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629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名解】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要研究学校中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并据此创设适当地教育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名解】狭义上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主要探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学生的学习与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找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便指导学校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具备某种经验,并通过经验的积累形成一定的能力。

【名解】学习迁移

 

【名解】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同一性发展的核心是职业的同一性。

高中阶段正常发展的学生都应该建立起关于职业的同一性,否则会陷入艾里克森所说的“角色混乱”。

【名解】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风格主要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

(生理要素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的偏爱,例如有人学习喜欢安静。

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意动三方面。

社会性因素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和结伴学习、竞争和合作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

【名解】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具有以下特征:

①对中等难度任务有挑战欲望,并全力以赴获得成功;②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希望;③精力充沛,具有开拓精神;④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为前提。

【名解】耶斯基—多德森法则指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动机水平。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下降,在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中等难度时,动机水平中等时,学习效率最好。

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这由耶斯基和多德森提出,心理学上称之为耶斯基—多德森法则。

但是它未能考察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对此结论应持谨慎态度。

例如,对于同样困难的任务,能力水平低的学习者最佳动机水平在中等偏低处,能力较高者有可能在中等偏高处。

【名解/填空】习得性无力感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当无论他怎样努力都遭到失败,进而把失败归于能力低时,就会产生此观念。

一旦持有此观念,会表现为自尊心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出任何努力。

一般被老师视为能力低下,同时被同学看不起的学生通常具有习得性无力感的特点。

【名解/单选/举例】替代性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赞扬的行为,他也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失败的行为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名解】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比如能够迅速有序并高效地思考或解决一般常见问题或复杂运算,熟练打出一套拳法,自由地跳水、击剑等。

【名解】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名解】态度指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名解】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与倾向。

【名解/填空】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单选部分

【单选】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努力学习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

少年期---附属内驱力减弱,同伴赞许成为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青年---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主要动机-----满足求知需要,获得相应地位和声望。

【单选】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境,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P103

【单选】班杜拉尤其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单选】人本主义学习观是把学生喀左一个有目的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单选】教育心理学与普通教育学之间的关系是:

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单选/填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单选/填空】我国自编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式1924年由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

【单选】陈述性知识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的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关于人怎么做事的知识,既可以涉及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又可以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还可以涉及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

(【举例判断】)

【单选/填空】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教育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称为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的弥补的教学策略,称为有意失配策略。

【单选】着重训练场独立性者的整体综合能力,着重训练场依存性者对细节的分析。

(场独立性者善于理解记忆文章中的具体细节或部分,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场依存性者掌握文章的框架和思想,但具体细节分不清楚。

【单选】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跑迷津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

【单选】费斯廷格等人研究发现,认知失调主要来源四种情况:

逻辑上不一致、与社会风气不一致、个人的一贯行为倾向与其特殊的行为不一致、新出现的事物与个人的旧经验不一致。

有可能会出“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认知失调的来源?

【单选】程序性知识具有相对特殊的表征方式,被称为“产生式”。

所谓产生式实际上是一条关于“条件—行动”规则,即满足特定条件就产生相应行为的规则。

(如果……那么……)

【举例选择】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专门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所必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门的心智技能有默读、心算、打腹稿。

一般心智技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是在专门技能基础上经过概括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如观察技能、分析技能、综合技能、比较技能和一般性计划技能等。

【单选/举例判断】动作技能可以分为3种: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连续技能指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开端和终点,如唱歌、打字、滑冰、弹琴等。

非连续技能具有可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时间短暂,是由突然爆发的动作组成。

如投掷标枪、伸手推门、挪动棋子、射击等。

2、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封闭技能是一种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的技能,具有相对固定的动作模式,需通过练习使自己的动作达到某种理想的模式。

如体操、游泳、急行跳远、掷铁饼等。

开放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要求人们又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如打篮球、排球、棒球等。

3、精细技能和粗放技能

精细技能指局限在狭窄空间内进行的并要求精巧的协调动作,由小肌肉运动来实现的技能,如写字、弹钢琴、雕刻等。

粗放技能指能运用大肌肉而且经常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的技能,如跑步、游泳、打网球。

【单选】态度的构成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倾向成分

【选择】品德的组成分为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单选】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

【单选】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策略

【单选】组织策略的类型很多,主要有概念图、比较图表、示意图、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

【选择/填空】元认知的学习策略自觉计划、监视或监控、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单选/填空/举例判断】学习迁移的种类

【单选】学习迁移基本理论有哪些?

