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836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docx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心得3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在文学史的长廊里,出现过很多英勇的骑士,然而一个骑着瘦马踽踽独行的人,却被人们永远铭记。

当他对着巨大而不可战胜的风车高高举起自己的长矛时,不理解他的人会笑话他的痴傻,理解他的人,却是由衷的钦佩他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他叫做堂吉诃德。

在北京大学至今仍矗立着塞万提斯的雕像,杨绛说:

“堂吉诃德?

?

诉说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与现实),堂吉诃德是彻头彻尾的__者,眼前的东西他看不见,明明是风车的翅膀,他看见的却是巨人的胳膊”。

而如今,当我通过文字结识到美国教师雷夫·埃斯奎斯时,那个骑士的形象再次在我的心中冉冉升起。

在现代浮躁功利胆怯的教坛上,他和他的56号教室,就好比教育征途上的骑士,以自己的方式,朝着理想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作为年轻老师,我首先非常感谢他对年轻人的理解,执教从来艰辛事,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中国如此,美国亦如此。

尤其是当下商业利益驱动的社会价值取向无形地压迫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学校和老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迎合这一社会风潮,于是教学的利益化、快餐化、规模生产化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做法却无形中降低了教育的要求和质量。

作为年轻教室,面对丰满的理想和骨干的现实,的确胶着而痛苦。

然而,雷夫老师却用它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原则,但求耕耘,莫问收获。

总有一天努力的汗水一定会浇灌出成功的硕果。

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雷夫所说的话,因为他__做的,面对学校的不解和社会(家长)的压力,面对别人的指责,他和堂吉诃德一样,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值得我们钦佩,然而,值得我们钦佩的,更是他对于教育的无私奉献。

正如本书的推荐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女士所言: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的感动的过程”。

我认为,惊讶,应当属于读这本书之前的感受。

我们在读他之前惊讶的,是他有什么魔力使得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为之感动而推荐此书,我们惊讶的是在iphone如此风行的时代,为什么他的学生居然对莎士比亚感兴趣,我们惊讶的是在暴力反叛解构恶搞风行的时代,为什么他的学生居然选择了为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

我们惊讶的是在厌学逃学大行其道的时候,为什么他的学生居然选择每天自愿早到2小时、晚回家2小时,并在周末自愿来学校补课的学习方式。

当然,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这一切的惊讶都会找到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被雷夫老师的教育热情深深地打动。

这种热情在书中无处不在,我想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次实验课上,雷夫老师为了帮助一个学生点燃酒精灯,不小心点着了自己的头发,最后火被学生扑灭了。

雷夫老师说:

“几分钟后,一切处理妥当,实验继续进行。

我感觉(并且看上去)自己像个白痴,可是我觉着当老师棒极了。

这是数周以来的第一次?

?

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这就是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热情。

他不是在教学,而是在用心去感染另一颗心。

在这个过程中,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形象,甚至自己的头发。

堂吉诃德面对风车怒吼冲锋的时候,他也忘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形象,甚至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不是义无反顾追求梦想的骑士精神吗?

温总理说:

教育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当所有人都不再相信夜空的星星时,雷夫老师却忘我奋斗。

这种精神是值得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敬仰和学习的。

是的,雷夫老师是仰望星空的人,但他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说:

“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教育没有捷径,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收获。

雷夫老师用它20多年的努力,为我们介绍了他在教育教学上的宝贵经验,这些是他脚踏实地的足迹,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更是我们需要跟随的足迹。

1,雷夫老师将56号教室当做最温暖的家,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

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的学生当做一个“人”当做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机器。

当然,雷夫老师的56号教师并不是没有规则,只是他的规则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雷夫老师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为依据,真正在人格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

正如他所说:

“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这才是真正的追本溯源的教育,这也是教育的真正含义。

所以他的教室产生了奇迹。

2,雷夫老师是一个有方法有手段的聪明老师。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学校的基础读本里度日如年时,56号教室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品味经典名著了,当同龄的孩子们对历史默然无闻时,56号教室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小小历史学家,当同龄的孩子们对实验课没有丝毫了解,甚至误解嘲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同学时,56号教室的孩子们却是亲自动手兴趣盎然,当同龄的孩子们宁可在教室呆着也不去上体育课的时候,56号教室的孩子们却通过体育活动健康成长,不仅如此他们更了解了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

?

