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02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docx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

2-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

重庆千厮门大桥索塔爬模设计研究

王明胜,刘海波,陈鸣

中交二航局二公司

摘要: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是重庆轨道六号线进出渝中半岛跨越嘉陵江的重要通道。

大桥索塔采用全曲面天梭外形,橄榄叶型内轮廓线条,凹槽、倒角形状复杂,尺寸变化剧烈。

为了尽可能实现空间双曲面外观效果,尽可能采用自动液压爬升系统并提高其安全性,同时在保证结构外形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节段施工周期,本文结合索塔结构施工难点,对爬模最佳的分段高度、模板系统的设计及爬架系统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索塔特点难点分段模板爬架

1工程概述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南穿渝中区洪崖洞旁沧白路,跨嘉陵江,北接江北区江北城大街南路。

单塔单索面钢桁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88m+312m(主跨)+240m+80m=720m。

图1总平面布置图

桥塔采用天梭形:

1)塔高162.5-182m;

2)塔在桥面处横向最宽35.0m;

3)塔顶横向宽7.0m;

4)主塔纵向宽度塔底11m;

5)塔底分叉处到桥面纵向由11m变为9.0m;

6)桥面以上13米到塔顶纵向由9.0m变为7.5m,按直线变化;

7)均采用箱型结构形式。

2结构特点、难点

2.1结构特点

千厮门大桥索塔采用全曲面天梭外形,橄榄叶型内轮廓线条,凹槽、倒角形状复杂,尺寸变化剧烈。

下塔柱截面由2段R=4.178m和4段R=16.745m以及直线段组成,随着塔柱的增高,直线段的长度加长,2对圆弧保持不变。

竖直方向外侧面轮廓线是一个半径为308.145m的圆弧。

塔柱内部由三个空腔组成,2个对称的空腔外侧轮廓与塔柱外轮廓为同心圆。

下塔柱截面依然变宽,圆弧1尺寸保持不变,直线段和圆弧2逐渐缩小,与R=200mm的倒角圆弧相连。

外侧面轮廓线是一个半径为R=308.145m的圆弧。

内侧轮廓线和凹槽处轮廓线也分别是圆弧。

塔柱交汇段以下,中塔柱外侧面轮廓线变成直线,内侧面仍为圆弧,凹槽处横桥向宽度逐渐增大。

上塔柱交汇段以上,外侧面轮廓线仍然为直线,凹槽处横向宽度由宽变窄,锚固区采用开放式锚箱结构。

下塔柱空腔

2索塔外观立体图横系梁索塔牛腿中塔柱内腔下塔柱分叉

2.2模板设计难点1)水平截面和高度方向均为圆弧,水平截面圆弧半径不变,塔柱水平截面圆弧弧长沿高度变化。

若以首段为基准,圆弧段随高度转动后,水平截面尺寸变化,且模板拼缝、围楞、拉杆位置等均发生变化。

图3索塔轮廓投影图

2)1#模板随着塔柱外轮廓线旋转,底口弧长不断减小,导致2#和直线模板向左侧滑动,最终积累误差体现在直线模板的边线和理论边线的尺寸相差178mm

3)1#模板随着塔柱外轮廓线旋转,底口弧长不断减小,导致2#模板向左侧滑动,最大积累误84mm。

图4模板拼装误差示意图1

4)圆弧随着塔柱外轮廓线旋转,水平截面形状由圆形变为椭圆形,2个节段间尺寸偏差为2mm,累计最大偏差为21mm。

图5模板拼装误差示意图2

5)内侧倒角水平截面半径不变,但随高度方向圆弧旋转,倒角圆弧弧长逐段变化。

6)若以首段为基准,圆弧段随高度转动后,水平截面尺寸变化,且模板拼缝发生变化。

7)与直线段相连的倒角模板,以及与圆弧2相连的倒角模板若倒用,弧长最大差值为64mm。

图6倒角弧长误差示意图

8)内侧面呈窄-宽-窄-宽变化,且高度方向圆弧半径不同,分别R=46m,R=227m

9)内腔随外轮廓线型,每段空间全曲线变化,倒角结构复杂,每个倾斜角度不同。

2.3架体设计难点

1)圆弧段随高度旋转后爬升轨迹变化;

2)爬架爬升实际轨道线为折线,夹角为0.84度;

3)中上塔柱凹槽段尺寸狭小区域架体结构布置;

4)塔墩及下塔柱凹槽段尺寸变化剧烈区域的架体结构布置。

3、爬模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3.1设计原则

1)尽可能实现空间双曲面外观效果;

2)尽可能采用自动液压爬升系统,提高安全性;

3)在保证结构外形的同时,尽可能缩短节段施工周期。

3.2设计方案比选

根据大桥索塔奇特的外观造型,爬模板设计由下面两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作了对比分析:

1)采用空间全曲线爬模

优点:

采用空间全曲线完全符合设计截面尺寸,无误差;

缺点:

