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92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

Selected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7A版】大型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之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GH采油厂是NB油田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二级单位,多年来采油厂的地质研究所在保障油田开发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地质研究所办公楼现状一直存在较多的问题。

GH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办公楼投产于19RR年,随着地质所机构设置的变迁、职能的调整、工作范围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及办公设施与设备配置的增强,现有办公用房的办公面积、建设标准、环境与条件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对地质研究所办公楼进行扩建,从而增加办公面积,改善办公条件,以满足采油厂地质工作的需要,因此,为支撑采油厂的持续发展,急需对地质研究所办公楼进行扩建。

1.2编制依据

1.2.1中石化NB油田分公司GH采油厂编制《地质研究所办公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2《NB石油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若干规定》

1.2.3国家建设部门有关的技术、政策、规范及定额指标

1.2.4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基础资料

1.2.5现场调研资料

1.3编制原则

1.3.1以采油厂原油生产为中心,为采油厂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3.2注重建筑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在满足测试、安全、环保、工业卫生等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应现代化要求,体现实用、新颖、美观、大方的建筑风格;

1.3.3严格遵守国家关于SD省、中石化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和技术安全、工业卫生的各项法规,做好三废处理,保证环保质量;

1.3.4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合理利用能源、水源等各种资源;

1.3.5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1.3.6合理利用已建设施,减少重复浪费、节约投资的原则;

1.3.7满足建筑内部功能的要求,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4设计标准、规范

1.4.1建筑结构部分

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RR

⑵《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⑶《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RR

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RR

⑸《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RR

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RR

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GG年版)GB50011-20RR

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RR

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RR年版)GB50009-20RR

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RR

⑾《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设计标准》GB50189-20RR

1.4.2给排水部分

⑴《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RR(20RR年版)

⑵《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RR

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RR

⑷《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RR

1.4.3电信部分

⑴《建筑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RR

⑵《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⑶《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⑷《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RR

⑸《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RR

⑹《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⑺《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⑻《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⑼《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RR

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RR年版)GB50057-94

⑾《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4.4暖通部分

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RR

⑵《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RR

1.5研究目的

GH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承担着采油厂的勘探开发等科研工作任务。

近年来,油田对勘探开发投入不断加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增加,高科技设备的大批引进,对科研场所和工作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为采油厂的勘探开发服务,满足办公空间的需要,提高综合研究能力,需对地质研究所办公楼进行扩建建设。

1.6基础资料

1.6.1地理位置

本工程驻地位于DY市DY区。

区域基地地势平坦,地面平均海拔高度5.1~5.3m左右。

1.6.2气象、水文及地质资料

DY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气候特点是: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年变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风变化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多大风天气。

地理纬度北纬37º27

平均气压101.64APa

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高气温39.7℃

极端最低气温-18.1℃

平均年降雨量612.8mm

最大日降雨量137.6mm

最大风速21.1m/s

最大积雪深度170mm

最大冻土深度540mm

地耐力98~196APa

2.现状

GH采油厂位于SD省DY市DY区,是NB油田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二级单位,辖区面积1377平方千米,管理着GH庄、史南、郝家、王家岗、牛庄和乐安六个油田。

目前含油面积281.9平方千米,探明地质储量3.6亿吨,动用地质储量3.26亿吨,可采储量0.8804亿吨,采收率27%,油井2295口,水井623口,年生产原油能力160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7308万吨。

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RR年RR月,主要担负GH地区的油气勘探、油田开发、油田管理、新井井位、油水井措施的制定,同时负责全厂新区产能、老油田综合调整、技术改造方案、油水井作业、注水等各类地质方案的编制,钻井工程质量监督等科研工作。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地质科研工作不断向精细化发展,目前共管理着81个基础开发单元,油水井2918口左右,每年约有170口新井投产,需审核约700口的措施,编制10余个新老区产能建设方案、10余个注采调整方案,同时每年需进行各开发单元、管理区的配产配注等中长远规划,进行可采储量标定、产能核定、油藏评价等,编制10个左右的大型调研材料。

2.1地质研究所人员、设备现状

目前地质研究所下设8个室:

开发一室、开发二室、生产管理室、地质室、开发信息室、油田勘探室、综合室和钻井室。

现全所职工160人,所机关16人,基层职工144人。

包括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72人、助级46人。

现有设备种类数量较多,地质所共有计算机120台,服务器11台,工作站10台(SUNBlade20RR型2台,SUNblade1000型1台,SUNUltra45型5台,SUNblade2500型1台,SUNEnterPrise250型1台),大型工程复印机2台、晒图机2台。