 

填空部分

【填空/单选】高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时期,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填空】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守三条重要的原则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填空】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

动作性表象,映像性表象,象征性表象。

【填空】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期待。

【填空】学与教的基本要素有: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其中,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如教学大纲和教材。

【填空】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自我中心性和对成人的反抗性。

【填空】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其中,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填空】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驱力有三方面: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填空】个体自我效能的形成有4个来源: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填空】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有命题以及命题网络、表象、线性排序、图示。

其中,高级表征方式是图示。

【填空】学者们总结加里培林的心智“五阶段理论”,合并出的“三阶段论”包括:

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填空】皮亚杰道德阶段发展论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趋向是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

补充:

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两种水平:

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

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填空】美国凯尔曼认为,态度和品德的改变经过顺从、认同、同化等三个阶段。

 

简答部分

【简答】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方面,初中生外形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心理上也积极要求独立,希望成人将自己也当做成人看待。

另一方面,性机能的迅速成熟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明显地矛盾冲突性和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初中生强烈的成人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过于强烈以至于面对成人的即便是友好的意见也会认为是对自己事务的干涉,从而表现出反抗性。

但实际上,初中生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只是方式变化了。

从小学的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转变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闭锁性和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逐渐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的内心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可是表露于外的却减少了。

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很高,往往会因为他人的一个缺点或无意的失信而不再信任对方。

但他们又时常感到孤寂,希望能有人关心和理解他们,所以他们不断寻找朋友,一旦发现值得信任的,便会推心置腹。

3、勇敢和怯弱的矛盾

初中生的勇敢往往具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

这是由于他们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过多的顾虑,在认识能力上又存在局限性,因而常常不能觉察潜在危险和严重的后果。

在一些公共场合,初中生又会表现得扭捏,不善言辞。

这主要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少,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够自信造成的。

4、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初中生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潜能和性格特征。

偶然的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了不起,偶然的失败又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无能透顶。

5、否定童年又眷念童年的矛盾

初中生心理上要求独立,急切地追求成人的地位,努力要抹去童年的痕迹,不承认自己是孩子。

可是面对升学压力和一堆令人苦恼的成长问题,他们又会怀念童年的无忧无虑。

【简答/单选】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1、表现

儿童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对成人的逆反心理,初中生表现得更加突出。

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对家长、教师等成人表现出的过度的对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他们的反抗往往有特殊对象: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这种反抗迅速而强烈,与成人激烈争吵,离家出走都属于这类。

冲突过程中,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事态平息后,强烈的反抗情绪也会较快消失。

对待这种反抗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双方冷静下来以后在与其沟通。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多出现在内向的初中生身上。

这种反抗长让家长感到无从下手,要用温情感动他们,用行动感化他们。

(3)“恨屋及乌”,反抗迁移

反抗行为具有迁移性,某个人某一方面引起反感会使他们将反感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

2、原因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强

(3)独立意识的发展

表现得过于极端,任何自己的事情都希望能够独立做决定,并独立执行。

【简答】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发展问题,其中自我意识又是自我发展的关键问题。

1、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

高中生的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成人间有矛盾冲突时也能较为理性地处理,较少表现出对成人的反抗。

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己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

前者指将要达到的自我状态,后者体现已经达到的自我状态。

二者存在差距。

对自我的分化形成了他们思维和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高中生对自己个性方面的发展非常关心,他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时候经常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位。

4、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

高中生已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从外部特点、内部特点,各个方面和整体上评价自己。

5、有较强的自尊心

高中生对于他人的评价是否客观已经能够较好地作出判断。

对于他们认为肯定的评价,会产生强烈满足感,否定的评价会产感到沮丧和挫折。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生能够掌握社会上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能够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价值体系。

【简答】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在哪?

陈述性知识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的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关于人怎么做事的知识,既可以涉及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又可以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还可以涉及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从表征形式上看,陈述性知识最基本的单位是命题、表象、线性排序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复杂的命题网络和图示的表征形式。

最基本单位是以“条件—行动”为基础的产生式,通过多个产生式串联起来构成产生系统来完成行为目标。

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

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

主要关心的是“怎么做”,“如何去做”。

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

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性,不具有动态性。

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

获得较快,但遗忘也很快。

获得较慢。

视具体事件的难易程度不同,需要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异。

但这类知识获得后,也不太容易遗忘。

获得之后要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话,比较容易。

获得之后,要对它进行修改具有很大的难度。

补充:

二者的相似之处

1、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了尽可能经济的表征,从而使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使用。

2、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良好的程序性知识也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简答】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

根据安德森的观点,要熟练掌握特定领域中的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技能)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者对这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条件和行动作出陈述性编码(命题、表象、图示等)。

2、联系阶段。

学习者将陈述性表征逐渐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并在单独的产生式之间建立联系。

3、自动化阶段,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从而不断完善和熟练自己的程序性知识,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序。

因此,教师可以再如下三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帮助:

1、帮助学习者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保证每个学生学会必要的前提知识,以及掌握新的复杂技能所必需的子技能。