模板逐段新制或改造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因此而导致工期时间长,造价高。

2)高度方向以直(折)代曲,接受模板旋转产生的偏差

优点:

模板改造工作量小,耗费时间少,施工工期较短,造价低;

缺点:

微观上以直代曲存在折角,模板旋转后截面尺寸存在一定偏差,误差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点:

a.外侧圆弧:

高度方向8mm,模板旋转截面尺寸误差2mm/段,累积误差21mm(可通过拉杆调节,消除模板旋转误差);b.内侧圆弧:

11mm(上塔柱段);c.圆倒角:

3mm(下塔柱段)。

比选结果:

考虑到误差不大,以及工期、造价等因素,采用高度方向以直代曲的设计方案。

4、索塔分段研究

在以直代曲的基础上,比较不同节段浇筑高度优缺点。

根据历来施工经验,通过分析对比常用的三种不同节段高度时的优缺点,以确定最佳浇筑高度。

如下表所示:

表1节段分段高度优缺点对比表

塔柱段以弧长对应的弦线斜长4.5m为标准节段划分,全塔共分节段43节。

下塔柱5m实心段,考虑大体积砼温控需要,首节段按竖直高度2.5m划分,第二节段按高于实心段0.4m~0.5m划分;在下横梁处,考虑下横梁施工,节段划分线位于下横梁顶标高处;上塔柱钢锚箱段,考虑液压爬模埋件系统与预应力钢筋需相互避开,按最大节段长度不超过斜长4.5m划分。

5、外模板系统设计

爬模板采用木面板+木梁+钢围楞组合结构,倒角采用钢模板,标准节段高度4.5m。

圆弧段模板倾角随高度不断变化,通过底部切割收分改造(避免和操作平台冲突)。

内侧模板收分调整通过插入调整模板、无缝伸缩背楞部完成,经过受力计算确认每层模板预倾角,保证成品外型尺寸。

5.1区域划分

根据塔柱外形将塔柱分为四个区域:

1区:

1#~9#节段;2区:

10#~17#节段;3区:

18#~20#节段;4区:

21#~43#节段。

图7索塔分区示意图

4

3

21

5.2关键部位设计

5.2.11区(1#~9#节段)

模板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81~9#节段模板布置示意表21-9#节段模板设计说明

5.2.22区(10#~17#节段)

模板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910~13#节段模板布置示意表310-13#节段模板设计说明

5.2.33区(18#~20#节段)模板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1018~20#节段模板布置示意

表418-20#节段模板设计说明

由于3区索塔外侧高度方向为R=108m曲线,采用4.5m节段浇筑高度,会产生21mm/节段以直代曲

偏差。

可以考虑采用3m浇筑高度,将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

5.2.44区(21#~43#节段)

模板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1121~43#节段模板布置示意表521-43#节段模板设计说明

6、爬架系统比选及施工

6.1爬架系统选择

方案1:

中下塔柱采用悬臂挂架,中上塔柱采用液压爬升;

方案2:

高度方向全部采用液压爬升,凹槽处部分尺寸变化剧烈区域采用悬臂挂架。

比选结果:

考虑到高空施工安全,高度方向全部采用液压爬升,局部区域采用悬臂挂架较为合理。

6.2爬架施工

1)从第3节段开始采用液压爬模施工。

2)在下塔柱两端弧线段安装液压爬模系统。

3)在横桥向直线段安装悬臂挂架系统(通过塔吊提升)。

4)在3#~9#节段施工过程中,通过增加横桥向悬臂挂架数量来调整施工平台。

5)下塔柱9#~17#分为两肢,在10#~13#节段施工中,将横桥向直线段处挂架系统转

6)换到塔肢凹槽内施工,液压爬模系统正常爬升施工。

7)施工至13#节段时,塔柱两侧圆弧段的液压爬模系统拆除4片。

8)施工至15#节段时,在顺桥向内侧面安装液压爬模系统。

9)施工至17#节段时,将凹槽内的悬臂挂架系统拆除,安装液压爬模系统。

10)施工至26#节段后,将凹槽内的液压爬模系统调整一次,直至31#节段。

11)施工至32#节段后,将顺桥向内侧面的液压爬模系统拆除,其余爬架系统正常施工。

12)38#节段完成后,横桥向的液压爬模系统拆除,安装悬臂挂架系统,施工至塔顶。

液压爬升采用爬轨及液压油缸自爬升,大约1小时内完成爬升动作;悬臂挂架采用塔吊提升,1-2小时内完成。

7、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索塔外形特点的研究,以采取比选的方法对爬模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在尽可能满足索塔外形的条件下克服了工期、成本及安全等方面的难题,设计出了适合千厮门大桥索塔的一套爬模体系,为后续索塔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也为本项目关键线路上的工期保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期施工中我们将再接再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克服施工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确保本工程安全、经济、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冶金建筑研究总院主编.组合钢模板技术规程(GBJ214-89).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冶金工业部主编.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主编.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杨宗放,郭正兴编著.现代模板工程.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5、江正荣编著.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中建标公路委员会编著.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