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天网”工程

设计规范及方案指导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客户端设备安装要求 4

一、总体要求 4

二、监控前端安装要求 5

三、用户接入端设备安装要求 6

四、监控中心设备安装要求 6

五、监控中心环境要求 7

第三章线缆布放与捆扎 9

一、布放总体要求 9

二、绑扎总体要求 10

三、光缆余缆、分纤盒、ODF相关规范 11

四、尾缆、尾纤相关规范 11

五、信号电缆相关规范 12

第四章电源、接地及防雷要求 13

一、电源、接地要求 13

二、系统防雷要求 14

第五章标签标识规范 16

一、总体要求 16

二、设备标签规范 16

三、线缆标签规范 16

第六章工程验收测试规范 18

一、传输通道性能测试 18

二、系统工程质量测试 19

三、系统的质量主观评价 20

四、系统的质量客观测试 21

五、竣工验收文件 22

附件:

有关技术要求 24

附一、线缆绑扎:

24

附二、摄像机的相关技术要求:

24

附三、常用的视频电缆型号和传输距离:

26

附四、网络层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26

第一章总则

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设计、安装、验收、维护必须符合安防行业有关视频监控系统标准规范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的新建、扩展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验收,内容涵盖设备安装、布线、标签标识、开通测试及工程质量验收等各方面。

本规范适用于承接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的施工单位(部门),包括工程建设部门、各施工单位(部门)以本规范为指导,规范施工作业和竣工交付。

第二章客户端设备安装要求

本工程客户端设备包括监控前端(摄像机、云台、视频编码器等),用户接入设备(视频光端机、光猫、ONU),监控中心(用户控制台、解码器、监视器或PC、电视墙等显示设备、客户端软件等)三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

安装人员在客户端进行设备安装时应遵守划定范围,在设备安装前必须征求客户意见,明确设备安装位置,接电源位置,信号线在客户端的走线方式和走向等。

设备安装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设计中确定的设备种类、型号、接口类型等进行施工。

进行设备安装前,应对用户端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电源、接地、环境温度、湿度、防尘情况。

环境检查完成后,应作记录,并将记录结果在最后的开通交付报告中标识、注明。

在设备安装前,应按厂家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步骤,利用设备面板上开关,进行相关自检测试,如设备指示灯能按照要求正常工作,则设备通过自检。

如设备指示灯不能按要求正常工作,则不能通过自检,应进行故障判断及排除,必要时与设备厂家联系。

二、监控前端安装要求

监控前端(摄像机、云台)必须符合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安装前需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

检查摄像机防护罩的雨刷动作,及防护罩内紧固情况。

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监控的地点没有合理的安装位置,可采用立杆的方式将摄像机固定,此时需要考虑立杆的高度以及承重(摄像机自身重量以及风荷载);安装的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室外宜距地面3.5-10m并不得低于3.5m;主要街道、省国道距地面不得小于6.0m。

(特殊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设备箱安装位置应良好,方便维护人员操作;箱内所有设备安装稳固,整齐放置,走线规范;箱内配置保护接地铜排,所有设备保护接地统一引至接地铜排,箱内配置防雷防浪涌电源插座。

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

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确定好安装位置后,首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摄像机及云台的安装应牢靠、紧固。

固定摄像机时,镜头前部需要贴近护罩玻璃,以避免形成光晕现象。

云台及云台解码器与摄像机的接线连接方式应具体严格按照云台解码器的产品说明书。

监控前端设备之间连接,参考对应设备产品说明书进行视频源线缆连接以及控制信号线的连接。

三、用户接入端设备安装要求

用户接入端的设备必须设置专门的机箱存放,机箱应做到防水、防盗、防高温、防雷击,机箱应安装在挂杆、墙壁或水泥底座上,安装牢固,且色彩、尺寸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可过于突兀。

在电缆性能允许的前提下,机箱应尽量接近摄像机放置。

接入端的不同通信设备(如光端机、光电收发器/光猫、ONU等)应分别放置在机箱内的托板上,避免相互叠压,设备间距离应大于10cm,且摆放平整,固定牢靠。

四、监控中心设备安装要求

监控中心应配置UPS电源及空调设备。

监控中心安装综合机架,配置电源分配模块、ODF模块。

机架尺寸、高度应尽量与机房环境和谐,架内设备摆放整齐,面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设备间须留有2cm以上的足够垂直空隙,便于散热和维护,设备无积尘。

不同的通信设备(如光端机、ONU、光电收发器/光猫、编码器、解码器、交换机等)应分别放置在机架的托板上,避免相互叠压,须摆放平整,固定牢靠。

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及存储单元应尽量设置在机房内部,单独列架,配置和安装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平滑扩容性,为系统留出足够的扩容空间。