2.2地质研究所建筑现状

GH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办公楼是根据胜油复指字(86)第115号文件批复,于19RR年建成投产,当初建筑面积2612平方米,20RR年扩建189平方米,目前总建筑面积2801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

3.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目前在办公设施方面存在着以下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1建筑功能不满足现代科研要求

目前办公房间多为单间,平面尺寸为3.6R5.4米,办公楼内无法设置多功能厅、培训室、接待室,使地质研究所功能出现缺失。

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20人、40人等不同数量讨论交流的空间,原建筑物无法满足此功能。

科研人员在勘探开发研究中所用图纸大多为0#(1089R841)或1#加长(594R1089以上),现有办公环境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方案设计讨论的需求,研究人员只能借助简易的台案来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目前地质研究阶段的图纸要求必须为微机绘图,大型打印机、绘图仪、晒图机等设备所需的操作空间都较大,现状平面尺寸根本无法满足设备摆放的安全操作距离。

3.2建筑规模不满足使用要求

在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地质研究所的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地质研究所的人员、设备、资料遂年增加。

原地质研究所建设规模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采油厂的基础地质档案属于应保存的重要文档,目前全部存放在地质研究所,由于办公楼内拥挤,楼内保存基础地质档案的库容严重不足,目前单井测井资料档案、单井作业资料已无地方摆放,只能堆在地上或临时台面,严重不符合档案保存的要求,查阅和使用非常不方便。

3.3建设必要性

鉴于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在勘探开发领域业务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宽,新的研究领域、研究项目不断增多,新的设施不断增加,因此,对地质研究所办公楼进行扩建、改善研究所的办公条件必将为GH采油厂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规模测算

4.1测算原则

4.1.1.面积测算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4.1.2.考虑企业发展对人员增加和科研设施配备的要求。

4.1.3.对各单位功能相同的设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

4.2测算依据

4.2.1.中国石化集团《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中国石化财[20RR]248号)

4.2.2.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办公(科研)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RR〕2250号)

4.2.3.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RR

4.2.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4.2.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RR

4.2.6.DY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RR)

4.2.7.油田档案存放常规依据

①档案相关管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国土资源部委托地质成果资料保存条件之要求:

必须具有与地质资料管理相适应的馆藏条件及设施;

必须拥有能满足5年以上的档案保存库房面积容积;

必须具备地质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具有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②地质资料档案保管期限确定原则

依据国土资源部地质档案工作手册第三章第四节第四条,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为:

凡是在工作考查、经验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科技档案,都应该永久保存。

4.3面积测算

4.3.1科研用房

按照实际使用功能进行测算,办公部分规模见下表:

表5-1

名称

使用面积指标

使用面积

(m²)

备注

办公室用房

6m²/人

960

共160人

公共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传统教育室)

60m²/个

60

1个小会议室

60m²/个

60

1个接待室

100m²/个

100

1个传统教育室

服务用房

文印室

60

220

满足资料的存放及打印复印等功能需要,分楼层设置

资料室

100

值班室

20

收发室

20

储藏室

20

设备用房

配电室

20

110

空调机房

40

UPS电源

30

通信机房

20

使用面积合计

1510

4.3.2科研辅助用房

序号

按功能分区

使用面积(㎡)

测算说明

备注

1

机房

130

工作站、大型绘图仪

2

对图室

120

4个对图台

3

复印室

40

复印设备、胶印设备、复印纸张

4

晒图室

40

2个晒图机、装订

5

资料对比分析间

100

合计

430

4.3.3学术交流部分

为满足学术研究交流需要,需在建筑中设置满足采油厂地质例会、油藏动态分析会、地质学术交流会等功能的大空间房间。

按1.8㎡/人计算,规模及面积测算如下:

学术交流部分规模

使用面积

(㎡)

数量

(个)

总使用面积

(㎡)

100人学术交流室(多功能厅)

180

1

180

40人学术讨论室

72

1

72

20人方案研究室

36

2

72

合计

324

通过以上测算,学术交流部分使用面积共计324㎡。

注:

考虑到学术交流中心的综合利用,供地质研究所办公楼内所有科研部门共同使用。

4.3.4.地质档案库房

地质研究所现在保存着采油厂地质基础资料、地震纸介资料、地震数据磁带、图书期刊等资料,以下为各种资料的实际库存情况。

按GH采油厂生产运行要求,同时满足国家档案库房标准相关规定,预测需要档案区使用面积为285平方米,详见下表:

档案类别

档案库房面积预测

现有资料(卷)

现有库房面积(㎡)

五年增量

测算(卷)

五年后资料总量预测(卷)

库房需求总量(㎡)