这一切,都是学生的优秀表现,然而这一切更是雷夫老师聪明智慧的体现。

他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法,激励孩子们培养终身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他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和__热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雷夫老师的课堂不仅在56号教室,更在教室之外,他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把这个主动权毫不吝啬地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实践。

雷夫老师说:

“失败是好事”,因为只有失败了,学生才会去想尽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丝毫的权利干涉。

回想我们的教育,却恰恰与此相反,老师教育学生的目标就是“不要错”,学生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学生心中,犯错已经成为了“失败”、“恐惧”的代名词,然而雷夫老师的学生却把错误当成追求知识的征途

的开始。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老师似乎比雷夫更关心学生,但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我们却是扼杀孩子探索精神的侩子手。

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之前发出的对民族教育的质问,或许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然而,我最为钦佩的,是雷夫老师在班级管理上设计的“经济体系”。

班级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以后再社会上生活的技巧,比如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但是,社会更需要的是一个人“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雷夫老师通过他的“经济体系”,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经济学课。

他在学生向班级的“打工”中,教会了学生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他在学生用“钱”购买座位的行动中,让学生理解了“所有权”的价值;他在带领学生旅行的过程中,教会了学生节俭的意义,“我们喜欢品质好的东西,而孩子们必须努力工作、有所牺牲才能挣的好东西,因此他们更懂得爱惜”。

他在学生“储蓄”的过程中,教会了他们合理规划金钱的意义。

“第56号教室教会了孩子一个道理:

会存钱而且谨慎用钱的人,多半财务状况都优于为了立即享乐而乱花钱的人”。

不难想见,这一能力,将会使他的学生得到终身帮助,并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在教学中,雷夫老师这样评价过自己:

我经常会有“疯狂之举”,是的,在常人看来,雷夫老师的举动的确疯狂,他居然能辅导学生而不计回报,他居然能不顾学校批评坚持己见,他居然能不顾安全隐患带学生去旅游?

?

但是,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们却早已明白了他的苦心,或许在别人看来,雷夫老师是一个“跟风车作战”的傻瓜,但是当我们走近他,每一个人都会为他的理想而感动,他就是一个巨人,他就是教育征途上的骑士!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悠悠苍天,此雷夫哉!

爱就是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寒假里,抱着一种完成读书任务的心态,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收获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社会下层的移民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似乎注定着他们只能得到最廉价的生活、受到最普通的教育,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按部就班;但是正是这些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高居榜首,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超一流大学,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缔造了本该平凡的他们的不凡的人生。

这是奇迹的结果。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六点半就敞开了门”;“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

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

?

”;每周的作文、每月的读书心得,学生欣然接受,甘之如饴;晚上延迟放学的时间,学生没有丝毫的埋怨;即使寒暑假也阻挡不了他们来教室的脚步;即使毕业了,也不忘每周回到这间教室?

?

这是奇迹的表象。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

雷夫埃斯奎斯!

“好孩子,行事要努力!

”是教室的口号;“成功无捷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信念;他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指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他创造许多有趣的游戏、带领学生组建乐团、排演戏剧,使得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艺术;他告诉孩子们“测验就像温度计”,使他们明白有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

这是奇迹教室的缔造者。

其实,追根究底,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对于一群学生的伟大的爱,也许可以这样说,这种伟大的师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感悟一:

爱是一种坚持。

雷夫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深深的震撼了我:

教书和用心教书,在这里竟有了云泥之别。

如果说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爱的只是自己,因为我们从中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把教书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才能坚持爱这个职业、爱这个岗位、爱讲台下的学生,才能用心,这就是雷夫老师的爱,正是有了这份爱,他执着地花费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来经营着这间第56号教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孜孜不倦。