五、监控中心环境要求

监控中心应选择噪音小、地面干净、空间宽敞(12~50㎡),温度宜为16—30度,相对湿度宜为30%--75%的房间,照度在300~400LUX。

监控中心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高度为300mm;天花板采用铝合金针孔吸音天花,白色亚光;墙面采用易清洁的阻燃墙纸作墙面装饰处理;

监控中心的其它设备和金属外壳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以保证室内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米,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米,机架背面和侧面距离的净距不应小于0.8米;

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第三章线缆布放与捆扎

一、布放总体要求

信号线缆(视频线、控制线等)与电源线应分别采用2根管道进行布放,或分走道布放,间距应大于5cm,室内采用PVC管,进入机架的部分要加装软套,室外应采用金属管道进行布放。

各类线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线缆,线缆要预留适当的长度,同一类型线缆预留长度要一致。

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隔距离应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应留出余兜。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

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冰冻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土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

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或采用PVC管进行保护。

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采用标桩作为电缆路由标志。

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

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跳线走线要符合规范,跳线必须从跳线环内整齐布放,横平坚直,跳线不得有接头或中间露出线芯的现象,不得将跳线横拉、斜拉,列间跳线要经过顶端的跳线环,绝缘层完整,不妨碍端子板(架)的翻转。

宜避免线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线缆的固定、连接要注意牢靠,减少因接头松动引起的活动性故障。

设备如上架,则在机架内,应从下至上(上走线)或从上至下(下走线)依次占用,以便线缆的布放。

线缆的布放须便于维护和将来扩容。

二、绑扎总体要求

布放走道线缆时,必须绑扎。

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

布放槽道线缆时,可以不绑扎,槽内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

线缆不得超出槽道。

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线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线缆要分类绑扎,扎带间距均匀(线缆束直径的3~4倍),绑扎松紧适宜,无明显纽绞和交叉,做到美观安全。

在分类绑扎线缆时,可根据情况,先将每根线缆多余部分用固定大小的圆圈进行盘定成束,注意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后利用绑扎带进行绑扎,避免线缆与其他线缆交叉、纽绞在一起,并将盘定线束合理地布放、固定,便于维护时对每根线缆的查对、更换。

扎带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平滑剪齐,在接头处不得留有尖刺。

三、光缆余缆、分纤盒、ODF相关规范

光缆宜盘留,具体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预留。

纤芯熔接应确保质量,熔接损耗绝对值应小于0.1dB,不合格的需返工。

纤芯在盘纤盘内,须按对照的纤序一一对应排列,盘绕半径不小37.5mm。

分纤盒,ODF,设备,以及之间的尾纤,在固定、布放时要注意安全,杜绝存在被挤压、被踩碰而将尾纤拉断的隐患。

四、尾缆、尾纤相关规范

尾纤在槽道内、拐角处应加护套或线槽保护,或采用尾缆。

对于切割后的护套,切口处比较锋利,要对切口包扎胶带,以保护尾纤免于磨损。

裸露尾纤应采用软波纹管进行保护,护套中装载尾纤的数量不能过多,避免造成光纤挤压(如25mm直径的波纹管推荐最大装载尾纤数量为:

2mm直径光纤12根、3mm直径光纤8根)。

为减少尾纤布放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用户中心机房,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按照如上推荐,一次性将相应数量尾纤布放到位,便于以后扩容时逐步使用。

护套伸入机架部分的长度以10cm左右为宜。

光纤在布放时应注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4cm。

尾纤不得用法兰盘对接方式进行延长(端口转换情况除外)。

尾纤要与光设备、法兰盘连接牢靠。

五、信号电缆相关规范

音视频、控制信号电缆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避免虚焊。

屏蔽线要与接线端子外导体接触良好。

组装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避免芯、皮短路。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五类网线要按规范线序制作,要确保每根铜线与水晶头压接牢靠,音视频线、控制线及网线要与相关设备连接牢靠,设备连接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

各种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视频服务器到交换设备或路由器采用的非屏蔽五类及五类以上电缆跳线长度不宜超过100m;传送摄像机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模拟信号,一般控制在200m之内,采用SYV75-5,或SYV75-3电缆。

前端设备(视频服务器)与云台解码器的控制信号线的连接以及线缆要求参考前端设备的产品说明书设备连接要求。

前端视频服务器外接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信号线必须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实施。

第四章电源、接地及防雷要求

一、电源、接地要求

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取决于厂家设备的要求,采用直流电源时,必须使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有质量保证的电源模块;采用交流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项交流电源,当电压波动超出+5%~10%的范围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

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交流电源口应增加防雷击电路,直流电源端口应增加浪涌保护电路,交流电源火线必须经过空气开关且配置的空气开关要根据用电设备数量综合考虑,适当留一定余量,一般配置为用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