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26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S:

3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B.熔融的MgCl2C.稀硫酸D.葡萄糖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HNO3B.CaCO3C.CO2D.NaOH

3.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

D.自然界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

4.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是44gB.硫酸根的摩尔质量是96g/mol

C.1molO2的质量是32g/molD.铁的摩尔质量就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6.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zuò,今醋也)法》这样描述乌梅苦酒法:

“乌梅去核,一升许肉,以五升苦酒渍数日,曝干,擣作(dǎo,同“捣”)作屑。

欲食,辄投水中,即成醋尔。

”下列有关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醋的主要成分是非电解质B.醋的主要成分是强电解质

C.醋的主要成分是弱电解质D.醋中只存在分子,不存在离子

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SO3+H2SO4=Na2SO4+SO2↑+H2OB.Cl2+2KBr=Br2+2KCl

C.Cl2+2NaOH=NaCl+NaClO+H2OD.2H2O+2Na=2NaOH+H2↑

8.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

C.化合价降低为零价D.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9.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NaNO2。

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B.+4C.+3D.+2

10.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分子所含电子数目为NA

B.1mol-CH3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3g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50mL12mol·L-1的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0.3NA

11.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4bmol-1B.b/4amol-1C.a/bmol-1D.b/amol-1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OH-、K+、NH4+B.Ba2+、SO42-、H+

C.Ag+、K+、Cl-D.Na+、Cl-、CO32-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过滤

14.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则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①K+、

、F- ②K+、Ba2+、Cl- ③Fe2+、Cl-、Br- ④K+、Na+、ClO-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

15.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石墨B.KNO3C.H2SO4D.蔗糖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是强电解质,酸都是弱电解质

B.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

D.CaCO3在水中的溶解性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CaCO3是强电解质。

17.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氯化钡溶液

18.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和乙醇B.花生油和Na2CO3溶液C.酒精和水D.溴和苯

19.下列单、双线桥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0.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

①KClO3+6HCl(浓)===KCl+3Cl2↑+3H2O;1∶6

②Fe2O3+2Al

Al2O3+2Fe;1∶2

③SiO2+3C

SiC(硅为+4价)+2CO↑;1∶2

④3NO2+H2O===2HNO3+NO;2∶1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21.(10分)已知0.1mol/L的NaH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2)NaHSO4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是还原产物,被还原的HNO3与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23.(4分)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L,质量为12g,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密度是g/L(保留两位小数)。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4.用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480mL0.92mol·L-1的稀硫酸

(1)配制时,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玻璃仪器有、、。

(2)减小误差量取时需选用合适的量筒量取mL浓硫酸

(3)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

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②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④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⑥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电解质为纯净物,为化合物,Cu为单质,稀硫酸为混合物,A、C均错误;葡萄糖为非电解质,不导电,D错误;熔融的MgCl2为纯净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B正确;正确选项B。

2.C

【分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是氧化物,据此解答。

【详解】

A.HNO3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属于酸,A错误;

B.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B错误;

C.CO2是由C、O两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C正确;

D.NaOH溶于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碱,D错误。

答案选C。

3.C

【详解】

A.豆浆是蛋白质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或石膏等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故A与胶体有关;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利用了胶体具有电泳现象的性质,故B与胶体有关;

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这是利用了盐类的水解原理,故C与胶体无关;

D.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故D与胶体有关;

答案选C。

4.C

【详解】

A.Cu被腐蚀生成铜绿[Cu2(OH)2CO3],Cu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B.铁制菜刀生锈,铁被氧化生成铁锈,Fe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酸雨反应而被腐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铝被氧化生成氧化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与氧化还原有关;

答案选C。

5.B

【详解】

A、摩尔质量单位g/mol,一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单位g/mol,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g/mol,故B正确;

C、质量单位g,1molO2的质量是32g,故C错误;

D、铁的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C

【解析】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醋中含有分子和离子,故选C。

7.A

【解析】A.Na2SO3+H2SO4=Na2SO4+SO2↑+H2O为复分解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Cl2+2KBr=Br2+2KClCl、B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Cl2+2NaOH=NaCl+NaClO+H2O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2H2O+2Na=2NaOH+H2↑Na、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抓住化合价的变化这一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

8.D

【详解】

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可能被还原,例如反应Fe+2HCl=FeCl2+H2↑中H由+1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例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Cl由-1价→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答案选D。

9.C

【解析】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有+1+(-2)×2+x=0,x=+3,故选C。

10.C

【解析】分析:

A选项中氟化氢的沸点是19.54℃;B选项中-CH3中含9个电子;C选项中1molNa在反应中失去1mol电子;D选项中随着反应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详解:

氟化氢的沸点是19.54℃,标准状况下,氟化氢是液体,Vm=22.4L/mol的使用条件是:

标准状况下的气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2.24LHF不是0.1mol,其含有的电子数也就不是NA,A选项错误;1个CH4分子中含10个电子,CH4中去掉一个H原子变成-CH3,-CH3中含有9个电子,1mol甲基含有9mol电子,即9NA,B选项错误;23g钠是1mol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失去1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是NA,C选项正确;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其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每有4mol盐酸参加反应,转移2NA电子,50mL12mol·L-1的盐酸是0.6mol,如果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3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所以0.6mol盐酸不可能完全参加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1mol的硫酸分子中含4NA个O原子,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1:

a=4NA:

b,所以NA=b/4a/mol,因此选项是B。

考点:

考查物质的组成微粒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12.D

【解析】分析:

能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以及弱酸和弱碱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详解:

A.OH–和NH4+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氨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Ba2+和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Ag+、Cl-之间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Na+、Cl-、CO32-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A,注意NH3·H2O属于难电离的物质,类似与水。

13.C

【详解】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B、液体取用时,瓶口紧挨试剂瓶,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故B错误;C、加热液体时,液体总量不能超过试管的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且用外焰加热,故C正确;D、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故选C。

14.A

【解析】①中F-与H+不共存,②中Ba2+、

不共存,③中Fe2+、H+、

不共存,④中ClO-、H+不共存。

15.A

【分析】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以此分析解决此题。

【详解】

A项,石墨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B项,KNO3属于盐,在水溶液里、熔融时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C项,H2SO4属于酸,在水溶液里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D项,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16.D

【解析】A、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完全电离,与化合物类型没有必然关系,如NaOH属于强电解质而NH3·H2O属于弱电解质,H2SO4是强电解质而CH3COOH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虽然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因为不是氨气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多少,与强弱电解质没有必然关系,故C错误;

D、虽然碳酸钙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碳酸钙能全部电离,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和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既要排除单质又要排除混合物,这一点很容易出错。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和酒精等。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7.D

【分析】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也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A错误;

B.先加入硝酸酸化,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加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能检验,B错误;

C.先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不能检验,C错误;

D.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检验离子的试剂及试剂的加入顺序,注意干扰离子的排除。

18.B

【分析】

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说明二者互不相溶,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解答。

【详解】

A.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应该是蒸馏,A错误;

B.花生油是油脂,难溶于Na2CO3溶液,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正确;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应该是蒸馏,C错误;

D.溴易溶在苯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

答案选B。

19.B

【解析】B不正确;正确表示方法为:

20.B

【分析】

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结合反应判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①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

5,错误;

②反应Fe2O3+2Al

Al2O3+2Fe中,Fe2O3为氧化剂,Al为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正确;

③反应SiO2+3C

SiC(硅为+4价)+2CO↑中,碳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SiC是还原产物,CO是氧化产物,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正确;

④反应3NO2+H2O=2HNO3+NO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1molNO2作氧化剂与2molNO2作还原剂时满足电子守恒,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判断与计算,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1.

(1)NaHSO4=Na++H++SO42-;

(2)盐;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中,既有金属阳离子又有酸根阴离子;(3)Ba2++2OH-+2H++SO42-=BaSO4↓+2H2O,Ba2++SO42-=BaSO4↓。

【解析】

试题分析:

(1)NaHSO4属于抢建强酸盐,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反应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2)盐:

是由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因此NaHSO4属于盐;(3)溶液显中性,说明恰好中和,Ba(OH)2少量,恰好中和溶液中H+,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SO42-,因此发生Ba2++SO42-=BaSO4↓。

考点:

考查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22.稀HNO3Cu铜氮Cu(NO3)2NO1∶4

【解析】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Cu为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部分N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HNO3是氧化剂,NO是还原产物。

当有8molHNO3参加反应时,有2molHNO3被还原,表现氧化性,有6molHNO3化合价未发生变化,被还原的HNO3与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4。

根据上述分析,答案为:

稀HNO3;Cu;铜;氮;Cu(NO3)2;NO;1∶4。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HNO3中的氮元素是+5价,NO中氮元素是+2价,Cu(NO3)2中氮元素是+5价,所以硝酸部分体现氧化性,部分体现酸性。

23.1:

3,1.79

【解析】

试题分析:

混合气体的密度=

=1.79g/L;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3mol,设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则:

x+y=0.3,28x+44y=12,解得:

x=0.075mol,y=0.225mol,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0.075mol:

0.225mol=1:

3;

考点:

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

24.

(1)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24.5;

(3)BC(4)③⑥

【解析】试题分析:

(1)配制时,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配制时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为0.92mol/L×0.5L×98g/mol÷98%÷1.84g/mL=24.5mL,减小误差量取时需选用合适的量筒量取24.5mL浓硫酸;

(3)A.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故A正确;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用待配溶液润洗,故B错误;C.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的仪器,故C错误;D.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D正确;答案为BC;

(4)①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少了,浓度偏低,故①错误;②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少了,浓度偏低,故②错误;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③正确;④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没有影响,故④错误;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⑤错误;⑥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浓度偏大,故⑥正确,答案为③⑥。

考点:

考查溶液的配制操作与误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