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反思.docx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春》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总9页)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
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1、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二.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
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⑤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三.解决的办法:
①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②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③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
④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⑤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2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
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
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习,我要求同学们读熟课文。
一上课,我试着让同学们集体背诵,本意是提高他们的兴趣与信心,估计学生最多能背诵两三段。
没有想到,学生们居然把课文全部背诵下来了。
这样以来,我与同学们一起很快把课文的整体思路梳理了一遍,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五幅清晰的图画。
然后分工协作:
每个组负责一幅画面,品读、理解,之后在全班交流。
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一会就完成了。
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品读。
在品读“春草图”时,同学们能准确地分析“钻”“偷偷”等词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现力的句子。
更让人欣慰的是:
一位同学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绿绿的”,人们就不应该在上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谜藏”。
他说:
“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课文中的那种践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让我觉得不太妥当。
”同学们听了,一致认为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也很欣赏他敢于对课文提出异议的勇气。
看到如此活跃的课堂气氛,我很欣慰,于是联系写作时代背景,针对这一个问题给了学生恰当的解释,同时肯定了这位同学思维的严谨。
“春花图”里的几个优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这句里的比喻与排比手法让学生很感兴趣。
“闹”、“散”字的妙用也没有逃出同学们的眼光。
在品读“春风图”时,一位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这一句没有提到风,怎么放在了“春风图”里呢?
经过思考,一位同学解答了他的问题:
“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我们不可能直接来描写风,只能通过其他的事物来写春风,这一句写的是声音,是风把声音穿到我们耳朵里的呀!
”这样的解答同样赢得了同学的赞赏。
在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中,时间很快过去了,同学们意犹未尽。
我想:
下一节课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地方。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
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3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优美,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不溢言表,汩汩流淌,沁人心田。
这是一篇上乘的写景散文范本。
再次诵读这篇经典之作,虽然距离第一次教学已隔数年,但是心中的欢喜依然保留。
时过境迁,我不想用老套的思路设计教学流程,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课,也是我践行阅读教学“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思路研究的推进课。
我一直告诉学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它都遵循一个规律,即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理清了这三个问题,阅读或是写作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初读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出于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考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哪些春日图景。
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思路特别的清晰,首段一句话,开篇引出春天这个话题,通过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人们对春天急切的盼望。
只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自然可以领悟。
接下来的2—8自然段,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迎春几个方面细致描写春天,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读罢之后,总感觉春天的景物触手可及,春天的美妙余音绕梁。
在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看到了整齐的格式,一样的修辞,不同的是这三段从三个角度赞美春天,并且这三句按照春天生长的特点组织安排,顺叙不可调换。
新、美、力的特点,跃然纸上,生机盎然。
课堂上,学生读出了结构,清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其实,也就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这篇文章,仅仅理清思路,不过是隔靴挠痒,要想真正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需要走进课文,亲近每一个字词,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思维,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二、精读研究,品析词句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五个板块,设计教学。
这五个板块,也是作者细致描写春天的五幅图,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五个部分结构相似,所以我采用“边教边放”的方法,让学生和作者对话,和编者对话,挖掘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内涵。
五幅图,各有侧重,训练点不同。
在朗读“春草图”时,着力引导学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草让学生大声读文字,当学生读到“偷偷”“钻”两个词的时候,我就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偷”,既然是“偷”,那么它应该是什么状态呢大家可以模仿草的样子想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可以概说,这是写草的“情态”;接下来的“嫩嫩”“绿绿”“一大片满是的”这些语句,就很好理解,它们分别是从“质感”“颜色”“长势”这些角度写草的。
这一节的训练点,除了概说内容,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本节共三句话,一三两句分别是正面写草的,二句则是描写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们。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的?
学生通过品读侧面描写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画面,领悟了春天孩子的快乐,这些都是为了烘托草的柔软。
“春花图”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顺叙的高低变化,无疑让春花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春风图”调动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全部袭来,让你全身都沉浸在柔柔的风里,迈不开步,闭不了嘴,整个人都是属于春风的。
“春雨图”迷蒙静谧,不论是雨,树叶,草,灯光,草屋,还是雨中的人们,一切都静默在雨中,让你不忍打破这份安静和祥和。
“迎春图”让画面灵动起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大大小小,都在积极赴春天的一场约。
春天是一幅画,是一首诗,是一曲灵动的歌。
学生只有读进去,发现其中的美,才可以走出来。
七年级的孩子语文素养谈不上,更没有基础的语言感受能力。
这需要我们老师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引导,你是什么,语文就是什么。
你有多美,语文就有多美。
通过研读《春》这篇文章,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努力传达一种思维的方法,读文章,写作之前,都要问问自己:
“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如此反复,便有了整体思路,也不至于考试出现大的偏差。
当然,教学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只要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需要时间,需要方法,更是一种上课的技巧。
相信,只要努力解读教材,研究学生,我的语文课一定姓语。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4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
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
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
如:
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
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
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
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
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盼春、绘春、赞春。
在绘春中又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
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
我找了班内的两个学生进行操作,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
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了道路。
盼春、春草图、春花图、绘春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第二、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比较到位。
我选取的教学内容为五幅春景图中的两幅:
春草图和春花图。
其中有两个句子是教学重点内容。
“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的处理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从小草的情态、质地、颜色等方面分析的很透彻,使学生体会到了小草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中“闹”字到底比“叫”字好在哪里,除了语言上的表述,还找了几名同学模仿了蜜蜂和蝴蝶的“叫声”及“闹声”,从听觉和视觉多方面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
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的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
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
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
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老师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这些方面的反思知识自己的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