综合组课题各项活动策划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组员 吴凯(网络管理员) 网站管理员,设计与制作课题网站并进行管理工作

2、资料准备

为老师们提供理论著作、课题网站平台、教学光盘等各项准备。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科研能力,课题组的协作团队精神特别强,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指导,同时聘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区级课题组领导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组成员。

另外学校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如:

管理机制——

(1)定期将课题的实施情况向省、市、区电教馆和课题指导组汇报。

(2)建立课题档案,保证实验全过程资料、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连续性。

(3)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

(4)间周一次地定期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不少于一周的业务培训。

激励机制——

(1)每学年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学校等层次的课题研究实践课,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学考核中给予适当奖励。

(2)校内外开展软件制作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对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

(3)参加课题研究作为学校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的必需条件。

(4)积极投入教科研活动的成员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的权利。

经费保证——建立课题专项经费,对课题开展所需要的经费学校采取实报实销制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4、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2、行动研究法——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的方式不断进行;

3、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5、课题经费预算、保障。

科研经费全部由肥西县高刘镇长岗中心学校提供预算、保障。

开题论证会:

1000元。

资料信息费:

2500元。

邀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

4000元。

现场研讨会:

2000元。

成果检测:

500元。

数据处理:

500元。

中期检查、结题鉴定:

2000元。

成果展示与成果奖励:

4500元 。

总计:

17000元。

经费使用将遵守《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中关于研究经费一章的要求,在主管领导的严格约束下开支,本着节约、高效、合理、科学的使用原则。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