测井、钻井资料

13960

65

3250

17210

100

井史资料

3490

30

600

3090

50

地震磁带

562

20

80

642

35

图书期刊

1430

35

900

2330

50

合计

235

注:

以上总表单指档案库房面积,末含档案馆各类业务房的面积,其中业务房需求如下:

目录室、整理编目室、接收室、录入室、借阅室合计需求50㎡。

4.3.5.地质研究所办公楼面积测算汇总

序号

按功能分区

使用面积(㎡)

备注

1

科研

1510

2

科研辅助

430

3

学术交流

324

4

地质档案库房

285

合计

2549

地质研究所办公楼测算建筑面积为:

2549/0.72=3541㎡(原地质楼为小开间用房,使用面积系数按0.72)。

地质研究所办公楼现有建筑面积:

2801㎡

扩建建筑面积为:

3541-2801=740㎡。

5.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5.1总图规划

本次GH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办公楼占地面积约为6370平方米。

办公楼位于GH采油厂院区。

地质研究办公楼的南面为GH采油厂办公楼,南面是永乐路,东面、西面、北是GH采油厂内部道路。

位置详见“区域位置图”。

从节约、利旧的指导思想出发,在现有地质研究所办公楼北侧新接建办公室,以满足地质研究对大空间辅助用房的要求,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质研究所办公楼的干扰,因原建筑物入口距离GH办公楼较近,为使地质研究所办公楼与整个办公区院内整体协调使用方便,北侧新增地质研究办公楼的次入口,南侧与原主体相连,使用方便。

5.2建筑功能及外观

5.2.1功能

地质研究所办公楼扩建建筑面积743平方米,层数为3层,层高3.6米。

一层部分为对图室、晒图室、复印室;二层为学术讨论室、方案研究室等,三层为多功能厅即学术交流室。

5.2.2建筑外观

在平面布局中,扩建部分布置在原楼的西北角,采用与原办公楼平面形式基本统一的布局,节约占地面积,同时内部交通联系直接、通畅、快捷,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节能的内部科研使用格局。

在立面设计中,与原有建筑造型风格一致,在简洁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通过体块纹理的对比使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5.2.3外装修

外墙面:

外墙涂料;

外门:

无框玻璃门、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为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

5.2.4内装修

内墙面及顶棚:

卫生间内墙贴瓷砖,铝塑板吊顶,其余顶棚做纸面石膏板吊顶刷乳胶漆,内墙刷乳胶漆;

地、楼面:

走廊、门厅、楼梯间、贴防滑地面砖,其余地面贴地面砖;

内门为普通木门。

5.3结构部分

5.3.1总则

本设计遵守国家、行业和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合理选用结构和地基处理方案及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和方便使用。

5.3.2工程地质

由于无地质勘探报告,本设计参考邻近建筑物NB油田GH采油厂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土均为第四纪新近沉积土)。

工程地质概况大致描述详见下表

土层

编号

地层名称

特征描述

平均厚度

(m)

压缩模量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Apa)

1

杂填土

主要由粘性土,石灰及碎砖块组成,结构疏密不均

0.5~1.0

――

――

2

轻亚粘土

黄褐色~浅黄色含有粉土颗粒较多,土质较软饱和,可塑~流塑

2.4~4.9

35

80

3

亚粘土

黄褐色,土质较细腻,可塑~流塑状态

0.9~1.3

70

120

4

轻质粘土

灰褐色,云母饱和可塑~流塑状态

1.2~1.45

30

80

5

淤泥质粘土

灰褐色含有机质及贝壳碎片,夹亚粘土薄层,饱和,软塑~流塑

12.8~15.9

45

90

5.3.3结构方案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板结构,基础采用条型基础。

5.4给排水部分

5.4.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设计资料

(2)国家现行的给水、排水、卫生、消防等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及规程。

5.4.2设计范围

消防设计。

5.4.3消防设计

包含消火栓系统、灭火器配置。

(1)消火栓系统

①消防水量:

室内消火栓系统:

15l/s;

室外消火栓系统:

20l/s;

火灾延续时间:

2小时

②室内消火栓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并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

当环状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

③室内消火栓设于明显易于取用地点。

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O角。

④室内消火栓配用25m长麻质水带,口径为φ65mm,配用φ19mm水枪。

消火栓箱内设水泵启动按钮。

⑤每层均设消火栓,保证每一点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

(2)灭火器配置

按照GB50140-20RR<<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走廊和楼梯间等处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3-2A),灭火器箱底部距地面200mm。

5.5采暖通风

5.5.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设计资料

(2)国家现行的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及规程。

5.5.2计算参数

5.5.2.1采暖室外计算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9℃;

