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20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docx

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试讲说课

说课课题:

等差数列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

谢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列是

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

单表示法,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后面我们将

要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因此,这节课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

基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与应用能力

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1)、教材分析

从教学大纲和教材看:

本节教材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

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由此可见本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2)、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①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②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点的理解;

2)对等差数列函数特征的理解;

3)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

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分析,学生虽

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弱.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

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

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

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特

征,再逐步扩大到一般”的研究过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

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等差数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

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1)启发式、讨论式: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参与

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讲练结合法:

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分析

2

引导学生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3、教学手段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

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材料、而且有助于适当增加

课堂容量,提高课程效率。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左右)

1、复习回顾: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看成是定义域为N*(或它的

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的依次取值时,

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数列的通项公式af(n)

n是该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做准备。

2、引例:

(1)德国数学家高斯八岁计算1+2+3+,+100=?

时,所用的数列:

1,2,3,,,100①

1

(2)匡威运动鞋(女)的尺码(鞋底长,单位cm):

22

2

1

,23,23

2

24,24

1

2

25,25

1

2

26②

引导学生观察:

数列①、②有何共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

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二)、师生互动,形成概念(5分钟左右)

本环节将由学生通过数列的共同点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在理解

3

概念的基础上,将出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归纳出数

学表达。

1、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归纳出)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

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这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都存

在);

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因为“同

一个常数”体现了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

2、等差数列的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ana1d(d是常数,nN且n2)

n

【设计意图】:

在学生理解等差数列概念的位子语言基础上,进一步

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的符号语言表达式,为学生今后应用等差数

列的定义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启发引导,演绎结论(10分钟左右)

1、公式推导

在不完全归纳法导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

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an首项是

a,公差是d,由学生分组讨论出

1

a,并猜想出

2,a,a

34

a。

层层推进的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这种

n

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2、为帮助学生从方程角度理解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

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通项公式发现:

通项公式含有

4

a1,,n,这4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三个量,通项公式变成关于第

da

n

4个量的一元方程,解方程就可实现“之三求一”。

(四)实践应用,开放思考(1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于探究活动,增强等差数列定

义及通项公式的理解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公式的简单应用

例1:

已知等差数列18,25,12,9,,,,

请写出a,an

20

【设计意图】:

通过此例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

2、公式的深化

例2:

已知等差数列

a中,510,a25,

a求

n15

a的值。

25

【设计意图】:

将例2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及深化,已知等差数列

中任意两项能利用通项公式熟练求出第三项,并引导发现:

a15a510d(155)d

3.通项公式的推广—变通式

思考:

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中,ana(nm)d是否成立?

m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方式很容易得到ana(nm)d,变形成

m

anm(),对照通项公式并指出:

ana(nm)d是通项公式

anmd

m

的推广,称为通项公式的变通式。

aa

nm

d

[设计意图]:

已知数列中任意两项,可利用nm

求出d,再

利用变通式求出第三项,这样可避开解方程组。

至此要求学生能用此

法解例2来强化变通式。

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5

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a

问:

如果一个数列n

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是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得出:

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pnq

n(p、q是

常数)。

[设计意图]:

强化如何应用定义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同时导出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第二个方法。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5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

老师作适当引导,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

一个定义:

ana1d(d是常数,nN且n2)

n

两个公式:

aand

n1

(1)anam(nm)d

一种思想:

方程思想

一种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

(六)课后作业,运用巩固(10分钟左右)

必做题:

A、课本P45习题2.2A组第1,4题

B、补充:

1、已知等差数列

a的首项a1=-2,第10

n

项是第一个大于1的项。

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选做题: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16

a,求下列各式的值:

7

(1)

a;

(2)

6a8

8

a3a

11

五、【评价分析】

6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教学注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

作精神和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

适时鼓励,对学生的困惑及时指导。

通过老师引导、小组合作、重点

讲评的办法确保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