例如教授乘法前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加法运算。

2、使学生能够在工作记忆中激活这些单独的产生式,并注意到各自的条件和行为之间的联系,逐渐组合在一起,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联系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反馈。

3、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程序化、自动化。

要让学生将整个程序中一系列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完整而非单独地进行练习。

【简答】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区别: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扩展性,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联系:

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例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手脑并用。

确定某种技能属于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关键取决于其活动的主导成分。

打字、体操虽受思维调节支配但属于动作技能,阅读写作虽借发音器官和手段动作完成,仍属于心智技能。

【简答】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

在技能形成的初期,人的内部语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们每完成一个技能活动都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意识稍减弱动作就会出错甚至停止,人会显得很紧张。

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为一个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

人们完成一种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而不关心个别动作的进行。

紧张程度缓和。

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

外反馈是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反馈,具有外部源泉,例如旁观者的指点,机械的信号;内反馈指由肌肉或关节或集体平衡等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动作的自然结果。

例如钉钉子时落锤的轻重、方向提供的动觉反馈。

技能形成初期内外反馈都很重要,但来自外界的视觉反应更重要,人们所看到或听到的结果对反应进行调整和修正。

随着技能的行程,外部感觉的控制作用逐渐为动觉的控制所代替,内反馈越来越重要。

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

初学某种技能,动作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既表现在动作的准确性上,也表现在动作间的转换和过渡上。

技能形成后,动作会以相对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技能的灵活性是长期学习和练习的结果。

初学某种技能的人,动作呆板,经过练习,掌握了应付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技能才变得灵活起来。

【简答】影响态度学习的条件

(一)内部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首先要受到道德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信念的影响

2、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必要条件

3、认知不平衡

(这个和第二点不同,这个由海德提出,他认为,人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认知上有不平衡,心理上会产生紧张和忧虑,从而促进其认知结构向平衡与和谐的方向转变。

费斯廷格强调个体内部各认知元素间的失调,海德强调个体对人际关系平衡与否的认知。

4、智力水平

5、主体要求形成或改变态度的心向

(二)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集体的影响

书后习题:

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简答】学习策略的特点

1、学习策略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概括性指学习时采用的总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性指所进行的具体活动和实施的技巧。

2、外显性和内隐性

外部可见行为是学生具体的操作和活动,内部的是思维过程、记忆过程和情感过程。

3、对学习影响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有记忆策略和组织策略,间接的有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4、学习策略运用时的意识层次性

面对学习任务时能自动而娴熟地运用某种或某几种学习策略---“超意识”层次

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是随机和盲目的----无意识层次

5、学习策略运用水平的层次性

不同学生采取同一种学习策略和同一个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同一种学习策略都有可能表现出这种水平的层次性不同。

比如,同样是复述策略,可能按次序复述(较低级),也可能陌生点复述或重点内容复述(较高级)。

以上五个特性之间的区别不是机械的和绝对的,有的是复合性的和交叉性的。

【简答】影响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的因素很多,这里从两方面分析。

一是学习策略本身的因素,二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一)学习策略的适用性

(二)学习策略发展的年龄差异

(三)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

(四)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1、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性

2、认知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性

3、生物钟的个别差异性

4、学习进程的个别差异性

【简答】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1、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编码系统的形成过程

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中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编码系统使他能够产生创造性信息和行为。

2、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

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联结成赋予其意义的结构。

学习过程就是使编码系统的概念不断概括和分化,使之成为更完整更概括的系统。

3、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

4、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包括运用一个人的思想和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内。

要使学生学得的材料被有效利用,必须把它变成学习者试图解决问题的手段。

【简答/单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的含义

观察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对应的行为过程。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形成观察学习的首要条件

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①示范行动本身的特点,包括显著特征,情境的诱因性,行动的复杂性、普遍性及机能的价值。

②观察者本身的特点,即感知能力、唤醒能力、知觉定势和强化的经验。

2、保持过程

需要以符号的形式将示范活动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

主要依存两个系统:

表象和言语。

3、再认过程

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再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再现的行为并非准确无误,还需要调整和纠正。

4、动机过程

能够引起价值结果的示范作用容易被人们采用。

(三)观察学习的主要特点

1、强调人的行为是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学习受认知过程的影响,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

2、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和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可以缩短学习过程,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来说是很重要的。

3、强调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尤其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论述部分

【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自己联系实际)

(一)良好态度与道德观的培养

教师经常通过言语说服学生改变态度,有效的说服技巧主要有

1、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说服低年级学生,主要应提供单面论据;

------高------------------------------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如果老师提出观点,学生不产生相反的观点,则只提出正面观点和材料;

如果学生本来就有反面的观点,应主动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

说服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则指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

说服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长期稳定的态度,则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

2、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能持久;说服内容的理智因素则容易产生长期的说服效果。

期望低年级学生改变态度,富于感情色彩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容易产生影响;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