5.5.2.2采暖室内计算参数:

会议室:

20℃;

其余房间:

18℃;

5.5.3采暖系统

建筑物内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上供下回全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统,干管敷设方式为同程式。

散热器选用灰铸铁柱翼750型TZY2-6-8,每片标准散热量为124W。

5.5.4空调系统

夏季均采用商用单体式分体空调,电气预留插座。

5.6电气部分

5.6.1设计范围及内容

设计内容包含照明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空调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5.6.2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1)、根据规范要求,本楼按三级负荷考虑。

(2)、本楼电源由室外变配电室引来,380/220V,三相四线制,进线电缆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进户处需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与避雷系统共用接地极)。

5.6.3低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

(1)、380V/220V配电线路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沿沿墙敷设。

(2)、照明、动力配电线路采用BV-75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穿塑管暗敷或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

(3)、低压供配电线路至重要设备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配电方式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方式配电。

5.6.4照明系统

(1)、所有研究室、多功能室、大厅等均采用高光效嵌入式荧光灯。

(2)、走廊、楼梯间采用节能灯。

(3)、各层疏散走廊及疏散楼梯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灯,门厅、大厅等设置不低于正常照度10%的应急备用照明。

(4)、设计中所选用荧光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荧光灯管,并配以高品质起辉器和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

5.6.5防雷与接地

(1)、本工程电源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电位联结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联合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为防直击雷,利用φ10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器,混凝土屋面及女儿墙设置避雷带,引下线利用柱内对角二根(>=φ16)主钢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内主钢筋。

(3)、屋面上所有金属物件与避雷带可靠连接。

5.6.6综合布线系统

(1)、本楼电话和微机宽带网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总配线架设在本楼机房内,全部电话中继线经交接箱进入总分配线架后引出。

(2)、综合布线系统根据规范要求按综合型进行配置,总配线架至分配线架间数据线采用光缆,语音线均采用大对数电缆;满足千兆网入户,百兆网到桌面的使用要求。

(3)、综合布线经总配线架引出后至电气间分配线架,各层水平线路敷设均采用金属线槽在吊顶内敷设,引至各电话和微机双孔信息插座部分线路采用超五类对绞电缆穿管,沿吊顶内及垂直部分沿墙暗敷。

5.6.7闭路电视系统

闭路电视从三层走廊吊顶引自南侧已建办公楼的闭路电视系统,采用RG6电缆,经走廊吊顶内水平阻燃桥架及墙内预埋金属线路导管敷设至各个电视插座。

走廊内阻燃桥架及吊顶内至各房间信息插座的线路采用金属软管保护。

6配套设计

6.1给排水设计

6.1.1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保证单体建筑给水排水符合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基本要求。

(2)确保消防要求,保证外网消防安全。

(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4)优化设计。

在满足生产、方便管理、方便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6.1.2设计范围

(1)系统配套部分雨排水系统设计及消防系统设计。

6.1.3设计内容

6.1.3.1消防系统

(1)水源:

水源接自院内供水干管,入口管径为DN100。

院内设生活消防环状给水管网。

(2)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RR年版),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按最大建筑物室外消防水量计)。

6.1.3.2排水系统

雨排水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南北分区排水,在区内汇流后排至外围市政排水管网。

6.1.3.3管材

室外消防管材采用PE给水管、焊接钢管,

6.2供暖设计

6.2.1设计原则

(1)经济合理

设计过程除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及管网布置现状外,还综合考虑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

注意管线上的阀门和某些管道附件的布置,应合理选择管道敷设方式,使施工及运行综合费用经济。

(2)技术可靠

供暖管线尽量避开难以施工、其余管井等不利地段。

地下敷设的热力网管道可无补偿直埋,但应便于检修。

(3)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供暖管线尽量利用原有管网敷设线路,尽量少穿主要道路,通常情况下管线沿街道的一侧敷设地上敷设的管道,不应妨碍交通。

供暖管道与各种管道、构筑物应协调,相互之间的距离,应能保证运行安全、施工及检修方便。

6.2.2暖网系统配套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RR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性能、造价、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因素,直埋敷设供暖管采用聚氨酯泡沫黄夹克预制保温管。

对于管线三通及异径管等管件采用加强件,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

6.3电气设计

6.3.1设计原则

(1)、认真遵守国家及主管部门颁布的规范,标准,规定,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和政策。

(2)、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保证供电质量。

(3)、在满足供电可靠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设备的节能效率。

(4)、优化设计,满足生产、方便管理、方便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5)、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合理布局,精心规划,节约投资,合理布局,美化环境,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留有余地,考虑发展。

6.3.2设计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