当我们的教育热情被时光掩藏;当我们被学生,被家长,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我们觉得理想与现实太远,开始计较得失平衡的时候,不妨想想大洋彼岸的雷夫老师,不妨想想“用心”这两个字。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

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借书看。

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这是书中雷夫老师为学生借书的情节,这种戏剧情节式的坚持却震撼了我。

作为语文老师,自然知道“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

受新观念,踏上光辉大道去远行”。

但是也深知让学生在这个到处充斥着“速食”文化的时代,让学生沉静下来读书,滋润心灵是一件何其不易的事情。

雷夫老师用着自己的持之以恒的热忱,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开办读书会,潜移默化得改变着学生的气质。

感悟二:

爱是一种信任。

冯骥才在散文《珍珠鸟》的结尾写到: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生之道也应如此。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

”雷夫就是这么做的。

在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是爱和信任驱散了它。

雷夫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天使,我们不妨想想天使意味着什么。

在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这巨大的潜能,并致力于独具慧眼的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这种潜能。

我相信我们心里也相信我们的学生潜力非凡,但是,对于独具慧眼地发现并且放手发掘孩子的潜力,我们却却步了,我们无法脱手,无法让学生远离我们的视线,似乎只有学生在自己的眼睛里,我们才能安心。

所以,该放手时放手吧,不要让孩子真的住进我们的眼睛里,也许这些令我们放不下心的孩子会急于我们很大的惊喜!

学生在乎什么?

现在的学生也许他们不在乎考试的成绩,不在乎老师的苦口婆心,更不在乎老师的处罚?

?

他们最在乎的是不公平。

书中告诉我们: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学生欢迎一视同仁的老师,只有公平,公正,学生才会打心底里尊敬老师、信赖老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成绩好,行为乖巧的学生,那种喜爱之情会油然而生,相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一些偏颇。

所以雷夫老师更高明,他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公正,只要他心里装着学生,其实每个孩子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所以雷夫老师以身作则,讲公平,讲道理,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感悟三:

我们的教室有多大?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第56号教室走出的孩子,虽然生长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谦逊有礼、诚实善良,我觉得这比他们后来考上那些超一流大学更加令人欣喜,这是人性的奇迹!

雷夫老师给予他们并非知识一项而已,可以说在雷夫老师指引下的成长,这批孩子是幸运的。

因为雷夫老师始终坚持:

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他一再提醒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他们的品格、诚信、道德或胸襟都是教育的根本。

雷夫老师用知识、艺术,尤其是爱心撑起了56号教室的巨大课堂,这个课堂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将会延伸到社会、乃至于影响到这些学生的下一代身上?

?

56号教室的伸展性是无穷无尽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反问自己:

我的教室会有多大?

让学生在我们的奉献与智慧中幸福成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于永正老师说过,课堂的精彩学生的精彩,而学生的精彩又老师的精彩。

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名叫《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书,封面上的那句话“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为奉献而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

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

30到下午6:

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

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

二、为疑惑找答案

细细品读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可以直接操作的东西。

例如本书的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为我苦苦寻觅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书中第4页有这么一段话——真相很简单:

这年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

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

学生们更害怕:

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读到这里,我很受触动,雷夫将我们教室的现状概括为“害怕”两个字,一针见血。

读到这里,我也很害怕,事实上,我们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里。

就像雷夫所说的,我也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

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而且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

三、为教学寻方法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教出了优秀的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以数学的教学为例。

正像文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

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

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

第一,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

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让自己的一些无心之语伤害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让孩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好多老师喜欢运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让孩子喜欢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有时我会责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言不积极,其实想想这都是因为课上的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孩子造成的。

雷夫老师有时整晚不睡觉就是在研究如何让课堂有趣,但又是包含很多知识的。

他讲到了几种游戏:

雷夫设计了“Buzz”游戏,就是要让孩子练习掌握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展现。

不同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内容的“Buzz”游戏。

他认为这个游戏带来的欢笑和兴奋感受,以及让学生们学到的许多事情,都是做练习题无法达到的。

其实现在想来,我校推行的“数学口算竞赛”也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游戏,长此以往肯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计算能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回到现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